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E.的疑難及展望(1 / 3)

D.M.E.的疑難及展望

一、D.M.E的由來

D.M.E.是英文字“Desig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的縮寫,在我國現譯為“設計、衡量和評價”。D.M.E.是近年來在國外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的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專門用以指導醫學科研的開展,可屬於醫學科研方法論的範疇。D.M.E.包含、綜合和發展了醫學領域內的衛生統計學(或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包括臨床流行病學)和衛生經濟學三門學科。大家知道,如果數學在哪個學科領域裏滲透得愈深,運用得愈好,哪個學科就會愈發展,愈取得成功。在各門學科中,生命學科是最複雜的,也是數學滲透最淺、運用最少的學科領域。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善,衛生統計學、流行病學和衛生經濟學是在醫學各學科中運用數學較多和較成功的學科,現在D.M.E.把這三門學科綜合和提高,其核心也將是數學在醫學領域內的應用更加深入。

醫學科研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健康和長壽,為此必須防治疾病。醫學科研的內容大致可分成兩大類:1.探討疾病的種類、各種疾病發生的原因、結果、分布規律和診斷方法等,其核心是探討病因;2.研究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的藥物和方法(或措施)等,其重點是預防疾病。前類科研是後類科研的基礎。

開展科研是為了想取得科研成果。這首先需要預先製訂一個很好的科研設計,然後按設計方案進行科研,其間當然也可根據實際執行情況對設計方案作一些修改。但一個科研課題作完了(或一個科研課題的某個階段作完了),如何衡量其科研結果?又如何根據衡量結果來最後評價這個科研結果?是失敗還是成功?成功的程度怎樣?實際上隻有能準確的衡量科研結果和正確的評價科研結果,才能對科研設計的好壞作出判斷。也就是說,醫學科研的設計、衡量和評價三者是緊密聯在一起的,D.M.E.就是在這個指導思想下發展起來的。

醫學科研成果有些不同於工農業和其他許多自然學科的科研成果,後者往往可用直接的經濟效益來衡量和評價,或至少科研是否作出了成果是比較容易判斷的,但醫學科研成果卻難於判斷。現時有一種普遍的卻不正確的觀點,認為醫學科研成果隻有社會效益而無經濟效益。而所謂醫學科研成果的社會效益也是泛指且抽象的,把本是自然學科的醫學完全看作了社會學科。在自然科學獎、發明獎的評獎中,評定醫學科研成果獎的尺寸是最難掌握的。雖然可製訂一些評定醫學科研成果獎的標準,但由於這些標準往往很多是主觀性質的,難於具體和統一,靈活性大,本身就很難掌握,因此評定醫學科研成果獎的爭論最大,和實際情況不符合的可能性也最大。可能把一些是成果的漏評或降級評獎;也可能把一些不是成果的評獎或雖是成果而升級評獎。因為如前所述,醫學科研主要是探討病因和防治疾病,顯然要真正找到病因和真正找到防治疾病的藥物或方法才算是成果,但判斷病因和判斷藥物或方法對疾病的預防效果或治療療效卻是很困難的,後者更為困難。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一些原認為對預防或治療某種疾病有效的藥物或方法,後來經醫療實踐證明為無效的例子是很多的,更不用說一些投機分子有意製造假藥和假療法了。這正說明了現在用D.M.E.來指導醫學科研設計,衡量和評價醫學科研成果,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

二、D.M.E.的難題分析及進展評述

尋找疾病病因和尋找防治疾病的藥物或方法這兩類醫學科研,其數學模型是相同的:即尋找兩類事物或現象有無因果關係。在尋找疾病病因中,把研究因素作自變量X,疾病的發生作因變量Y(注意;無論自變量或因變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兩個或多個,後者應記為Xi,和Yi,下同)。如果X對Y有作用(或有影響),則該研究因素是病因,否則不是病因。在尋找防治疾病的藥物或方法中,把藥物或方法作自變量X,疾病的防治效果作因變量Y。如果X對Y有作用,則是有效的藥物或方法,否則不是。

在醫學科研中,尋找兩類事物或現象有無因果關係,主要會遇到三個困難(或難題):1.個體差異:不管是人或動物,由於自身的某些條件不同,對發生疾病的抵抗力或對痊愈疾病的康複力就不同。在同樣的環境中,或在同樣的研究因素作用下,一些人(或動物,下同)可能不發病,一些人可能發病,發病的程度也不同;對於用同樣的藥物或方法防治同樣的疾病,一些人可能無效,一些人可能有效,有效的程度也不同。而且有一些疾病不用治療也會自然痊愈,但痊愈的時間對不同的人有差異。2.幹擾因素:人或動物本身具有很多因素,所在的環境又具有很多因素。一個科研課題隻能研究一個或幾個因素,其他未研究的又影響結果的因素都叫幹擾因素。如研究食鹽量過多是否是引起高血壓的一個病因,則食鹽是研究因素,其他影響血壓的因素,如年齡、職業、其他食物等都是幹擾因素。在醫學科研中,幹擾因素又多又不可避免。如果不排除幹擾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就不能判斷一種疾病是研究因素引起的還是幹擾因素引起的,同樣也不能判斷一種疾病是用特定的藥物或方法治愈的還是自然痊愈的。而且在用某種藥物或某種方法預防或治療某種疾病的研究中,人的心理作用和精神狀態也可能是幹擾因素,必須注意排除其對防治效果的影響。3.判斷結果:判斷結果的困難主要存在於防治疾病的醫學科研中。判斷結果包括衡量結果和評價結果,隻有先對結果進行衡量,然後才能對結果進行評價。如評價疾病的治療效果首先要衡量療效——人的患病減輕程度或健康增加程度,而現時醫學上衡量疾病或健康的標準一般是主觀定級。例如用某種藥物或療法治療某種疾病的療效分為四級——無效、好轉、控製和治愈,這分成四級就是主觀定的,也可分為兩級——無效和有效。雖然可擬訂分級標準,但這些標準往往就帶主觀性,難於掌握。無論如何,級與級之間的界線是模糊的,不管怎樣有經驗的醫生也會發生錯判,如會有醫生把某個無效判為好轉等。

D.M.E.既然是指導醫學科研的綜合學科,其主要任務就是要設法解決醫學科研中所遇到的三個難題。如前所述,D.M.E.是在衛生統計學、流行病學和衛生經濟學三門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這三門學科中,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曆史悠久、比較成熟,已早在醫學院校開課;而衛生經濟學發展的曆史較短。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對於解決醫學科研所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個體差異)和第二個難題(幹擾因素)已經有了比較係統和比較成功的一套辦法,D.M.E.可繼承和發揚這一套辦法,使其更加係統和更加完善。

衛生統計學是把數理統計的理論和方法應用於醫療衛生實踐和醫學科研的學科,屬於應用數學的範疇。由於醫學家對該學科重要性的認識愈來愈深刻,它在醫學領域內的地位已愈來愈提高。尤其是在電子計算機問世和發展以後,衛生統計學把電子計算機廣泛的引用於醫學科研,取得了初步成功。流行病學是研究各種流行病發生的原因、分布(包括地區分布和時間分布)規律、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等的學科,它本是以現場調查研究為主的,現已推廣到臨床研究中,發展了臨床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的重要特點都是研究人群,前門學科是後門學科的基礎,兩者是既有區別又緊密聯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