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讓孩子心靈手巧(1 / 3)

第五章讓孩子心靈手巧

孩子的動手能力既是智力內容之一,又是開發,培養一個人總體智力,促進其他單項智力的最適合教育方式。

讓孩子向成功者學習

創新的力量有多強,文明的進步就有多大。從原始時代的鑽木取火、石器的利用,到控的蒸汽機、原子彈、電子計算機……創新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全過程。創新、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緊密相聯,是進入知識信息時代的通行證,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要。青少年是未來的主人,寄托著的明天的厚望,希望廣大青少年朋友在了解過去迎新成果的同時,還能從他人的;這路中得到啟發與教益,激發創新欲望,從而自學行動起來,努力成才,不再讓人們有“中國孩子敢向新世界發問嗎?”的疑問;我們也希望人們能認識到素質教育對培養孩子創新精神、獨創能力的重要性,從而主動順應時代需求,共同營造良好的氛圍與寬鬆的環境,為下一代的全麵發展、全麵成才做出貢獻。

享有“當代愛迪生”美稱的中鬆義郎博士,是聞名世界的日本發明家,已擁有發明專利兩千多項,超過愛迪生一倍多,曾經15次在紐約世界發明競賽中榮獲最高獎,被尊稱為“世界發明大王”。他的成功經驗,對我們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啟迪價值。

1.創造力開發教育是發明家成長的基礎

1928年6月26日,中鬆義郎出生於一個極有教養的家庭。外祖父曾留學美國,非常喜歡機械。為了培養小中鬆對機械的興趣,他把家中所有帶機械結構的東西都拆得七零八落,然後再一一組裝起來給小中鬆看。他還以逗趣和娛樂的形式在休息日給孩子舉辦以不模仿別人的東西為準則的發明比賽,以激發創造發明的興趣和鼓勵發明精神。中鬆的母親是高等師範學校畢業生,把全部心血用於培養小中鬆。他從不給孩子“你去用功吧”之類的命令,也從嚴沒有提出過任何具體的要求,而是在家中給小中鬆布置了書房和“工作室”,準備了所有的用具,買了大量的航空模型材料和製作模型所必須的全部物品和工具,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這樣一個尊重個性、啟發興趣、方便動手、鼓勵創造的家庭環境中,中鬆從小就迷戀上了航空模型飛機的製作和創新,鍛煉了作為發明家所必不可少的極強的動手能力、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獨創能力和堅忍不拔的創新精神。正是發明創造的強烈欲望,照亮了中鬆獨創生涯的前進道路,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培養小中鬆創造力的過程中,家庭環境的影響是顯而易見。

2.優異的創造素質

傑出發明家的優良創造素質是智力、知識和心理素質的組合,而心理素質尤為重要;這在中鬆向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中鬆義郎5歲時就迷上了航模飛機。當明白飛機能否起飛的製作要點是的重心位置在距主翼前緣的1/3位置處時,就思索著怎樣才能使重心在飛機中不會偏移,日思夜想,終於從對房簷下的風鈴搖擺的觀察中得到啟示,發明了航模飛機“重心自動穩定裝置”。

中鬆的中學時代是在戰爭狀態下度過的。當時各種物質極缺,沒有暖氣,無法忍受的寒冷使中鬆產生了“使人忘記寒冷的方法”的念頭。他想盡一切辦法,抓住頭腦中突然冒出“雖然什麼東西都沒有,不是還有空氣嗎?”的閃念命令自己利用空氣使屋子暖和起來。於是他從研究空氣開始,發狂似的汲取有關空氣特性的知識,終於看到一本書中關於急劇壓縮空氣就可以產生高熱的介紹,立即開始製作氣筒。經過反複實驗改進,終於製成了“無燃料室內暖氣裝置”,這種實用的發明,成為中鬆的第一號專利。

更重要的是他從中領悟到發明的社會價值,並總結為一類發明方法:“螺旋螺距法”。在發明創造領域裏是沒有禁區的,但發明不會輕而易舉地產生;在發明、設計和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始終堅持不懈地衝破暗礁;在挫折和障礙麵前,必須鼓足勇氣,鍥而不舍,堅持“最後一定能成功”抓信念,堅忍不拔地發揮你的獨創力,努力!再努力!

中鬆博士堅信,努力必然不會白費;他認為,身體、精神都是發明的基礎,努力、毅力和堅忍不拔也必不可少;社會的發展需要獨創力,"充分發揮你的個性應該是你的生活準則,反之,會淹沒在人山人海之中。如果發揮個性現在還不是你的生活準則,那很簡單,隻要驅使自己思索獨創力就可以了"。他認為傑出的人物大都有信念,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對於此,他有“人類關係方程式”的發明。

3.獨特的思維視角和批判意識

發明家的世界沒有圍牆。敢於向傳統挑戰,不畏權威,不怕失敗,不避艱難,是他們成功的銳利武器。中鬆博士從東京大學工程係畢業後,進入三井物產公司,公司卻讓他幹自己不擅長的推銷直升機的工作。他沒有走托人情、拉關係的常規老路,而是另辟蹊徑,依靠自己的技術和獨創力搞推銷發明。循著這個思路,產生了擴大直升機用途的創意,從而發明了“空中噴撒器”和電線的“空中架線”裝置,使直升機的銷售量直線上升;同時開創了當時提高農業除蟲和電力架線效率的新技術,滿足了社會需求。三井物產公司也因中鬆博士的出色發明而身會倍增,成了投資者競購的搶手貨。真可謂一箭多鳥。

中鬆博士認為,搞發明首先要拋棄過去的舊概念,徹底調查市場,然後就是著手研究理論。不符合科學原理的要拋棄,開始探求新的理論。他要發明世界上最好的揚聲器,決定打破常規,讓揚聲器振動部分蕩在空中,以提高音質,卻遭到職員們的一致反對,理由是以前的揚聲器振動器都是固定在音箱上的,而“連鬆下、索尼都沒有這樣製造”。麵中鬆博士的邏輯則是“正因為沒有,才想製造”,"揚聲器的振動盆正因為四周固定,所以音質不好,應該采限更好的方法“,他力排從眾議,成功地發明了”中鬆場聲器“。使頭腦聰明的”中鬆布林椅"也是在激烈的反對中發明出來的。

4.精細的觀察能力

發明家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精細入微、敏銳犀利的觀察能力;他們往往能夠從普通人所不注意或見慣不驚的精細觀察中得到啟發。中鬆義郎發明航模飛機“重心自動穩定裝置”,就是從對房簷下垂吊著的風鈴的精細觀察開始的。他發現無論從哪個方向吹來,隻要風鈴的錘開始擺,風鈴的本體就會保持一定的方向與錘相撞擊。他由此受到啟發,想"隻要具有風鈴那樣功能的東西捆紮在航模飛機機體上,使飛機重心一直保持在1/3處,飛機就一定能穩定飛行"。

當他準備從事直升機推銷時,他就每天去機場觀察直升機的升降起落和飛行。直升機起飛時揚起地麵上的塵土,一粒砂子飛進上眼皮裏,他掏出手帕擦眼,一麵琢磨,“為什麼砂子會飛入上眼皮?”於是他利用直升機噴撒農藥的靈感躍入他的腦際:利用直升機的旋轉翼把空氣和農藥旋向地麵,然後彈回,就可使農藥噴到葉子背麵,就可解決消滅北麵蟲害的難題,提高來蟲效率。

中鬆能夠覺察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事物,練就了一雙銳利“發明慧眼”。書頁中的餅幹碎末啟發他發明了“中鬆節帶”;大風之夜窗外的奇怪聲音――電線鳴響對聽覺的衝擊,誘發了他用直升機架設電線的靈感;門外送報少年折疊報紙的“吱咯”“吱咯”聲,使他產生了發明用紙錄音的閃念;眼鏡壓迫鼻子的疼感覺,使他用“平衡法”原理發明了“中鬆眼鏡”……

5.把握發明活力

發明是按人的意誌和社會需要創造的人工事物,必須符合實用性、適用性、經濟性、易普及性,並具有時代精神的原則。中鬆博士深諳此道。他把發明分為“活”的發明和“死”的發明兩種類型。他認為那些設想站不住腳、無實用發、性能不好、難於使用、成本高、價格貴、維修費用大、市場不能接受的東西是死的發明;而凡是符合自然法則、實用安全、性能好、便於使用、價格低廉、維修方便、市場歡迎的產品發明,才是活的發明。隻有活的發明才能成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科技、經濟、社會和社會生活的進步。由於中鬆博士無時不在努力使這些要求在自己的產品中得到完美的結合,因而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巨大成功。比如,他發“空中噴撒器”時,給自己提出的技術要求是結構簡單,盡可能輕,價格便宜,無故障。又比如當他決心發明一種直升機架線裝置時,首先親身體驗了直升機的難以馴服的脾氣和架線操作的危險性,把絕對安全作為第一目標和關鍵性問題。在技術方案設計中,他考慮了可能發生危險的種種情況,設立了三重保險的技術措施。用直升機架線,效率比用吉普車架線高得多,費用也更便宜,自然很快就得到推廣應用。等等。他的發明千差萬別,無一不與社會需要緊密相聯。

6.可貴的發明精神

獨創力是發明之母、經營之母、一切卓越成就之母。中鬆義郎認為單憑智力不會產生優秀的獨創力。健康的心靈和身體是一切的基礎,智力受體質的約束,而心靈是身體的根本,然後才是行動,智力位於最後。

要激發發明的精神,必須以“開拓,再開拓”為人生信條,而不以“苦幹致富”;生活提供了很多的機會,要注意擴大視野,克服習慣思維障礙,注意捕捉機會,發揮獨創力,要雷厲風行,立即行動;理論和常理相通是困難的,,但你要打破常理,把理論貫徹到底的勇氣、決心和行動;靈感是發明的特征,是突然降臨的東西,它是不斷學習、努力和積累達到了頂峰,充滿電時的放電;麵對強大地競爭對手,要先發製人和集中優勢兵力,要有“不計得失,滿懷信心地行動”的信念;遇到困難和挫折要鍥而不舍,堅忍不拔,充分準備,持之以恒,努力,再努力,就一定會征服險峰,取得成功,度過有意義的人生。這就是中鬆義郎對發明精神的高度總結。

手工活動中創新能力培養

傳統手工教學注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創新實驗中我們發現隻要教師為幼兒提供新奇有創意的手工材料,創新專教法,善於掌握利用教學契機,就能使手工教學成為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1.通過新奇有創意的材料,培養創新能力

幼兒手工活動是對材料講行選擇、加工、製造的活動。可以這麼說,幼兒手工創新能力是憑借感性材料來啟迪的。因此,為幼兒提供新奇有創意的手工材料可以有效地啟迪幼兒創新能力。我班幼兒裏裏小朋友,我為他們提供的材料有的來源於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廢舊物品,有的是他們不熟悉感到好奇的農作物。春末,蠶豆、豌豆成熟了,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取一粒稍大的嫩蠶豆可以做成金魚的身體,黑色花椒粒可以做成眼睛,杉樹葉可以當金魚的尾巴。夏天,花生收獲的季節,孩子們用花生帛作出有創意的項鏈、小雞、小船;秋天,我與孩子們用高梁杆、麥杆為活動室掛上美麗的窗簾、風鈴;冬天,我與孩子一起到河邊收集螺螄殼、河蚌殼,將它們洗淨曬幹,製做出許多好聽的小樂器。這些新奇有創意的材料的提供,無疑對孩子們的創新能力有很好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