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與資源可持續發展
人口、糧食、不可再生資源、環境汙染、工業化資金等問題,是"五個將最終決定和限製人類發展的基本因素"。這些因素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顯得更為重要。人口膨脹、資源耗竭、環境惡化和生態失衡的製約性日見突出。歸根結底,資源是家底,環境是家園。隻有在協調好人與自然關係的條件下,控製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從依賴自然資源、稀缺資源轉向偏重社會資源和智力資源,才能夠實現人口與資源可持續發展。
隨著人口不斷膨脹,資源日趨耗竭,不論是非再生資源還是再生資源的消費量與日俱增。同時,自然界的"赤字財政",嚴重製約人口可持續發展。因此,分析全球資源利用格局,把握中國資源開發態勢,是人口可持續發展題中之義。人口是寶貴的資源,是一種不同於自然資源和經濟資源的特殊資源。人口資源具有生產和消費兩重性。它既是自然資源的消費者,又是利用資源,進行生產,創造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生產者。人口資源還具有累積性和耐用性,在使用過程中不會被消耗掉,相反,在使用過程中,人的素質,尤其是人的文化技術素質還能不斷提高。因此,人口資源管理不同於一般的資源管理和經濟管理,要考慮到人口資源的生產和消費兩重性,使人口變動與經濟發展和資源利用相互適應,協調發展。人是生態經濟係統中最活躍的因素,既是生態係統中的主體,也是經濟係統中的主體。同時,人還具有社會屬性,是經濟消費者和生產者。人為了滿足自身的消費需求,就必須從事經濟活動,創造價值和使用價值,因而人又是生產者。
人類生存與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但人口增長過快使自然資源受到巨大壓力。我們主要分析人口增長對土地資源、淡水資源、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的影響。人口對資源的壓力不僅來自人口絕對數量的增加,而且來自每個人資源消耗的增長,在人均資源減少過程中顯示出很強的加權效應。我們提出了人口與資源可持續發展新思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按照新思路探討可持續發展,任何社會形態下人口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基礎;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提高人口質量;為資源建立價值體係被視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
人口寓於資源、環境之中,三者組成一個相互製約的巨大係統。人口是總係統中的主體。資源是指在一定技術條件下能為人類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環境是指人類周圍一切物質、能量和信息要素的總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前提。人口既是該係統中獨立的核心,又是資源的重要成分,還是環境的能動要素。人口是開發自然環境的重要資源、力量和動力,人口也是社會消費的主體。人口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係統,人口數量、質量和結構及其分布等方麵都與環境密切相關。人口環境係統性質可歸納為三個方麵。一是人口環境係統是一個對立統一的自然社會係統,二是,人口環境係統是人口和環境高度融合的有機整體,三是人口環境係統的基本矛盾是人口環境係統發展變化的基本動力。我們還對人口環境係統發展的動因進行了探討.
地球環境係統被人口壓力突破後表現出三個明顯特點:問題的顯露有很強的滯後性;人口壓力過載造成的影響不僅局限於環境退化,其作用是全方位和多重性的;當人口壓力突破環境承載力後,使經濟發展陷入衰退之中,危及社會穩定係統,形成惡性循環。環境惡化對人口的威脅環境具有三大作用:提供人類活動不可缺少的各種自然資源;對人類經濟活動產生的廢物和廢能量進行消納和同化。環境問題的實質在於:一是人類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資源本身,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和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境自淨能力,因為其環境容量是有限的;二是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需要時間,一旦超過極限,便不可逆轉。中國並不龐大的工業過早地步入破壞自然生態、加重環境汙染的尷尬境地。從國內來看,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惡化範圍仍在擴大;水土流失、荒漠化程度不斷加重;資源破壞和浪費現象普遍存在,一些重要資源的缺口逐步拉大。環境汙染和惡化成為製約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威脅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與環境的關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曆史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