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卷 假癡不癲
第29章 序
【原文】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霞屯也。
【注釋】雲雷屯也:《易經·屯》中說:"雲雷屯,君子以經綸。"意思是:冬季的雷電不露聲色地積蓄力量,等到春天時便猛烈迸發而出,這裏用來比喻大智大勇的人要深藏不露。
【譯文】寧可假裝糊塗而不采取行動,也絕不假冒聰明而輕舉妄動。要沉著冷靜,深藏不露,就像雷電在冬季蓄力待發一樣。
【計名出處】此計語出自《說唐演義》第六十二回的標題"尉遲恭稱瘋魔"。
【計名闡釋】
假癡不癲,重點在一個"假"字。這裏的"假",意思是偽裝。裝聾作啞,癡癡呆呆,而內心裏卻特別清醒。此計作為政治謀略和軍事謀略,都算高招。
用於政治謀略,就是韜晦之術,在形勢不利於自己的時候,表麵上裝瘋賣假,給人以碌碌無為的印象,隱藏自己的才能,掩蓋內心的政治抱負,以免引起政敵的警覺,專一等待時機,實現自己的抱負。三國時期,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這段故事,就是個典型的例證。劉備早已有奪取天下的抱負,隻是當時力量太弱,根本無法與曹操抗衡,而且還處在曹操控製之下。劉備裝作每日隻是飲酒種菜,不問世事。一日曹操請他喝酒,席上曹操問劉備誰是天下英雄,劉備列了幾個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說道:"天下的英雄,隻有我和你兩個人!"一句話說得劉備驚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負,嚇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時一陣炸雷,劉備急忙遮掩,說自己被雷聲嚇掉了筷子。曹操見狀,大笑不止,認為劉備連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對劉備放鬆了警覺。後來劉備擺脫了曹操的控製,終於在中國曆史上幹出了一番事業。
此計用在軍事上,指的是,雖然自己具有相當強大的實力,但故意不露鋒芒,顯得軟弱可欺,用以麻痹敵人,驕縱敵人,然後伺機給敵人以措手不及的打擊。
【講解】"假癡不癲"是指表麵上裝聾作啞、裝瘋扮傻,實際上心裏卻非常清楚明白的一種愚弄人的行為。所以此計用於軍事上,實是一種老成持重的謀略。
古人認為"謀出於智,成於密,敗於露"。當進攻的機會未到時,應鎮靜待機,切勿冒失行動,否則就會暴露戰機,引起猜疑,導致失敗。
運用"假癡不癲"之計的關鍵在於:寧可偽裝成糊塗而不行動,也不要自作聰明而輕舉妄動。冷靜沉著,不露機鋒,好像風雷蓄而不發一樣。
〔古計今用例〕
第30章 假疾不癲與經商略
"假癡不癲"的本意是表麵上裝糊塗,實際一點都不糊塗,是一種麻痹敵人,待機而動的謀略。
運用"假知不癲",一般都是在不利己的形勢下,利用偽裝手法以耳目,等待時機成熟再轉守為攻。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先裝糊塗而後發製人的計策不僅在商業談判中經常運用,在促銷活動中運用效果也非同尋常。此外,在與備路競爭對手爭奪市場戰中,"假癡不癲"對於最後奪取勝利亦是很玄妙的一招。
1.足球扭虧為盈
1994年3月,中國甲A聯賽開賽前一個月,四川隊的主場比賽經營權仍像燙手的山芋,誰都不敢接。這是因為:去年在成都舉行的世界杯外圍賽並無多少盈利;四川體委與南法集團合辦的"南德杯"邀請賽也虧了20多萬元,加上對四川隊今年的甲A的前途均不看好,四川省體委、成部市體育中心均無意承辦這11場比賽。
這時,注冊資金隻有5萬元的成都某公關策劃公司卻殺了出來,與四川省休委、全興足球俱樂部及成部體育中心談判,以60萬元買下了整個比賽的經營權,開賽前,該公司東借西挪,在比賽前將60萬元交到全興足球俱樂部及體育中心手裏,此時,四川足球圈內外以一種半信半疑的目光注意著事態的發展。
第一場門票收入48萬元,第二場52萬元,第三場......四川主場之旺一發不可收拾,足球圈外人滿城"撲票",足球圈內人如夢方醒,後悔不迭,埋怨球市如此神秘莫測,而該公司則得罪了成都包括體委、新聞單位等很多部門,因為他們對記者采訪諸多苛求,對體委部門習慣了的"贈票"也開了紅燈,所有球票都"精打細算",一年下來盈利300萬元。甲A賽扭虧為盈,成都某公關策劃巧妙使用"假癡不癲"的結果。
2.誠實是成功第一要決
日本大企業家小池說過:"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訣就是誠實。誠實就像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樹木就別想有生命了。"
這段話也可以說概括了小池成功的經驗。
小池出身貧寒,20歲時就替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有一個時期,他推銷機器非常順利,半個月內就跟33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了。之後,他發現他們賣的機器比別的公司出品的同樣性能的機器昂貴。他認為,跟他訂約的客戶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對小池的信用產生懷疑。於是大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帶著訂約書和訂金,整整花了三天的時間,逐家逐戶去找客戶。然後老老實實給他們說明,他所賣的機器比別家的機器昂貴,為此請他們廢棄契約。
這種誠實的作法使每個訂戶都深受感動。結果,33人中沒有1個跟小池廢約。隻是加深了對小池的信賴和敬佩。
誠實真是具有驚人的魔力,它像強力的磁石一般具有無比強大的吸引力。其後,人們就像小鐵片被磁石吸引似的,紛紛前來他的店購買東西或向他訂購機器。這樣沒多久,小池就成為鈔票滿天飛的人。
他在成名後還常常對員工說:"你們應該記住,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為顧客謀福利的正確觀念,這要比玩弄花招重要得多。"
本村要刊登一大張"色葉"牛肉店廣告時,總是有很多空間可排字,不好好加以利用確屬可惜。他就主動積極地為別的行業刊登廣告。這樣一來,受他情的人就不會厚著臉皮一直占他的便宜了。
於是,本村免費替人刊登廣告,換來了如山如海的新顧客。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在危險的時刻或非常時期,人有伸出友誼的手,幫助其免費替人刊登廣告,使其順利度過難關,當然是不勝感激,日後發達了,自然也就想到報答恩人,本村也就此獲得了投桃報李的效果。這正是"假癡不癲"的精妙所在。
3.假癡不癲造絲袋
利特爾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谘詢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其創始人利特爾建立的一個小小的化學實驗室,當時鮮為人知,絲毫也不引人注目。
1921年的一天,許多企業家在一次集會上,談論科學和生產的關係。一位大亨高談闊倫,否定科學的作用。
一向崇拜科學的利特爾帶著輕蔑的微笑,平靜地向這位大亨解釋科學對企業生產的重要作用。
這位大亨聽後,不屑一顧,還嘲諷了利特爾一番,最後他挑釁地說:"我的錢不多了,現有的錢袋已經不夠用了,想找豬耳朵做的絲錢袋來裝。或許你的科學能幫個忙,如果做成這樣的錢袋,大家都會把你當科學家的。"說完,他哈哈大笑。
聰明的利特爾怎麼會聽不出大亨的弦外之音呢?他氣得嘴唇直抖,但還是抑製自己,表麵非常謙虛地說:"謝謝你的指點。"
此後,市場上的豬耳朵被利特爾公司暗中搜購一空。購回的豬耳朵被利特爾公司的化學家分解成膠質和纖維組織,然後又把這些物質製成可紡纖維,再紡成絲線,並染上各種不同的美麗顏色,最後編織成五光十色的絲錢袋。這種錢袋投放市場後,頓時被一搶而空。
"用豬耳朵製絲錢袋",這一看來荒誕不經的惡奇挑釁被粉碎了。那些不相信科學是企業的翅膀,同時也看不起利特爾的人,不得不對利特爾刮目相看。利特爾公司從此名聲大振。
利特爾麵對挑釁,不露聲色"假癡不癲",暗地裏卻做好準備,搜購豬耳朵,並通過科學的方法將豬耳朵製成絲錢袋,從而粉碎了大亨的惡毒挑釁,一舉成名。
4.經商誠信為本
香港地產巨富郭德勝,祖籍廣東中汕,他辦的香港新鴻基地產公司位於香港企業排行榜的前5名,資產總值超過100億港元。
郭德勝發跡的點子:經商誠信為本。
早年,郭德勝在香港搞洋雜批發,每天店鋪早早開門,對待顧客殷勤有禮,銷售網遍及廣州及上海好多地方。他細心經營、價格適中、貨物實在,客戶和街坊都說:"他是一個老實商人。"
郭德勝進入地產業是在他不惑之年以後,他與馮景禧和李兆基合夥創立"永業企業有限公司",進軍房地產,因受資本限製,收購對象以小地盤為主。後來,公司改組為"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在長達10年的地產交易中始終以踏實、穩健的作鳳著稱。這種堅固的信譽為郭德勝後來更大規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1972年,香港股市進入瘋狂之境,恒生指數一日數漲,郭、馮、李"地產三劍俠"協議分手,紛紛以各自的旗號上市交易,郭德勝的"新鴻基地產"股票上市,原準備集資1億元,結果籌集到了10億元現金。香港股民對於郭德勝過去良好的業績信任有加、熱情非凡。
此後,郭德勝的經營作風更加踏實,他建的樓宇從不偷工減料,買了讓人放心。經濟起飛使地價暴漲,郭德勝知時推出分層購摟、分期付款的售樓辦法。使"新鴻基地產"在上市10年之後市值增長70多倍,利潤增長40多倍,可以同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一見高低了。
由此可見,郭德勝天上是正確使用"假疾不癲"而成為藝巨富的。
5.守約履信大智若愚
在現代商戰中,是不是每次都非勝不可呢?
聰明的將帥考慮問題,必定兼顧到利與害兩個方麵。在不利情況下看到有利條件,才能增強信心;在順利情況下看到不利因素,才能消除禍患。
日本的麥當勞代理人藤田就是這種"智者之慮"的代表人物。
1968年,美國的油炸食品公司希望通過藤田,在日本訂購300萬隻刀叉,藤田十分高興,雙方一拍即合。
但在即將交貨之前,藤田才發現工作的進度太慢了,根本元法如期交貨。而對方是猶太人,非常重視信用,如無法如約交貨,將使藤田信譽掃地。在此情況下,藤田要求工廠趕工。
交貨日期預定9月1日,地點是芝加哥。依照進度,8月1日就該裝船出海了。然而船運已不及了,藤田隻好采取下下之策,包下波音七○七飛機,將產品空運至芝加哥。
這筆生意顯然是虧損了,但至少守住了信用。因為猶太人絕不會給不守信用的人第二次機會的。更何況猶太人掌握了世界貿易實權,別國若想在貿易上有所發展,就絕對不能得罪他們。
藤田的作風,贏得對方的肯定,於是購方在第二年將訂購數量增加到600萬隻。雖然這次藤田加倍小心,但進度還是慢了。權衡一下利害關係,藤田再度包下七○七飛機空運貨物。
雖然這兩次交易藤田都虧本了,但由於信用良好,反而給他帶來更大的利益,那就是獲得美國麥當勞漢堡包的總銷售權。
藤田這種不惜犧牲自己利益也要守約履信的作法,就是他善於分析商戰中的利害關係。實在是"智者之慮"的表征。
日本還有一位企業家叫井植歲男,他因成功地將三洋電機公司發展成為大企業而揚名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