第一章 明代流行笑話
識字苦惱
梅詢擔任翰林學上。一天,詔書很多,他構思很苦,便走出書房,在庭院散心,忽然看見一個老衛兵,睡在太陽底下,四肢舒展很是舒服。
梅詢羨慕他說:"多暢快啊!"又問他:"你識字嗎?"回答道:"不識字。"梅詢長歎一聲,說:"更快活了!"
詩送小偷
吳中(今蘇州)有個老儒生叫沈文卿,家裏很清寒。一天,他專心讀書至半夜,忽而瞥見小偷進屋偷東西,又沒偷到什麼,就慢吞吞招呼道:"承蒙光臨,送你一首詩怎麼樣?"於是朗誦道:"風寒月黑夜迢迢,辜負君來此一遭。隻有古書三四束,也堪將去教兒曹(子女幼輩們)。"小偷聽了,含笑離去。
裝假招災
東城有個人家境貧困,可是偏喜穿華麗的衣服,吃精美的飯菜,還要向人誇耀自己家境的厚實。小偷們都認為他是富翁,就將他箱囊裏的東西全部偷光。於是,他陷入赤貧而不能自拔。
西鄰有個人很是富裕,一次攜帶了重金,跟別人同乘一條船出行,而假裝窮苦人的樣子。船到中流忽然碰到風浪的襲擊,船老大認為他是窮人便不去救援他。
唉!冒充富人誘惑了小偷,裝作貧苦招惹了災禍,這都是自己害自己,弄虛作假的危害確是很大啊!
譏刺道士
有個工匠,很懂得一點經書的道理,有些文才。一天,道觀請他去做工,他自稱儒匠。
道士道:"你既然自稱儒匠,那麼弄一副對聯讓你對對怎麼樣?"工匠說:"好。"道士說:"匠名儒名:君子儒,小人儒?"工匠應聲對道:"人號道人:餓鬼道,畜牲道?"
沒有運氣
過去,一個鄉下先生參加科舉考試,考題是《明月》。那先生即吟詩一首:"團團離海角,漸漸出雲衢;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考官說:"意思很好,可就是沒韻。"鄉下先生回答道:"就是因為沒運(運氣的"運"與"韻"諧音),才隻能教書;倘若有運,早就做官了。"
刀鋸和尚
有個和尚勸誡人們,"隻要慷慨接濟寺廟,敬奉佛祖,死後就能免遭打入地獄和刀砍鋸斷的災禍。"不久,那和尚與施主一齊死去。和尚由於罪孽深重,在陰問遭受了刀砍鋸斷的懲罰。
施主便問他是什麼原故,和尚辯解道:"你不知內裏情由,閻羅王見人世間寺廟廢壞、和尚稀少,要將我們一個和尚鋸開派兩個和尚的用場啊。"
吃掉客人
神仙孫真人派遣自己的隨從老虎,邀請客人赴宴。老虎遵令而去,客人們應邀上路,可是到了半路,老虎饑餓難忍,就把客人統統吃了。孫真人怒氣衝天,責罵道:"畜牲!你原來不會請人,隻會吃人!"
隻會改詩
一天,一個讀書人吟詩道:"風吹柳線千條綠,日照桃花萬點紅。"旁人評論道:"這詩意境不好,我如為你修改一定會好。"讀書人說:"老兄如果能夠改詩,那就請您再做一首。"那人說:"做詩的人不會修改,修改的人不會做詩。"
兩魚鬥嘴
一次,鯉魚和鯰魚鬥起嘴來,互比高低。
鯉魚說:"你有啥希奇,我如果有朝一日有所變化,便能飛上天去。
我是啊--'眼裏有金星,身上有金鱗。桃花春浪暖,一跳過龍門!"鯰魚說:"你不要自以為了不起,聽著,我是啊--眼裏也無星,身上也無鱗。一張大闊口,常會吃別人!"
傻瓜吃柿
一個傻瓜帶了妻子去拜見嶽父。嶽父設家宴款待。桌上放著一盤生柿子。傻了拿了連皮就吃。
妻子在裏屋看見了,又是埋怨又是歎氣,說:"苦啊,苦啊!(含意是我的命苦啊,嫁了這麼個人!)"傻子在外麵聽見了,應聲道:"這柿子苦倒不苦,隻是有些兒澀。"
拿了瓶吃
有個酒鬼到京城經商。一天,忽然碰見老友,高興地說:""走,到您府上敘敘。我現在口幹又心煩,可否借一杯酒喝喝?"老友是個小氣鬼,說:"我家離這兒不近,不敢勞煩你走這麼遠的路。"酒鬼說:"估計最多不過二、三十裏吧,不要緊。"老友說:"我那屋子很狹小,恐怕要沾辱你大罵。"酒鬼說:"不要緊,不要緊,隻要能勉強進去就行。"老友說:"我家沒有酒杯、盆碟,怎麼辦?"酒鬼說:"我和你是知己朋友,不在乎什麼禮節不禮節,拿著瓶子吃也好嘛!"
說謊大王
甲乙兩個親家都極愛麵子。甲到乙家作客,乙炫耀自己的寶物:"你家有沒有?"甲說:"這些都是死寶,有啥值得羨慕?我家有兩件活寶:仙鶴和海馬。"乙說:"我想看看,可以嗎?"甲說:"當然可以。"甲吹牛大牛回家後十分擔憂。兒子說:"父親放心,我來對付。"兩天後,兒子拿了件"神袍"給父親穿上,叫他坐在廳堂正中。一會兒乙來了,問甲的兒子道:"你父親呢?"答:"家父有事外出了。"乙說:"你父親約我來看海馬和仙鶴的。"答:"啊,海馬被龍王借去遊海,仙鶴被神仙乘去赴蟠桃會了。"乙問:"廳堂中央坐的是什麼神仙?"答:"我家的說謊大王。"
譏怕老婆
有個知縣,最怕老婆。一天坐在堂上辦公,忽聽得後院喧鬧,便叫差役去查看。差役回來稟報:"老爺,是兵房吏夫妻打架。"知縣咬牙大怒道:"哼,哼,如果是我,如果是我--"誰知夫人在後堂聽得分明,高聲喝道:"如果是你怎麼樣?"知縣驚慌地答道:"如果是我,馬上就跪地求饒,看她怎麼還下得了手?"
富人賊形
從前有個不太識字的人外出經商。
一天,乘的船停泊在寺邊,他和朋友一起上岸遊寺。見牆壁上寫道:"江心賊"三字,商人便急忙出寺廟呼喚船夫。"快開船,此處有江心賊,不能久停。"話未說完就下了船。
朋友追上他勸道:"不要慌,上麵寫的是'賦',不是'賊'。"商人連連搖頭說:"你說'富'就算是'富'吧,他總是帶著'賊'形!"
書呆子氣
一個秀才在清明、端陽節日都沒向學官奉送節儀,直到七夕他才送去,禮物很是豐盛。
學官問:"你前兩節為啥不送,這節又送得這麼多?"秀才說:"這一節(雙關義),是總結上文兩節(雙關義)的意思。"
怎敢空擾
一天,蘇東坡同黃山穀住宿在金山寺裏,兩人做麵餅吃,商議道:"今天做餅,不要讓佛印知道。"餅燒熟後,點清了數目,便供獻到觀音菩薩座前香案上恭恭敬敬頂禮膜拜,暗暗禱告:"願自己壽比彭祖,富如陶朱。"誰知佛印預先藏在神帳裏,偷去了兩隻餅。蘇東坡跪拜完畢,站起來一看,不見了兩隻餅,又跪倒禱告:"觀音娘娘如此神通廣大,吃去兩隻餅,為什麼不出來麵見我們?"佛印在帳裏嗲聲答道:"我如有麵粉,就搭在你們一道做幾塊餅吃,怎敢騰空來打擾呢?"
打我不倒
觀音菩薩告試呂洞賓說:"你過去曾經在嶽陽樓上吃醉三次酒,私自約會何仙姑,又到鼎州賣墨賺錢,還飛出寶劍斬殺黃龍。你身為仙人,為什麼不戒除酒、色、財、氣(火氣)四字?"呂洞賓強詞奪理說:"你說要戒酒,為啥手裏拿著淨瓶?你不要色,可養了這對童男童女做啥?你不貪財為啥一身都鍍金妝?你既然沒有火氣,為啥又要降伏大鵬?"觀音無法應對,便惱怒地將茶杯、淨瓶向他擲去,呂洞賓笑道:"你隻有一隻瓶兩盞杯子,是打不倒我的。"
出頭被捉
黃雀、蚊子、酒蟲相會,各吹自己的本領。
黃雀說:"六月新涼,五穀登場。主人沒吃,我已先嚐。"酒蟲笑道:"王孫一彈打來,看你還得意洋洋?"黃雀說:"古人早就說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蚊子說:"幽閨深院度春風,黃昏寂寂沒人蹤,紅羅帳裏佳人睡,被我偷來一點紅。"鱉聽了風流之事,就爬上岸問:"佳人睡覺,一掌打下,看你怎麼辦?"蚊子說:"見此好風光,死也值得。"酒蟲說:"酒熟我先嚐,良朋千萬聚;沉醉倒金樽,才子扶我起。"鱉說:"才子不扶起,可不要浸殺你!"酒蟲說:"荷鍾曾捉月,姓名千古說。"過路人聽見就來查看,雀、蚊、酒蟲連忙飛去,鱉被捉住,歎道:"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嶽婿互戲
有個醫生做了人家的上門女婿。
一天,丈人對女婿說:"你讀書很長久了,待我考你一考。"便把唾液吐在桌上,把燈火吹滅了,問:"這是什麼書?"女婿說:"這是《淡台滅明》。丈人大喜。
女婿也說:"您老做了一世醫生,我也考你一考。"也把燈火吹滅,捏住丈人鼻子扭來扭去,問:"這是什麼藥?"丈人說:"我不認識這藥。"女婿說:"黑牽牛(中草藥)也不曉得?"
錯吃醃芋
從前,臨州有個先生,出外辦館教書,東家天天用鹹魚招待他。先生吃得發膩,不禁生氣道,"你們不能如此刻薄,也要兼味(添菜、換菜)來吃。"學生聽錯了話,便回家告訴母親:"先生說下次可給醃芋吃。"母親說:"醃芋要麻人的,怎麼能吃?"兒子說:"他既然要吃,隻管給了。"於是,母親就送上醃芋。
先生很高興,居然把它當作好菜吃,結果舌頭又麻又辣,很不好過,慌忙拔了茅草用勁擦舌頭,想擦去麻氣。學生偷偷前去觀察動靜,高興地趕回報告母親道:"先生說醃芋好吃,果然是真的。先生如果不用手扯住舌頭,恐怕連舌根都要下去了。"
鄉人看戲
有個劇團到鄉下演出《琵琶記》,插入表演關羽殺貂蟬的情節。鄉下人一邊看一邊悲傷地哭道:"好個孝順媳婦(指《琵琶記》中的趙五娘),辛苦了一生,到頭竟被這紅臉蠻漢(關羽)殺死了!"
詩嘲昏官
過去有個縣官判斷案子糊裏糊塗,平素嗜好喝酒,荒疏政務,貪戀錢財,壓榨百姓。人們無不怨恨,就氣憤地做了一首打油詩:"墨漆皮燈籠,半天螢火蟲。粉牆樣白虎,青紙畫烏龍,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鍾。但知錢與酒,不管正和公。"
秀才送鵝
有個秀才,送了一隻鵝給學官。
學官說:"我想接受你的鵝,可又沒有東西給它吃,不要餓死嗎?想不受呢,又失了禮節,怎麼辦好?"秀才說:"請師父收下吧,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牛皮吹豁
從前有個人上京都出公差,呆囑仆人道:"路上或集市熱鬧的地方,碰上別人說起家中事情,務必要說大一些。"仆人說:"曉得。"途中果然碰上一個同路人,那人指著水牛歎道:"好大一頭牛。"仆人應聲說:"有啥稀奇?我家的狗還比它大些。"那人又指著一幢木樓說:"好高的樓房!"仆人應聲說:"有啥稀奇,我家馬房還比它高一些!"那人又指著船讚道:"好大的一隻船。"仆人說:"誰稀罕它,我家主母的鞋子更大一些!"(古時,女人以腳小為美。)
兩個親家
兩位親家,一個性急,一個性慢。
一天相遇,作揖施禮後便攀談起來。慢性子親家躬著身子,呐呐說著感謝對方的深情厚意:正月裏承蒙他如何如何,二月裏又承蒙他如何如何,一直"承蒙"到十二月。說完,抬頭一望,急性子親家早已沒影兒了。
他驚奇地說:"親家幾時走的?"路人笑著說:"正、二月間就走了。"
家中無飯
孩子大哭,爸爸問他為啥,孩子說:"餓了。"爸爸說:"兒呀,你要吃什麼盡管說,哪怕龍肝鳳髓,爸爸都會拿來。"孩子說:"我隻要飯吃。"爸爸罵道:"唉!刁孩子,單揀家中沒有的東西要了吃!"
手像生薑
有個傻子到街上,聽見一個相麵的在評論人的手相道:"男人的手軟胖如棉花,身上就有大錢;女人的手硬瘦如生薑,稻穀滿倉財寶盈箱。"傻子拍掌大笑道:"我妻的手像生薑啊!"看相的問:"你憑什麼知道?"回答道:"昨天我被她打了一記嘴巴,今天還覺得辣辣的!"
胡須最硬
"世界上什麼東西最硬?""鐵最硬。""鐵見火就烊了,怎麼算硬?""那麼什麼最硬?""最硬不如胡須。""胡須怎麼算硬?""多麼厚的臉皮被它們鑽了出來,怎麼不硬?"
宰予晝寢
一位老師喜歡白天睡覺,學生說:"宰予晝寢(宰予白天睡覺,此事見《論語》)怎麼解釋?"老師說:"是啊,我不講,你怎麼曉得呢?宰就是殺;予,就是我;晝,就是白天;寢,就是睡覺。合起來講就是:'那怕殺我,也定要白天睡一覺啊。'"
金毛獅子
主考官員在科舉考試中出了個題目叫"今茅塞子之心矣。"(今天你的心裏好像被茅草堵塞住了啊。)一個差吏走出試場,別人問:"今天出的什麼考題?"差吏答:"我也不曉得,隻聽見秀才們個個念道是'金毛獅子'。"
吊喪賀喜
解學士曾經到一個死去妻子的朋友那兒吊喪,一進門就喊:"恭喜,恭喜。"喊完就說:"四德俱無,七出(封建時代丈夫對妻子休棄的七個條件)全備,嗚呼哀哉,大吉大利。"聽眾大笑,因為那個去世的女人生前是非常凶悍潑辣的。
相互攀比
大學生(最高學府的學生)會聚在一起,常常用自己家鄉的人物特產相互攀比、駁難,以此玩樂。
一次,山東的學生說:"我那兒有一山一水一秀才,可謂天下第一。"山西的學生問:"什麼山?"答:"泰山。"山西學生說:"我那兒的華山比泰山高多了,有詩為證:'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又問:"什麼水?"山東學生說:"東海。"山西學生說:"李白寫道:'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東海不過屬於我們黃河的下流罷了。"又問:"秀才是誰?"山東學生回答:"孔子。"山西學生說:"《論語》上說:'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可見,孔子是我們周文王的徒弟啊。"大家哄然大笑。
窮極無聊
正統年間,有個侍郎(六部副長官)和一個都禦史(監察官)一同喝酒,正巧見一隻狗圍繞餐桌兜來轉去,仆人一齊叱罵它。
侍郎說:"不要責罵,它在這裏巡按(調查監察官吏的政績)呢。"都禦中應答道:"你看它是狗也是狼(諧音侍郎)。"近年,都憲似鍾與通政強珍也一同喝酒,強珍手擎酒壺向似鍾勸酒:"要你喝四鍾。"("四"諧音"似")似鍾說:"你不要強斟。"(諧音"強珍")
邢矮遇盜
有個姓邢的進士,極為矮小,曾在鄱陽遇盜。強盜搶劫了他的財物後,剛要舉刀殺他,邢進士說:"人家已經叫我邢矮,如果再殺我頭,不是變得更矮了嗎?"強盜不覺大笑,擲刀而去。
有無耳朵
民間一般稱揚州人為"無耳朵"。一次揚州人陸元從和丹徒人鄔佐卿相遇,陸元從問鄔佐卿姓什麼,答道:"姓鄔。"陸元從又問:"是烏龜的'烏'嗎?"鄔佐卿連忙說:"是有耳朵的(雙關義)。"
字如臭糞
一次,遊宗謙去探望朋友王百穀。王正在練書法,沒有放下筆與他寒暄。遊宗謙認為王太不禮貌,十分惱火,便罵道:"你以為你的字寫得好嗎?其實跟臭糞差不多!"不久,遊宗謙想向王百穀索取字樣,不便親自去討,就叫婢女去。王百穀聽了婢女的要求,也不說話,就寫了一張字樣交給婢女道:"回家對你有相公說,臭糞又給挑去幾擔了!"
枇杷琵琶
有人送枇杷給一個縣官,可他在禮單上錯寫成"琵琶"。
縣官失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隻恨當年識字差!"有個客人應聲道:"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蕭管盡開花。"
調和陰陽
李長沙相公的兒子兆先平素喜歡跟歌妓廝混,沉緬不悟,一天,李長沙在兒子在書桌上寫了一行字告誡道:"今日柳巷,明日花街,科場近了,秀才秀才!"兆先見此字條,當即在下麵續寫道:"今日驟雨,明日狂風,調理陰陽,相公相公!"(我今夫跟妓女狂歡,明日跟女人做愛,這都是為了調和陰陽,您這個相公啊!)
犯夜證人
張觀擔任開封知府時,巡邏官曾捉到一名犯夜(觸犯夜行禁令)的人。
張觀問道:"有證人嗎?"巡邏官說:"如果有證人,那證人也犯夜了。"張觀大笑。
字說新成
蘇東坡聽說王荊公的《字說》新成,戲謔道:"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王荊公問道:"請教:'鳩'字從'九'從'鳥',也有證據嗎?"蘇東坡說:"怎麼沒有?《詩經》中說:'鳩在桑,其子七兮。''子七'加上爹和娘,不是恰巧'九鳥'嗎?"王荊公欣然而聽,好一會兒才明白這是東坡的玩笑話。
水的骨頭
蘇東坡問王荊公:"'坡'字何義?"王荊公道:"'坡'者'土'之'皮'。"東坡笑道:"以此類推,'滑'者'水'之'骨'?"荊公無以應對。
不合時宜
某日,蘇東坡退朝後,吃完東西,摸著肚子慢慢踱步,看到侍兒們就說:"你們知道,我肚中有什麼嗎?"一婢女搶著答道:"都是文章。"東坡搖搖頭。
又一人說:"滿腹都是巧詐之言。"東坡仍搖搖頭。
侍兒朝雲說:"我看裏麵是一肚皮不合時宜。"東坡聽後捧腹大笑不已。
三果一藥
劉貢父請客吃酒,蘇東坡因事想先走一步,劉貢父就挑逗似地對東坡說:"幸早裏(與杏棗諧音)且從容。"東坡客氣地對答道:"柰這事(柰俗名花紅、'這事'與'枳柿'諧音)須當歸。"表麵為客套應對,實為兩人均用三果一藥作對。
詩得十分
郭功甫經過杭州,拿了一軸詩稿去給蘇東坡看,見東坡後就先吟誦起來,朗誦之時洪亮清晰,吟完後,問東坡:"我這詩能得幾分?"東坡說:"十分。"郭功甫大喜,再向東坡詢問得十分之由,東坡說:"七分是讀得好,三分是詩好,加起來不正好是十分麼?"
我從眾意
蘇東坡在淮陽時,一天請客,來了10多位名流之上,米元章也在座。
酒吃到一半,米元章猛地站起來說:"人家都認為我米元章輕狂,現在我請東坡來評說評說。我到底如何?"東坡絲毫沒有為難之色,笑了笑輕鬆地答道:"我順從大家的意見。"
也是藥名
蘇東坡跟薑製之一起在朋友家作客。宴席上,薑製之提議說:"坐中各位都要以名字打一藥名。"說完指著蘇東坡說:"您是藥名啊!"蘇東坡問其緣故,薑製之說:"子蘇子。"蘇東坡接上去說:"您也是藥名啊!如果不是'半夏'定是'厚樸'。"薑製之詢問什麼原故,蘇東坡解釋說:"如果不是半夏、厚樸。為什麼要叫薑帛之呢?!"
勞心勞力
後魏高祖給兒子起名為詢、愉、悅、怪。大臣崔光給兒子起名為勵、勖、勉。
高祖對崔光說:"我兒名旁皆有心,哪兒名旁皆有力。"崔光笑道:"這就是所說的:"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啊!"
話中有話
宋太祖曾當麵許諾要封張融為司徒長史,但文件一直未了。
一天,張融乘騎一匹瘦馬,宋太祖見了,問:"你的馬為何這樣瘦,每日喂粟多少?"張融答:"一石。"皇帝問:"喂這麼多為何還如此瘦?"張融說:"臣許諾給一石,但並沒有給。"宋太祖知他話中有話,第二天就發文任命他為司徒長史。
出賣考題
明朝弘治年間,程敏政出任禮部主考。他接受賄賂,出賣考題,引朝野公憤。
一天,明孝宗在內庭設禦宴招待群臣,演員們針對程敏政表演了一出即興小戲:一人捧著一盤豬蹄子,邊走邊叫:"賣蹄啊。"有人問他價錢,賣主答道,"一個1000兩銀子。"問價人說:"怎麼這麼貴?"答:"都是熟蹄。"大臣們聽到這裏,都會意地哄堂大笑:原來,"熟躥"是"熱題"的諧音。
文獻世家
有個舉人在京城做了官,為了炫耀自己,特地寫了一塊"文獻世家"的匾客掛在門口。晚上,有人用紙把頭尾兩個字貼沒了,成了"獻世"。
次日,舉人大怒,把紙撕掉,派人到街上大罵蓋字的人。
又一天晚上,有人將"文"字的一點和"家"字貼沒,成了"又獻世"。
次日,舉人又是發火、撕紙、罵街。晚上,有人又用紙將"文"字和"家"字的一點貼沒,結果變成了"獻世塚"。
兩女口吃
燕國一個人家有兩個女兒,都患有嚴重的口吃病。
一天,媒人為別人來求婚。父親預先告誡女兒說:"千萬謹慎。不要開口。否則,人家就不要你們了。"女兒答應。
媒人來後,講了一會話,忽然火盆燒著姐姐的衣裳,妹妹急忙說:"姐,姐,你,你,衣,衣裳,著,著火啦。"姐姐忙用眼睛示意,也說:"父,父親叮,叮囑你不,不要說,說話,為,為什麼,又,又說,說話啊?"兩個女兒的話還未說完,媒人就道歉一聲"打擾了",告辭離去。
別墅賤賣
姚三老是三元地方的首富,曾購買一幢別墅,裏麵有池塘,有亭台,假山都是用奇石做成的。一天,王大癡進來遊玩,在池上的亭子裏喝酒,吃得高興時,便問主人:"您買這幢別墅花了多少錢?"答道:"1000兩銀子。"王大癡說:"20年前,我也曾在這兒喝酒吟詩,主人告訴我,買它化了10000兩銀子,您怎麼買得這樣便宜?"姚三老說:"我為了買它,動了許多腦筋,費了許多口舌,他家孫子無可奈何隻好賤賣給我。"王大癡笑道:"你可要吸取教訓,在石碑上刻下誡辭,告誡子孫後代,將來無可奈何時,千萬不要賤賣!"
多憂之人
沈屯子上街聽說書,當說到楊文廣被圍於柳州,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時,他滿麵憂愁直歎氣。回到家裏還喃喃地說:"有啥辦法給他解圍呢?"終於愁出了病。
家人勸他出外解解悶兒。可他在街上見人扛著竹子上市,又憂慮地說:"竹稍根尖利,路人被戳了怎麼辦?"回家後便時時念叨竹稍戳人之事,病情加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