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多媒體發展史(1 / 1)

計算機多媒體發展史

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使用計算機。但是,隨著計算機功能的增強,使用方法也越來越複雜,未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很難使用它。因此,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運而生了。

多媒體技術是將計算機係統中圖形、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信息媒體綜合於一體進行編排處理的技術。它是在原有的計算機運算能力的基礎上,擴充了數字信號處理器、大容量光盤、觸摸屏和其它的外圍設備作為係統的基本配置,以多種形式表達、存儲和處理信息,充分調動人們耳聞、口述、目睹、手觸等多種感覺器官與計算機交互作用,交流信息,使人與計算機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友好。專家們預言,像80年代的個人計算機一樣,多媒體技術將是90年代計算機技術的一場革命。

1984年Apple公司推出的Macintosh機引入了bitmap(位映射)的概念來對圖形進行處理,並使用了窗口和圖形符號(icon)作為用戶接口。在這個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1987年8月引入了超級卡(Hypercard),使Macintosh機成為用戶可以方便使用的,能處理多種信息媒體的機器。

Apple公司的MAC計算機被公認為是最佳的個人計算機之一。新版本的Macos7.0新加入了語音壓縮功能,加上全真彩色圖像的快速繪圖係統以及Hypercard的應用,它將成為多媒體開發的理想環境。著名的多媒體簡報係統Director也使用在MAC計算機上。

1986年3月,Philips和 Sony聯合推出了交互式緊湊光盤係統CD—I(COmpact Disc Inter—active)。該係統把各種多媒體信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放在容量為650兆字節的隻讀光盤上,使用戶可以通過交互式的方法查閱存儲在CD—ROM上的多媒體音像數據資料。目前,CD—I可存儲7000個圖像或有數字立體聲音響作伴音的72分鍾全屏幕動畫。

1987年3月,RCA公司推出了交互式數字視頻係統DV—I(Digital Video—Interactive)。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用標準光盤片來存儲和檢索靜止圖像、活動圖像、聲音和其它數據。RCA公司後來將DVI技術賣給了Intel公司。1989年3月,Intel宣布將DVI技術開發成一種可以普及的商品,包括把他們研製的DVI芯片裝在IBM PS/之上。

IBM公司首先開發出一套Infowindow多媒體係統。1989年 IBM又推出 AVC(Audio Vi—sual Connection)係統,可作為多媒體簡報係統,提供立體聲輸入輸出,全真彩色圖像輸入輸出,以及聲音和圖像編輯、展示等功能。與此同時,IBM與Intel公司簽訂了數字視頻交互技術(DVI)授權,並推出Action Media多媒體係統,包含有:(1)聲音/視頻攝像版,(2) DVI壓縮/解壓縮版,(3)相應軟件。以此滿足動態實時圖像放錄的需要。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建立相應的標準,1990年11月由Philips等14家廠商組成的多媒體市場協會應運而生。今後要用MPC這個標誌,就要按這個協會所定的技術規格辦。MPC標準的第一個層次是在一台10MHz286AT的基礎上增加硬盤和CD—ROM,現在這個標準改為采用16MHz的386SX。1993年推出的第二個層次的標準包括全活動視頻圖像,並將音頻采樣提高到16位。

多媒體技術的最新發展是1991年第六屆國際多媒體和CD—ROM大會上宣布的擴展結構體係標準CD—ROM/ XA,目的是填補原有標準在音頻方麵的漏洞。

目前,由於多媒體技術未能統一標準化,導致多媒體軟件較為缺乏。另一方麵,計算機與電視機、攝像機等音像設備的緊密結合,也要求建立信息交流中共同遵循的標準。因此,標準化在多媒體發展中至關重要。有關的國際標準化委員會正在積極地展開這方麵的工作。ISO(Inter—natinal Stan- dards Organization)已提出了用於靜止圖像的壓縮方法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標準草案和用於運動圖像連同音頻信號的壓縮方法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標準草案。為了便於在綜合服務數字網(ISDN)提供電視圖像服務,CCITT又提出了PX64Kbps的電視編碼標準,這種標準可用於電視電話會議。這些標準得到了Apple公司、AT&T公司、IBM公司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