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情感教學(1 / 3)

如何運用情感教學

聯係中學物理的教學實際,討論情感教學的內容和意義,情感教學的方法,以及情感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情感教學的內容和意義

(一)情感是中學物理教學中客觀存在的要素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是樂意還是厭倦,對學生是熱情還是冷漠,這體現了物理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情感;學生對物理課是感興趣還是不感興趣,對物理教師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這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構成了物理教學過程(主要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情感氣氛。積極的情感氣氛,指引和維持著師生的教學行為,排除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是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保證。消極的情感氣氛,幹擾教學活動的進程,可以說,“情感”就像物理科學中的“場”一樣存在每一節課的始終,影響著教學認識活動的進行,它是教學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要素,也是我們不能不重視並研究的一個課題。

(二)情感教學的內容

人的情感是多種多樣的,人的社會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物理教學中的道德感主要體現在對自己祖國的自豪感和尊嚴感,對學習、勞動的責任感、義務感,對同學的友誼感,對老師的尊敬感等。

(2)理智感

學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現為對所學課程的興趣、愛好和好奇心,並能體驗到一種獲得知識的樂趣。對物理學科的興趣發展的高級階段,便是學生具有自覺探求物理科學的真理,獻身於人類的文明進步事業的誌趣。

(3)美感

美感是對事物的美的體驗。美的範疇,包括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和科學美等。物理教學中的美感,主要是藝術美和科學美。藝術美體現在物理教師的語言、體態、操作技巧和板書、板畫的運用以及教科書的設計等方麵;物理知識美是科學美,它是一種內在的美,和諧(統一、相似、對稱)、奇異、簡潔是物理科學美的特征。優秀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而且是情感的交流、藝術的享受。

著重討論中學物理教學中的理智感和科學美感問題。它包含如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以及如何利用情感因素搞好物理教學。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麵,二者相互關聯,在下文中不再分別獨立論述。

(三)情感教學的意義

(1)情感教育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1986年國家教委製定的《全日製中學物理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了中學物理的教學目的,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要重視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要鼓勵獨立思考和創造精神;要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1988年國家教委頒布的《九年製義務教育全日製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再次明確指出初中物理的教育目的共四條,其中後兩條是:“(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4)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由上可見,情感教育本身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2)情感是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重要因素有的同誌調查了參加第一至第四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的學生對九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情況,其中居於前4位的是物理、數學、化學、外語,見表10所示。

參加全國物理決賽的學生中對物理感興趣的人數最多,這一結果反映出興趣(情感!)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還有的同誌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進行了較廣泛的調查與分析,統計結果表明,學生的物理成績與興趣呈高度正相關。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而以學習為享受,而人們在濃厚興趣下所學得的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愛因斯坦把興趣稱為“最好的老師”,布魯納認為“按照理想,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其理由概源於此。

(3)情感是教師成功的關鍵因素

毫無疑問,教學過程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學生(認識主體)與教學內容(認識客體)之間的矛盾,即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這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的大腦既不是一個簡單的容器,也不是一架單純的信號接收機,學生和教師都是有感情的人。學生和教師之間討論各個概念和各種問題,這種師生之間的關係需要相互信任,而信任就是一個感情問題。德國物理教育專家拿帝伽爾教授認為,“物理教師成功的關鍵,除了對專業內容的深刻領會,應用心理學的能力,還必須考慮情感作用是否在教學過程中被接受,以便形成良好的教學氣氛,適宜敞開思想,借助物理學來進行智力和道德的交流。”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理解、興趣和喜愛,要導致學生的理解、興趣和喜愛,即發生情感的共鳴與轉移,這既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優質教學的重要標準。

二、情感教學的方法

(一)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感

所謂情景是指由人的主觀心理因素(認識、情感等)和客觀環境因素(時間、空間、設備等)所構成的情與境的總和。每一個教育和教學過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發生和發展的,一堂課的成敗首先取決於學生聽講的情緒。為此,教學過程就必須創造出良好的情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把情景作為自覺設計的產物,而不僅僅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品。創造情景常用以下幾種方法。

(1)用生動的小故事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

例如初中講機械運動,可以先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2000米高空抓到一顆德國子彈的故事,順便提出啟發性問題,“這名法國飛行員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本領呢?什麼情況下我們也能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一方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為講述機械運動和參照物設下伏筆。

(2)用精彩的插圖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

初二物理的序言課是中學物理的第一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科書第一冊第1頁上就有4幅插圖,“什麼力使蘋果下落”,“為什麼加熱水才沸騰”,“平靜的水麵為什麼產生倒影”,“難道真是雷公電母發怒嗎”。這4幅精彩的插圖分別代表自然界中關於力的、熱的、光的、電的現象,既表述了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同時又把學生的思維從狹小的課堂引向廣闊的、光怪陸離的物理世界,學生由此在教師的引導下,踏上學習探索物理科學的道路。

(3)通過實驗或問題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

物理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精心設計的觀察實驗活動乃是課堂上創設學習物理情景的最有效的手段。如高中力學講共點力的合成,學生對“1+1≠2”很難理解。不妨讓二個學生拉一條中間掛有一塊磚頭的繩子,當二人用盡全力繩子也拉不直時,全班同學都笑了。就在這愉悅的笑聲中同學們明白了“1+1≠2”的道理,教師(或全班同學)再通過用彈簧秤做的定量實驗,得出共點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4)通過組織參觀、講座、科技製作、興趣小組等課外活動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