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下山是為了上山(一)(1 / 3)

水藍星曆3396年,在曆史上是平靜的一年,沒有橫空出世的藝術家,沒有慘烈的戰爭,沒有劃時代裏程碑式的科技發明,政客在打口水仗,富人在乘著私人浮空艇去世界各地渡假,上班族在熬時間,農民在等著莊稼水果成熟……這一年,一切的一切都很平靜,平靜到千百年後的史學家都懶得用餘光瞥一眼。

炎國鄂北省西部不出名的小山村同樣平靜,午後的陽光一如既往的炙烈,躲在樹葉下的蟬也失去了高聲鳴唱的興趣。初秋時節,天高雲淡,山上落葉喬木已有部分開始轉黃漸紅,摻雜在青鬆翠柏之間,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即將呈現。秋天的色彩沒有夏天的豔麗,卻遠比夏天來得更為壯闊騁懷。

此刻鄒武一家正在準備午飯,光幕衛星電視裏播放著名為《百家爭鳴》的欄目,燕京大學一名年近半百的曆史教授操著輕微的湘南口音正侃侃而談,台下包盒飯請來的觀眾麵無表情,目光呆滯。

“蚩尤是什麼人呢?”教授想以發問的形式勾起台下觀眾的興趣,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自問自答一般,教授繼續用平淡的語調講著,“在我們炎國神話傳說中,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族首領,在這中原一帶興農耕、冶銅鐵、製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華夏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傑出貢獻。”

教授的聲音依然波瀾不興,“中原一帶即今南河省、東山省、北河省交界地區,北河省逐鹿縣境內現存有蚩尤活動過的痕跡”,“蚩尤曾與炎帝大戰,炎帝戰敗。於是,炎帝請求與黃帝聯合攻打蚩尤部落。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舉兵與黃帝爭奪天下,在涿鹿展開激戰。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最終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後世仍稱蚩尤為戰神”。

“上古之事均無文字記載,神話故事也是民間口口相傳下來的,見諸文字的有《山海經·大荒北經》、《史記·五帝本紀》、《水經注》、《逸周書·嚐麥篇》、《初學記》、《龍魚河圖》等等……”教授忽有停頓,推了推鼻梁上厚厚的眼睛,掃視了現場一眼,對於自己能一口氣說出這麼多書名,心中頗有自得,台下已然進入夢中拜見周公的一位大媽對教授的淵博學識也點頭稱讚。

“關於蚩尤的結局眾說紛紜,有史學家認為蚩尤戰敗被黃帝所殺,黃帝勝利之後,一統中原地區,成為華夏正統。因此,我們稱為炎黃子孫。也有人認為蚩尤率領部落歸順了黃帝,與黃帝部落融合,蚩尤也是華夏始祖之一。更有甚者認為,蚩尤即炎帝。以《水經注》對涿水的記載為主要根據,考證出蚩尤、黃帝對戰的“涿鹿”和炎黃對戰的“阪泉”實為一地。兩次大戰實為同一次,而蚩尤與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為圖騰,這與蚩尤在後世的圖騰形象一致。”

與電視欄目中的撲朔迷離相反,鄒武一家的生活格外簡單溫馨。鄒武泡了一杯茶坐在大門口,看著一雙兒子在屋前的樹蔭下玩耍,心中感到無比滿足。按說三十多歲還沒到認命的年紀,鄒武卻沒了向祖輩證明什麼的心思。鄒氏家族四百多年前為躲避戰禍遷居於此,見到了現在屋前的大柏樹,那時已有三人合抱粗細,祖先視為吉兆,便定居了下來。之後四百年,鄒家怎麼也該跳出農門了,然而先人們做什麼都不成,一次次走向外麵的世界,卻又一次次铩羽而歸。鄒武年輕時也曾背上行囊,走上先輩曾走過的路,最終還是無奈歸鄉做回農民。鄒武小時候,小山村還有數十戶人家幾百口人,如今全村一起過節也湊不齊幾桌,都搬出去了,留下的全是走不動的。鄒武借此或租或買攢了近百畝地,有機械和計算機集成化管理,倒也能顧得過來。妻子賢惠,兒女雙全,一年到頭有結餘,這樣過一輩子也算不錯了,何必非要搬出這個地方呢,再說,曆史證明,責任也不全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