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蓬勃發展中的電子商務(1 / 3)

第三卷 蓬勃發展中的電子商務

世界信息化起始於人類技術革命的第三次浪潮。1971年美國英特爾公司(INTEL)研製了第一塊微處理器,也就是第一塊用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CPU),然後和隻讀存儲器(ROM)還有隨機存儲器(RAM)一起組成了完全由大規模集成電路構成的微型計算機。這標誌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使計算機從科學珍品變成了可以廣泛應用的大眾化技術工具。與此同時,通信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過渡,通信設備中的電路也可以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構成。采用數字技術以後,也就將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結合在一起。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提高了人類記憶、存儲、比較、計算、推理、表達等信息處理能力;而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則克服了空間地域對人類傳播、溝通行為的限製,改善了人類信息通信能力。這些技術極大地增強了人類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因而被冠以"信息技術"的稱謂。可以說,信息技術革命,是繼工業革命對人類體能極限的突破之後,對人類智能極限的再次重要突破。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開始認識到信息知識也是一種財富,而且是一種比物質產品更重要的財富。信息本身的生產、流通、協調和消費在現代社會中是極其重要的社會經濟活動。信息,作為繼物質、能量之後的第三大資源,從物質產品及其生產過程中被分解出來,並單獨地為社會交換而生產。在這個由信息技術所開辟的時代裏,信息技術是主導技術,信息產業是主導產業,信息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題。因此人們也樂於將這個正向我們走來的新時代稱為信息時代。當然也有人仍喜歡用其他一些描述詞語,如後工業社會、知識經濟、網絡時代等,從其他角度來闡發對新時代的理解。總之,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結合,標誌著世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類勞動發展史和社會發展史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信息產業和信息部門的崛起是一個國家和地區信息化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誌。1890年,美國農業勞動力占50%,而信息產業勞動力隻占4%。經過90多年的發展,這一比例已顛倒了過來:70年代,美國信息產業就業人數與生產總值比例率先超過50%,歐共體多數國家相續接近或達到50%。到21世紀初期,信息產業發展會更加迅速,還會有更多國家進入信息化國家的行列。

如果說,信息化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信息技術革命,那麼世界範圍內的信息化熱潮則要歸因於1993年美國克林頓政府"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簡稱NII)行動計劃的提出。1993年初,美國剛上台不久的克林頓政府率先提出了NII計劃,認為發展本國的信息基礎設施,實現國家信息化,將會給美國帶來巨大的、潛在的和現實的利益。國家信息基礎結構將使美國公司在全球競爭中獲勝,為美國人民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給國家帶來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是,國家信息基礎結構將改變美國人民的生活,克服地理環境和經濟地位的種種限製,向所有美國人提供公平的機會,讓他們盡量施展自己的才能。該計劃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全社會的公民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多種媒體便利地獲取信息,互相溝通。種種美好前景的描述,使人不禁想起了在美國曆史上興建州際高速公路曾經對國家經濟發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因而這一世紀工程被形象地稱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NII加速了美國財富的積累,美國信息財富1995年驚人地達到了1萬億美元。

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一經提出,立刻受到廣泛關注。為了提高國際綜合競爭能力,世界各國紛紛增加對信息技術的投資,製定相應的信息化政策。1993年,歐共體提出了"泛歐網絡"(該計劃在1995年改名為"歐洲傳輸網");1992年和1994年,日本通產省和郵政省也分別提出了"曼陀羅"計劃和"維納斯"計劃;1994年,韓國也成立了"超高速信息通信網"促進委員會來推動本國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有先見之明的新加坡更是早在美國之前便製定了自己的"智能島"計劃--"IT-2000"計劃。1994年,美國在國際電信聯盟會議上又進一步提出了全球信息基礎結構計劃(GII),並於第二年發表了"全球信息基礎結構合作日程",信息高速公路開始伸向全球各地。調查顯示,作為信息高速公路雛形的因特網(Internet)1995年已通達130多個國家,其用戶並以每秒7人的速度增長,至1999年,已過1.3億,全球電子商務收入超過984億美元。

對於這一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國政府也給予了高度重視,並作出了積極反應。江澤民總書記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哪一化也離不開信息化。我們要進一步把大力推廣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提高到戰略高度,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經濟的倍增作用。"黨在第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的戰略任務後,又在十五大報告中進一步提出"改造和提高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將信息化提高到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

我國信息化目的是要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為實現經濟體製和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戰略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機製;特別是要在全球信息化發展趨勢中,把握住經濟發展的動向和脈搏,抓住曆史機遇,努力實現中國跨世紀的宏偉目標。加快國家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項主要戰略任務。

為此,我國製定了"統籌規劃,國家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24字方針,確定了"市場牽引,政府調控;政企分開,有序競爭;維護主權,保證安全;軍民兼顧,專通結合;產用結合,自主發展;重視人才,強化創新;講求實效,因地製宜;以法治業,加強管理"的建設原則,並明確提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奮鬥目標是:2000年,初步形成一定規模和比較完整的國家信息化體係;到2010年,將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先進的國家信息化體係。1996年1月成立的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更是為我國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麵對發達國家信息化加速發展的挑戰,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組織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強國家信息網絡的建設和管理,以信息化建設帶動信息產業的發展;加快"金"係列工程的建設、加快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加快發展麵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服務業,促進科技和教育領域的信息化;研究和製定必要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

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如果從自發的行為來講早就開始了。我國的微電子行業、計算機行業、通信行業的發展都很快。但是,以政府出麵全麵部署信息化建設工程,則是從電子工業部提出的"三金"工程開始的。

目前,"金橋"工程已建成衛星站70多個,主幹網覆蓋40多個大中城市;"金卡"工程的20多個試點城市全部實現了同城跨行的自動取款機聯網,全國電子聯行係統每天處理6萬多筆業務,金額達800億至1000億元,每天為國家增加可使用資金500億元;"金關"工程製定並實施了進出口企業代碼、進出口商品代碼兩項標準,建設了配額許可證管理係統、進出口統計管理係統、出口退稅管理係統、出口收彙和進口付彙核銷係統等四個應用係統,提高了對外經濟貿易的現代化管理水平。這幾項由國務院領導同誌親自提出的信息化工程,對國家加強金融、財稅、外貿的宏觀調控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一章 電子商務帶來無限商機

電子商務是信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一個國家信息化的突出表現。從行業到企業,電子商務都將成為未來全球競爭的焦點。

1.電子商務--未來全球競爭的焦點

信息產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產業,它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化不僅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而且成為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實際上,信息產業的發展已經引發了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的深刻變化,許多學者將其稱之為重塑人類文明的一場革命,它將把人類社會帶入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曆史階段,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它對人類生活所帶來的深刻變化。人們已經從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一切,包括工作、生活、教育等各種活動,看到了這場革命的深遠影響。

網絡化無疑是信息產業最為顯著的發展方向,簡單說網絡就是計算機。計算機網絡發展至今,已經曆經20多個春秋,但導致網絡應用發生巨大變化卻是最近五六年的時間。從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網絡項目,到伴隨網絡發展出現的新型媒體和大量相關企業,其發展勢頭如雨後春筍。幾年前還在理論探討及試驗運作的一些新鮮事物,如信息高速公路、金係列工程、Internet等,今天都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現實。

在未來世界裏,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將離不開計算機的控製,都將通過網絡而連接在一起。網絡在逐漸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信息傳遞,溝通往來。未來的網絡使用起來將更為便利,安裝簡單而且具有智能。不論用戶的知識層次如何,就像人們拿起電話和對方通話一樣,這種網絡將與人們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和吃穿住行一樣習以為常。而網絡可以對聲音、圖像、數據等同時傳遞,將會逐漸改變多年來各種網絡分立發展、各成體係的狀況,並朝向統一、混合式網絡方向邁進。

今天,Internet更像是一張無形的大網逐漸在世界蔓延,各行各業在這張網中得到極大程度的改變,無論是業務重組、事務合作與交流,還是整體的運作形態,信息、資金、設備以及人員都在Internet中重新定位,傳統係統運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統統被打破。當這種情形達到一定規模時,我們發現了網絡的真正前景,這就是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可以概括成所有在Internet上進行的重要事務,包括行業之間的整合、行業內部供應鏈上合作夥伴之間的聯係、企事業單位內部事務的業務活動,以及其他如教育、醫療、政府服務等公眾網上事務和活動。也許目前電子商務很難取代傳統的運作方式,但它可以有效地加強以往的各項活動,直到所有這些方式得到根本的改變。

網絡不僅作為一種學術交流和合作研製開發的工具,而極大推動了科研學術活動的全麵展開,從網絡誕生的那天起,人們就意識到網絡的巨大商業價值和無窮的社會效益。除了原有的電子郵件、新聞論壇等文本信息交流外,網上電話、網上尋呼、網上傳真、靜態圖像和動態視頻等功能都正在連入Internet,形成一個人類通信聯絡的綜合性工具,從而大有取代傳統單一功能的商務傳媒之勢。而電子商務的應用,將從業務本身改變傳統企業的運作模式,改變整個企業組織結構和經營機製,為網絡化經營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成為企業重組的有力支持手段,並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網上展開商業交易和各種業務的時機也日益成熟,Internet將逐漸成為世界貿易的公共平台。它將改變目前人們做生意的方式,讓企業和個人能在電子空間裏洽淡生意、訂購商品等。

電子商務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網上購物可以足不出門,看遍世界商場;網上的搜索功能可方便地讓顧客貨比多家。同時,消費者將能以一種十分輕鬆自由的自我服務方式來完成交易,從而使用戶對服務的滿意度大幅度提高。

全球網絡構架已經打破了傳統的地域限製、競爭格局和交易模式,電子商務是企業和個人都不可避免的選擇。電子商務尤其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了參與全球競爭的機遇,這些企業將是電子商務最大的受益者。電子商務在今天成為熱點,是在新的技術條件和市場條件下出現的新局麵。這裏,所謂新的技術條件是指基於工業標準的服務器技術已經成熟,使得中小企業用戶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實現企業級計算,完成關鍵商務處理。而新的市場條件是指網絡計算機的成熟給廣大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

由於電子商務的開展,社會的經濟和市場也將經曆巨大變化。電子商務運作是一個動態過程,它對國際市場的重新劃分具有重大影響,並為企業開辟了新的增長途徑,發展電子商務是國際貿易的一大機遇。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通過Internet和業務的整合,將從傳統運作方式逐漸過渡到新的商務模式下,而加強行業和企業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降低通信成本,使網絡市場和電信市場逐步與國際接軌,將促進電子商務的普及和推廣。安全作為電子商務應用的核心問題之一,完整的電子商務安全體係是電子商務市場的必要條件和前提,而有效的法律法規、知識產權和商業利益則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保證。

電子商務不僅為企業提供虛擬的全球性貿易環境,同時也加強了企業之間的業務協作關係,促進企業經營向異地化和多元化發展。新型的商務通信渠道將重新定位企業,而企業能否在網絡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將直接影響到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正像Internet世界中此起彼伏的網絡站點一樣,也許今天傲視群雄的某個大牌企業,明日卻銷聲匿跡。正視企業在電子商務時代的位置,如何抓住電子商務這一契機促進企業的騰飛,應當是每個企業經營者不可回避的現實。不可否認,電子商務確能提高企業商務活動的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強企業在世界範圍的業務關係,並由此帶動企業內部的變革和重組。

電子商務是一種創新力量,是信息時代社會生產與社會消費之間發生的一次革命。電子商務將大大促進供求雙方的經濟活動,極大程度地減少紙張的消費和交通運輸的負擔。電子商務能夠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繁榮商貿,達到發展經濟、搞活市場的目的。

2.電子商務和企業信息化

信息化與市場經濟的關係概括為:市場經濟是信息化產生的基礎,信息化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反過來又作用於市場經濟,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沒有市場經濟,也就沒有人們對信息化的強烈追求。隻有在市場競爭經濟條件下,人們置身於市場經濟環境中,才能感受到信息的重要。尤其是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沒有信息就如同盲人騎瞎馬。要獲得及時、準確、有價值的信息,必須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

信息不僅指企業內部的信息,而且包含大量企業外部信息,從國內到國際的信息,主要包括政策法規、市場商情、客戶信息、行業信息等。市場動態瞬息萬變,單靠傳統手工方式收集和處理是不可行的,常用的通信和廣播方式也經常難以奏效。隻有通過先進的通信技術手段,建立高速的大容量的信息采集、加工和傳輸係統才能實現。

企業要做到主動開拓市場,最大限度地占領市場,拓寬產品銷路,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定產,前提仍然是要熟悉市場,了解市場。隻有對市場進行深入研究,才能把握市場動向。知道了市場需求,企業還要快速作出反應,這樣才能把握商機,以滿足市場需要,並從這一過程中獲得效益。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單靠傳統的手段和方式將很難奏效,必須借助於信息技術。通過市場調研係統、決策支持係統、資源計劃係統、優化生產的模擬係統以及市場銷售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係統,這些係統的有機集成,將構成一個完整的信息技術集成係統。

目前,世界各國都將電子商務的發展列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工程,通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贏得市場優勢,拓展全球貿易。

第二章 電子商務的基本知識

1.什麼是電子商務

由於電子商務產生的曆史並不是很長,因而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1)世界電子商務會議關於電子商務的概念

1997年11月6日至7日在法國首都巴黎,國際商會舉行了世界電子商務會議(TheWorldBusinessAgendaforElectronicCommerce)。全世界商業、信息技術、法律等領域的專家和政府部門的代表,共同探討了電子商務的概念問題。(參見Internet,http://www.cgos.com/8888/book/103.htm)

會議認為: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是指對整個貿易活動實現電子化。從涵蓋範圍方麵可以定義為:交易各方以電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過當麵交換或直接麵談方式進行的任何形式的商業交易。從技術方麵可以定義為:電子商務是一種多技術的集合體,包括交換數據(如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獲得數據(共享數據庫、電子公告牌)以及自動捕獲數據(條形碼)等。

(2)國外部分學者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①美國的Emmelhainz博士在她的專著《EDI全麵管理指南》中,從功能角度把電子商務定義為"通過電子方式,並在網絡基礎上實現物資、人員過程的協調,以便商業交換的活動"。

②美國NITT負責人JohnLongenecker從營銷角度對電子商務的定義為"電子化的購銷市場",即電子化的商品購買和服務市場。

③美國學者瑞維·卡拉科塔和安德魯·B·惠斯頓在他們的專著《電子商務的前沿》中提出:"廣義地講,電子商務是一種現代商業方法。這種方法通過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服務傳遞速度,滿足政府組織、廠商和消費者降低成本的需求。這一概念也用於通過計算機網絡尋找信息以支持決策。一般地講,今天的電子商務通過計算機網絡將買方和賣方的信息、產品和服務聯係起來,而未來的電子商務則通過構成信息高速公路的無數計算機網絡中的一條將買方和賣方聯係起來。"

④加拿大專家Jenkins和Lancashire在《電子商務手冊》中從應用角度定義電子商務為"數據(資料)電子裝配線(ElectronicAssemblyLineofData)的橫向集成"。

⑤歐洲議會關於"電子商務歐洲動議"給出的定義是:"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方式進行的商務活動。它通過電子方式處理和傳遞數據,包括文本、聲音和圖像。它涉及許多方麵的活動,包括貨物電子貿易和服務、在線數據傳遞、電子資金劃撥、電子證券交易、電子貨運單證、商業拍賣、合作設計和工程、在線資料、公共產品獲得。它包括了產品(如消費品、專門設備)和服務(如信息服務、金融和法律服務)、傳統活動(如健身、教育)和新型活動(如虛擬購物、虛擬訓練)。"

⑥《C&CNEWS》1996年3月期刊載秦誌斌翻譯的文章《信息處理係統改變世界市場--電子商務熱潮正席卷全球》,文章認為"在計算機係統和客戶的PC機之間,通過一係列的交互式處理,把查閱商品信息、選購定貨和聯機結算一氣嗬成。這種由Internet創造的電腦空間(Cyberspace)超越時間和空間的製約,以極快的速度實現電子式商品之交換,叫作電子商務。"

(3)國內部分學者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①中國信息商會副會長王可研究員則從過程角度定義電子商務為"在計算機與通信網絡基礎上,利用電子工具實現商業交換和行政作業的全過程。"在電子商務原理方麵,王可研究員針對工業時代著名的"零庫存"生產原理,提出了在信息化時代電子商務信息管理原理:"把需要的信息在正需要的時刻送到正需要的地點,以消除時間的浪費"。並且認為:如果說在工業化時代,"零庫存"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天條",那麼,信息化時代,"電子商務"信息管理原理則是信息化時代企業生存和發展必須遵守的天條。故它是新時代的生意經。

②企業家王新華認為"從本質上講,電子商務是一組電子工具在商務過程中的應用,這些工具主要包括: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郵件(E-Mail)、電子公告係統(BBS)、條碼(Barcode)、圖像處理、智能卡等。而應用的前提和基礎是完善的現代通信網絡和人們的思想意識的提高以及管理體製的轉變。"

③陝西財經學院電子商務研究所教授李琪認為:"從廣義上講,電子商務可定義為:電子工具在商務活動中的應用。電子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到NII、GII和Internet等現代係統;商務活動是從商品(實物與實物,商品與商品化的生產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動到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費除去典型的生產過程後的所有活動。從狹義上講,電子商務可定義為:在技術、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裏,掌握信息技術和商務規則的人,係統化運用電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從事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各種活動的總稱。第一個定義可以簡稱為商務電子化,第二個定義可以簡稱為電子化商務係統。我們認為,在當今社會,如果不作特別說明,所謂'電子商務'應該用第二種定義來解釋。"

④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張成海認為:"電子商務的定義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是:各參與方以電子的方式而不是以物理的方式或直接物理接觸的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業務交易。"從這條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電子商務指的是以電子方式完成的業務交易,它的落腳點是交易活動,即基於計算機及通信網絡基礎上的經濟活動。它的側重點是解除傳統經濟活動中時間、空間對人們的限製,減少商務旅行及大量的文書文件,以促進供求雙方的經濟活動,極大地降低紙張的消耗和交通運輸的負擔。

通過對上述各家具有代表性觀點的綜合比較,我們不難發現電子商務至少應該包含以下一些內容:

①商務活動電子化。

②電子工具在商務活動中的充分利用。

③是一種基於計算機及通訊網絡基礎上的經濟活動。

④將Internet作為其發展的強大的市場後盾。

⑤電子商務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和經營理念。

2.電子商務在推進企業信息化中的作用

計算機網絡技術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信息溝通方式,給個人和企業的活動創造了新的時空,使企業模式、企業的組織和管理方式,以及經營和業務形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大批幾年前還聞所未聞的"新詞"正在為人們所熟悉和認同。虛擬企業、虛擬銀行、網絡營銷、網上購物、網絡廣告、數據庫營銷以及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等等,都從不同側麵反映了Internet和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和勃勃生機,無一不在表明電子商務正在改變著企業模式和業務方式。

(1)電子商務正在改變企業模式

近幾年來,世界上許多大公司都麵臨著相同的考驗:能否適應技術變化的速度和隨之產生的動蕩。在進行了大量的高技術方麵的投資之後,為將信息技術轉變成21世紀所需要的一種強有力的競爭工具,管理人員開始進行組織上的調整。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企業定義。因為有了網絡,企業正在突破原有的邊界,擴展為廣義型企業。廣義型企業是這樣一些公司,它們通過使用公司Internet,使員工能夠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刻安全地對公司資源進行訪問。然後,進一步擴展,通過Extranet,利用安全的Internet方式,與業務夥伴包括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外部購買合作夥伴等連接起來,它支持在Internet上的電子業務解決方案,以便在所謂的電子市場上占領新的市場和贏得用戶。廣義型企業需要一些服務供應商來建造支持Internet的基礎設施,包括提供訪問、跨網數據交換、電子支付、信用,以及其他為電子業務市場提供一係列支持服務的供應商。

(2)電子商務正在改變業務方式

Internet是實現全球通訊和聯網的一項基本技術,隨著它的出現,不同規模的企業現在都必須麵對這樣一個事實,即它將給我們提供許多新的業務機會,但同時也會帶來不斷增加的業務和信息技術方麵的挑戰。各家公司都在探尋出路,既要考慮如何投資獲取新的業務收益,同時又要認真對待隨之而來的業務風險。

幾年來,各公司都在積極部署信息技術解決方案,以滿足關鍵性業務和信息方麵的需求。其中有很多公司在過去的10年裏,都在利用信息技術來降低成本,增進組織上的有效性,並重新設計構造重點業務流程。一些公司投資於靈活的開放係統,他們會發現,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這些投資是明智的。

3.基於因特網的電子商務係統

簡單地說,電子商務有兩個層次,一是網上交易,一是網絡營銷。網絡營銷一麵是推銷宣傳,一麵是交易、結算處理。網上交易或買或賣,買貨采購是查詢、洽談、選擇,賣貨則是網上洽談、報價,買賣都有結算處理。

一般來說,電子商務的發展往往需要經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人們在Internet上互發電子郵件來傳遞信息;第二階段,在Internet上開發一個主頁,把企業的內容和形象發布到網上;第三個階段,在網上可以互動式交換信息;第四個階段是電子商業的最高境界,網絡不再僅僅被用來進行信息發布,而是幫助企業打破時空限製,實現在線交易。

(1)運作過程

對於電子貿易的實際運作,可以做如下描述:消費者在Web上已核準廠商編目中查找並填寫一份訂單,其中當然還有一個自我驗證訂單的過程;經核實的購貨訂單送達廠商;幾秒鍾內廠家確認訂單並在不到紙麵交易用時十分之一的時間內就可以交貨。

電子商務的應用可以概括為"3C",即內容管理(ContentManagement)、協同及信息(CollaborationandMessaging)和電子交易(ElectronicCommerce)三個層次的應用。

"內容管理"是通過更好地利用信息來增加產品的品牌價值,主要體現在通信和服務方麵。內容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麵:信息的安全渠道、客戶信息服務、安全可靠高效的服務。"協同及信息"是指自動處理商業流程,以減少成本和縮短開發周期。它由四個方麵組成:郵件與信息共享、寫作與發行、人事和內部工作管理與流程、銷售自動化。

第三個層次是"電子交易",即從新的市場和電子渠道增加收入。此處的電子交易包括三個方麵的具體應用:①市場與售前服務,主要是通過建立主頁、Web站點等手段樹立產品的品牌形象;②銷售活動,如POS機管理、智能目錄、安全付款等;③客戶服務,即完成電子訂單及售後服務、電子購物和電子貨幣支付。

(2)基礎設施

有人這樣比喻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工廠+Web

Web是指網絡站點。其實隻有Web是沒用的,企業還應有自己的一套網絡係統,一套帶有Web的網絡係統,確切地說企業應有足夠的信息化程度。如應有自己的MIS,和一些特有的應用軟件等。

這裏的Web還指電子結算網絡等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

中國政府和企業敏銳地意識到信息化及電子商務對經濟增長和企業競爭的巨大影響,中國政府從90年代初開始,相繼實施了金橋、金卡、金關、等一係列"金"字工程。從1994年起,中國的證券交易網、金融結算係統、民航訂票係統相繼建立起來,並收到良好的應用效果。此外,中國遠洋運輸集裝箱信息係統、中國商品交易網、中國商品訂貨係統等電子網絡也相應建立。深圳的電子商貿係統ECS(電子商貿係統)也已經開始在商業貿易、交通運輸、醫療保險、稅收領域提供雙向式信息服務。

(3)搜索引擎與導航器

因特網上分布著數以萬計的網站,信息可謂浩如煙海、千變萬化。信息的需求者尋找信息如大海撈針,任何一個信息的發布者的聲音也都像是鬧市中的一絲細聲。搜索引擎就是為信息查詢者到各個網站去搜探信息、提供這個網址給查詢者的工具。導航器是便於查詢者從正在訪問的網址直接跳轉到另一個網址的工具。

宣傳自己網站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網址列入同行業中著名的搜索引擎。

Yahoo、Sohu是最出名的兩個通用的搜索引擎。Yahoo是全球通用的因特網信息資源分類查詢係統,Sohuo全中文化的因特網信息資源分類查詢係統。

自己的網站內部建立導航器,可以為用戶提供直接訪問合作夥伴、分銷商、聯營商的手段。內部建立搜索引擎,可以幫助用戶通過各種邏輯組合查詢方法,盡快找到複雜的背景信息。

(4)網上營銷的技術措施

開展網上營銷比之現場交易和紙麵交易有很大不同,宣傳、洽談、交貨、結算等各環節都不同,需要大量的全新的技術措施。

①建立、宣傳自己的網站,將網址列入著名的搜索引擎。

②精心製作廣告--動畫、圖像等。

③建立導航器、搜索引擎,幫助訪問者獲得完整的信息。

④采用BBS方式開設論壇、沙龍,吸引、引導客戶。

⑤設置訪問計數器,研究消費趨勢。

⑥利用電子郵件傳遞商務單證。

⑦建立防止欺詐的製度和機製(例如查詢商業違規黑名單);http://www.cco.caltech.edu/-cbrown/bl/

⑧建立客戶信息庫,利用廣播方式發布促銷信息。

(5)常用的電子商務網站

①聯合國貿發大會貿易信息網

是麵向公眾開放的信息網絡,隨時向全世界發布重要的經貿活動信息。其中的"電子貿易機會網絡(ETO)"每年通過該網絡發布數十萬條商品供需信息。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部設有ETO的分部,將商品供需信息翻譯成中文發布。

用戶也可以直接向ETO發布商品信息。

日內瓦總部:http://www.unicc.org/untpdc/

墨爾本分部:

http://urgento.gse.rmit.edu.au/untpdc/

②全球商務發展網

總部設在美國,北京設有分支機構,以商品信息、相關經貿法規、投資信息為主,也有交通、氣候、風土人情等信息。設有中文版網站。

http://www.gbdn.com/

③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是對外經濟貿易部的信息網絡,是國家金關工程的一部分,主要提供國家對外經貿政策、管理規範、法律法規及其他經貿信息。

http://www.ciet.com.cn

④珠穆朗瑪電子商務

與中國速遞總公司合作電子商務的EMS代收貨款業務,具有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進行上門送貨和貨款代收的能力。

http://www.8848.net

⑤中國糧食貿易網

http://www.cctn.com.cn/

⑥全國生產資料市場信息網

http://www.cmic.cn.net

⑦中國金融證券投資信息網

http://www.homeway.cn.net

⑧AEON電子商城網絡

是一個網上虛擬商城,由網上購物中心、用戶服務中心和財務結算服務中心組成。

http://www.aeonworld.com

第三章 構建電子商務的安全體係

網絡安全機製的實施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作,係統地理解它並非易事。黑客每天都在闖入計算機進行破壞和獵奇,並且他們的技術還在不斷改進。我們通過對電子商務係統各方麵涉及的安全問題的研究,以一個造房子的過程來類比,說明如何理解並設計電子商務係統的安全性。它就像一張精妙的地圖,令用戶在錯綜複雜的城市街道裏,輕鬆從容地一步一步邁向自己的目標。

造房子的第一步是打地基。電子商務係統安全性的"地基"指內部網中有效完備的口令係統和其他基本防禦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對網絡軟件中安全缺口的修補。對因網絡軟件設計中追求靈活性而造成的安全缺口,UNIX係統中有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一個經確認的用戶可以在任一地方、任一時間管理係統,處理UNIX工作站上的全部文件並進入企業網。不幸的是,一些非法用戶懂得如何越過係統確認這一關,從而在係統中為所欲為。係統管理員必須對已知缺口進行修補,包括關掉那些無需使用而又可能造成不安全因素的UNIX函數;改變默認口令;將Web服務器設定為無優先權模式;禁止訪問根目錄;禁止向外傳送文件;限製發送E-mail;對允許讀操作的文件禁止執行寫操作;限製遠程登陸;隱蔽域名服務器等。另外,管理員還需要收集Internet上的報警信息,及時修補新發現的缺口。比如黑客有一種新手法:他以覆蓋軟件緩衝區的方式將壞碼置入Web服務器。若對此修補不及時,不僅會造成本係統的異常,還會導致其他模仿者急不可耐地仿效。

1.防火牆設計中的基本操作

有了堅固的地基,就可以開始築"圍牆"了--與Internet連接時多采用防火牆技術。防火牆是從病毒和黑客手中保護企業網的重要技術,它位於企業內部網與Internet之間,形成一道屏障,實質是實施過濾技術的一段軟件。設計良好的過濾技術能夠將來自外部的非法入侵和有害數據實時過濾掉,有效阻止內部網本身某個節點上發生的非法操作以及有害數據向外部擴散。與造房子相類比,設計者需確定"門窗"的大小和位置,若一個企業構建的企業網沒有"門窗",裏外就無法交流信息,無法進行電子商務交易。因此,防火牆設計中應查核每個信息塊,並做相應處理,基本操作有四個:

①整個信息包予以丟棄。

②給網絡管理者提供警示信息。

③給發送者發"試圖進行的傳輸失敗"的消息。

④工作日誌記錄。

2.防火牆的常見種類

在網絡不同層上有不同類型的防火牆,從不同角度保護內部網,其中最常見的有:

(1)基於路由器的IP層防火牆

它聚焦於信息包(TCP/IP最基本的傳輸單位),依據packethead內容在IP層控製進出內部網的通訊:首先測試每個到達防火牆的信息包所需的網絡應用服務(ftp,telnet等)、協議類型(TCP、UDP、ICMP)以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然後根據管理員配置的一張主機、路由、服務表來決定接受或丟棄此包。此類防火牆對用戶透明性好,但由於需要對信息包執行讀取操作,網絡性能會降低大約20%,並且無工作日誌,不利於係統管理員跟蹤黑客行為。

(2)基於主機的應用層防火牆

它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安全性,常駐於一台主機上,比如典型的UNIX機、PC機等,可以被配置實現良好的訪問控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