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 沉睡以及……醒來(1 / 2)

如果有什麼東西,你認為不存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發現。

葉舟同誌,24世紀好青年,以22歲的低齡發表了震驚世界的人類基因科研成果。並依此成果被招納進人理基因存續計劃,前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某處科研機關工作。

次年,葉舟暈倒在工作台上,機構內的頂級醫師苦診多日,也未能發現病因。

幾日後葉舟悠悠轉醒,聽完自己的診斷狀況後,對自己進行了基因解析,最後得出的結果是——他必須處於時刻受到微量輻射的狀態下,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為此,人理基因存續計劃為其特意建造了一間可持續保持微量輻射的工作室,以供其研究。

又一年過去,葉舟完成了手頭的三項主要工作後,向上峰提出報告,要求將自己進行冷凍保存,留待後人有治療方案之後再行複蘇。

上峰駁回,葉舟據理力爭,表示自己手頭的主要工作已完成。如維持現狀這種工作狀態,耗費於產出不能成正比,並且時刻受到微量輻射的情況下,身體會產生多種其他不良反應。

在考慮多方意見,及可能發生的情況後,經由世界人理議會討論後,一致通過了該項計劃。

2333年,人類史上最年輕的基因科學家葉舟,被冷凍保存於喜馬拉雅山脈研究機構的冷凍保存艙中。

……

……

……

“經探測,已符合蘇醒程序……

正在搜索醫療程序……

分析風險……可接受……

分析人體狀態……開始蘇醒程序……”

這個大概隻有一個乒乓球大小的浮遊機械一邊用機械音說著話,一邊閃著藍色的光芒。它靜靜的“坐”在不滿塵埃的中控台連接器上,獨自操作著。

在很久很久以前,外部的電纜就已經不再輸送電力了,全靠這個基地上方的高效太陽能與風能板塊提供能源,在那之後,這太陽能板塊也因不明原因失效了,整個基地隻靠風能板塊維持著最低限度的運作以及冷凍艙的運行。

又過了很多年,太陽能板塊恢複了運作,這台誕生於這裏的智能隨身機械才得以蘇醒。

但令人難過的是,原本在這裏工作著的人們也都已經死去,有的人選擇自我了結,有的人則是精神發狂,沒有人能夠逃避這個結果。

它被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被定時喚醒,然後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完成任務,進而再次休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機械沒有感情,我們也不知道它會不會為這樣的日子感到厭煩。

它被安裝過學習裝置,在還有電力餘裕的情況下,它會利用這個基地裏海量龐雜的信息進行係統的學習。

今天是那麼多年以來,第一次工作內容發生變化。

它的藍光閃爍頻率比之前被喚醒工作時要快很多,看起來可是要比之前開心的多。

當然,實際上這個任務的開端已經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展,但是為了積蓄下足夠的能源來進行醫療程序,這個浮遊機械依照自己的計算,跳過了六十七次自身喚醒程序,這才能夠在今天進行這個醫療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