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複習教學

複習的種類和方法

一、複習的種類

物理複習可分為平時複習和階段複習.

(一)平時複習

平時複習主要包括引入新課的複習,鞏固新課的當堂複習,以及學生課後複習等.

1.引入新課的複習

新課教學開始,一般要引導學生複習有關的舊知識,這是因為新舊知識之間往往有密切的聯係,舊知識是理解新知識的基礎,而新知識往往又是舊知識的擴展、深化、更高的概括或舊知識在新情況下的具體運用.例如,講“向心加速度”時,宜先複習加速度的意義和量度;講“電磁振蕩”時,宜複習自感線圈和電容器的作用和原理等等.

經常結合新教材複習舊知識,不僅可以強化舊知識,而且可以把新舊知識有機地聯係起來,使每節課的新知識置於整個學科體係之中;通過複習,回憶與新教材緊密聯係的舊知識,排除其中的疑難,這就為新知識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複習舊教材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有待探索的問題而引入新課,這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鞏固新課的複習

根據遺忘“先快後慢”的特點,知識的初步鞏固應當在頭腦裏建立新的聯係之後立即進行.所以,在講授新知識的課中,當堂進行複習鞏固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意義識記的效果大大優於機械記憶,因為意義識記是以理解為基礎的,因此它的效果好,保存持久,且易於回憶.因此,當堂複習鞏固,首先要使學生加深理解新的概念、規律和公式的意義,而不是從形式上機械地記憶定義、定律或公式.其次,要把新課內容跟過去學過的有關知識作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發現它們之間的聯係,在知識的對比、聯係中,加深理解和記憶,並把新課內容納入學科知識的總體結構中去.最後,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以使學到的知識從應用中得到加深和鞏固;也可以通過應用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通過當堂分析典型例題或讓學生做適當的練習,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複習鞏固作用.

平時複習中,有時還采用邊學邊複習的方式.在學習較難的或層次較多的新知識的教學進程中,對於所涉及到的舊知識隨時加以複習;或者采取“步步為營”的方式,在新課進行的各個階段,分段進行複習鞏固.

3.課後複習

當前中學物理教學中存在著片麵重視解題的傾向,學生課後不去複習和鑽研學過的基本知識就去作題,結果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規律沒有理解,勢必造成死套公式、應付作業的現象.為此,教師要教育學生,課後要先複習學過的基本知識,後做習題.課後複習應首先閱讀課本,邊看書、邊思考:本課主要認識了哪些新的物理現象,學到了什麼概念或規律;概念的定義是怎樣表述的,它的意義是什麼;規律是怎麼得出來的,它的內容是什麼,應用時需要注意些什麼等等.還要讓學生養成把看書與回憶課堂教學中的情景或有關的課外知識(如觀察了哪些實驗現象和音象資料,進行了怎樣的推理論證,得到了哪些重要結論,課堂上的板書、板畫的情景乃至課外有關活動與資料等等)結合起來進行複習和深入思考的習慣.

要正確對待練習作業,它是鞏固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此,教師要精選適量的作業,並教育學生為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而認真獨立地完成.但應避免作業過多過重過難.

(二)階段複習

在教學中,隻有平時複習是不夠的,為了把知識係統化,掌握知識結構,有必要在教材的一個單元、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後,係統地複習這些教材,在學期和學年末,往往應對教材進行全麵的總結性複習.階段複習主要包括單元複習、期中複習與期末複習和總複習等.由於階段複習涉及的內容多、範圍廣,往往需要用整節課或連續若幹節課的時間,這些課就是複習課.

由於複習教學的內容是學生學習過的,如果複習時再簡單地重複和講解學過的知識和做過的練習,既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不能深化學生的認識和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在複習課進行之前,教師首先要鑽研教材和有關的資料,把前後教材聯係起來分析,盡可能清晰地理出教材的線索和內在聯係,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教材內容之間不僅有縱的聯係,而且存在著橫的聯係,還包括與其它學科和社會生活的聯係,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來發掘教材的聯係,理解教材總體的、分章節或單元的內在結構;另一方麵,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複習,幫助學生把教材結構變為自己的認知結構,補足或糾正那些在教學中出現的不足.

在進行階段複習時,一般要抓好以下三個問題.

(1)突出重點,狠抓關鍵.打破原有教材的章節界限,按知識的內在聯係,重新科學地組織教材,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結構.

階段複習內容多,範圍廣,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向學生明確指出哪些是必須掌握的重點知識,哪些是關鍵性問題,在重點和關鍵的地方要針對學生的糊塗概念和模糊認識進行講解或討論,使學生準確掌握基本知識,獲得深刻印象.要從不同的角度抓住教材的線索和內在聯係,盡可能用新的體係、新的方法,把學生學過的知識重新科學地安排和組織起來,進行分析和比較,揭示其共性、個性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係.這樣做,使學生能夠得到新的收獲和體會,有助於學生掌握所學內容的基本結構,達到融會貫通.所謂掌握結構,就是掌握事物的聯係,掌握所學內容的整體.由於知識結構是在充分認識了所學內容的本質和聯係之後所形成的知識之網,因而它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利於知識的遷移.

(2)了解學生的疑難和問題.有針對性地通過剖析、討論和練習來排除學生的疑難,澄清認識上的錯誤,彌補知識上的缺陷.

學生在學習了一段教材之後,往往會在某些問題上存有疑難,還有可能存在某些認識上的錯誤或知識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形成學習上的障礙,使學生喪失學習上的興趣和信心,以致加劇學習上的分化現象.我們除了在日常教學中注意防止這一現象外,在階段複習之前,應當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通過階段複習認真地加以解決.在階段複習時,由於把過去學過的零散知識聯係起來進行分析、比較和討論,又用新的體係、新的方法、新的練習、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教學,這就為排除學生的疑難,澄清認識上的錯誤,彌補知識上的缺陷,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3)抓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階段複習不應僅僅局限於知識上,還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研究物理問題、運用知識分析解釋現象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通過階段複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完成原定的教學要求與具體目標.

二、物理複習的方法

采用什麼教學方法進行複習,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對教材掌握的具體情況,選用相應的、講求實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複習的目的.一般可采用下列幾種方法:

1.用係統總結方法進行複習

前麵已經講過,複習時應對教材作係統的概括,以便學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結構.特別是對概念性強的單元,複習時應引導學生進行係統的總結.

係統總結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教師帶領學生對知識結構進行係統總結外,還可以采用教師用一連串的問題向學生係統提問的方式,教師對提出的問題可以問而不答(留一點時間讓學生回憶、思考),也可以問後自答,對於重點問題還可以提問後由學生回答或討論,要使整個提問的內容組成一個完整的、係統的複習提綱,同時,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用來排除學生的疑難;還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分析、總結或繪製“知識結構圖表”的方式進行係統總結.

2.用練習方法進行複習

對於概念、規律本身學生不難理解但應用起來比較困難的單元,可以在教師對本單元的基本內容作扼要的概括以後,用少數幾個典型的例題或練習題,組織學生邊思考、邊練習、邊討論、邊複習.在練習討論過程中,可以不斷改變問題的條件,邊討論、邊鞏固知識,總結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糾正學生易出現的錯誤和毛病.應當指出,由於這裏的練習主要目的是用來複習,因此在選題和練習討論過程中,要注意把本單元所涉及的主要內容和方法滲透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