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供給過剩(續)(1 / 1)

第一章 供給過剩(續)

一般供給過剩概念

那麼,對於各種經濟現象作過許多思考,甚至曾以富有獨創性的探索對理解這些現象作過貢獻的人們,為什麼也信奉上述如此荒謬的學說呢,我們認為,他們是受了對某些商業事實的錯誤解釋的蒙騙。他們以為,各種商品的一般供給過剩的可能性,已為經驗所證明。他們相信,他們在某些市場狀況中曾經看到過這種現象,其實,對這種市場狀況是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解釋的。

我們在前麵已經描述了伴隨著所謂商業危機而出現的商品市場狀況。在此期間,一切商品確實超過貨幣需求;換句話說,貨幣供給不足。由於大量信用突然消失,每一個人都想掌握現金而不願脫手,許多人由於渴望獲得現金而不惜承受任何損失。因此,幾乎人人都是賣主,而幾乎沒有買主;因而,由於商品充斥或貨幣缺乏(兩種說法可以不加區別),一般物價確實會極度下跌,雖則隻是在危機持續期間會下跌。但是,象西斯蒙第那樣認為商業危機是一般生產過剩造成的,卻是大錯而特錯的。商業危機僅僅是過度的投機性購買造成的。低物價不是逐漸出現,而是過高價格的突然反跌;其直接原因是信用收縮,因此補救的方法不是減少供給,而是恢複信用。如下一點也很明顯,即,市場的這種暫時混亂成為一種弊害,隻是因為它是暫時的。下跌的隻是貨幣的價格,如果物價不再上漲,則任何商人都不會受到損失,因為對他來說,現在較低的價格具有和過去較高的價格相等的價值。這種現象與那些著名經濟學家就生產過剩的弊害所作的描述毫不相符。這些作者以為,由於缺乏市場,生產者的境況會長久衰微下去,但是,這種想法從商業危機的性質那裏是得不到支持的。

對於一般財富過剩和積累過剩的概念似乎予以支持的另一現象,具有較為永久的性質,即,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生產的發展,利潤和利息會自然而然地降低。利潤下降的原因是維持勞動的費用增加,而這種費用的增加又是人口和對食物的需求增加(超過了農業改良的進展)所造成的。對於各國經濟發展中的這一重要特征,我們將在下一編加以詳細的考察和論述。這和商品市場的缺乏顯然完全是兩回事,雖則在生產階級和商業階級的抱怨中常常將二者混同起來。近代或現在產業經濟的真實情況是,如果人們能夠滿足於小額的利潤,剛任何數量的營業幾乎沒有不可進行的;而這一點,一切勤勉而精明的工商業界人士都完全懂得;但是,甚至那些遵從曆史趨勢的人,也不滿意於這種曆史趨勢,他們希望資本少一些,或者象他們所說的,競爭少一些,以得到較高的利潤。然而.低利潤和需求不足是兩回事;而隻是降低利潤的生產和積累,不能稱為供給過剩或生產過剩。這種現象的真相如何,其作用和必然界限如何,我們將在探討這一特殊問題時給予說明。

據我們所知,除了上麵提到的那兩個經濟事實外,其他任何經濟事實都不會使人認為,在實際經驗中出現過各種商品的一般生產過剩。我們確信,無論要解釋商業事務方麵的什麼事實,都不需要作這種空想的假定。

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在這一點上的任何不同意見,都牽涉到對政治經濟學的根本不同的看法,特別是在它的實際應用方麵。依據一方的見解,我們隻須考察如何使充分的生產能夠同最佳的分配結合起來;但是依據另一方的見解,則尚須考察第三件事情,即怎樣才能為生產物創造市場,或者怎樣才能使生產不超過市場容量所規定的限度。在本質上如此自相矛盾的一種理論,隻會使經濟學的核心發生混亂,使它無法清晰地理解許多較為複雜的社會經濟現象。我們以為,這個錯誤是前述三位卓越的經濟學家即馬爾薩斯、查默斯和西斯蒙第的體係(如果當作體係)的致命傷,雖然這三位經濟學家對政治經濟學的若幹基本定理作了極好的表述和說明,但是這個致命的誤解,卻象一塊幕布,把這些定理和經濟學的較為棘手的部分隔了開來,不許有一絲光線穿透。更不用說,這樣一種混亂的觀念在連續不斷地妨礙著智力不及這些經濟學家的人們的思索,使他們一直迷惑不解。為了公平對待兩位傑出的人物,必須促使大家注意這一事實,即,對這一最重要之點作出正確說明的功績,在歐洲大陸主要應歸功幹卓有見識的讓·巴蒂斯特·薩伊,在英國則主要應歸功於詹姆斯·穆勒先生;穆勒先生(除在《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中對這個問題作了確切的說明以外)在為參與當時的論戰而發表的題為《為商業辯護》的早期小冊子中,十分有力而清晰地闡述了這個正確的學說;在他的著作中,這本小冊子是使他出名的第一部著作,而且他格外珍視這本小冊子,因為正是通過這本小冊子,他開始認識了大衛·李嘉圖,並同李嘉圖建立了他生平最寶貴、最親密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