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風篇
錢鬼
一位姓張的教書先生,夜晚與幾個弟子坐在燈下談論文章,忽然從窗欞中探進一個鬼頭。這鬼頭起初大如簸箕,不一會兒就長大如同扣過來的鐵鍋,再過一會兒竟如車輪。
張先生斜眼看了看,微笑著把自己編的一本書拿來給鬼看,並問道:
"你認識這上麵的字嗎?"
鬼不做聲。張先生說:
"既然不識字,何必裝出這樣大的麵孔來嚇唬人?"說著,又伸出手彈了彈鬼的麵孔,聲音如同腐爛了的皮革。張先生於是大笑說:
"臉皮這樣厚,怪不得如此難纏!"
鬼聽了很慚愧,頓時縮小,如同豆粒。張先生對弟子說:
"我還以為他能老是裝出這樣的大麵孔,卻原來是個沒麵目的人。來這裏鬼混!"說著拿過佩刀砍去,鬼"當啷"一聲落在地上。拾起來一看,原來是一枚小錢。
--清·沈起鳳《諧鐸》
郎才女貌
太倉有位姓蔣的書生,年紀輕輕,很有文才。他跟著商船出海,漂到一個地方。這地方四周山峰聳列,如同一圍屏風;江水碧綠清澈,風景優美如畫。四周沒有城郭,隻有
數萬株桃樹環繞,如同城牆一般。當時正值仲春,香風吹拂,數萬株桃樹,或含苞待放,或香蕊初綻,仿佛一道錦帳幕圍繞在前後左右。
蔣生大喜,偕同一個姓馬的商人順著花徑緩步而行。忽然看見有小巧的繡車幾十隊,蜂擁而來。車中的女子有的濃妝豔抹,有的粗釵布裙,相貌美醜各異。
其中有位女子,麵孔凹陷,耳朵卷曲,嘴唇包不住牙齒,牙齒又稀疏不齊,打扮得卻披金掛玉,像是富人家的女兒。這醜女用手帕抹嘴,用袖子半遮麵孔,強裝出種種嬌媚之態,使蔣生與馬某看了不禁啞然失笑。
隊伍末尾的小車中,坐著一位妙齡女郎,頭插荊釵,身穿布衣,而天生的嬌美姿容,即使美玉雕成的花朵也不能相比。
蔣生看了很驚奇,與馬某緊隨車後。隻見車輪喧然,風馳電掣般來到一所公署前。諸女子紛紛下車,進了公署。
蔣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便向當地人打聽。當地人告訴他說:
"這裏名叫桃夭村。每當仲春,是男婚女嫁的時候。地方官先錄下民間待嫁的女子,按相貌美醜確定名次;又錄下民間該娶妻的男子,讓他們比試文章,以優劣確定次序。然後將男女兩邊相配,以甲配甲,以乙配乙,這樣就能使男女的才和貌配得合適。今天是女子比容貌,明天就是男子比試文章了。先生您倘若還沒成家,為何不去參加比試,一同樂一樂呢?"
蔣生點頭稱是,便同馬某租了房子住下,蔣生想:車中那位妙齡女郎,論容貌準排在第一;自己文才出眾,也不會排在第二。假如真有緣分,也不辜負自己雲遊四海去尋覓佳偶的心願。同時,馬某也在惦記著那個美貌的女郎,所以也想去比試一番。
馬某同蔣生商量此事,蔣生笑著說:"你向來不學寫文章,隻會做生意,何必插草標賣帳本呢?"馬某堅持要去,蔣生也不能阻攔。
第二天進場比作文。蔣生運筆如飛,文不加點,一氣嗬成;馬某則隻能滿紙亂塗幾筆,草草交卷。
考完後回到住所,就有一個人前來傳達主考官的話,說是能交錢三百貫的,就能給個好名次。蔣生聽了憤怒地說:
"別說我身在異鄉,囊中無錢來滿足你的貪欲;就是黃金滿屋,又怎能借金錢之力而減損文章的氣勢!"
來索賄之人羞愧地退出屋外,馬某悄悄地跟在他身後,倒出口袋中的錢交給了他。
到了發榜的時候,馬某居然位居第一,而蔣生排在最後。蔣生歎息道:"文章好壞,沒有一定的標準,排在末尾倒也沒什麼可惜。隻是因此要失去佳麗,而得到一個醜女,這真無可奈何!"
不久,主試官以男女的次序配對,命女子中排在最後的一名嫁給蔣生。蔣生猜想,一定是先前看到的那個醜女人。等揭開頭巾一看,隻見新娘眉目妍麗,容光閃爍,正是那位最美的女郎。
蔣生喜出望外,忙詢問原因。女子說道:
"我家中貧窮,賣掉了首飾修補漏屋,日子過得很艱難,而主試官向我索要重賄,答應將我排在第一,被我叱罵一頓,趕出家門。主試官因此懷恨在心,把我的名字列在了末尾。"
蔣生笑道:"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假如我當初給了他三百貫錢,讓他把我排在前麵,怎麼能與你結為夫妻?"女子也笑道:"是非顛倒的事,世間多半如此。隻有謹守清白,最後才有好福分。"蔣生聽了讚歎不已。
第二天,蔣生去給馬某賀喜,隻見馬某神情沮喪,一言不發。原來,他娶的第一名女子,正好就是那個強作嬌媚的醜女。蔣生笑問緣故,原來這醜女用千金賄賂主試官,得以名列第一;而馬某也因為行賄而名列榜首,所以剛好娶到這個活寶。
--清·沈起鳳《諧鐸》
"下氣通"
臨潼有個姓夏的人,名叫器通。此人生性愚笨,卻一直在讀書,準備參加科舉考試。但是,每當夏生寫出一篇八股文,眾人也必定起哄嘲笑他。
夏生應考秀才時,碰巧抄了一篇別人的舊文章,取得了生員資格,進了縣學。後來他參加歲試,自料必定考最差一等。他在街上遇到一位算命先生,就卜了一卦,得到的卜簽上寫道:
"聽之無聲,視之無形,唯子筮(shì)之,必得其名。"
算命先生看了,揚起手來祝賀夏生說:"你的文章定會得頭名!"夏生聽了很高興,便在眾人麵前自誇,說自己將在考試中奪魁。眾考生說:"就算考官瞎了兩眼,用鼻子聞聞,也能知道你的文章是香是臭。你拿個末等頭名或許有希望吧!"
夏生聽了這話,大覺慚愧。
當時,學使某公奉命往西安督學並主持考試,臨行時,向京城裏某尚書,也就是自己當年的主考官辭行。這位尚書是西安人,學使估計他也許會囑托照顧西安考生,便竭力請尚書"指教"。談話時,恰好尚書要放屁,便稍稍從座位上欠起身,學使以為這是有所示意,急忙詢問。尚書想解釋說自己是要放屁,但又覺得不雅,隻好用了個委婉的說法說道:
"沒什麼,隻是'下氣通'而已。"
學使卻誤認為老師囑托照顧的人名叫"夏器通",便連忙答應,並牢牢記祝
後來,該學使在西安主考,果然有位考生姓夏,名器通。考試結束後,學使仔細看了夏生的答卷,卻是文理不通,謬誤百出,令人捧腹大笑。可是,學使以為夏器通是自己的老師鄭重囑托照顧的人,迫不得已,隻好強加評定,取為第一。
考試成績公布後,眾考生輿論大嘩。但隨後又想,此次主考的學使本是有名的翰林學士,審閱文章必然有很高的鑒賞力。而夏生又是一位貧寒之士,絕對沒有官場上的門路可通。可是他平時作文水平很差,卻能高居優等之首,眾人百思不得其解。
學使任滿後回京,把夏器通的事告訴尚書。尚書聽了,一時莫名其妙,低頭尋思很久,忽然大笑起來,說:
"你誤會了!那天我偶然放了個屁,所以說'下氣通',哪裏是讓你關照什麼人!"
學使這才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來。此事後來傳到西安,諸生的疑團也解開了。
夏器通因尚書的一個屁而取得了功名,雖然被讀書人所恥笑,但比起著文滿紙銅臭的人不是還要好些嗎?
--清·沈起鳳《諧鐸》
換形乞丐
從前有個瘋乞丐,名叫金蠻子,帶著妻子在吳地要飯,晚上就寄宿在十王殿的右廊下。有一天,金蠻子要飯時到了一個富貴之家,回來之後,便隻管痛哭。妻子問他哭什麼,他說:
"人活在世上,都是七尺之軀,可富貴家的人好米肥肉吃得飽,綾羅綢緞穿得暖,每天懷抱嬌妻美妾享樂;而我卻挨餓受凍,如此難熬。狠心的閻王老爺,為何這樣不公道?"
當晚,仍在廊下睡覺。隻見十王召他進殿,對他說:"你不要抱怨,我為你更換一下。"說著,命鬼判先換了他的舌頭,說:"這是當年某大將軍吃烤駝峰時的舌頭,換給你,用來嚐山珍海味。"又換了他的肩背,說:"這是當年某王侯披青鳳毛皮裘時的肩背,換給你,好披綾羅綢緞。"又命令換了他的下身,說:"這是當年漢皇帝入溫柔之鄉,占後宮三千粉黛時的下身,換給你,可以享受皓齒蛾眉的佳麗。"金蠻子聽了大喜,叩頭謝恩後出了殿堂。
第二天,金蠻子醒來,妻子給他端來殘湯剩飯。他大怒說:"我以後連珍羞美味都吃得膩,怎能用這些東西弄髒我的舌頭!"妻子又把他平日穿的破襖遞過來,金蠻子又大怒,說:"我以後要身披錦繡,不要拿這個破東西弄髒我的身體!"妻子聽了,便說了他幾句,金蠻子更加惱怒,說:"我馬上就要金屋藏嬌了,看你這個黃臉婆子有誰看得上!"
妻子聽了,很吃驚,趕快詢問是怎麼回事,金蠻子把昨夜的事連吹帶誇地說了一遍。妻子聽了大笑道:
"如果是這樣,那你卻忘了一件事!"
金蠻子問:"什麼事?"妻子答道:
"你渾身都換了,卻隻未換個富貴的命!"
--清·沈起鳳《諧鐸》
鬼貪財
蕭山人陳景初,長期住在天津。後來收拾行裝回故裏,路過山東地界。當時,正趕上災荒年,很多貧民百姓餓死。旅店也很蕭條,不留客人住宿。
陳景初隻好在一個寺院裏投宿。晚上,他看見東廂前擺著三十餘口棺材,西廂前隻有一口棺材,巋然獨自放在那裏。夜裏三更之後,每個棺材裏都伸出一隻手,每隻手都焦黃幹瘦,唯有西廂的那隻手,稍微顯得白胖。
陳景初平素膽子就大,他向左右看了看,笑著說:"你們這些窮鬼,想必是手頭太緊,向我討錢來了吧?"說著便解開袋子,在每個鬼手中放一枚大錢。
東廂的鬼接了錢,全都縮了回去。而西廂那隻手卻依然伸在外麵。陳景初說:"一文錢恐怕不能讓你滿意,再給你加點兒。"說著一枚枚增加。誰知增到百餘錢,那手仍然伸著不動。陳景初怒道:"這個鬼太無賴,真是貪得無厭!"幹脆抓了兩貫錢放到鬼手中,那手頓時縮了回去。
陳景初很驚訝,移燈來照,隻見東廂的那些棺材上,都寫著"饑民某某"的字樣,而西廂那一口棺材,上麵寫著:"某縣典史某某公之柩。"陳景初看了歎道:"饑民沒有過多的貪求,一枚錢即能使他們滿足。而此人做過官,慣受賄賂,必須達到一定的數目才收。"
正歎息間,忽聽錢聲戛然作響。原來,西廂的棺材縫太窄,鬼手抓了錢硬往裏拽,卻拉不進去。繃然一聲,穿錢的繩子拽斷了,銅錢散了一地。鬼手便又伸出來,四麵空撈,卻摸不到一枚錢。陳景初斜眼看了笑道:
"你貪心太重,落得兩手空空,反不如東廂他們要求得少,還能留下一文錢看錢袋!"那鬼手還在不停地摸來撈去。陳景初拍手大呼道:
"你生前收了兩貫錢,便坐私衙打屈棒,替有錢人家做犬馬,可如今錢積了多少?何苦眼下又做出如此鬼態?"
話沒說完,隻聽得西廂鬼長歎一聲,鬼手也便縮了回去。
天亮後,陳景初趕著自己的小毛驢上路,把地上那些散錢留給了寺僧作為住宿的費用。
--清·沈起鳳《諧鐸》
富人之心
揚州興教寺,寄住著一個人,自稱"磨鏡叟"。他腰間掛著一個古鏡,好像是千百年前的東西。別人問他有什麼用,他說:"凡人心都有七竅。那些愚笨缺少智謀的人,肯定是塞住了心竅上的孔。我用這個古鏡一照,就知道它受病的地方。再用妙藥,就可以使心竅開通,使人增加智謀。"於是愚笨愚頑的人都爭著來找他醫治,效果很好。
某富商生了一個兒子,已經十六歲了,尚分不清大豆小麥。於是富商把磨鏡叟請到家裏來,跪下請求他給兒子治玻磨鏡叟取鏡子仔細照了一番,搖頭起身說:"受病太深,我無能為力。"富商忙問原因,磨鏡叟說:"我隻能治後天之病,不能治先天之玻令郎的心,外麵緊裹著酒肉之氣,這個病症尚屬後天的,還可以除去;但裏麵還裹著金銀之氣,這個病症就是先天的,無法治療。"富商竭力懇請磨鏡叟想想辦法,磨鏡叟答應道:"那就姑且試試看吧。"
磨鏡叟讓富商的兒子獨居在一間屋子裏,餓了就給他豆腐渣吃,渴了就給他苦水喝。這樣過了半年,磨鏡叟取鏡再照,說道:"酒肉氣已經除去了。但金銀氣自先天就閉塞,我沒有辦法。"
富商問:"什麼叫先天?"磨鏡叟答道:"尊夫人受胎時,金銀堆積在房內,令郎正好感應了金銀之氣,以致迷塞了七竅。外表看好像金光,而裏麵充滿了銅臭。若想求治療之法,趕快到文昌殿惜字庫去,取紙灰兩斛,用墨汁數鬥攪拌起來,做成桐子大的藥丸。每天早晚各服一丸,再用煎好的益智湯送下。把藥丸吃完之後,或許有救。"
富商完全照磨鏡叟的辦法做了。不到三個月,磨鏡叟又取鏡照,隻見六竅玲瓏,隻剩下一竅還仍然閉塞。富商還要求醫治,磨鏡叟笑道:
"剩下的這個叫文字竅。你是個富翁,不應當有善讀書的後代。如果把此竅打開,怕被造物忌恨,招來災禍。暫且留著這一竅,你的家業也能保全。否則貪心過重,對你又有什麼好處呢?"
富商聽了這話,不敢再請求,磨鏡叟也告辭離去了。後來富商的兒子日見聰明,比以往強了不少,隻是讀書卻不行,富商隻好為他花錢買了個官職。
--清·沈起鳳《諧鐸》
鬼求醫
曹州有個姓計的,名叫伏庵,本來是個牛醫。有一個富翁,患氣喘病,請了很多醫生治,都不見效。計伏庵用治牛的方法給他治,經常一治就靈驗。於是他自認為可算是名醫,在齊魯間為人看玻
有一天,計伏庵無事,在家睡覺。忽然有個仆人拿了帖子來請。計伏庵也沒問是誰,便讓仆人帶路,自己跟在後麵。走了一陣,來到一個廳堂上,隻見麵黃饑瘦、形銷骨立的人共有幾十個,圍上來讓他診脈。計伏閹仔細看了看,發現這些人都是自己治病治死了的,於是大驚,問道:"難道這裏是陰曹地府嗎?"眾人說道:"是。"計伏庵問道:"既然如此,各位請我到此有什麼打算?"眾人都說:"先生把我們醫到了這裏來,還望您再把我們醫回去!"計伏庵不得已,隻好勉強寫下一個藥方。眾人看了半天,說:"一服藥恐怕不能見效,還要委屈先生在這裏住兩三個月。"計伏庵隻好流淚哀求放自己回去,眾人發怒道:"這裏既然不能居莊,你為何把我們送到這裏來?"說著群起而攻之。
正在這時,計伏庵驚醒過來,覺得左邊麵頰微痛,用手一摸,有指痕。
--清·沈起鳳《諧鐸》
學媚
明朝嘉靖年間,宰相嚴嵩專權,作威作福。有一天晚上,他坐在內廳裏,那些巴結他的幹兒義子,紛紛前來求見。嚴嵩讓他們進來,幹兒子們都跪在地上,匍伏向前,進入內廳後便連連叩響頭,滿口都是動聽的奉承話,爭著向幹爸爸獻殷勤。
嚴嵩感到十分得意,隨口說道:"某部有個侍郎空缺,某人去補這個職;某科有個給諫空缺,某人去補這個職。"眾人又磕頭謝恩,然後起身,圍在嚴嵩的前後左右,做出種種討好獻媚的姿態。
正在這時,忽然聽到屋頂簷瓦上有窸窸窣窣的聲音。眾人以為是賊,吵吵嚷嚷著前去追趕。屋上那人逃跑時,失足摔落到了地上。人們拿來蠟燭一照,隻見他身穿很破爛的衣服,呆呆地站著不吭聲。
嚴嵩要把那人當賊送到官府法辦,那人下跪向前說道:"小人不是賊,隻是個乞丐!"嚴嵩問:"你既是乞丐,到這裏幹什麼?"乞丐答道:"小人有些話不便說,如能承蒙老爺寬恕,我情願全部說出來,哪怕說完就死也甘心。"嚴嵩準許他把話說出來。乞丐說:
"小人叫張祿,是鄭州人。和我在一起做乞丐的人中,有個叫錢禿子的。春季出門做買賣的人到處都有聚集,而錢禿子每到一處,人們常常施舍他錢米。小人雖然也能討到一些,但總比錢禿子的少。我問他是什麼緣故,他說:'我們做乞丐的,要有一副媚骨,有一條善於花言巧語的舌頭。你做此事總不得要領,怎能指望要的東西比我多?'
"我求錢禿子指教,可他怎麼也不肯。於是,我想到相公老爺門下,晚上來討好乞憐的人都有最上乘的媚骨和巧舌,應當高出錢禿子十倍。所以我遠道來到府上,爬到屋上偷聽,從縫隙裏偷看,到現在已經三個月了。眼下,我模仿練習得大致成功了,今晚卻不幸敗露蹤跡。萬望老爺開恩,寬恕小人這一回!"
嚴嵩聽了張祿這番話,先是驚愕,隨後看著眾人笑道:"乞丐也有乞討的路數,你們這些人媚骨巧舌,真可以做乞丐們的先生了!"眾人連聲稱是。於是嚴嵩赦免了張祿,並命令幹兒子們把張祿帶回去,從早到晚輪流向他傳授對人獻媚討好的方法。
不到一年光景,張祿學得了滿身的本領回去了。從此以後,他乞討的本領就遠在錢禿子之上了。
--清·沈起鳳《諧鐸》
讀書之法
有個人叫徐樅,字直夫,小時候成了孤兒,家裏又貧窮。到了該讀書的時候,因沒有錢進私塾,便在一個名叫月聲庵的僧寺借了間房學習。
寺中有個和尚,法名印源,是個奇人。他念完經有了空,便坐在蒲團上,聽徐樅讀書。每當徐樅讀到得意處,印源常合掌讚歎,命令侍者拿茶筍果餅給徐樅吃。徐樅偶爾對他表示感謝,他必定肅然起敬,說:"您是讀書君子,我們小庵簡陋荒僻,怕慢待了您,您隻要不見怪就行了!"
後來,徐樅中了秀才,夜裏還照舊讀書。而印源則閉目垂眉,似乎不像以前那樣注意聽了。徐樅有時手持書卷,高聲吟誦,印源便回自己房裏,蒙著被子躺到床上。以後即使徐樅到他那邊去,他也不答話。
有一年,徐樅考中了舉人,來道賀的人很多,而印源卻不露麵。當時,徐樅即將動身進京參加進士考試,正努力用功,夜晚苦讀,常讀到天亮。印源忽然厲聲說道:"你聒噪不休,如同驢鳴犬吠,最好離得遠點兒,不要鬧得我們不得安生!"徐樅很吃驚,說:"我雖然沒有很大才能,但也承蒙師父誇獎過。為何您以前那麼恭敬而現在卻如此傲慢?"
印源說道:"你剛來的時候,讀的都是古代聖賢的格言明訓,所以我不勝欽佩。自從你做了秀才以後,讀的全是膚淺的詞句和別人說膩的話,沒有一點兒新意,我便不願再聽了。如今,你得中舉人,而讀的東西卻越來越低下,如村歌牧笛,粗俗得不堪入耳。你說我以前恭敬,現在卻傲慢,這都是你自取的,怎麼能怪我?"
徐樅解釋道:"師父您是外行,不懂這讀書的竅門。我們讀書,一向有既定的方法。學童時從《四書》、《五經》入手,長大一點時則讀《史記》、《漢書》、《楚辭》以及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大家的文章,準備中舉。還要學習現時人作的八股文,把參加科考的試卷拿來揣摩得成熟,這樣才能考取科第。師父何必為此饒舌?"
印源聽了,說道:
"原來儒家與佛家不同。佛家追求的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儒家卻是一步一步走下坡路!"
徐樅聽了默然語塞。
--清·沈起鳳《諧鐸》
照膽鏡
蕪湖人馮野鶴,與別人交往,很有肝膽,卻唯獨怕老婆。中年時還沒有兒子,娶了一個妾,他妻子嚴禁他與妾接近。偶然在無人處與妾說話,妻子發現了,總要呼天拍地,叫罵不止。馮野鶴心中害怕,不敢說什麼。
一天,有個書生來拜訪馮野鶴。馮請他入座,問他從哪裏來。書生說:"我是秦台下士,善於識人之膽。世間的風塵我經曆得久了,看到世上的讀書人,沒有作文之膽;帶兵向敵人宣戰的人,沒有破賊之膽;在朝中做官的人,沒有直言敢諫之膽;結為生死之交的人,沒有托妻寄子之膽。如今,我聽說您待人講義氣,所以來看看您的膽略。"
馮野鶴大喜,便讓他看自己的膽。那書生說道:"您確實有義膽,這我都看到了。但還必須用智使之堅定,用氣給它以鼓舞,這樣才不會喪膽。"馮野鶴說道:"我雖然不能算渾身是膽,但是臥薪嚐膽也很多年了,大概還不至於太差。"於是高談闊論,頗為得意。書生聽了也嘖嘖稱讚。
過了不一會兒,忽聽內房中夫人怒吼。馮野鶴不在乎,仍談笑自若。接著從廚房裏傳來砸碎鐵鍋的聲音,馮野鶴還是勉強控製自己。不一會兒,又聽得堂前敲擊聲,杖下哭泣號叫聲,奴仆婢子勸解聲。馮野鶴逐漸變了臉色。接著有個老婦跑來報告說:"夫人撩起衣襟,卷起袖子,手拿木杵,藏在屏風後!"馮野鶴聽了,急忙起身離座。忽然,屏風後杵聲咚咚響,夫人厲聲高喝道:"誰家的狂蕩兒,逗引人家男人作大膽漢?"馮野鶴嚇得麵如土色。書生瞪眼看著他說:"奇怪,你的膽起初有個雞蛋大,接著像芥籽一樣小,再大喝一聲,恐怕要嚇破了!"說著便要離去。馮野鶴卻死命拽住他不放。書生說:"我以為你很有膽力,所以才來看一看。想不到你是空有其表,不過是個無膽懦夫而已!"
話未說完,隻見屏風後飛過一個木杵,正中書生左臂。隻聽"當"的一聲,書生變成了一麵古鏡。馮野鶴拾起一看,背麵有"照膽"兩個篆字,這才知道是秦時古物。夫人一把奪過來,給自己一照,隻見膽大得像口缸,還蒸蒸然往上冒怒氣。再照照馮野鶴,其膽隻有半個黍粒大,還直滴青水。仔細一看,原來已經碎了。
--清·沈起鳳《諧鐸》
訟師
江南人多喜歡打官司,而吳下此風最盛。有父子二人,性情貪婪狡詐,最善於為人作訟詞。
有一天,他父子夢見鬼卒把他們押到了閻羅殿。閻王手按著案台,先審問父親,說:
"士、農、工、商,各人有各人固定的職業,你為什麼作訟詞?"
父親答道:"難道是我喜好打官司嗎?人們拿金銀、禮物來勾引我。我一拒絕他們,就眼饞得要冒出來,不得已隻好答應。"
閻王接著又審問兒子,兒子說:"這是你的過錯!如果使我生來手就不靈巧,怎麼能寫狀詞?"
閻王問:"你們用的是什麼辦法,能如此顛倒黑白?"
父子倆說:"這不難。比如柳下惠坐懷不亂,可以說成是強奸;管仲接受駢邑,可以說成侵奪田產。"
閻王說:"這就把直的變成曲的了。能不能把曲的變成直的?"
二人答道:"這更不難。比如傲象殺兄長,可以說成是遵照父命;陳平盜嫂子,可以說是因為嫂子落水他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