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決策人物危險訊號(1 / 3)

第1章 決策人物危險訊號

◆◆將企業私人化

有些公司,老板把他私人的利益置於公司利益之上,往往利用公司,做為他私人賺錢的工具,這是最危險的信號。

以日本津上公司來說,公司的經營製度混亂,董事長利用職權,將自己的財產五百萬元,以獨資方式設立私人公司--"津上商事會社"。而將津上公司的一切經銷權由私人公司一手包辦。這樣一來,津上公司的盈利,完全操縱在董事長私人公司的手中,而"津上公司"就已經失去一切營業所得的權利了。

所以"津上"一切資金都集中在"津上商事會社"的帳目內。由於"津上公司"的資金長年累月轉入"津上商事會社",以致於"津上商事"已經積欠"津上公司"將近二十億元。而董事長還想利用這筆資金做為私人用途,建造豪華辦公室,和富麗堂皇的住宅;把這筆龐大的資金做為私人財產,便可以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了。

像這種經營者,把企業私人化,公私財產混淆不清,在目前的企業界裏屢見不鮮,隻是程度上的輕重不同而已,但終究對公司本身來說,是有傷害的。據非正式統計,在日本有類似"津上"經營手法的個案有100萬件。

將企業私人化的董事長,大部分總是利用公司職員為私人跑腿。公司的錢挪作私人開支,甚至將個人生活費、交際費和娛樂費完全歸支付。如果這種情形已成為習慣,那麼這家公司差不多已亮起紅燈了。

公私分不清,首先會由創業者--董事長開始。一個公司的創立,當然一切都由董事長一人經營主持,從它開始孕育而形成一個企業。他會很自負的認為,任何事情都是由零創造出來的,在這期間,他必須獨自應付許多困難。而一旦公司組織成立後,就自然而然的有一種公司的製度形態。這時候,如董事長能將公司,視同自己的子女一樣的愛惜,那將是很好的事。但若是將公司吞為私有,就會形成公司混亂不堪的起因。

如果自己仍然不自覺,到了第二代接棒人時,就更無法自拔了。這種企業私人化的現象,會愈陷愈深,嚴重影響到整個公司的財政。譬如把公司的豪華轎車占為己有,帶著女朋友去兜風,而將汽車燃料費報公帳,甚至帶女朋友到大飯店休息,開銷也由公司支出。在公司方麵,會計人員不得不因此偽造帳目來掩飾這一切支出。

換成一位普通職員,他的工資有限,日常生活費已經很緊迫,哪有這筆資金來揮霍?隻有這種董事長,不必花費自己一分錢,而可以得到奢華的享受。

有這種董事長的公司,業務是不可能呈現穩定發展的,公司的根基遲早會動搖的。

◆◆桃色新聞頻繁

日本炭素產業公司,於1983年4月25日自己申請破產,5月4日宣布全部破產,負債40億元。

這家公司專門經營電極和炭素製品,每年營業額為30億元。前社長慣用私人名義向一些親近的女性借貸,這就是造成公司破產的主因。他不但用個人的名義向民間借錢來應付票據,同時還利用公司的名義,開出支票向民間借款。在利滾利的情況下,借高利貸來周轉,其間一部分被黑吃黑的集團吞掉,造成20億元的支票退票。

在他交往的女性中,大部分是經營酒廊和咖啡廳的女老板。這些女性與他都有密切的關係,到底金錢來往如何,到處傳聞緋緋。有人說這像是一幕破產鬧劇。

最近,朝日新聞刊登一則消息:"某大商社的老板每天都對女職員窮追不舍。"這則新聞如果能提醒一些經營者反省的話,那就好了。可是經營者卻熟視無睹,所以有這種行為的老板,會使他的信用受到很大的影響。

不論是大企業或中小企業,若是他們的經營者與桃色新聞有關,這就是其公司進入破產的前兆。不管公司業務如何,一旦經營者不知轉舵,那麼,公司的命運將逃不過破產的危機。

舉個比較明顯的例子來說,某公司的女董事長時常利用自己的職權,隨意使喚公司中的男性職員,作不合理的要求,結果公司中的男職員都紛紛辭職。如此一來,董事長本身也無法坐穩位子,不得不宣布下台。

當然,這之間或許也有一些男職員故意造謠中傷。但是,工會和輿論對她行為的反對也是原因之一。類似以上種種的原因,都是使公司為業務走上衰退的因素,更是公司將要倒閉的前兆。這時候,若是女董事長退位,公司可能會改變風氣,而使業績蒸蒸日上。

公司董事長若是牽涉到桃色新聞內,而公司經理又加以渲染,像這種例子,公司不倒閉是很少有的。例如:女朋友要求董事長幫助她開店做生意,董事長當然會付出一筆資金給她,或者是買高級公寓給女朋友,帶她到海外旅遊。這一切的費用都由公司支出。但是經理卻將董事長不軌的行為傳揚出去,造成公司職員失去認真工作的信心。

如果公司隻是個小型的企業,這種情形對於公司的影響將更嚴重。

但是如果出外旅行純粹是消遣性質,隻限於個人關係,不致影響到公司方麵的經濟和業務,而且完全是旅遊者自己掏腰包的話,則又另當別論,不可與破產問題相提並論。

◆◆出國"考察"不斷

對於開拓更廣泛的市場,以及推銷產品而言,國外的確是個吸引人的地方。所以一般貿易公司或工廠的董事長,前往國外考察或拓展業務的機會比較多。

但是,如果中小企業型的個人公司老板,以假借到海外視察為由,私下卻帶著女朋友到國外去旅行,做這種不可告人的事,就是不合理的。在商場上,有很多類似這種情形,最近有不少宣布破產的公司董事長,就是每月有三次出國"考察"的例子。

更有甚者,有些還兼做走私及販賣毒品生意。公司業務不振,隻好鋌而走險!雖然這隻是較少數人的行為,但是也有人竟計劃到去殺人而冒領保險金呢!

帶著女朋友到國外旅行,如果一年中隻是一兩次而已,那還值得原諒;若是有固定的女朋友在國外,每月必須出國三次去幽會,如此的公司可以想像得出,必倒無疑!

現今的經濟形態,已經是國際化的經濟社會,許許多多商品也屬國際性了,到國外旅行並非壞事,有時甚至無可避免,但身為一公司的領導人物,必須坐鎮公司才對,到國外去旅遊盡可能減少。

如果不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董事長卻經常往國外跑,這時自己就應該有戒慎之心才對。

尤其是從國外帶回來大批的土產分贈親友,自己還洋洋得意的人,可知道這個時期,公司的業務做了多少呢?是否應該好好檢討一下?

某工具工廠的年輕董事長,到東南亞各地去旅行,買了很多的免稅品回來,例如高貴的手表、高級的金屬裝飾品等等。他認為,在國外買免稅品比國內便宜多了;其實到國內還是要正式報稅的,等繳納關稅之後,這些物品就不能算是便宜貨了。如果抱走私的心理,偶爾攜帶少量物品或者可以過關,一旦被發現後,就不得不繳稅了。

雖然這種事情常發生,但是在他蔑視法律的心理下,仍然改不掉老毛病。有這種心態的人,也往往喜歡在他的產品上做不實的廣告宣傳,誇大效果,而引起消費者反應,造成公司名譽受損,而使公司倒閉。

以上種種例子,充分說明企業破產,是有很多原因的。總之,開拓新市場、爭取新客戶、尋找工廠用地、或是與重要客戶洽淡等,都是業務上所必需出國的,這還情有可原。但是,關於一些比較不重要的業務,應該派遣公司職員出去辦理。董事長理當坐鎮公司,以業務為重。如果時常親自往國外跑,這就隱藏著令人十分懷疑的原因了。

◆◆辦公室過於豪華

過去一直穿著公司製服上班的董事長,最近卻經常穿著西裝來公司上班。這情形可有兩方麵的解釋:一方麵是好的前兆,另一方麵是壞的前兆。照多年的經驗來看,大半是董事長對業務以外的遊樂,開始發生興趣的原因比較多,也就是屬於壞的前兆。

更糟的是,董事長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將董事長辦公室及客廳重新裝飾一番。

公司職員看見那豪華氣派、麵積寬大的辦公室,大家都愣住了。壁上掛著名貴油畫;地板鋪著厚厚的高級地毯;即使是那些股票已經上市的大企業家辦公室,也不過如此。至於一個中小企業的董事長,竟會有這種舉動,他的用心就值得注意了。

這並不是自己的家,花再多的錢也得由公司負擔,何況在這種地方花太多的錢,不但太不劃算,也未免太過浪費。其實董事長室是樸素實用就可以了。這不僅是金錢花費的問題,像這種董事長,在他的心裏已經含有不軌的跡象了。

以這種誇大作風,提高自己權威,對於公司內的職員來說,大部分會心生反感:"如此的董事長,好像有著某種暖昧的行為,說不定......"。

再看看職員的辦公室,麵積、裝飾及一切設備都已陳舊老化,比起董事長室的豪華新潮,真有天淵之別,其間差別太多的話,就是一種壞的前兆。

例如英國的中產階級和一般職員,都駕1,300CC的汽車上下班,而董事長和工廠廠長等,都乘坐豪華高級汽車上下班,那是他們國家的傳統,當然沒有話說。即使在一般公司裏附設的餐廳中,也是階級區分得很清楚。

若是事事與外國相比,事事學外國作風,依葫蘆畫瓢,推行到自己公司,那是非常不適當的。

雖然有些公司的董事長室布置得宛如私人套房,舒適豪華,例如家庭電器製造商的董事長,在他的辦公室裏,安裝自己公司製品的豪華音響,那是因為他必須經常試聽。在情理上還說得過去;但若安裝一些與公司無關的其它設備,就不合時宜了。比如衛生設備,董事長室有浴缸和淋浴噴頭,這不知道是什麼奇怪的思想?甚至,連沙發床也擺上了,這種行為就異於常態了。若是為了徹夜工作需要休息,用沙發代替即可,何必如此浪費?

造成業務惡化的董事長,和那些經常在公司裏起風波的董事長,大部分都犯有上述缺點。

公司董事長室一般都取適當的麵積,室內裝備樸素大方,和業務上能夠相配,以明朗化,而且讓職員們進出方便為原則,像一些複雜誇大化的裝飾品,根本不必多花錢;公司應以營利為目的,並不是用這些裝飾好看的。

◆◆在政界出風頭

結交政界朋友,大部分有兩種原因:一是經營者對政界有好感,另一個原因是想憑著政治活動,提高自己的社會名望及地位。

前者對政治界有好感的人,當政界舉行選舉的時候,他總是到處去宣傳、拉票,擔任助選員,替政治家當跑腿,將全部精神花費在政治活動上,為籌集政治資金活動,以便作將來的靠山,這是正常企業最忌諱的事。

在職員們旁觀者清的感覺中,會覺得,"我們的董事長,認為公司比不上政治重要呢!"他們的心理會認為,自己盡心盡力為公司努力,真是大傻瓜。這樣一來,公司的團體精神就鬆懈下來了。

大部分的政治家都有權利和勢力範圍,但是這些總是被大企業所利用。對於中小企業家而言,與政治界結交等於被政治家牽著鼻子走,沒有什麼甜頭。至於大的好處,必定先落在大企業家身上,這是大企業家一貫的手法;而中小企業者隻有被政治家玩弄的份了。老實說,真有油水也分不到中小企業家身上,如果經營者的目標隻是在結交政界人物,無庸置疑,那就是最傻的事了。對事業本身而言,會逐漸衰退,同時也無法全心經營,這種做法,不但引起公司職員反感,公司的資金也會不明不白的流入政治圈中。

至於政治家的企業公司,也會被社會大眾所另眼相看。說得明白些,大家會懷疑,這家企業公司的製品是否貨真價實?又因為老板是政治家的關係,難免引起消費者疑心,是否有政治特權存在?

雖然說,現代的政界和企業界間的關係,無法用天平來衡量,但如果認為企業經營,有政治關係介入才會經營得更好,那也未必見得。相反的,可能還會更糟!

政治家所經營的企業能夠成長順利的,當然不是沒有,但是大部分都以不順利的多。

如以前,股票上市的紐約鍾表製造商,這家公司的倒閉,原因就是董事長熱心於政治。他是個好出名的人,愛好種種政治圈榮譽職位,而忽略了商場經營。

坦白說,董事長若是在本身業務以外,對其它雜務上付出太多的精力,公司是絕對無法安穩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公司,要保證絕對不會倒閉是不可能的,前麵序言也會談到,能保證不會倒閉的公司,那隻有政府機關了。

總而言之,對業務以外的工作,董事長最多隻是掛名而已,不必親自去參與行動;應全心全力開展公司業務,處處為公司發展著想,對於政府機關方麵的各種議會或什麼委員會,最好也以少參加為上策,這才是經營之道。

◆◆個人享受太奢侈

講一句實在的話,公司經營者如果正過著豪華氣派的生活,這就是危險現象的開始。

勝新太郎是一位很有名的電影明星,曾經風靡一時,他開設一家製片公司,結果負債達12億元,拖到最後隻有倒閉了。相信在大家的記憶裏,一定有很多人知道這件事。勝新太郎在演藝界非常活躍,生活奢侈,出手大方,跟在他身後的人一大堆;雖然目前他的公司已經倒閉,但是他仍然計劃著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