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習,隨時為自己充電
1.先學習,才能適應
人與生俱來,哪怕是最簡單的一個動作都得靠學,否則就會無法生存下去。
很久很久以前,有弟兄兩人,各置辦了一些貨物,出門去做買賣。他們來到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不穿衣服,稱作"裸人國"。
弟弟說:"這兒與我國的風俗習慣完全不同,要想在這兒做好買賣,實在不易啊!不過俗話說:入鄉隨俗。隻要我們小心謹慎,講話謙虛,照著他們的風俗習慣辦事,想必問題不大。"哥哥卻說:"無論到什麼地方,禮義不可不講,德行不可不求。難道我們也光著身子與他們往來嗎?這可太傷風敗俗了。"弟弟說:"古代不少賢人,雖然形體上有變化,但行為卻十分正直。所謂'隕身不隕行'。這也是戒律所允許的。"
於是弟弟先進入了裸人國。過了十來天,弟弟派人來告訴哥哥,一定得按當地風俗習慣,才能辦得成事。哥哥生氣了,不做人,要照著畜生的樣子行事,這難道是君子應該做的嗎?我絕不能像弟弟那樣做。"
裸人國的風俗,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頭,用白土在身上畫上各種圖案,戴上各種裝飾品,敲擊著石頭,男男女女手拉著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學著他們的樣子,與他們上起歡歌曼舞。裸人國的人們無論是國王,還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歡弟弟,相互關係非常融洽。國王把他帶去的貨物全都買下來了,付給他十倍的價錢。
而他的哥哥來了之後,滿口仁義道德,指責裸人國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好。引起國王及人民的憤怒,大家抓住了他,狠揍了一頓,全部財物都被搶走了。全虧了弟弟說情才把他救了出來。
毛病點撥:不懂的就要學,隻有學了才會懂,也隻有懂了才會用,用過後,你才會適應。
2.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不要低估自己,星星之火還可以了原,沒有一個個平凡就無所謂偉大了。
從老遠老遠的地方,飛來一隻燕子。它飛過大海,飛過江河,飛過千山萬嶺,來到一塊田邊歇腳。
一隻蝸牛爬過來,伸起長長的脖子,抬起頭,吸著嘴,委屈地對燕子說:"燕子姐姐,人家都說我走路慢吞吞的;可是,我一個早上就爬過一條長長的田埂。你看,路上那光閃閃的銀液,就是我留下的記號呀!"
"也難怪人家說你呢"燕子笑了笑,"究竟你比誰快,你想過嗎?"
"這個,......。我倒真沒想過。"蝸牛說。
"啊!燕子說,"那你就好好想一想,看一看,比一比。"說完就要飛走。
蝸牛叫住燕子,要它再歇一會兒。燕子說:"不能再歇了,今天我還要趕五百多裏路哩。"
蝸牛曆來習慣於爬行,認為爬行前進已經夠理想了。聽了燕子的話,它愕然了,伸出長長的脖子,使勁地點頭,決心要像燕子那樣飛向遠方......
毛病點撥:人的能力不同,貢獻也不一樣。隻要盡了全力,就會問心無愧。
3.因地製宜,製定方案
世上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對一個人更是如此,具體情況具體處理,不要一味追求完美,否則會弄巧成拙。
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設計的迪斯尼樂園馬上就要對外開放了,然而各景點之間的路該怎樣連接還沒有具體方案。格羅培斯心裏十分焦躁。巴黎的慶典一結束,他就讓司機駕車帶他去地中海海濱。
汽車在法國南部的鄉間公路上奔馳,這裏漫山遍野到處都是當地農民的葡萄園。當他們的車子拐入一個小山穀時,發現那兒停著許多車子。原來這是一個無人看守葡萄園,你隻要在路邊的箱子裏投入5法朗,就可以搞一籃葡萄上路。據說,這是當地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園,她因無力料理而想出這個辦法。誰知在這綿延上百裏的葡萄產區,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大師深受啟發。
回到住地,他給施工部拍了一份電報:"撒上草種,提前開放。"
迪斯尼樂園提前開放的半年裏,草地被踩出了許多條小道,這些踩出來的小道有寬有窄,優雅自然。第二年,格羅塔斯讓人按這些踩出來的痕跡鋪設了人行道。1971年在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毛病點撥:有什麼樣的環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自然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學習也是一樣,隻有因地製宜,你的學習才是最適合於你自己的,也是最成功的。
4.學習要靠眼睛
沒有光的世界是不可怕的,沒有眼睛的世界將是什麼樣的呢?一切一切太離不開它,因為它是人的一扇"窗口"!
地點:某高等學府化學實驗室。
人物:導師和三位博士研究生。
道具:試管及人尿。
導師舉起試管,微笑。
"諸位,試管裏是尿,人尿。科學的探索需要一種勇敢無畏的精神。諸位,請先看我品嚐尿液,然後清照我去做。"
導師嚐尿。
條件反射。三位博士生已麵色極苦。
試管在博士生手中傳遞。
品嚐、品嚐、再品嚐。
博士生表情痛苦無比。
試管傳回講台。
導師舉起試管。笑容可掬。
諸位很勇敢,精神的確可嘉。但是我要指出的是,科學探索一要勇敢,二要反對盲從。而且,眼睛應是思想的窗戶,而不......剛才諸位忽略了本人品嚐中的一個重要細節。本人是將中指伸入試管,而放入嘴中品嚐的卻是食指。
毛病點撥:眼睛是學習的窗戶,所以一定要用好你的眼睛,用心觀察,不要盲從。如果從那些被忽略的細節中發現了學問,那麼你就可能成為一個智者。請學會"慧"眼睛打量你的周圍吧。
5.擁有希望,擁有一切
人間本來是沒有路的,隻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小時我曾看過一篇小說,寫一人被湍急的河水衝走後,像一片草葉似的順水而下。這時,那人多麼想抓住一樣東西呀,哪怕是一根蘆葦、一把水草也好。然而四麵都是水,他什麼也抓不住,心想這一下算沒救了,死就死吧。這個念頭一出,身上立時沒勁了。也沒有力氣掙紮了,整個身子電要往下沉。正在這時,忽然,他想起去年夏天來這條河邊玩時,離這下遊不遠處的河岸邊有一棵老樹,是斜著長的,其中有一粗大的樹枝正好貼在水麵,......一想到這,他心裏頓時有了希望。一有了希望,他心也不慌了,力氣也出來了,就拚命掙紮堅持,終於遊到了那棵老樹前。當他拚命拽住那伸向河中的樹枝時,誰知那樹枝早已枯死了,經他使勁一拽,"咋呼"一聲斷了......。這時,來救他的人也趕到了,他終於被救上了岸。事後他說,要是早知道那是一節枯枝,他根本堅持不到那兒。
原來,死神也是害怕希望的,哪怕這希望隻是一節枯枝。
毛病點撥:心若在,夢就在。保持住希望,就有成真的一刻。
6.知識才是真本事
世界上到處是蠢人。卻無一人自認為蠢。最大的蠢人就是視他人為蠢人卻自認不蠢的人。
從前,有個專門會刁難人的財主。一天,他拿空瓶叫隔壁一個窮人家小孩幫他買酒。小孩問:"沒錢怎麼能買酒呢廣他卻說:"花錢買酒誰不會,沒錢買酒才算真本事哩!"
過了一會兒,小孩回來了,把酒瓶遞給財主說:"酒打來了,請喝吧財主一看,是個空瓶子,便問:"一滴酒也沒有,叫我喝什麼呀?"小孩不緊不慢地說:"有酒誰不會喝,沒酒喝出來才是真本事哩!"
毛病點撥:學習也一樣,隻有了真知識才有了真本事,隻有把知識"倒"出來,"喝"出來,你的真知識才成為了真本事。
7.學而"市"則優
再豐富的知識不用於實踐,並不會展現出它的價值。
英國喬治王子給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寫了封信--
親愛的奶奶:
昨天我看到一隻漂亮的木馬,我想買,但沒有錢,您肯給我一英鎊嗎?
您的孫子喬治
維多利亞回了封信--
你真會花錢,把錢都花在玩具上。這樣不好。應該知道各種東西的價值。
奶奶
小喬治回了封信--
非常感謝您!我把您的信賣給出版社,得了兩英鎊。您看,我現在已經知道事物的價值了。
您的孫子喬治
毛病點撥:知識的價值在於運用它,如果不用,知識隻不過是一堆廢物。
8.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對書籍不感興趣,或是"忙得沒功夫看書"的人,終會被時代的激流所淘汰。
汽車大王福特年少時,曾在一家機械商店當店員,周薪隻有2.05美元,但他卻每周都要花203元錢來買機械方麵的書。當他結婚時,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機械雜誌和書籍,其他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就是這些書籍,使福特向他向往已久的機械世界邁進,開創出一番大事業。功成名'就之後,福特曾說道:"對年輕人而言,學得將來賺錢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遠比蓄財來得重要。"
事實已經證明,受過最成功教育的人,往往是自學成功者或自我教育的人。讓人有學門見識的,不光是學位,教育包含的也不隻有知識,還有更重要的--運用知識得法和持久的問題。而教育不足,對個人的成長是不利的。發表過《進化論》的達爾文就說過:"我的學問最有價值的全是自己苦讀學來的。"
對我們有價值的,並不是在學校念過書的事實,而是求學的態度。
毛病點撥:不學習的人是可憐的,而不求前進的人更是可怕的,學如逆水行舟,你不向前那就隻後退。
9.知識的遺產最寶貴
財富是寶貴的。但比財富更寶貴的是知識。
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還鄉,在長沙大興土木,為子孫後代留下豪華府第。他總是怕工匠偷工減料,便親自拄著拐杖到工地督工,這兒摸摸,那兒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說:"大人,放心吧。我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在長沙城裏造了不知多少府第。在我手上造的府第,從來沒有倒塌過,但屋主易人卻是常有的事。"左宗棠聽言,不覺滿麵羞愧,歎息而去。
同為郵名臣,林則徐在對待兒孫的問題上就要開明得多。他曾說:"子孫若我,要錢幹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誌;子孫木若我,要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為子女留下財富,不如留下更多的知識,後代不一定能保留住財富,但須用知識去創造財富。
毛病點撥:知識創造了財富。為子孫留下財固然好,但留下知識則是最好的,在這種意義上說,留下財富不如留下知識。
10.學習改變命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即使是聖人,也有短處,但明智之人一旦知道自己特長何在,便善加以運用,使其掩蓋了自己的短處。
孔子乘著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一天,他來到一個地方,見有個孩子用泥土圍了一座城,坐在裏麵玩耍。
"你看見馬車過來為什麼不躲開呀?"孔子問孩子。
"咱古到今,隻有車子躲開城,哪有城躲車子的道理?"
孔子愣了一下,走下馬車,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啊?"
"我叫項橐。"
"你的嘴很厲害,我想考考什麼山上沒有石頭?什麼水裏沒有魚兒?什麼車沒有輪子?......"
"您老人家聽著--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兒;用人拾的轎子沒有輪子......"孔子一連提了十幾個問題,都難不住孩子。
"現在輪到我來考您了......鵝和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麵上?鴻雁和仙鶴為什麼善於鳴叫?......"
"鵝和鴨能浮在水麵上,是因為腳是方的;鴻雁和仙鶴善於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
"不對!魚鱉能浮在水麵上,難道也是因為它們的腳是方的嗎?青蛙善於鳴叫,它們的脖子長嗎?......"
孔子佩服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隻好拱手連聲說:"後生可畏!後生可畏!"說完,孔子就駕著車繞道走了。
毛病點撥:學習是你改變自己的關鍵所在。隻有學了,你才懂得運用,也才會用知識。用學習改變自己的一生。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事任何工作,都必須講究方法。方法好,器利,才能事半功倍。
法國著名生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難才能的發揮、"恩格斯也指出,方法正確,可以"免得走無窮無盡的彎路,並節省在錯誤方向下浪費掉的無法計算的時間和勞動"。可見正確的方法在一個人成才的道路上該有多麼重要。
善積成詩
宋代大詩人梅堯臣。此人滿腹錦繡、出口成詩。有人對他橫溢的詩才感到驚訝,便留心觀察他的"秘訣"何在?後來發現他無論走路。吃飯,還是遊玩,手裏常常拿著一支筆,時而在一張小紙條上寫幾下,爾後就把小紙條裝進一個布口袋中。待有人打開他那市口袋細看時,嗬!上麵寫的全都是一聯、半聯的詩句,原來梅堯臣的秘訣就在於"積"。
秋葉成書
元未明初人陶宗儀是江蘇鬆江的一位鄉村教師。《明史》上說他教學之暇,親躬耕耘,小想的時候,每每把自己的治學心得和詩作、見聞寫到伸手摘下的樹葉上,然後把它們放進一口甕裏,滿了,就埋在樹下。10年過去了,裝滿樹葉的甕有了幾十個。一天,他讓學生們把那些甕都挖出來,再將葉子上的文字加以抄錄整理成書,這就是我們今天尚可看到的長達30卷的《輟耕錄》。
避短揚長
程硯秋年輕時身材木錯,中年後發胖了。這時他給自己提出的練功目標是:一要繼續保持自己身體的靈活;二設計更優美的舞姿,使發胖的身體得到遮蓋。他很講究使自己的轉身加快速度,講究以正麵對觀眾的時間盡量縮短,而把側麵對觀眾的時間拉長。這樣,較胖的身體就被他"遮蓋"過去,人們往往把他看作是個身段優美的旦角。
化短為長
周信芳的嗓子,青年時並不帶啞,後來變得帶啞了。在這種情況下,練功可以起到一定的好轉作用,但唱圓可能,唱潤難辦。於是他就把功夫放到唱得清晰有力、聲情並茂上,終於成了一代名伶。
了不起的"理想實驗"
亞裏斯多德認為:"推一個物體的力不再去推它時,原來運動的物體便歸於靜止。"1000多年後,這個似是而非的權威論斷卻引起了伽利略的懷疑,他想:有人推著小車走,如果他突然停止推車,小車還會朝前走一段,如果路麵平滑,小車還會走得更遠些。想到這裏,伽裏略設想:如果毫無摩擦,小車會永遠運動下去。可是這樣的實驗是不可能實現的,而隻能在頭腦中完成。然而正是這種"理想實驗"奠定了牛頓力學的第一定律:任何物體,隻要沒有外力作用,便會永遠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愛因斯坦也是一位利用"理想實驗"的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