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通過敲打瓷碗能辨別好壞(1 / 1)

為什麼通過敲打瓷碗能辨別好壞

我們到商店買瓷碗,挑選時總要敲一敲。這一敲,便能探出瓷碗的好壞:好瓷碗能敲出清脆響亮的樂音,壞碗卻隻能發出沙啞的嗡聲。碗的聲音報告了瓷碗內部的信息,幫助我們找出了看不見的裂紋。這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物體振動會發出聲波,敲擊物體引起振動就會使它發聲,敲鑼是鑼音,打鼓是鼓聲,再使勁敲鑼也敲不出鼓聲,因為鑼和鼓的構造不同。完好的瓷器被敲後各部分一起振動,有裂紋的,各部振動不同,因而它們發出的聲波也就各異了。

當物體內部有氣體、液體或固體時,振動情況也不同,如敲擊空碗、裝水的碗和裝麵的碗,它們的聲音就不同。裝水裝麵的數量變化,敲擊聲也會隨之變化。摸清了物體的這些規律,就能用敲擊的辦法探測物體內部的情況了。

工人檢查機器時,常用錘子輕敲待查部位,憑聲音來判斷機器內部有無損傷,連接處有沒有鬆脫,這就是簡單的敲擊探傷。

敲擊甚至可以辨別金銀的成色,舊時的商人,拿到銀元之後,總要在吹或敲後,放在耳邊“聽聽耳色”。顯然,合金成分變了,敲擊後的聲音也會發生變化,這實際上是對合金產品的“無損檢測”,它沒有損害產品便探出了其內部的秘密。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地要求采用無損檢測,於是,一門新興的聲撞擊檢測技術就應運而生了。

聲撞擊檢測是適用電子技術來進行探測的:檢測時用先進的電聲換能器去激發樣品振動,再用靈敏的電子儀器代替人的耳聽,用儀器把樣品發出的振動全部部測錄下來,在熒光屏上顯示出樣品振動的波形,再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計算,我們就能夠對樣品的內部情況了如指掌了。

在現代工程中,許多地方需要用粘接技術:有的用膠粘,有的用焊接。膠的品種繁多,焊接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桌椅的金屬支架是焊到一起的,有時巨大的板和梁也是焊接的。然而,事故往往從焊口那裏發生,從表麵看焊結實了,用不了多久便全“脫焊”。能不能事先查出粘接處的內部情況呢?利用聲阻法便可“看”到粘發處的內幕,這也是聲撞擊檢測的一種。

聲阻法檢測的原理是:利用電聲換能器激發樣品振動,樣品振動後再反作用於換能器,此訊號便成了換能器的負載。當負載有變化時,換能器的某些特性也會隨之變化。這樣通過對換能器特性的測量,便可以鑒別樣品的質量了。

近年來粘接工藝發展很快,利用聲阻法檢測的產品愈來愈多。這項技術雖然複雜,但它的原理卻和敲瓷碗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