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笑裏藏刀
第25章 序
【原文】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注釋】剛中柔外:這裏指內藏殺機、外示柔和之意。
【譯文】設法使敵方相信我方是善意友好的,從而對我方不加戒備。我方則暗中策劃,積極準備,待機而動,不要讓敵方有所察覺而采取應變的措施。這是一種暗藏殺機。外示柔和的計謀。
【計名出處】此計的計名可追溯到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無可度》:"且滅喚中火,休磨笑裏刀。不如來飲酒,穩臥醉陶陶。"
【計名闡釋】
笑裏藏刀,原意是指那種口蜜腹劍,兩麵三刀,"口裏喊哥哥,手裏摸家夥"的作法。此計用在軍事上,是運用政治外交上的偽裝手段,欺騙麻痹對方,來掩蓋己方的軍事行動。這是一種表麵友善而暗藏殺機的謀略。
戰國時期,秦國為了對外擴張,必須奪取地勢險要的黃河峪山一帶,派公孫決為大將,率兵攻打魏國。公孫決大軍直抵魏國吳城城下。這吳城原是魏國名將吳起苦心經營之地,地勢險要,工事堅固,正麵進攻恐難奏效。公孫鞍苦苦思索攻城之計。他探到魏國守將是與自己曾經有過交往的公子印,心中大喜。他馬上修書一封,主動與公子印套近乎,說道,雖然我們倆現在各為其主,但考慮到我們過去的交情,還是兩國罷兵,訂立和約為好。念舊之情,溢於言表。他還建議約定時間會談議和大事。信遞出後,公孫決還擺出主動撤兵的姿態,命令秦軍前鋒立即撤回。公子印看罷來信,又見秦軍退兵,非常高興,馬上回信約定會談日期。公孫決見公子印已鑽入了圈套,暗地在會談之地設下埋伏。會談那天,公子印帶了三百名隨從到達約定地點,見公孫決帶的隨從更少,而且全部沒帶兵器,更加相信對方的誠意。會談氣氛十分融洽,兩人重敘昔日友請,表達雙方交好的誠意。公孫決還擺宴款待公子印。公子印興衝衝人席,還未坐定,忽聽一聲號令,伏兵從四麵包圍過來,公子印和三百隨從反應不及,全部被擒。公孫決利用被俘的隨從,賺開吳城城,占領吳城。魏國隻得割讓西河一帶,向秦求和。秦國用公孫微笑賄刀計輕取暗山一帶。
【講解】人會笑,可笑有真假之分。真笑坦蕩開懷,假笑則暗藏殺機。故要提防笑麵虎,勿信奉承言。
此計是典型的表裏不一的兩麵派手法,麵善而心毒。惡者善用此計,善者亦不必避而不用,我方力量相對較弱,敵我雙方》盾尚未明朗之時宜用。
"笑"之分寸是此計一大關鍵,凡是計謀,一般都是要迷惑敵人,而此計更是如此,能使敵人毫不懷疑地接受便是適當。
"笑"是為了"藏刀",而"刀"終是要殺敵的,出"刀"要迅速果斷。幹淨利落,這樣"笑"才不是浪費。
〔古計今用例說〕
第26章 關裏藏刀與經商謀略
〔笑裏藏刀經商實用〕
"笑裏藏刀"之計"指的是假裝表麵平靜,借以迷惑敵人,暗中卻加緊準備,一旦時機成熟,突然出動,一舉殲敵的計謀,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外表柔和而內藏殺機。
在商戰中,"笑裏藏刀"作為一種計謀,有其陰險的一麵,應當謹防這種"損招"。
正當地運用此計,企業經蓄者要多費心思:對顧客,笑要笑得真誠,再使出自己的殺手鐧;對竟爭對手,藏刀要藏得隱秘,這樣一來,就可以了取得巨大成就。
1.咖啡賓館老板的利刀
東京濱鬆町的一家咖啡賓館的老板森元二郎是一位善於出奇製勝的勇敢老板。
為了一鳴驚人、震動社會,達到招徠顧客、揚名天下的目的,森元二郎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有意嘩眾取寵,推出了5000日元一杯的特商價咖啡。消息一出,果然舉國大嘩,聞者無不為之變色,甚至日本那些揮金如土的大富豪們也紛紛指責森元二郎的價格:"太離譜了!簡直是公開搶劫!"
然而,當今世界光怪陸離,即便是再荒唐無稽的生意,隻要有人做,便會有人如飛蛾撲火一樣自投羅網。為什麼?其實不過好燈奇心驅使。因此,東京消費者一邊"大罵"森元二郎"必定是個瘋子!"一邊又情不自禁地蜂擁而來,要品嚐一下5000日元一杯的咖啡到底是什麼味道,以致森元二郎的咖啡館竟一時興隆得服務小姐應接不暇。
不嚐不知道,一嚐又是嚇一跳!原來,森元二郎的鬼點子還真多,這小子雖然想法"嘩眾",其實卻並不肯真刀"宰客":5000日元一杯咖啡,實際上一點都不貴,原因是他的咖啡杯絕頂豪華而名貴,是川界一流的正宗法國進口杯,每隻杯市場就賣4000日元,每位顧宵享用咖啡之後,杯子便洗淨包好隨贈給顧客;而他的咖啡也是由著名技師現場烹煮,味道純正精美;店堂裝潢豪華氣派,勝似皇宮,扮成皇宮侍女的服務小姐,把顧客當作帝王一樣細心侍候。
如此這般,每位抱定豁出吃虧一次的好奇心理而來的顧客都發現自己不僅沒有吃虧,而且享受了最有麵子、最增身份的豪華優質服務,以至顧客一下子就喜歡這裏了,而且往往還要呼朋引友再來光顧。
森元二郎的招數看似簡單,實際上是笑裏藏刀,有一舉三得之妙:一則多賣了咖啡,二則做了兩層生意兼賣了法國咖啡具,同時使店裏的飲具常用常新,每次都用最光潔、最新的、最衛生的咖啡杯招待顧客,給人以格外禮遇的絕對新鮮感覺;三則這些咖啡杯散發出去,都做成了擺進日本家庭的實物廣告,也使每位顧客都不自覺地成了為他招徠顧客的生動"口碑"。
2.郵標廣告技高一籌
集郵是許多人的業餘愛好,但不知你是否想過在郵票上作廣告呢?美國一家地主郵政服務公司就想出在一枚麵值十美分的郵票印上這樣一項商業廣告:"蒙特哥梅利街418號,加裏福尼亞州,信件快速公司豪克斯辦事處、來迪房地產代理和收租處,為君傳達結婚請柬、各種通知和信件。"從那以後,郵票與廣告結下了緣。
由國家發行的廣告郵票則始於1882年的新西蘭政府,與前者不同的是,廣告印在郵票背麵。本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郵政虧損,加利福尼亞州參議員小特華特提出用印廣告郵票彌補亦字。此議一出,眾說紛壇。據稱若照該法辦理,每年可淨增收十二億美元!這意見一直到1986年才被美國政府接納,美國終於出現了廣告郵票。令人驚喜的是,郵票的出售價格比麵值還低了百分之二十三呢。
除了在郵票正麵和背麵印上廣告外,郵票副票和邊紙也常被利用。德國在1981年首先做了附券廣告的嚐試,主圖是"日耳曼精神"另有廣告。這種作法相對於將廣告直接印在出票上,似乎更易於讓人接受,很多國家爭相效仿。這種郵票的連印有二至三英寸寬的彩色商業廣告,寄信時需要剪去廣告使用。但郵政部門解釋說,這樣做並不會影響廣告的宣傳效果,因為你剪郵票之前總要看一眼廣告。這是一招高明的"笑裏藏刀"。
3.如此買一送二
50多年前,在廣州市一條商業街上,有一家字號叫"何禮記"的鞋鋪。有一天,這家"何禮"鞋鋪門前,掛出了一塊金字招牌,上寫四個大字:"買一送二",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觀看,想了解究竟。
當顧客蜂擁進店裏以後,笑眯眯的店主和店員熱情地接待顧客,向他們介紹各種價廉物美的鞋子。當顧客問起"買一送二"怎麼個送法時,店主才解釋說:"買一送二,贈送鞋帶一副,鞋油一盒。"
有的顧客感到有些失望。有人說:"我原以為買一雙鞋可以白送兩雙鞋呢!"
店主說:'"各位請看著我們的貨,都是上好的牛皮,做工精細,再看看我們的價格,並不比別家貴,有的還比別家便宜。如果您買一雙我而送兩雙,我的老本豈不是一下就虧光了。我贈送各位的鞋帶、鞋油,就已經算是讓利了。請各位諒解。"
顧客們聽了這番話,一想確實在理,能多給一副鞋帶、一盒鞋油也合算,自己並沒有吃虧。許多人便掏出錢買鞋。由於來的顧客多,生意自然也做得多。久而久之,"何禮記"的名聲越來越大,老板賺了不少錢。
何禮記的精明之處,正是應用笑裏藏刀計,以微小的讓利吸引了顧客,同時自己也沒有虧損老本,反而賺了大錢。
4.日本盜竊景泰藍工藝
"景泰藍"也叫"銅胎掐絲琺琅",是北京著名的特種工藝品之一。據說它最早出現於唐代,明景泰年間才廣泛流行,清代以後,遠銷國外。它的製作工序分打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其中最複雜細致的是掐絲和點藍的技藝。品種有瓶、碗、盤、煙具、台燈、糖罐、獎杯等。中國的"景泰藍"堪稱一絕,每年出口量很大,也很受外國人喜愛。
日本某首飾製造廠一心想仿造中國的景泰藍,但都沒有成功,浪費了許多金錢。這家首飾廠就采用了笑裏藏刀之計,花錢收買了一位華僑,交給他盜竊景泰藍製作工藝的任務。這個華僑到了中國,裝出一副菩薩麵孔,要求當景泰藍在國外的代理商,並答應幫助景泰藍廠擴大出口。當時中國誠實的企業家由於缺少經驗,把這位華僑著成愛國的海外遊子,並為他所講的報效祖國之類的言辭所蒙蔽,就熱惰接待了他,並帶著他參觀企業的生產,對他聽提的問題有問必答,對於"景泰藍"生產的關鍵技術也未保密。這位華僑又是照相,又是攝像,並帶回去許多成品和半成品的樣品。可是他回去以後就音訊皆無。不久,日本製造的果泰藍投入了國際市場,而且由於日本的工藝、設備比我國更先進,其產品在某些方麵優於我國的產品,中國的景泰藍在日本的景泰藍衝擊下,亂了陣腳,許多市場被日本人搶去了。
日本的許多企業管理者,在接待外國公司的經銷人員時,往往表現得與其他國家的經營管理者有所不同,不管生意是否做成,他們都熱情招待,問寒問暖,無微不至。其"好客"當然是正確的,但是這種"好客"往往是笑裏藏刀,無非是想摸對方的底牌,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把實情講出來。至少,他們總會騙取"友好商人"的名聲,換得"優惠價格"。所以對此應有足夠的警惕。
5.滿臉堆笑的騙子
在商場上誆騙的人,不時地變換手法,否則絕不會再有人被誆了。人們受騙之後,自然會提高警惕,並采取許多防範措施。但是,為什麼誆騙者會屢屢得逞呢?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誆得恰到好處,行騙時滿臉堆笑"和掌握被誆者急功近利的心理。
有人到土地買賣經營事務所說:"想賣一幢祖先留下的房子和土地。"接著雙方談了賣價、地點和時間等問題。當天,經營者帶著律師、不動產鑒定師去了現場,賣主和白發蒼蒼的祖母笑容滿麵的接待了他們。其實,賣主是個大騙子,那個祖母也是花錢雇來的半聾老太太。買主看到老人蒼老的樣子,認為她一定在這生活了很久。問她住了多長時間,老太太好不容易弄懂意思,就隨便伸出5個手指,本來表示才住了5天,對方卻認為50年,對賣主的身份已不懷疑。騙子事先已將偽造的房子和土地所有權證書交給了老太太,那老太太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取證書還端來了熱茶,使得律師等連連道謝。這時賣主當著大家的麵打電話給食品店:"這裏是......地方,我常叫的那種糕點送五份來。"聽他如此熟悉的口氣,買主更深信不疑,當即簽了字,並按慣例付了四分之一訂金。騙子叫了出租車送他們回去,然後給老太太幾個錢,攜款溜之大吉,再無蹤影。如此巧妙的騙術,主要是抓住人們的習慣心理,精心設計下一個個圈套,不給人從容思索的時間。
誆騙是經過精心策劃的騙局,通常是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願,用不著花費很大的代價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隻要被誆者稍作凋查了解一下賣主的背景,或證實一下有關文件資料,誆騙者必然暴露無疑。不管在商場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不管你經營什麼東西,都要沉著冷靜,要牢牢地記住"騙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6.捕獲"獵物"的倒爺
朱先生從蘇北來到北京辦個人畫展,為此,他花費了不少心血和金餞。他今年已年近花甲,18歲開始學畫,曾當過徐悲鴻的學生。在藝海裏辛勤勞作了四十個春秋,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在北京舉辦一次個人畫展。為了這次畫展,這位師範學院藝術係的副教授,厚著臉皮四處求人拉讚助,幾乎磨破了嘴皮和鞋底,才勉強湊齊了這次畫展的費用。然而現實卻令他非常失望,展期一共是六天,頭三天門票隻售出了幾十張。心灰意冷的朱先生甚至都想半途而廢了。
正在這時,一位舉止文雅的中年人出現在畫廊裏,這人看上去很懂行,展出的作品他足足看了兩個小時,然後找到朱先生,自報姓常,是某出版社的美術編輯,他問朱老這些作品是否出售。朱老有點受寵若驚,他做夢也沒想到他的畫居然能在北京出售,當即點頭應允。常先生說自己並不買畫,但可以為朱老牽線搭橋,條件是要求扣除10%成交額作為介紹費。
第三天,常先生果然帶來一位港商模樣的人,兩人在畫廊裏轉來轉去,密語一番,最後提出要購買畫展其中的12幅作品,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以每幅1000港元的價格成交。
送走了港商,朱老馬上點出1200港元給常先生,還硬拉他出去美餐一頓。
然而,朱老萬萬沒有料到,兩個月後他的作品在巴黎的一個畫展上售出,其作品每幅賣到1萬美金以上,而這位常先生因為他那雙識金慧眼,從港商那裏得到的酬勞已超過朱老的全部畫價。
常先生這位書畫"倒爺"繼續出現在大大小小的畫展上,他還利用笑裏藏刀計尋繼續錄找,尋找像朱老這樣的"獵物"。
第27章 笑裏藏刀與創業謀略
"笑裏藏刀"表麵上裝出謙恭敦厚,和藹可親,笑口常開,暗地裏磨刀霍霍。與此義相同的有"口蜜腹劍""兩麵三刀"、"陽奉陰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