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比知識便重要,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父母要大力開發孩子的想象力,挖掘孩子的潛力。
我們孩子的大腦中缺什麼
兒子3歲就會畫國畫,他5歲來美國後,我以為他肯定技驚四座,誰知美國的繪畫老師一點都不教,
讓他們想怎麼畫就怎麼畫。這使我對如何培養我們下一代的創造力問題進行了思考——
那年我在美國教書,妻子帶著3歲的兒子留在國內。她把兒子送到夜校學國畫。一天,我收到一封厚厚的家信。拆開一看,有一張國畫,畫的是竹子:疏疏落落的竹葉,斜斜彎彎的竹竿,布局協調,濃淡有致,遠近成趣。我大吃一驚———這幅畫竟然是3歲的兒子畫的!之後,凡是見者沒人相信那是3歲幼兒的畫。
妻兒來美國後,我們把5歲的兒子送到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班學習。我以為兒子肯定會技驚四座的。誰知,兒子才去了不到5次,就開始叫喚不想去了。兒子說:“老師根本不教繪畫,一點都不教!每次都給一個題目,讓我們自己畫,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愛怎麼畫就怎麼畫。老師一點也不管。畫完了老師就知道說‘好哇!好哇!’好什麼好?!那些美國小孩畫的畫,根本就是一塌糊塗!”
一天,我到繪畫班去“視察”。見到兒子一臉無所適從的樣子。其他孩子呢,有站著畫的,有跪著畫的,也有趴著畫的,像“八仙過海”。但“八仙”們的筆下所繪,真是不敢恭維:不成比例、不講布局、不管結構,甚至連基本的筆法都沒有。
每次兒子畫完畫都要問:“像不像?”起初我們也不甚明其意地回答他“像”或“不像”。其實,到底兒子想問的“像”指什麼?而我們回答的“像”或“不像”又指什麼?沒人去深究。後來,我們接觸美國孩子多了,就發現:美國孩子在畫完畫後,是從來不問“像不像”的,隻問“好不好”,這促使我深究“像不像”的問題。
當3歲兒童畫那疏密有致的竹子國畫時,對現實生活中的竹子,概念是不是清楚呢?回答是否定的。因此,此時他們的“竹子”的概念就是黑板上老師掛著的那幅畫。所以,他們問“像不像”指的是像不像那幅畫。
既然有“像不像”的發問,就一定有一個可依據的樣板來評判“像”還是“不像”。一個人從小就反複接受這種模式的訓練,久而久之就會習慣性地以“像不像”樣板來要求自己。
美國孩子學繪畫,老師往往不設樣板、不立模式,讓孩子從現實生活到內心想象的過程中自由構圖。因此,才有邁阿密大學繪畫班那群美國孩子“一塌糊塗”的畫。也因此,美國孩子畫完畫後,隻問“好不好”而不問“像不像”。
其實,回答“像不像”的問題,是指“複印”得如何;回答“好不好”的問題,是指創造得如何。
二十一世紀是崇尚創造力的世紀,一個民族創造力的高低,將決定這個民族的未來。中國的未來缺什麼?我兒子學畫畫的例子頗發人深省。
創新可為曆史開辟一個光輝的時代,創新的能力也可開啟一個人的輝煌人生。
不斷進取的創新開拓能力,是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時代在前進,如果一個人沒有旺盛的進取心,就會被時代所拋棄;沒有開拓創新的能力,就隻能因循守舊,墨守陳規。有了不斷進取的創新能力,永不衰竭的進取心,任何艱難困苦,落後保守勢力都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就如偉大的文學家魯迅所說:“苟有阻礙這個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藥,秘創膏丹,全都踏倒他。”
曆史上,有許多千古傳頌的成大事者都是極富開拓創新能力的。從漢高祖的“休養生息”到唐太宗“貞觀之治”;從“文景之治”到“王安石變法”;從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到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革命……每個偉人都有自己超凡的開拓創新之舉。
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誌更是一位極具創新開拓能力的傑出國家領導人。1978年,我國能從“以階級鬥爭為綱”、“政治掛帥”的瘋狂的政治鬥爭年代中走出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就是由於鄧小平同誌卻在對中國的階級鬥爭和經濟形勢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了現階段階級鬥爭不是我國的主要矛盾的結論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從而在當時其他一些人還在墨守成規,抱著“階級鬥爭”的教條不放的時候,鄧小平同誌在大膽開拓創新,提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在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的問題上,鄧小平同誌以他的開拓創新否定了那種荒謬的“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口號,開拓性提出“草”和“苗”沒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分,科學技術、管理經驗是世界文明的成果,我們要大膽吸收、學習,沒有姓資姓社的問題。他提出從閉關鎖國轉向對外開放,大量引進國外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我國之所以能對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改革,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並改變單一的計劃經濟成份,提出多種經濟成份並存,以全民所有製為主,其他所有製成份為有益補充的製度。這都是鄧小平同誌看到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的僵化,製約了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抑製了勞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在許多同誌還因循守舊地認為社會主義等於計劃經濟的時候,大膽創新,首先提出多種經濟成份並存,使生產力得到了解放。1992,國內政界、學術界正為計劃經濟是否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否等於資本主義爭論不休的時候,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他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就為我國後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掃除了思想障礙。可見,我國在鄧小平同誌的理論指導下,徹底拋棄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一次偉大的創新。
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如果沒有鄧小平同誌偉大的創新能力,我國就不會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不會實行市場經濟製度,就沒有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成果。
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著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羅斯福也是一位極具創新能力的領導者。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一場迄今為止最嚴重、最持久的經濟大危機,其中以美國所受的危害最深。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麵對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隻知道墨守陳規,還是一味推崇亞當·斯密提出的,一百多年來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過大推動作用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奉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1932年在競選中,胡佛除了毫無根據地發表盲目樂觀的演說外,拿不出任何新政策來擺脫經濟危機。而羅斯福則針對經濟危機,深刻地分析其原因,大膽提出“為美國人民實行新政”,要用政府力量調節和改革經濟。後來,他采納凱恩斯理論徹底放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實行國家幹預經濟政策。羅斯福總統為美國人民實行的新政,是一種超凡大膽創新之舉,“新政”使美國逐步擺脫經濟危機,獲得新的經濟增長,也標誌著資本主義世界自由放任經濟時代的結束和國家調節幹預經濟政策的開始。羅斯福實行新政,也是他能夠成為二百多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總統的原因之一。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成功的領導者都需要具有開拓創新能力。胡佛總統在經濟危機麵前正是缺乏創新能力,所以連任競選失敗。而羅斯福正是依靠他的創新能力,當上總統,並成為一代傑出的領導者。
把想象力還給孩子
某電視台的工作人員搞了一次別開生麵的智力測驗: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兒,讓文化層次不同的被試者回答這是什麼。結果機關幹部、大學生都沒有回答。問到初中學生,一個尖子生舉手回答說“是零”,沒有反響;一個調皮學生大喊是“英文字母的O”,卻遭到班主任的白眼;最後問及一年級的孩子們,他們異常活躍地舉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燒餅”、“是李穀一唱歌時的嘴巴”、“是老師發脾氣時的眼睛”。後來,電視台主持人給這節目起了個名字?“人的想象力是怎樣喪失的?”
從上麵的測驗中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教育文化程度的提高,想象力卻越來越貧乏,越來越蒼白,這是有違教育規律、極為反常的倒錯現象。中國孩子的想象力哪裏去了?
1.你的孩子具有想象力嗎
想象力能夠提高兒童的創造性,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您的孩子具有想象力嗎?不妨做一做以下的測試。(A.經常B.有時C.從不)
(1)你的孩子經常編故事嗎?
(2)你的孩子在複述別人講過的故事時,經常會重新加工嗎?
(3)你的孩子看過漫畫後,會邏輯性很強地把漫畫內容完整地講出來嗎?
(4)你的孩子是否可以按照成人的語言或圖畫描述他從未見過的東西?
(5)你的孩子喜歡畫一些很奇特的東西嗎?
(6)你的孩子喜歡畫一些從未見過的東西嗎?
(7)你的孩子能夠根據別人的描述畫出這些東西嗎?
(8)你的孩子喜歡聽一些童話或科幻故事嗎?
(9)你的孩子會根據簡單的知識設想一種有實用價值的“發明”嗎?
(10)你的孩子在聽完故事後能畫出故事中人物的卡通形象嗎?
計分A=3分,B=2分,C=1分
說明得分
15分以下,你的孩子想象力很低。
得分16-22分之間,你的孩子具有較豐富的想象力。
得分23分以上,你的孩子具有超常的想象力。
2.“孩子想象力喪失”的主觀原因
(1)封閉刻板的課堂教學,把學生定格在課堂或校內,很少能接觸到廣闊的火熱的社會生活,因而就像坐井觀天的“青蛙”一樣,其想象力可想而知。他們的作文,之所以千篇一律、千人一麵,根本原因就在於生活範圍狹小單一。
(2)死記硬背的標準答案,使學生如履薄冰,舉步維艱,學習變得呆板、枯燥,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隻能死記硬背,以求萬無一失。
(3)否定孩子的自主選擇。中國傳統教育一直是培養“溫順”“聽話”的乖孩子,孩子的選擇不能出格,必須與父母的意誌相一致,這實際上就等於堵塞了孩子的思考空間,剝奪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呢?
(1)讓孩子接近大自然自然是智慧之源。魯班“鋸”的發明是從一種草的形狀上得到的啟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由於熱愛風箏和風車,進而迷戀於流體力學,最後從蘋果落地現象中受到啟發;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也是從熱愛小昆蟲開始。如今,城市孩子被鋼筋水泥、防盜門,被舊的思想觀念隔斷了與大自然的接觸與聯係,他們變得更孤獨了。有一位小學教師對班裏的學生做了一次測驗,得出一組數據:不知道棉花可以做衣服的占45%,不知道甘蔗能榨糖的占65%,不知道菜豆角、黃瓜長在哪裏的占50%。
早在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就提出了“回歸自然”的響亮口號;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主張“以自然為師”。現在國外許多學校規定每星期提供半天到一天時間,讓學生重返自然。
(2)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往往來源於好奇心和動手實驗,愛迪生的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現實生活中我們常發現一些喜歡卸鍾表、拆玩具的孩子,對此大多數家長往往不分青紅皂白而非打即罵,認為是“瞎想”、“胡鬧”,甚至是“破壞”,於是便用專製和輕蔑扼殺了學生的奇思怪想,這樣不知“槍斃”了多少個“愛迪生”。
(3)鼓勵孩子玩遊戲魯迅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高爾基也說:“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許多發明創造就是在遊戲中產生的,比如飛機和望遠鏡。美國飛機發明家萊特兄弟在《我們是怎樣發明飛機的?》一書中耐人尋味地回憶了他們從兒童時代玩用橡皮筋彈出的玩具開始,引發了造飛機的想象。
(4)別把成人的“規則”強加給學生成人在某些問題的解決和處理上幾十年來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定式和行為規則,但這些“規則”不一定對青少年有效,有時反而對他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起阻礙作用。如果強行讓孩子用成人的“規則”去思考、去做事,就會傷害孩子的想象力。
從事發明創造的能力,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創造力”,它是發明創造的動力和源泉。創造力包括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創造意識、創造的毅力和意誌、創造技巧和方法,還包括利用前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能力,從事發明創造活動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實施發明創造方案的動手操作能力等。
這其中關鍵是要有創新意識,就是要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意識。有了這種意識,才能調動各種機能,通過適當方式開發創造力,最終完成發明創造,發明創造應該從小處著手,從實際出發,不斷獲得進步提高獲得成功的愉快體驗,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再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4.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
為了培養兒童的想象和思維能力,第一,要鼓勵兒童大膽想象和提問題,愛護孩子的豐富想象力,啟發孩子的思維。孩子提出一些幼稚的想法,不要嘲笑,而是要很好誘導。第三,給孩子多安排一些富於想象力和思想能力的活動,如遊戲、講故事。在活動中,讓兒童多動腦筋,用孩子自己的想象去充實內容,大人不能包辦代替。第三,多給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創作的機會。例如,給孩子買來一本新的小人書,不要急於給孩子講,先讓孩子自己看著圖片,想想內容,讓孩子自己說說看到了什麼,喜歡什麼,然後再加以引導。
同時,發展兒童繪畫能力與音樂能力對孩子大有好處
繪畫可以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億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良好的審美觀點。因此,父母要盡早地訓練與發展兒童的繪畫能力,從小就鼓勵孩子畫他感興趣的東西。
音樂不僅能激勵孩子的情感,音樂能夠發展兒童的聽覺、節奏感、歌唱與欣賞音樂的能力。父母要給兒童多聽音樂的機會,從兩個月開始,在孩子睡醒後,給孩子聽一些柔和、優美的音樂。父母還可以經常用好聽的聲音唱歌繪孩子聽。在孩子剛會走路時,在音樂的伴奏下操練。
空間想象能力是智力結構的基本要素,也是個體在許多實踐領域中從事活動的必要條件之一。一個人在建築、繪畫、雕塑、舞蹈、發明創造等方麵的成績,是與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分不開的。因此,了解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不僅能為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指導提供依據,而且對預測和把握孩子今後的成才方向也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當你了解了自己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後,應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種機會培養孩子這方麵的能力。你可以從豐富孩子的空間知識和發展孩子的空間知覺入手。如教給孩子有關平麵與立體圖形的知識,有關天體、宇宙運動變化的知識,以及方位與距離等方麵的概念、常識、感受等,讓孩子多接觸空間物體,使其對物體形狀、大小、距離等有初步的體會。然後通過各種動手、動腦的機會使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
下麵擬定的15個測試項目可用來判斷孩子是否具有空間想象能力的優勢。每項陳述都附有四種選擇: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請仔細閱讀每一陳述,然後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從中選擇一項最符合孩子情況的答案。
(1)極少有迷失方向的現象。(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2)從小就喜歡用積木等材料搭拚各種物體。(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3)特別善於觀察。(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4)在繪畫、剪紙、雕塑、舞蹈等藝術活動方麵有明顯的優勢。(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5)非常善於利用與布置空間。(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6)形象思維能力很發達。(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7)對立體圖像(幾何)很感興趣。(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8)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9)具有廣泛的興趣。(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10.經常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11)對天文、地理等方麵的知識很感興趣。(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12)特別喜歡幻想。(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13)經常對一些建築設計、物體構造等方麵的問題提出批評意見。(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14)空間知覺發展很好。(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15)形象記憶能力很強。(很符合;符合;有些符合;不符合)
得分與評價:
本測驗滿分為64分。請您根據自己選擇的答案對照得分表的分值,統計出總分。
得分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
很符合343656433 3 4 54 56
符合222434222223234
有些符合 111212111111112
不符合0000000000000 00
評價:
得分在57-64分,你具有絕對的空間想象優勢。經過艱辛的努力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名建築設計師、繪畫師、雕塑高手、舞蹈家、創造發明家。
得分在50-56分,你具有明顯的空間想象優勢。經過艱辛的努力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名建築設計師、繪畫師、雕塑高手、舞蹈家、創造發明家。
得分在42分以下,你的空間想象能力一般或較差。但請別灰心,隻要努力,空間想象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了。
想象是孩子創新的翅膀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世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感知當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或回憶起過去曾經感知的事物的表象,而且,在外界刺激的影響下,還能在頭腦中產生那些從來沒有直接感知過的,甚至是現實生活中尚未存在的或者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人的想象力空間可以大到無限。例如,我們沒去過月球,但是根據對地球上的山、河、湖泊的感知和宇航員的描述,可以在頭腦中產生關於月球表麵的具體形象。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井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世界上凡是具有創造性的活動,都是想象的結晶。沒有想象,人類就沒有預見就沒有發明創造,藝術創作。人們在實踐生活中,會不斷遇到新問題,產生新的需要,而想象是解決這些問題和需要的非常必要的條件。總之,人的一切實踐都是離不開想象的。
想象力對於一個傑出的人才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想象力應用到實際中去的多少,也是評價一個人能力高低的一相重要標誌。科學家指出,人的大腦具有四個功能區:感受區、貯存區、判斷區和想象區。大部分人隻是較多地動用了前麵三個區域,想象區的運用率尚不足15%,還有大片的可開發的處女地,大量的潛能有待開發。所以,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大有潛力,訓練孩子的想象力也大有可為。
創造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不依賴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它比再造想象更高級、更複雜而且更困難,具有更大的創造性。在孩子再造想象發展的同時,創造想象也在發展。培養得法,孩子的創造想象在五、六歲時會非常發達,會科學地描繪未來,如有的小孩子會畫機器人種田。
1.想象的內容由零碎逐漸向完整發展。
孩子的想象力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發展起來。起初,他們用以想象的形象。基本上是日常生活周圍這一個他可感知的小世界,數目很少,而且形象比較零碎,不完整,不連貫。到了五、六歲時,孩子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能從他受局限的日常生活中突破出去,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內容逐漸變得豐富、完整和係統,從原型發散出來的數量和種類增加,能夠從不同中找出非常規律性的相似來。
2.了解孩子的想象與現實的界限
他們有時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現實的事物清楚地區分來,因而會把童話故事當成真的,也會把自己臆想的事情,渴望的內容當成真的,並以肯定的形式加以敘述。例如,孩子常常說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如“我看到了什麼……怎樣怎樣……。”他們生活在想象的世界中,有時分不清哪裏是現實哪裏是虛幻的想象。有時候他們玩起遊戲來是那麼認真,那麼忘乎所以,他們正沉浸在他們的想象之中,以這種想象過程為滿足。
3.為孩子積累想象的“資本”。
(1)多接觸大自然,多接觸生活。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發孩子無窮的遐想:藍天中朵朵白雲像成群的牛羊,綠茵茵的草地好似墨綠色的地毯……父母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有意識地引導他去觀察,去想象,這些事物就會在孩子頭腦中變成無數美好而奇異的童話。讓孩子多接觸生活的方方麵麵,而不是整天關在一個小房間,可以豐富他們的知識和經驗,想象的天地會更廣闊。
(2)激發孩子寶貴的好奇心。小孩子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總是瞪大眼睛懷著一種要發現世界奧秘的願望,去觀察,去想象,去發問。實踐證明,好奇心強的孩子一般創造性也較強。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在孩提的時候都有極強的好奇心。一位科學家曾說:“好奇心是創造精神的源泉,是想象和智慧的推動力”。一定要特別珍視孩子的好奇心,並設法進一步激發這種好奇心,使孩子的想象始終處於活躍狀態。
(3)鼓勵孩子敢想,多想。實驗表明:一個唯唯諾諾,頭腦呆板,不敢想,不敢幹,隻會機械模仿,隻會在一定的框框內思想和行動的孩子是很難有所創造、有所作為的。隻有那些敢想,多想,敢別出心裁,敢與人不同的孩子,長大後才能有所創造、有所成就。因此父母在早期家庭教育中要勵孩子發揮想象,解決問題,並且當孩子的想象表現出新穎性、獨創性時要大大予以表揚。假定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讓孩子盡量多想一些解決辦法。比如,玩具飛機掛在樹上了,怎麼辦?找一根竹竿就夠,用小石頭或小木棒扔上去衝,用力搖動樹木等都是辦法,看看孩子能想出幾種辦法。
(4)通過遊戲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孩子通過遊戲對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的反映。在遊戲活動中,特別是角色遊戲和造型遊戲,隨著扮演角色和遊戲情節的發展變化,兒童的想象異常活躍,遊戲的內容越豐富,想象就越活躍。父母和老師應該積極組織、引導兒童參加遊戲活動,在遊戲中鍛煉孩子的想象力。
(5)提供鍛煉想象力的條件。發展想象力的機會和條件都很多,隻要父母注意利用,就能使孩子得到鍛煉。例如常常講一些謎語給孩子猜,猜的過程,就是孩子展開想象的過程,謎語給孩子創造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在玩積木時父母可以隻示範搭個小房子,而後讓孩子搭成各式各樣的小房子;在給孩子講故事時,當講到關鍵緊張之處時,突然停止,讓孩子去想象故事將如何發展。歌德的母親就是運用這一讓孩子續講故事的方法的高手,培養出了一個偉大的詩人、劇作家、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