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兒口服藥的使用

消化藥:開胃藥,如胃蛋白酶合劑;胃動力藥,如嗎丁啉、西沙必利;保護胃粘膜藥,如思密達;作用於幽門螺旋杆菌,如麗珠得樂,飯前15分鍾服用;助消化藥,飯後半小時服用,如乳酶生、媽咪愛等。

止瀉藥:空腹服用效果較好,作用充分有利於吸收,但不能與乳酶生等活性菌藥物同用,以免產生拮抗作用。

止咳藥:多數止咳藥為粘膜吸收,故口服後不應立即飲水,半小時後才可飲水。

補充鈣類和魚肝油類:目前要求在出生後15天開始服用鈣劑和魚肝油。鈣劑的種類很多,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劑服用時,隻當藥用,而不能衝水過多或以"糖水"飲用,或與食物,奶等混用,因為這樣會降低吸收、降低療效。

魚肝油滴劑1毫升等於20滴(吸管),每瓶10毫升等於200滴。服用魚肝油需遵照醫囑,按照孩子的體重、年齡計算滴入,切忌多吃,量多會造成魚肝油中毒,出現前囪飽滿、易哭、易激動等症狀。

解熱藥物:服藥後必須多飲水,可使機體大量出汗,排泄毒素,蒸發水分,帶出熱量,達到降溫目的。大多數患兒高熱時精神萎靡,此時雖然多睡,但不要因睡覺而影響喝水。因有些孩子就是在睡眠風吹草動出現高熱驚厥的。

影響女性性功能的藥物

男性的藥源性ed(勃起功能障礙)容易被發現,但某些藥物對女性性功能的影響,常常和心理因素混淆在一起,極易被人們所忽視。

⑴口服避孕藥可以引起性欲低下、性喚起困難。每天服用維生素b650~100毫克,有助於克服此類副作用。或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⑵抗膽堿能藥物普魯苯辛、阿托品等可抑製副交感神經,使陰道分泌物減少,不能充分潤滑,影響性感受,宜減量或停服。

⑶抗抑鬱藥氯呱氧、阿米替林等,可使陰道組織血管充血不足,幹擾性喚醒,性高潮受抑製。所以,應服用最低有效量,以避免副作用。如果睡前服點膽堿能剌激劑烏拉膽堿,也能增強性快感,緩解抗抑鬱藥的副作用。

上述⑵、⑶類藥均屬處方用藥,不可濫用,以杜絕藥源性性功能障礙。

服用西藥也須忌口

“忌口”也叫忌嘴,即在服用各種藥物期間,必須注意飲食禁忌,以免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或增強藥物的毒副作用。

我國中醫不僅對不同的疾病患者提出了忌口的要求,而且對服用不同的藥物也提出了相關要求,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積累了許多有關忌口的經驗和理論,並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對服用中藥需要忌口的印象比較深,而對服用西藥也需要忌口就知道得比較少了。其實,服用某些西藥時同樣也需要忌口,否則也會降低藥物的治療效果,或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這裏就服用西藥忌口的問題作一介紹,以引起有關患者注意。

1.服用四環素類藥物、紅黴素、滅滴靈、甲氰咪胍時應忌食牛奶、乳製品、豆製品、黃花菜、黑木耳、海帶、紫菜等。因為這些食物中的鈣離子可以與以上藥物發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化合物而使藥物效果降低。

2.服用黃連素、四環素類、紅黴素、複合維生素b、鐵劑、利福平、潘生丁、胰酶、澱粉酶、胃蛋白酶、乳酶生等藥物時應忌飲茶,因為茶中的鞣酸會與上述藥物起反應而降低藥物效果。

3.服用激素類及抗凝血藥物期間應忌食動物肝髒,否則會使激素失效。

4.服用氨基比林及索密痛、優散痛、安痛定、散利痛等含氨基比林成分的藥物時應忌食醃肉,以防藥物中的氨基與醃肉中的亞硝酸鈉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

5.服用優降寧等藥物時,不宜同時吃動物肝髒、魚、奶酪、巧克力、香蕉、醃魚、豆腐、扁豆、牛肉、香腸、葡萄酒等。因為優降寧等藥物能抑製單胺氧化酶,倘若同時吃以上食物可引起血壓升高,甚至可以發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

6.服用磺胺類和碳酸氫鈉時,不宜吃酸性水果、醋、茶、肉類、禽蛋類等,否則容易因磺胺類藥物在泌尿係統形成結晶而損害腎髒,或降低碳酸氫鈉的藥效。

7.服用異煙肼時不宜同時吃魚類,因為魚類含有大量組氨酸,它在肝髒裏能變成組織胺,而異煙肼能抑製組織胺的分解,使其在體內聚積而發生中毒,出現頭痛、頭暈、結膜出血、皮膚潮紅、心悸、麵部麻脹等症狀。

8.服用安體舒通、氨苯喋啶和補鉀時,不宜同時吃香蕉、香椿芽、紅糖、菠菜、紫菜、海帶、土豆、葡萄幹、橘子等。因為這類食物含鉀量很高,容易引起高鉀血症,出現腹脹、腹瀉及心律失常等。

9.服用氨茶堿、茶堿類藥物時,不宜同時吃牛肉、雞蛋、奶製品等高蛋白質食物,否則會降低藥物的治療效果。

10.服用維生素k時不宜同時食富含維生素c的山楂、辣椒、鮮棗、茄子、芹菜、西紅柿、蘋果等,因為維生素c可分解、破壞維生素k,從而減弱其藥效。

11.服用維生素c時不宜吃豬肝。因為豬肝中含有豐富的銅,而銅的存在會使維生素c氧化為去氫抗壞血酸,使維生素c失效。

12.服用保泰鬆時忌食高鹽類食物,因為保泰鬆能抑製鈉離子和氯離子從腎髒排出,因此,高鹽飲食易導致血鈉升高而引起浮腫和血壓升高。

13.服用甲狀腺素時宜少吃或不吃黃豆、豆油、蘿卜、白菜等,因為這些食物能抑製甲狀腺素的產生。

14.服用鎮靜藥、安神催眠藥、洋地黃類藥物、苯妥英鈉、降糖靈、優降寧、胍乙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消心痛、痢特靈等藥物時均應忌酒。倘若在服用以上藥物期間大量飲酒,會增加藥物的副作用或使藥物失去療效。

15.服用甲氰咪胍、速尿、安定、氯硝安定、利眠寧、氨茶堿、咖啡因等藥物時務必要忌煙,因為煙油中的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可加速這些藥物的代謝和滅活,從而會減弱或抵消藥物的療效。

吃藥需喝多少水

病人看病時,醫生常會開些口服藥,因為口服藥既簡便又安全,一般可按“1天幾次,1次幾片”的方法來服用。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病人為了圖省事,將藥片放在口腔裏,不喝水,用力一咽,算是服完了藥,其實,這種服藥方式並不可取。

研究表明,僅以一湯匙水送服藥物者,有60%的藥片不能進入胃內,而隻能滯留在食管中慢慢溶解並對食管黏膜產生不良刺激,嚴重者可引起食管炎。服藥時,增加飲水量,可使藥物快速通過咽部和食道進入胃內,提高胃的排空速度,使藥物盡快到達腸道。因為多數藥物是在小腸內被人體吸收的。所以藥物越早到達小腸,越有利於增強藥物的吸收率,提高藥效。

另外,增加飲水量還可對溶解度小而劑量大的藥物增加溶出量,促進吸收,從而提高血液中藥物的濃度。因此,病人在服藥時應注意,要用200~300毫升溫開水送下,以使藥物盡快進入胃內。切忌幹吞藥片,同時注意盡量采取立姿或坐姿服藥,服藥後不要馬上仰臥,以免藥物滯留在食管內。

除一般藥品外,服用某些特殊藥品時的飲水量還要具體藥物具體分析。如服用複方新諾明等磺胺類藥物,由於其代謝產物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道中析出結晶引起結晶尿、血尿、尿痛等症狀,故要求病人在服藥時每天至少飲水1500毫升。而在服用另外一些藥物時則不宜過多飲水,如服麥滋林顆粒劑時,每袋隻需15~30毫升水衝服即可,以利於較高濃度下形成胃黏膜保護膜。同樣,思密達(每袋3克)也隻需50毫升水衝服即可。

停藥不能太隨便

對病人來說,服藥、停藥都是有講究的。病好了,是立即停藥還是將剩餘的藥都吃完?這主要取決於疾病的種類,停藥時要從下麵三個方麵考慮。

長期服藥停不得,sa許多疾病,像高血壓、糖尿病、心律失常以及精神病等,目前尚無特效藥,用藥隻能治其標而不能治其本。即用藥時症狀可減輕,一旦停藥,症狀又會恢複。這類疾病,大多需長期服藥,甚至要終身服藥,即使病情好轉,也不應自作主張,隨意停服。否則,其症狀會像皮球一樣反彈得比服藥前更厲害。

立即停藥等不得某些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扁桃體炎等,目前雖也無特效藥,其用藥的目的不是為了直接治療疾病,而是讓症狀減輕,使身體自身的抵抗力增強來消滅體內的病毒。對這一類疾病,一旦症狀消失,即可立即停藥,長期濫用,不僅是一種負擔,也是一種浪費,更重要的是會給肝髒帶來傷害,甚至產生許多不良反應。

緩慢停藥急不得有些疾病病情複雜,治愈後易複發,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癲癇病、結核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某些慢性病等,這類疾病用藥治愈後,為鞏固療效,防止複發,一般均需做一段時間的維持治療。以潰瘍病為例,一次治愈後立即停藥,一年內複發率高達80%。故潰瘍病治愈後,仍需做2~4月,甚至一年半載的維持治療,方能停藥。

此外,因一般藥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若不是疾病本身的需要,當達到預期療效後,應及時停藥。任何疾病的藥物治療均應療程足夠,才能完全消除或抑製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因子,幫助和促進髒器機能的恢複,達到痊愈。因此,為避免過早停藥導致病原微生物的複活與繁殖;也為避免過晚停藥導致毒副反應和耐藥性,疾病治愈後再用藥1—2天即可停藥。

補鈣劑量及方法

鈣的需要量要考慮不同的生理條件,如嬰幼兒、兒童及青春期對鈣的需要量增加,孕婦、乳母特殊的生理狀態下,鈣的需要增加。我國推薦鈣的供給量,嬰兒前6個月400mg、6—12個月600mg、2歲以下為600mg,3—9歲為800mg,10—12歲為1000mg、13—15歲為1200mg,以後直至成人為800mg,孕婦為1000—1500mg,乳母為2000mg,絕經婦女對鈣的需要可能是1200—1500mg。

在補鈣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食物來源的鈣。食物中鈣的來源以奶和奶類製品最多,不但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高;綠色蔬菜如甘藍菜、花椰菜,因含鈣豐富而含草酸少也是鈣的較好來源;小蝦米皮含鈣特別豐富;豆腐及豆腐幹中含鈣較高,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了石膏(硫酸鈣),因此含鈣量遠比豆類高。

另外,連骨吃油炸小魚,或在煨排骨湯時加些醋,以促進骨頭中鈣的溶出,也可作為膳食中鈣的來源。骨粉、蛋殼粉也是良好的鈣補充品。必要時可補充鈣劑,但鈣劑的補充一定要合理、科學、規範。

切忌濫用六神丸

六神丸是傳統的家庭常備良藥之一,沿用至今已有250年曆史。由於其具有易用、高效、速效等特點,深受人們青睞。六神丸主要由牛黃、麝香、蟾酥、冰片、珍珠、雄黃六味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急性扁桃炎、咽炎、癰疽瘡癤等症。近年來通過大量研究與應用,發現六神丸還具有強心、增強免疫力等作用,隨之在治療支氣管哮喘、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尋常疣等症上開拓了新用途。

然而,物極必反,如果濫用六神丸,極易招致不良反應,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對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臨床上曾出現過六神丸引起中毒的病例,這是為什麼呢?這得從六神丸的組份蟾酥說起,蟾酥的有效成份為蟾酥毒、蟾毒素等,一旦濫用,則有可能引起中毒症狀出現離服藥時間快則20分鍾,慢則半小時至兩小時,個別在職2小時以上,幫須嚴格控製適應症與劑,且對小兒慎用、新生兒禁用。

六神丸的不良反應包括:

①過敏反應:這與用量無關,而且不論內服、外用均可引起,主要表現為藥疹,也有出現喉頭水腫者,嚴重者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故有過敏體質者應慎用。

②子宮收縮:這是因為六神丸中含有麝香所致,孕婦應禁用。

③脫毛:有報道因口服、外敷六神丸還含有雄黃,故不宜與多酶丸及胃蛋白酶合用,否則會使藥物降效或失效,更不宜與阿托品等聯用,否則會促使雄黃氧化,增加毒性反應。六神丸性香燥,易敗胃,故宜飯後服用。凡脾胃不足、身體虛弱者應慎用或禁用。

科學使用安眠鎮靜藥

在安眠鎮靜藥物的應用上,不少患者往往有兩種錯誤認識:害怕這種藥物會成癮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而不敢服用;未能針對臨床表現特征而隨意服用。

所謂安眠鎮靜藥的成癮問題,就是醫學上所稱的藥物依賴性,是指反複服用者的中樞神經係統已發生了某些生理、生化變化,以致需要藥物持續地存於體內,否則會產生全身不適感(戒斷綜合征),並在精神上產生對藥物的渴求,以致不擇手段地獲取藥物。

早在70多年前就作為處方藥而得到廣泛應用的巴比妥類安眠鎮靜藥,如戊巴比妥和速可眠,因其較強的依賴性,現已被列入國際精神藥物公約管製。近年來,在失眠症的藥物治療中,已經由弱安定類取代巴比妥類,這是因為弱安定類毒性很小,安全範圍大,很少危及生命,療效明確,副作用與依賴性輕,不易成癮。

弱安定類的衍生物有20多種,那麼,如何正確選擇呢?

入睡困難為主者應選用短效而起效迅速的安眠藥,易早醒或中途覺醒者則應選用中效的安眠藥,而白天伴焦慮者可選用長效安眠鎮靜藥,服用量應嚴格遵守醫囑。

盡管弱安定類毒副作用小、依賴性輕,但當日服量超過治療用量5倍以上,經過數月至數年亦可形成依賴性。對於需要長期服用短效安眠藥的患者,最好經常改換藥品的品種,以避免產生耐藥性。

如果連續服藥超過6個月後需要停藥時,為避免可能產生斷藥反應,應該以長效藥物替代後再停藥。

感冒無需抗菌藥

除非出現黃膿鼻涕又同時伴有發熱和血白細胞增高等感染現象,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瑞金醫院兒科俞善昌教授近日建議,大多數的感冒患者不需要服用抗菌藥物;當感冒有發熱症狀等或並發其它症狀時,應及時就診,在明確有病毒或細菌感染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使用。

俞教授介紹說,抗菌藥物主要有頭孢黴素、紅黴素、青黴素等抗菌藥物產品,但目前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這類抗菌藥物僅僅是用來抵抗細菌,它對病毒沒有任何作用,如果濫用抗菌藥物,除了增加抗藥性甚至產生毒副作用外,對治療病毒性感冒沒有任何效果。也許你覺得上次感冒吃了抗菌藥物後,很快就好了,但其實這不是抗菌藥物的功勞,病毒感染本身有一個自限的過程,也就是說依靠自己的抵抗力不治療也會好,而並非抗菌藥物起了作用。

那麼感冒了不使用抗菌藥物又應該如何處理呢?俞教授建議:多飲水和多休息,並補充大劑量維生素c(成人1000毫克/日,兒童500毫克/日),因為大劑量維c可以增強體內血液中白細胞吞噬細菌以及抗病毒的能力,縮短感冒病程。俞教授同時提醒,隻有大劑量維c才能起到增強抵抗力的作用,小劑量維c(60毫克-100毫克)隻能滿足日常攝入需要,並不能預防和治療感冒。體溫超過38.5攝氏度的患者,可以適當用一些退燒藥,但最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如果頭疼或咽喉疼痛,可使用一些咽喉片、解熱鎮痛等藥物。感冒時伴隨咳嗽,如果咳嗽不很劇烈,沒有痰,也不要濫用抗菌藥物,服用一些去痰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