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現代經理管理三論(1 / 3)

第一卷 現代經理管理三論

第1章 係統論與企業管理

係統論是本世紀40年代由美籍奧地利學者貝塔朗菲創立的一門新學科。它是關於研究一切綜合係統或子係統的一般模式:原則和規律的理論體係。目前它的方法已被應用於各種科學理論研究與現實社會實踐中。尤其在管理學中,係統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普遍方法論的意義。

◆◆係統論和係統工程在管理學中的普遍意義

係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聯係的若幹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整體,它具有各組成部分孤立狀態不具有的整體功能,它總是同一定的環境發生聯係和關係。

係統工程的含義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係統工程是指為了合理地進行係統的開發、研製、設計、運用等各項工作而采取的思想、組織、程序、方法等的總稱。這種含義在很大程度上是經驗性和哲理性的。狹義的係統工程是指為了最好地達到係統的目的,對作為對象的係統的結構、組成元素、信息傳輸、控製機構等進行分析、設計的技術。這種含義主要是指係統的模擬、分析、綜合設計、最優化等內容,因而是技術性和理論性的。

從方法論上說,係統工程是從整體上對係統的規劃、研究、設計、製造、試驗和運用進行組織和管理的科學方法,也是研究和解決龐大而複雜的管理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管理學的係統論思想,實質上是在同係統的方法解決管理問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理解管理客體運動達到一定階段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新的科學方法論認識管理運動的反映。

因此,係統論在管理學中具有普遍意義:首先,凡是管理形態,其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相互作用,整體和部分的功能總不能絕對的同一。那種組成部分之間作用較弱、結構水平低、係統特性不太明顯的所謂管理非係統,隻不過是管理係統的特殊形式。其次,係統概念作為管理普遍具有的整體規律性的概括和總結,也同樣具有哲學上的認識論意義和方法論價值。

係統論歸納了管理的整體性及其和部分的相互關係。管理係統與環境相互作用,管理係統的構成及其發揮功能的一般規律性,恰恰構成了認識管理世界運動過程的一個"小階段",構成了主體思維洞悉管理的係統本質的特殊紐結和特殊"尺度"。它能幫助人們更深刻地認識管理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從而能夠從本質上更深刻地認識管理。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不僅研究和認識極其複雜的管理形態和運動,如工業工程、科技研究、教育、經濟、衛生、軍事以及行政等各個方麵,需要運用係統概念;就是處理企業管理內部的經營、物資、財務、生產計劃、勞動工資等各個領域的管理活動,也需要借助係統概念。隻有從係統的角度去認識,才能正確地評價企業管理活動,作出相應的對策,加強和改善管理薄弱環節,以取得和推動企業管理能力的提高,創造出一個較有效能的企業新局麵。所以,人們對企業管理活動進行全麵評價,也是離不開係統概念的。係統範疇仿佛是某種"視角",它能根據係統特性去感知、"察看"管理世界。因此,係統概念和範疇,不僅能夠構成特殊的管理認識論的棱鏡,而且還有著重大的管理學方法論的價值。

◆◆係統觀是管理主體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係統論的產生和發展,不僅使係統概念闖進了管理科學體係之中,而且使人們對管理係統屬性所形成的認識體係,即係統觀,也成為管理主體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知道,管理主體世界觀乃是人們對於管理世界中的一切形態、現象、運動過程,以及對於整個管理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而係統論所揭示的係統屬性表明,整個管理世界不過是一個由無數層次的子係統所構成的龐大係統;在這個係統中,任何給定的管理形態都是由其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管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自成係統或互為係統;管理係統無所不在。這就是說,係統屬性並非是管理的具體的、相對的屬性,而是整個管理世界和管理運動中一切形態和現象所具有的一種根本屬性。人們對這種屬性的認識,決非是對管理世界的技節性認識,而是涉及到把管理世界中的一切形態、現象和運動過程的帶有根本性的世界觀問題。

係統觀作為管理主體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因為係統性是管理的又一固有屬性,而且還在於係統乃是管理存在的又一基本形式。因為就整個管理世界而言,也不過是由無限層次所組成的一個縱橫交錯的立體網絡係統。在管理世界中既沒有脫離係統的管理,也不存在獨立於管理之外的係統。另一方麵,係統也是管理之間的一種本質的聯係。因此,係統和管理運動也是不可分割的。管理運動是管理的普遍屬性的存在形式,它根源於管理的內部要素和周圍環境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任何管理運動都包含著管理的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而管理內部和外部的任何相互作用又都表現為運動。事實上,在管理整體運動中,任何係統都是管理運動的表現,而任何管理運動又都是係統存在的方式。

總之,科學的係統觀,對於把管理主體世界觀建立在更加牢固的科學基礎上,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當今人們對管理世界的認識,無論以宏觀領域還是微觀領域,都不斷地向縱深發展,管理的認識對象業已擴大為各種極為複雜的係統客體。即或是傳統管理科學領域的問題,也注重研究管理對象的複雜性和組織性,把管理的認識對象視為發展著的係統整體或複合體的係統,注意分析其中係統與管理環境、係統與管理要素、管理要素之間的關係。因此,把係統觀作為管理主體世界觀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管理科學在哲學基礎之上自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同時,係統觀之所以能成為管理主體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在於其能構成管理主體的世界觀框架體係。管理係統觀的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整體功能來源於係統和管理環境、係統和管理要素、管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管理世界是無數有等級秩序性的層次組成的巨大係統,管理係統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動走向有序結果,以及管理係統的狀態是時間的函數等觀念,完善了管理主體的世界觀體係。

◆◆係統論是對管理辯證法的補充和深化

係統論作為一門具體科學,與管理辯證法是有著天然的、密切的聯係的。它是人們從係統角度上認識管理辯證發展的特定方式,是管理辯證法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管理辯證法的諸規律,通過係統模式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直接的體現。但是,係統論並隻限於使管理辯證法得到具體化和模擬化,而且還為管理辯證法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新思路和新內容。

(1)係統論從管理要素的組合規律出發,闡明了管理辯證法關於管理普遍聯係的原則在管理係統客體中所呈現的具體特點,從而為管理辯證法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聯係類型。管理辯證法於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上,提出了管理聯係類型的多樣性,但畢竟沒有把各種類型的管理聯係作出明確的劃分和規定。而係統論從係統和管理環境、係統和管理要素、管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的特點出發,進一步揭示了管理聯係的多樣性,並明確將各類管理類型作了劃分和規定。在它看來,係統客體除具有因果聯係外,還有管理係統聯係、管理結構聯係、管理功能聯係和起源聯係等等。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管理係統論乃是管理關於普遍的係統聯係的科學,是管理辯證法普遍聯係和相互製約原則的特殊表現形式,是對這一原則的補充和具體化。

(2)係統論從管理係統諸要素一旦以某種方式形成,係統就會獲得新質這一特點出發,也給管理辯證法量變質變規律提供了新的說明。按照係統論的觀點,發展就是管理係統從較低級的有秩序的狀態走向較高級的有秩序狀態的定向變化,發展隻屬於有管理內在聯係的統一整體,它隻能是管理整體的機能,管理係統的功能。沒有管理內在聯係的一些要素的積累,是不會引起管理的質變的。隻有各個管理要素以某種方式組合後,管理形態才能獲得新質,組合產生新的管理力量,引起新的管理質變。這是一切管理係統的發展變化的根本規律。

因此,人們要變革某種管理形態的性質,除改變其組成成分外,還可以在保持原有組成部分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條件創造出新的管理組合方式。管理的組合質變是管理的質與量及其運動過程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係統論從管理係統特性的角度,給予管理運動的量變質變規律更加科學、更加具體的說明。

(3)係統論的產生和發展,對理解管理矛盾運動,也具有上述相似的意義。比如,關於管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麵的思想,一方麵在係統論中有比較典型的表現,即某些複雜的係統,如國民經濟管理係統、大科技管理係統等,在其組成部分相互作用下,其某一組成部分可成為控製中心,起著管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麵所起的作用;而其他部分則成為控製對象,即成為管理次要矛盾或次要矛盾方麵。然而另一方麵,有些管理係統客體,卻常常並不表現為管理整體中的某一部分對係統的特性有支配作用。在這些管理係統客體中,隻有是係統諸聯係(矛盾)中的結構聯係,才對管理整體運動的性能起著決定作用。這就給人們理解管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的涵義以新的啟迪。再如,在係統論看來,任何管理係統組成要素之間都存在著一種重要的相互作用--反饋作用。當管理係統要素是負反饋時,要素間的變量就能達到動態平衡,管理係統就能穩定存在;當要素間出現某種正反饋時,管理係統就不能穩定,就會發生振蕩或引起爆炸式的發展,以至超出該管理係統存在的臨界條件而使之解體。這種管理的正負反饋作用,對為什麼有的管理矛盾雙方可以長期處在一個統一體中而有的管理矛盾雙方發展到一定階段統一體就會造成破裂,給予了新的科學解釋。

(4)係統論關於管理係統客體具有自組織性的思想,指明了係統的運動、發展,並非由某種外在的原因引起,而是根源於它自身的管理矛盾運動。這為管理運動和發展是其自身運動、自身發展的矛盾法則的基本思想,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此外,按照係統論的等級結構的思想,每個管理係統客體同它周圍環境,表現為外部矛盾。如果把這一管理係統客體當作包含著它的環境在內的較大係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來看待,那麼原來的管理係統的外部矛盾就變為內部矛盾了;反之亦然。由此可見,從係統論的角度來解釋管理內部矛盾與外部矛盾的相互轉化,是極有說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