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中國消費調查(1 / 3)

附錄:中國消費調查

中國旅遊消費

一、旅遊消費的早期研究工作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旅遊消費的專門研究較為少見,主要的工作是附帶在相關專題或係統研究中進行的。從國外100餘年的旅遊研究史來看,尚未找到專門係統研究旅遊消費的著作。從近期研究動態來看,也未將注意力擺在旅遊消費的係統研究上來。從國內的旅遊科學研究情況來看,旅遊消費的係統研究已經起步,但從嚴格意義上來看,相關學科所作的工作更多。

旅遊消費的研究,已有工作大致可從兩條線索中追溯:一是從消費經濟學的角度,二是從旅遊科學研究中附帶或從其他相鄰科學角度所從事的專題研究。

1.從消費經濟研究中產生的旅遊消費研究成果

從消費經濟角度探討旅遊消費問題,在我國是尹世傑教授最先敏銳地感覺其意義,並率先倡導的。還是在80年代初期,尹世傑教授就指導研究生從事過這方麵的研究,同時他也認為董輔@①較早就具有旅遊消費經濟思想,主要是旅遊資源價值問題和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問題的研究。實質上,在80年代就有從基本理論研究入手進行探討的,如龔曉寬、宋維真的研究,但是總的說來未形成體係,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另外,主要從消費文化的角度,涉及了旅遊消費的研究,1994年底,由《消費經濟》雜誌社首先發起的消費文化的討論中,就出現了許多觀點,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旅遊消費的研究,如尹世傑教授認為消費文化包括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人們精心創造的實物生活資料和精神文化產品,以及富有創造性的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費行為;周淑蓮等則認為與旅遊密切相關的茶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等是消費文化在消費品上的表現,風俗、風格、地方特色等是在消費方式上的表現。這些認識,與國內國外旅遊文化研究的範疇有十分類似之處,當然,也是各有側重。值得指出的是,消費文化對旅遊文化的較細致的研究也有成果,如梁琦對生態旅遊消費的研究;近年來興起的閑暇消費研究,也有不少涉及了旅遊消費問題,如曹茉莉的工作;從旅遊消費的分析入手進行部分預測的研究工作也有開端,如池進的工作。

2.從旅遊科學進行的旅遊消費研究的成果

從旅遊科學的角度研究旅遊消費現象,已有較多的成果。主要工作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

①旅遊消費供給與旅遊消費需求的研究。旅遊消費供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遊地的規劃和區域旅遊開發兩個方麵,可以說近20年來這兩個方麵的研究是最豐富多彩的,僅90年代以來從地理學角度進行的研究,相關論文就多達千餘篇,論著和教材達30餘部。據統計分析,1980~1993年旅遊地理論文的63.6%為旅遊資源與區域開發內容。旅遊供給的研究有過以國內國外兩種對象的研究,麵向國外旅遊市場的研究,如謝彥君的工作;麵向國內的研究又有兩類,一類是傳統的和旅遊資源非常優越的旅遊地的開發研究,這是主要的;另一類是旅遊資源不是很優越的旅遊地的開發研究,這是一個重要的有希望的新研究領域,如許春曉的係列研究。從旅遊科學角度研究旅遊消費需求的專題論文較為缺乏,謝彥君作過國際旅遊市場對中國旅遊消費需求的研究工作,但旅遊經濟學中的旅遊消費研究以及旅遊市場研究等領域,就是為了揭示這一類問題的。值得一提的是牛亞菲在這方麵的突出的有特色的工作,將旅遊消費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特征研究推向地域空間,將旅遊地與旅遊市場的空間組織模式及動態平衡關係揭示了出來,並以大城市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的旅遊供需關係。

②旅遊消費力與旅遊消費關係的研究。關於旅遊消費力的研究,國內一般用人均GNP水平與旅遊消費關係來探討,並已成為一個經典範式。許春曉提出"四力詮釋"(資源吸力、城市擠力、收入動力、時間助力)觀點,細分了形成機製;旅遊消費力的實證研究,往往與其它研究夾在一起進行,常見於其它標題下的論文之中。對於旅遊消費關係的研究,近年來成為熱點,一方麵,繼續對旅遊消費的正麵影響給予充分肯定和更加深入的研究,甚至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措施研究,如蔡雄等和陸林的工作;另一方麵,對旅遊消費的負麵影響,旅遊開發對旅遊地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衝擊的研究,這一課題近年來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注意,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全華等的工作。

③關於旅遊消費模式的研究。首先是旅遊消費的行為模式研究,率先工作是陳傳康教授指導的碩士生研究課題,之後又有許多更深入的研究,如吳必虎等的工作以及曾尊固教授指導的陸林博士的工作;其次是旅遊消費組織形式的研究,目前對團隊和散客兩種形式都有較多的研究。現代旅遊業最初的旅遊消費都是力圖通過團隊形式去組織的,進而在90年代以前大多把研究注意力放在團隊組織上,有一批成果,如閻綱的工作。自90年代始,旅遊消費觀念明顯的變化,散客市場迅速擴大,研究工作隨之出現,如李海瑞和向才德的工作。更有人開始了自助式旅遊的研究。

④旅遊消費水平和旅遊消費效果的研究。旅遊消費水平高低的研究,確實是一個少有人深入的研究領域,目前的工作還停留在旅遊消費的人均花費分析及其原因探究上,這些工作也較為分散,可見於旅遊開發的現狀描述和前景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如劉德謙的工作;當然,對旅遊消費群的擴大速度及其旅遊消費總需求的研究,也可在一些對旅遊業發展的預測性研究工作中見到,但也不深入。主要工作如蘇敬之和石建國的研究。關於旅遊產品的精細化以適應提高了的旅遊消費水平的研究,有兩方麵工作比較突出:一方麵從旅遊地的形象定位角度進行了較深入研究,如陳傳康等的工作以及李蕾蕾博士論文的部分內容;另一方麵,對旅遊產品加工和包裝的研究,如馬永立和王曉雲的工作。關於旅遊消費中審美情趣高尚化與精神文明建設方麵的研究,近年來雖有人涉足,如陳光照的工作,但尚不多見,是一個應加強的研究方向。關於旅遊消費效果優化的研究,集中於旅遊地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和戰略研究,如謝彥君、沈兵等的工作;對於旅遊地開發後各種關係的調查及其協調途徑的研究,有部分成果,如李海瑞的工作。

⑤旅遊消費結構的研究。旅遊消費結構研究主要分兩個方麵進行,第一是旅遊消費結構的基礎理論研究,主要有旅遊消費的類型劃分和層次認定,如陳傳康的工作;旅遊消費結構的形成機製研究,如李中的工作;也還有旅遊消費結構的研究方法的探索,如衛海英的工作。第二是旅遊消費結構的實證研究和發展趨勢研究,專門研究較為少見,多夾於旅遊市場分析和區域旅遊開發的有關文章中,如陳傳康的許多區域旅遊開發研究就涉及這類工作。

二、旅遊消費研究的近期熱點

鑒於旅遊業迅速發展和旅遊消費研究的現狀,1997年6月,在尹世傑教授的倡導下,由《消費經濟》編輯部和湖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湖南師範大學聯合舉辦了中國首次旅遊消費學術研討會,會議收到了30餘篇論文(主要論文由《消費經濟》陸續發表),到會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西大學及湖南省社會科學界的代表,湖南省政府及旅遊局也派了代表,會議彙集了旅遊管理職能部門的主管領導、旅遊實業家和經濟、哲學、旅遊、地理等方麵的專家學者,大會的主要論文和討論的熱點問題,反映著旅遊消費研究的近期熱點。

1.旅遊消費基本理論問題的討論

以尹世傑教授《略論旅遊消費》的發言為主線,就旅遊消費的作用、當前我國旅遊消費的主要問題、如何提高旅遊消費質量等進行了具體的討論,同時引發了旅遊消費概念、對象、內容的討論,如彭明朗教授提出了對旅遊消費的初步定義,並劃分了旅遊消費的幾種類型,其餘專家也各持己見,因沒有這方麵的專題論文,未能深入而形成相對一致的看法,肯定了旅遊消費不僅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是一種文化活動的說法;翟輔東教授《旅遊消費問題淺議》的發言,對旅遊消費形成條件、特點、存在問題及引導途徑進行了論述,研究生黃芳《淺析旅遊消費有關特點》一文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些理論問題的討論特別熱烈,在以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旅遊消費作用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對人的發展有很大作用,讚同其具有經濟性、閑暇性、異地性、文化性;旅遊消費問題有基礎設施、環境汙染、軟環境落後、產品類型少等;旅遊消費質量的提高途徑要針對問題采取措施,特別強調了服務質量和旅遊消費者素質提高兩方麵的作用。

2.關於旅遊消費趨勢的討論

以許春曉《香港回歸與湖南旅遊消費趨勢》的發言為引子,對香港回歸後湖南旅遊消費趨勢,湖南旅遊發展的新機遇及其旅遊消費趨勢下的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對策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特別是旅遊消費趨勢問題,引起了觀光旅遊的命運、旅遊消費熱點演替問題的深層次探討;討論後基本同意旅遊消費趨勢為旅遊消費供給和旅遊消費需求開始轉型並漸漸趨向平衡,旅遊消費力增強且旅遊消費關係進一步改善,旅遊消費模式將現代化並且旅遊消費內涵化將明顯,旅遊消費水平提高而且旅遊消費效果將優化,旅遊消費結構將變化,具體是觀光旅遊形式、自然風光旅遊產品消費份額將下降,商務、度假、生態等旅遊形式和文化旅遊消費份額將上升,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觀光旅遊還將占大份額,自然風光旅遊產品還是主體。梁琦通過對中國國際貿易中旅遊業份額的增長趨勢的分析,談了中國旅遊業發展的趨勢。

3.關於旅遊消費和文化消費問題的討論

以趙學增教授《旅遊與文化消費》的發言為主線,認為旅遊是文化消費的基礎形式之一,旅遊管理的核心是文化管理,並就旅遊的文化內涵和特征作了深刻論述,認為其有複合性、情景文化、本性複歸、路上文化、移植文化五大特征;鄭炎博士等也就這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4.關於旅遊消費與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討論

以曾坤生《生態旅遊消費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發言為代表,既強調旅遊本身的發展,也強調旅遊資源的保護,認為生態旅遊的發展為中西部發展提供了機遇,區域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莫一心研究員就《發展旅遊業,促進持續發展》作了發言,重點就發展旅遊業與轉變消費方式作了論述,特別指出了旅遊消費者素質提高的意義;柳思維教授和劉醒夫研究員也就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談了湖南的戰略;徐飛雄《關於旅遊購物品消費的幾點思考》就旅遊購物品消費的特點、消費水平的意義及其提高途徑作了細致的研究。

三、旅遊消費研究的近期主攻方向

1.學科基本理論建設

由於旅遊消費的專門研究還不是很普遍,不是很成熟,夾於旅遊學科中的旅遊消費研究又注重實踐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而旅遊消費基本理論問題未被提到應有的高度來加以認識和研究。而今,這一工作就顯得緊迫而又艱巨起來。因為旅遊消費研究的獨立發展,已迫切需要基礎理論的指導了。

學科基本理論的建設,對旅遊消費來說還是開頭,故而急需解決以下問題:①旅遊消費的基本概念問題,包括旅遊消費的定義、內涵、外延,旅遊消費活動的特點;②旅遊消費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由於旅遊消費問題的研究具有綜合性和邊緣性,並且目前的狀況是外圍學科相關研究走在前頭,自身係統理論研究尚為起步階段,故而明確旅遊研究對象和內容,實質上是明確自身與相鄰學科的界線,守住自己的陣地;③旅遊消費研究的方法論問題,任何一門獨立的學科或相對獨立的學科,都應該有十分切合解決自身獨特研究內容需要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論的形成有兩條途徑:其一是借鑒相鄰學科的研究方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應用篩選,精選出適合者;其二是創新研究方法,根據旅遊消費研究的特點,設計出一套新方法。

2.學科應用理論建設

現代科學的發展都是圍繞國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主題展開的。旅遊消費要加強研究的呼聲,也是在旅遊業日益壯大,旅遊消費現象日益普及,旅遊消費課題日益增多的時代大背景下提出的;旅遊消費研究必須麵向實際問題,立足應用研究。當然,作為指導應用研究的應用理論,是一不可缺少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目前急需解決以下幾大問題:

①旅遊消費的發展規律與預測方法研究。旅遊消費的發展變化,其總體風格是與社會文化心態的變化密切相關的,其變化速率是隨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提高而同步的。而總體風格的具體形成機製與結果,變化速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聯水平,還是很難建立精確的數量模型作中長期的預測。這又是一個意義十分巨大的工作。

②旅遊消費對旅遊開發影響與供需平衡研究。旅遊消費會拉動區域旅遊開發,這已是定論,但具體作用機製及過程尚未清楚;現今多數學者主張的旅遊開發適度超前理論,也未找到這個"度",以致旅遊界在供需之間難於找到平衡點或適度點。

③旅遊消費的引導方法和措施研究。旅遊消費的發展在方向上存在著合理與不合理,在速度上存在快與慢,特別是在一些旅遊消費習慣不普遍的地區,往往經濟發展已到了旅遊經濟快速發展的水平,但是沒有旅遊消費的引導就是不能很好地發展。

④旅遊消費與區域經濟發展關係的研究。旅遊消費與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互動關係,旅遊消費的水平依賴於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長,旅遊消費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對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意義尤為重大。深入探討這種關係十分必要。

3.旅遊消費的典型現象研究

①典型現象的調研。任何學科的實證研究都十分注重典型現象的研究,典型現象的調研,為實證研究積累樣板,為理論研究提供素材和證據。這種典型旅遊消費現象,是全國範圍出現的各種富有代表性的各類型事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