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卷 上屋抽梯
第1章 序
【原文】假之以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注釋】遇毒,位不當也:語出《易經·噬嗑》。《誠齋易傳》這樣解釋:"若臘(肉)之堅而難噬也。噬之則退毒而傷齒矣......此弱於齒而噬夫堅者,能不遇毒乎?放日位不當也。"
【譯文】故意露出破綻,給敵人提供方便條件。誘使敵人深入我方陣地,然後切斷其前應與後援,使其陷人絕境。敵人貪圖不應得的利益,必遭禍患。
【計名出處】此計依據孫子的《九地篇》中"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人諸侯之地,而發其機。...··,"見於《三國誌·蜀誌》:"劉表愛少子綜,不愛長子傳。價求自安之術於諸葛亮,亮輒拒之。符乃偕亮遊園,上樓去梯,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子口而人吾耳,可以言未?'"
【解釋】巧設梯子,引誘對手登梯上房;然後抽走梯子,斷其後路,使之無法逃脫,任我擺布。這種方法,稱為"上屋抽梯"。軍事上的"上屋抽梯",是指誘敵深人,阻敵援兵,斷其退路,使其束手待斃的策略。
要"上屋抽梯",先得"置梯"誘敵,故意露出破綻,給對手提供便利,引誘它冒進向前,然後斷其前應和後援,使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之後再加以圍殲。此計全旨就在於此。
(計名闡釋)
上屋抽梯,有一個典故。後漢末年,劉表們愛少子劉瓊,不喜歡長子劉鳳劉椅的後母害怕劉傳得勢,影響到兒子劉瓊的地位,非常接恨他。劉流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有一天,劉畸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掩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劉靖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人殤之耳:可以賜教矣!"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便給劉符講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細姬想謀害晉獻公的兩個兒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細姬居心險惡,隻得逃亡國外。申生為人厚道,竭盡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給父工送去一些好吃的東西,細姬乘機用有毒的食品將太子送來的食品更換了。晉獻公哪裏知道,準備去吃,現姬故意說道,這膳食從外麵送來,最好讓人先嚐嚐著。於是命左右侍從嚐一嚐,剛剛嚐了一點,侍從倒地而死。晉獻公大怒,大罵申生不孝,陰謀叔父奪位,決定要殺申失。申生聞訊,、也不作申辯,自刎身亡。諸葛亮對劉椅說:"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荷馬上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開了後母,終於免遭陷害。
劉傳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後路,也就是打消諸葛亮的顧慮。
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後截斷敵人援兵,以便將敵圍殲的謀略。這種誘敵之計,自有其高明之處。敵人一般不是那麼容易上當的,所以,你應該先給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給以方便。等敵人"上樓",也就是進人已布好的9口袋"之後即可拆掉"梯子",圍殲敵人。
安放梯子,有很大學問,對性貪之敵,則以利誘之;對莽撞無謀之敵,則設下埋伏促使其中計。總之,要根據情況巧妙地安放梯子,使敵中計。
〔古計今用例說〕
第2章 上屋抽梯與經商謀略
"上屋抽梯"的本意即民間俗稱的"過河拆橋"。運用此計,關鍵在於:在用利益去引誘對方之前,要給對方提供某種方便。若因為利不厚引誘威力不大,必須先安置好梯子;如果已經有梯子在那兒,就要設法讓對方注意到。
作為企業經營者,搏擊商海在很多時候都需要運用此計。例如當企業創業之初,常常要依靠不少大公司。如在資金、貨源等方麵受製於他人,而一旦羽翼豐滿,企業應該及時"抽梯"以免經營活動處處受他人製約。這也就等於企業搬掉了自己的絆腳石,可以在更大的空間裏活動;與他人合夥,後期階段亦可"上屋抽梯"。
企業經營者運用此計都應秉承商業道德,進行正當競爭,把"上屋抽梯"作為優勝劣汰的一種手段。
1.永安紗廠的"連鍋端"
解放前,上海大中華紗廠是集資300萬元創辦的,設備比較完善,一度牌子頗硬。1922年8月,因經營失當,資金周轉不靈,難於維持生產,曾要求永安紗廠投資150萬元與之合辦,或給予貸款以解燃眉之急。但永安紗廠都予以拒絕。其原因並非無錢,而是想"連鍋端"。果然不出所料,到1924年,大中華紗廠終因債務沉重,被債權閉接管,登報拍賣,標價銀194萬元。在此之前,永安廠雖出價175萬元,因大中華紗廠拒絕私下成交,堅持公開拍賣,未成。由於當時江浙戰亂激烈,企業家們不願活錢盤成死錢,登報多日,無人問津。大中華紗廠不得已再去找永安廠重續前議。生意怕走回頭路,永安廠自然不會再給原價。最後大中華廠走投無路,在其央求下,由永安廠出159萬元,為大中華紗廠償還債務,各債權人以九折收回債款而了事。
永紗廠在這裏用的就是"上屋抽梯"之計,在對方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大壓收購價格,迫使對方接受,從中大獲其利。
2.著眼未來,以巧取勝
國內有家新上的酒廠,向玻璃廠訂購包裝瓶,瓶子要求高,開價卻很低,且無商量餘地。玻璃廠當時日子很不好過,碰上上門主顧,自是非常珍惜然而經財務分析,對方開價實在難以承受。但精明的廠長經過仔細分析,發現接上這家關係,不會永遠吃虧,就斷然接受條件,與酒廠簽訂了一年的合同。
一年期限將滿,酒廠等著玻璃廠來續簽合同。但左等右等,玻璃廠沒來。酒廠隻好主動上門,玻璃廠自是熱情接待。但是婉轉提出,由於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如不能提高瓶價,那就很不好辦了。
酒廠的代表起初很不高興,沒有答應對方的條件,但沒過幾天,酒廠代表又來了,全盤接受了玻璃廠提出的方案。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兩家企業剛開始聯係時,玻璃廠的廠長就預到,將來酒廠要用自己的瓶型申請注冊,他們生產的高檔酒,一定要用彩色包裝盒,那麼紙盒上不光有瓶形,連顏色也有了。而酒廠指定采用的彩色玻璃的配方、工藝、技術,在省內惟有自己的企業能掌握,一年以後一定可以彌補過來。
事情果然如他分析的一樣。酒廠在玻璃廠提出提價要求後,起初也想轉到別處,但一聯係,別的玻璃廠都幹不了。這時如果改變瓶型當然可以,但有幾點難處:一是瓶形已注冊,二是倉庫裏還有幾十萬彩色包裝盒,三是經過一年的銷售,已初步給市場留下印象,如這時改變包裝模樣,損失將不可估計。至此,酒廠隻好向玻璃廠妥協。
玻璃廠在不違背職業道德的前提下,深謀遠慮,巧施"上屋抽梯"之計,終於使自己企業的正當利益得到維護。
3.請君入甕,捷足先蹬
解放前,私有商號為了擠垮同行,獨得厚利,和競爭對手不遺餘力地明爭暗鬥,有時甚至采取很高明的手段。
如北京著名的老字號飯館東來順,老板名叫丁德山。在東來順對麵,有一家叫會元樓的飯館,成為東來順的競爭對手。丁德山惟恐會元樓搶走了來吃飯的顧客,想方設法要擠垮它。有一次,天氣預報將有陰雨天氣了,丁德山知道在這種天氣,必定顧客稀少,如果準備多了飯菜,就會造成浪費。但會元樓當時並不知道天氣情況。丁德山便叫職工故意大聲收喝,虛張聲勢,造成備菜很多的假象。會元樓沒有察覺,真備了很多菜,結果造成了損失。經過幾年較量,會元樓終於倒閉。當時東安市場有個資本家見羊肉發財,想把會元樓接過去經營。丁德山聞訊,捷足先登,搶購到手,自己不用。便把店麵租出,但約定不得開羊肉館。
私有商號還是因為使用了"上尾抽梯"戰術而擠垮同行和競爭對手的。
4.無形中的忠實顧客
美國現今已有5萬個家庭擁有錄影機,市場銷售錄影帶達40億美元。一家名為HVM的公司根據這個優勢開辟了一個新的市場--錄影帶購物市場。
這家公司製作的一些錄影帶,專門介紹高檔消費品,如電子器材、珠寶、玩具、成衣等,讓消費者在家中舒服的環境下,看著由電視明星和知名人士介紹的產品;喜歡的話,就可以撥個電話購買,讓貨主送上門或郵購。這種方式,使郵購消費者的數字升達5億!
這些購物錄影帶分別放在三千多間錄影商店中,讓顧客免費借看。HVM所購的,是向傾銷的產品收取廣告費或傭金。
該公司有關創辦人說:"我們的概念,是因美國現在有更多女性出外工作。她們的收入大多不錯,但又沒有時間去花,於是,我們所製的錄影帶,就可以幫助人們在家中消費了。
購物錄影帶是廠家放置的"梯子",大部分觀眾都不知不覺上了廠家的"屋",成為了"忠實顧客"。
5.上尾抽梯買賣術
在商業談判中,常見賣主先標低價或買主先標高價,讓對方覺得有利可圖達成交易,以排除競爭對手,取得壟斷交易的實際地位。而到最後成交的關鍵時刻,突然尋找製造種種借口,大幅度提價或降價,逼迫對方在猝不及防,求助無門、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忍痛成交。這種以假出價布下陷阱、逼人就範的策略,體現了"上屋抽梯"之計的應用思想。
據報載,日本一些商人常以此計向第三世界國家推銷商品。他們先以低價誘使對方與之達成交易,可是交貨以後,對方常感到還缺少點什麼零部件,隻好又向他們購買。
這時,他們便趁勢漫天要價,買方欲退無"梯",隻得答應。
又如美國一家公司出售舊設備,標價20萬美元,在競爭的幾家買主中,有一位願出18萬元的高價,並當場付10%的訂金。賣主沒想到好事這麼容易就來了,就同意不再與其他買主商談。
幾天後,買方來人,說當時出價太高,由於同夥人不同意,還有其它原因,難以成交。
如果能降到10萬美元,可以再商量。
由於賣方辭掉了別的買主,隻好與之繼續談判。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以買主預計的12萬美元成交,而當初有人出14萬美元,賣主還不願出手。無形中虧了好幾萬。
在商業經營中實施:"上屋抽梯"之計,關鍵兩點:一是設"梯"誘敵;二是抽"梯"斷敵的後路。美國的這家公司還是巧妙運用了上屋抽梯之戰略而獲得成功的。
6.上屋抽梯討債靈
中國人有許多美德,諸如講親情不講金錢等等。因此當朋友或親戚開口借錢時,許多人往往毫不猶豫掏出錢來,卻礙於親情而不留任何憑據,結果為日後要錢帶來無盡的煩惱。不過真遇上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補救的辦法,你可以通過函件來獲取憑據。
幹個體服裝生意的老趙怎麼也沒想到,他當時出於一片同情心,借給表弟60000元人民幣做買賣,因是親戚,也沒讓表弟立什麼字據,時至今日已整整4年了,雖然經多次上門討要,可表弟總是說沒錢,最後竟賴起賬來。
老趙走投無路,最後請律師幫忙。律師聽後說:
"法律重證據,沒有證據官司怎會打贏?你要想打贏這場官司,隻有取到有力證據。目前你可以給表弟寫信去說。"表弟沒複信,老趙隻好又去找律師。
律師想了一會兒,說:
"欲速則不達,你也許是太性急了些。我看,不如再故意給他一些讓步,告訴他,60000元錢隻要他先還30000元看看他會有什麼動靜。"
老趙又照律師說的去做了,果然在他寄出第二封信不久,那位表弟就給他回了信,答應一有錢就還他。
老趙把這封信交給了律師,事情的結果非常簡單,律師以此為證據,幫助老趙討回了全部債款。此類"上屋抽梯"討債謀略,企業經營者應該拿來學以致用。
7.以退為進、攻其不備
任何物質往來,都要簽訂字據,這是做生意的最起碼常識。諸如合資、入股之類更要簽定嚴格金融合約,否則一旦出了差錯,便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損失。
小石把10萬元現款交給小楊,兩人合辦一個辣椒加工廠。因為是多年的朋友,也就沒立任何合約。半年後辣椒廠投產了,由於技術力量薄弱,缺乏管理經驗,不但沒掙餞,反而賠了4萬多元。小楊急於想掙錢,沒跟小石商最,就自做主張幹起了飲料加工業。
小石見小楊沒征得自己同意便轉產了,決定撤回自己的10萬元投資,於是對小楊提出了撤資的要求。
結果可想而知,小石不但沒有要回錢,反而惹了一肚子氣。他想既然小楊無情也休怪他無義,於是他來到律師事務所。
律師聽後說:
"法律隻講證據,你們當初合作的時候,沒有簽署任何文字材料。沒有證據你再有理,也沒法打贏官司。"
小石這下犯難,懇求律師為他出主意。律師想了想,說:
"你隻要拿到合辦辣椒廠的協議書,這場官司就能打贏。因為你們沒有轉產的協議,小楊即使在法庭上說你同意,但沒有證據也會輸的......"
小石得到律師指點之後,找到小楊說:
"錢我不撤了,年終把紅利給我應得的一份就行。現在咱倆得立個字據寫清我投資的金額和用途,到時候我好憑此領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