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駕馭生活(1 / 3)

第四卷 駕馭生活

放開依賴慣了的安全感迎向新生活,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失去了意義的生活又何來真正的安全感呢?冒險和刺激或許更安全,因為激蕩中才有生生不息,變異中才有萬鈞之力。每天平靜愉快的生活,不會為我們帶來勇氣,勇氣激發自困境中的奮鬥和對逆境的挑戰。

第一章 健康規劃

現代的生活環境與形態都能讓人極易生病,個人的健康與嗜好和生活方式有相當大的關係。多數人都忽略自然及自我照顧的重要,應該根據各年齡層、自己及家人的身心體能狀況,預防疾病的產生。

0至3歲:嬰幼兒時期要特別注意窒息、意外、先天性心髒病,以及川畸氏疾病、肺、支氣管炎、皮膚感染等症,出生後至少須打21針,這個時期的小孩須要24小時的照顧與觀察,不能片刻疏忽。另外在小便及語言的訓練也在此階段,家長還要注意其智能發展。

4至7歲:此時期的小孩仍須注意因意外及心髒病造成死亡,預防注射的追加應在此時完成。要注意孩童失足、溺水、燙傷、小兒氣喘、兒童糖尿病、過度肥胖等。另外,這時期的小孩刀'始對性產生好奇,除了開始給予性教育,並應灌輸健康觀念,讓他們也認識疾病。孩童的心理輔導包括氣質培養及改養,也應在此階段開始_

8至17歲:青春期與性有關的成長情形,例如身高體重的體態煩惱,女孩的月經來臨、乳房第二性征的發育,男孩的性衝動、生殖器官的成熟問題,都足以造成困擾。健康上要注意A型肝炎慢性病的發現。女孩在15歲前應完成德國麻疹疫苗接種。

18至24歲:此時為成年求偶期,接觸A片的機會較多,性衝動較強。對一個健康成人須作一次門診,包括梅毒、淋病、營養不良、膽固醇和高血壓的檢查,以及醫學和行為上的病史問診。這個門診可以在入大學前,或第一次找工作時做,最好是在結婚以前。另外,此階段應注意營養、運動、職業、工作傷害以及性、避孕、婚煙與家庭關係,避免不良嗜好如煙、酒、毒品等,並每兩年做牙齒的檢查和預防。

22至39歲:是人生社交生活和人際關係的展開階段,要以良好的健康習慣和及早診斷,來預測和防止慢性疾病。在30和35歲的門診檢查中,應包括測試高血壓、貧血、膽固醇、子宮頸和乳癌,向醫師請教自我檢查乳房、皮膚、睾丸、頸部和口腔。另外關於婚煙管理,親子教育的學習,也是此階段應多注意的事項。

40至59歲:中年後期是社交活動的最活躍期。男性在55至65歲為中樞期,女性在59至62歲為更年期,應盡可能早期發現慢性病,包括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癌症、膽結石、尿酸過高引起的痛風、骨質疏鬆症,注意荷爾適當的補充,以及視力、聽力和牙齒的異常。分別在40、45、50、55歲時備做一次完整的健康檢查和醫學問診。同時做特殊慢性病的試驗,以及藥物使用等谘詢。超過50歲的人每年應做高血壓、肥胖和某些癌症的檢查。

60至70歲:前老年期的健康者,在60歲做一次健診,以後每兩年一次健診,除注意慢性病外,有關退休、營養需求改變、頰偶和活動減低等也應留意。每年可做流行性感冒的疫苗注射,及牙齒預防。

70歲以上:此階段要盡可能避免住院臥病在床,此時家庭和社會支持力很重要,老人要善於利用社會資源,如政府的社會福利提供。在生理上,須定期牙齒和足部的治療,注意營養需求、活動限製以及生活起居的安排、學習藥膳、氣功等各種養生方法。

第二章 中年人別累著心

現在絕大多數中年人在單位裏一般都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在家庭裏又往往"上有老下有小",而在這關鍵的時刻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已開始退化,體力和精力都不能與年輕時相比。更值得一提的是,長期在"超負荷"狀態下拚搏的中年人,極易罹患種種心理疾病。那麼,中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專家們提出了若幹建議:

1.學會"量力而行"做事情必須堅持量力而行,工作計劃應訂得留有餘地,切莫把目標定得太高,以免心髒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2.學會調節情緒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但長期處在"極端情緒"之中,對生理健康都極為不利。遇到失敗或不順心,不妨設法轉移或宣泄不良情緒,同時,如果遇到高興之事,也不要"大喜"."大樂",而最好以平和的心境以待之。

3.學會調協人際關係伴隨著自己事業的成功,中年人往往會落入人際關係的困境之中。這一方麵與目前我國的不完善的體製有關,另一方麵也與人們的心態有產關。學會調協人際關係,不僅有利於事業更上一層樓,而且也有助於心理健康。

4.培養業餘愛好不少中年人由於工作忙.時間緊張而對業餘愛好不屑一顧,有的甚至還認定業餘愛好會導致玩物喪誌、實際上,適當.健康的業餘不僅可豐富自己原本較為單調的生活,而且還起到放鬆緊張情緒的積極作用。

5.堅持參加運動據西方健康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堅持參加運動不僅增強了體製,還可幫助驅逐不良情緒。當然,中年人在選擇運動項目時應是運動量較小同時較為安全的。

6.科學攝入營養人體攝入的營養物不僅影響身體,而且也影響著情緒。為了保證身心方麵的健康,中年人應注意根據各自的情況科學地攝入營養,特別須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但要避免攝入高脂食品,因為過度攝入可能會引起抑鬱、沮喪、急躁等不良情緒。

第三章 休閑時的心理調適

臨花木調零,草枯葉落的深秋,常有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心中引淒涼、苦悶、垂暮之感,誘發消極情緒。因此,心理調適顯得尤為重要。

1.保持積極樂觀情緒休閑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不妨靜想收獲累累的愉悅,或以哲人眼光看待自然季節交替所表現的春暖秋涼,保持神誌安寧,收神斂氣。

2.主動增添生活情趣喜怒哀樂人皆有之,秋季情緒低沉係自然氣候影響人體所致,故主動增添生活中的情緒乃是明智之舉。

3.勤於運動鍛煉秋季是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能調節改善心理狀態。。運動項目宜選擇跑步、快走、太極拳、球類等。此外,秋天情緒低沉時,應注意多吃有健康活血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魚類、豆製品等,也可以增加一些綠茶、咖啡、巧克力等食物,以興奮神經係統,改善心境。

第四章 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創傷

天災人禍,甚至強奸.謀殺,交通意外事故,在所有這些不幸事件中,最悲慘的莫過於生離死別。對心理和生活造成的傷害,影響,往往超過一般人的想與理解。

這當中,罹難者的親人,朋友固然得承受巨大的衝擊與失落之痛,然而,透過媒體報道,廣大民眾避無可避地暴露在災難的血肉模糊的麵前,目睹罹難者親屬痛哭認屍,肝腸寸斷等現場畫麵。因此而同時受創傷的人數,恐怕遠遠超乎想象。

1.不隻是當事者受創傷

醫學上,把這種深受創痛畫麵所苦的心理,稱為"創傷症候群",泛指個人遭遇不平常或重大打擊事件後,其心理受創傷而產生原特殊症狀。

症狀包括:腦海裏浮現創傷畫麵,經常做噩夢;情感或行為變得麻木.冷漠,對生活失去興趣,不想與人親密來往:有些人則會充分敏感、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欠佳。失去親人或事件中殘存者,還會產生"別人都死了,隻有我活著"的生存罪惡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以為"創傷症候群"隻出現在大難不死者,或罹難家屬身上。但心理學家指出,救災人員、記者、目擊者也可能成為受創者。

這些人在災難現場不眠不休地工作,等到放下工作後噩夢、焦慮、緊張、冒汗以及失事慘狀,焦黑的屍首,也可能在腦海中縈繞不去。

至於那些守候電視觀看的人,尤其是小孩或本身心性疾病的人,也很容易因為事件的刺激出現過度焦慮;曾有過類似創傷經曆的人,可能因此引發舊創;還有些人平時累積了許多工作或生活壓力,這時候如果再受到外界變動的影響,也會出現一些生理上的症狀。

慶幸的是,就像你一般疾病一樣,人類對於這種心理創傷。多少有些自我保護和複原的能力,他們身旁的家人等,也或多或少能夠支持他們渡過難關。

2.病情人慢性和急性

醫學上,"創傷症候群"有急緩之分。後遺症狀在事件發生後6個月內出現。或病情隻維持6個月以內者,稱為急性。病情維持6個月以上者稱為慢性。若事件發生6個月後才出現症狀,則稱為遲延性。

比較令醫療人員擔心的,最慢性和遲延性症狀,因為它相隔一段頗長時間才慢慢發病,因此常被忽略或用轉移方式處理,病情因此會累積過深而難以治愈,最後導致頑強的抑鬱狀態,形成冷漠、無助、孤立,自我形象貶損、罪惡性冥想等症狀。結果可能造成驚人的心理損失,例如精神分裂,人格失常,最終導致自殺。

3.跨出中陰影對生命更有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症狀的複原過程是一場馬拉鬆。短期內,對創傷後複原的情況,期望心理不能過高。

即便是複原了,創傷事件常會回來。創傷經曆沉澱下來的東西時常是明顯的提醒物,如周年紀念日,但成功跨出創傷之陰影的人,對生命的感受更深、對生命的感受更深、心胸更開闊,更有信心去麵以未來、處理危機。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朱蒂斯.赫曼有《創傷與複原》一書中即指出,大多數受創者都會在個人生命的範圍內,找尋解決創經曆的方法,有少數受創者更會,自己的不幸可以轉化成社會行動的基礎:有人集中精力在幫助曾經受到類似傷害的人:有人從教育,法律或政治方麵努力防止他人將來受到傷害;有人則借此轉化,提升個人的生活與精神層麵。

對飽受創痛的人來說,事實無法改變,損失也永遠無法彌補,但他們如果可以因此而變得更堅強和獨立,則創傷可以是生命的另一種升華。

第五章 換種活法如何

我國老年人大多勤勞、節儉、心係子女。有人退下來洗衣、做飯、看孩子全包。孝順兒女還能說句:"謝謝老媽、老爸。"有的則大惑不解地問:"你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幹嘛苦自己?"仔細想想,這代人確實活得既苦又累。年輕時,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工作。上養老下育小,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大半生。如今生活好了,他們也青絲變白發,是該更新觀念,換種活法啦!

1.不當守財奴,不做斂財者。有人說:"錢花掉才算自己的。"這話有些道理。有錢不花,留有何用?當然應量入而出。有些人清政廉明大半生,老了反而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斂錢,結果失掉人格,壞了晚節,甚至丟掉性命。

2.為自己活一回。有位老朋友說:"官再大是臨時的,錢再多是兒女的,隻有健康才是自己的。"這話概括得很精辟。無論當多大的官,老了都得退下來,錢再多死了還不是得留給後人!隻有健康才能輕鬆、愉快,延年益壽。想通了就該淡泊名利,忘記煩心事,加入到保健、鍛煉大軍裏去。對兒女的事,能幫的幫一把,既享受天倫之樂,又讓孩子歡心。像看孫輩的事,富裕者給錢雇保姆、送幼兒園;沒條件者,看孫輩盡義務,也算件有益的事。

3.活出新內容。人生路上,每段各有不同的風景。沒有事業壓肩,無案頭所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去做。琴棋書畫、種花養魚、集郵收藏、著書立說、外出旅遊......人老了,身體健健康康的自己少遭罪,兒女不受累,多活少活無所謂:要樂觀豁達,遇事想得開,少生閑氣。

4.融進自然和群體。上老年大學、參加集體活動,既擴大視野,又結交朋友,快快樂樂,輕輕鬆鬆,瀟瀟灑灑度晚年也不枉來世一場。

第六章 長命百歲十要訣

1.忘記你的年齡。

2.找機會多和你所愛的或你所喜歡的人相處。

3.盡量笑,微笑也好,縱聲大笑更妙。別忘記,笑會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更多的氧氣。

4.夜間必須酣睡,如果夜間睡眠時間太少,白天應保證有一兩次小睡。

5.不要向任何壓力低頭,把它看作挑戰,盡可能地克服它,接受挑戰的人,自然活力充沛。

6.如果你覺得生活太枯燥,應該找一個目標;或者培養新的嗜好。生活目的明確且有趣的人,是不會感到衰老的。

7.想盡辦法做些健身運動或勞動,把你身上過多的脂肪除去。

8.出現任何疾病,立即去看醫生,在它沒有變化成有威脅的疾病之前,就把它消滅。

9.多找機會休息,不要工作過累,也不要因為困難而背上精神包袱,在輕鬆心情下生活,會令人長壽、健康。

10.無論貧窮、富有,應多參加群眾活動,勿孤獨生活。

第七章 理想的健康狀態之益處

不要讓你的狀態使你成為一個失敗者。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積極狀態的人所取得,並由那些以積極的狀態努力不懈的人所保持。

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你自己,你的成功、健康、幸福、財富全靠你如何應用你看不見的法寶--理想的健康狀態。

第八章 改變世界

要想改變世界就得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擁有積極的心態。它能使你轉敗為勝,將弱點轉化為力量。

1.要觀改變世界就得改變自己

是你改變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你?年輕人經常談到這個問題。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世界,首先就應該改變你自己。如果你是正確的,你的世界也會是正確的。這就是積極心態所談及的主要問題。當你抱著積極的心態時,你世界中的一些困難與挫折便會在你麵前低頭。有一位牧師講了這樣一個令人驚奇的小故事。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要準備次日將要進行的講稿。妻子出去買東西了。那天在下雨,我的小兒子吵鬧不休,令人討厭。最後,我在失望中拾起一本舊雜誌,一頁一頁地翻閱,直到翻到一幅色彩鮮豔的大圖畫--一幅世界地圖。我就從那本雜誌上撕下這一頁。再把它撕成碎片,丟在起居室的地上,對兒子說道:"小約翰,如果你能拚攏這些碎片,我就給你2角5分錢。"

我以為這件事會使約翰打發掉上午的大部分時間。可是沒過10分鍾,就有人來敲門了。原來是我的兒子,他手裏拿著一幅剛拚好的地圖。我驚愕地看到約翰如此之快地拚好了一幅世界地圖。

"孩子,你怎樣把這件事做得這樣快?"我問道。

"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在另一麵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照著這個人的照片拚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地圖也就是正確的。"

我微笑起來、給了兒子2角5分錢。"你也替我準備好了明天的講稿。"我說,"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也會是正確的。"

2.照片的特殊作用

多西·瓊斯是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國際性公司的總經理在舊金山辦事處的一個秘書。一次總經理在視察辦事處時發現多西·瓊斯的辦公室裏掛著一幅他本人的大幅照片。"多西小姐,在這麼小的房間裏,這張照片不是顯得太大了嗎?"他問道。多西答道:"當我有了一個問題時,你知道我做什麼嗎?"她沒等回答,就做出一個姿勢兩肘放在寫字台上,兩隻手疊在一起,支撐著頭,眼睛向上看著照片,口裏說:"老板,你想怎樣解決這個鬼問題呢?"

多西的話似乎很幽默。然而她的這一想法的實質令人驚歎。也許在你的辦公室、你的家庭或你的錢包裏有一幅照片。這幅照片也許是你的母親、父親、妻子或丈夫,也許是富蘭克林或林肯,也可能是一位聖哲。

在我們麵臨著嚴重的問題或決定時,都可以向你的照片提一個問題,並傾聽它所給予的回答。

當你因為某一問題困惑不解時,你的照片可以對你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給出正確的答案。

3.改變你世界的公式

能夠幫助你改變你世界的公式是什麼呢?記住、理解並在一整天中時常重複著說:人和心理所能設想和相信的東西,人就能用積極的心態去取得它。這是自我暗示的一種形式,是取得成功的一句自我激勵語。

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要麵臨著十分巨大的困難,但是每個人都存在著若幹問題。每個人都能通過暗示或自我暗示讓激勵標記產生作用。一種最有效的形式就是有意記住一句自我激勵語句,以便在需要的時候,這句話能從下意識心理閃現到有意識心理,如,"我激勵你!"

阿廉·方索斯是美國密蘇裏州東南地區某農場的一個有病的孩子。他在小學遇到了一位優秀的老師,這位老師鼓勵小阿廉·方索斯去改變他的世界。老師用挑戰的方式鼓勵他:"我激勵你!""我激勵你成為學校中最健康的孩子!""我激勵你"成了阿廉·方索斯一生自我激勵的語句。

他果真變成了學校中最健康的孩子。他在85歲逝世之前,幫助了數以千計的青年獲得良好的健康,他還幫助他們立誌高尚,做事剛勇,服務謙遜。在他漫長的事業中,他絕未因病而損失一天。

"我激勵你!"激勵著他建立了美國最大的公司之一--若爾斯通·培裏拉公司;"我激勵你!"激勵他從事他創造性的思考,把負債轉化為資產;"我激勵你!"激勵著他組織美國青年基金會--它的目的是訓練男女青年獨立生活的能力。

"我激勵你!"激勵著阿廉·方索斯寫了一本書,名叫《我激勵你!》。今天這本書正在激勵著男子和婦女們勇敢地把這個世界改造為更好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