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礙
心境障礙是一種以心境紊亂作為原發性決定因素或者成為其核心表現的病理心理狀態,原稱“情感性精神障礙”,現稱“心境障礙”。本病實際上是多源的,常見於精神科和內外科各科。心境障礙是指悲傷或情緒高漲顯得十分強烈,並且持久,超過了對生活事件應激反應的程度。心境障礙有雙相(有抑鬱與躁狂期)及單相(隻有抑鬱)心境障礙。雙相障礙的發病年齡較輕,周期較短,發作頻率較高。雙相心境障一般從抑鬱開始,而在病程中至少有某一個時期顯得情緒高漲。單相心境障礙(重症抑鬱障礙)是複發性的抑鬱發作,但有1/3病例可能終生隻發作一次。以抑鬱作為首次發作的病例,約1/5最後證實是雙相型。本病屬中醫“癲”、“狂”範疇。
[臨床表現]
1.單相心境障礙:可見抑鬱、激惹、或焦慮,或者是它們的混合表現。然而在隱匿型抑鬱症中,卻可以相反地在意識中體驗不到抑鬱心境。取代這種抑鬱心境而出現的是軀體不適,甚至會用笑嘻嘻的麵貌作為防禦性麵具(微笑型抑鬱症)。有的可能訴述各種各樣的疼痛,害怕發生災難,或害怕自己發瘋。有些病例因為病態感情已經達到·欲哭無淚”的深度,如能重新恢複哭泣能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轉。患有這種抑鬱症的病人會訴述自己不能體驗普通的情緒—包括悲哀、歡樂和愉快,並且感到世界已變得毫無光彩,死氣沉沉。病態心境可伴有自咎自責,往自己臉上抹黑的想法,不能集中思想,猶豫不決,對日常活動興趣減少,社交退縮,無助和失望,以及反複想到死亡和自殺等。在單相和雙相型的抑鬱期,都會出現明顯的精神運動和植物神經係體征。患者表現精神運動性遲緩,或思維、語言及一般動作的緩慢,甚至會發展到抑鬱性木僵的地步,此時所有自主動作完全消失。約有15%抑鬱症可有精神病性症狀,最多見於憂鬱症。
2.雙相型障礙:躁狂症典型的心境是情緒高漲,但是激惹性較高,具有敵意、脾氣暴戾和難駕馭等現象也很常見。病人的整個體驗和行為都帶上這種病態心境色彩,使他們相信自己正處在最佳精神狀態。此時病人顯得不耐煩,愛管閑事,頻頻打攪他人,如果遭到反對,便大吵大鬧。結果便與他人產生摩擦,可能由此產生繼發性的偏執性妄想,認為自己正被人迫害。精神運動功能的加速,使患者體驗到思想像在賽跑一樣,可以稱為意念飄忽,如果很嚴重的話,很難與精神分裂症的思維散漫相區別。注意很容易隨境轉移,患者常常會從一個主題轉向另一個主題。思想與活動的境界都很開闊,進而發展成為妄想性誇大。有時在躁狂極期會出現一時性的幻聽或幻視,但均與病態心境具有可以理解的聯係。睡眠需要明顯減少。躁狂症病人各種活動中都顯得不會疲倦,活動過度,憑感情衝動行事,並且不顧有無危險。在病情達到極端時,可能顯得十分瘋狂,以致在情緒與行為之間沒有什麼可以理解的聯係,呈現為一種無意義的激越狀態,稱為譫妄性躁狂。
[診斷]
診斷以臨床作為根據:症狀表現、病程以及家族史,有時還可參考軀體治療的效應。最常見的診斷錯誤是把情感性精神障礙診斷成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鑒別精神分裂症與情感性障礙非常重要,不僅因為鋰劑對於後者有效(而對分裂症卻有潛在的神經毒性),且情感性運動障礙患者應避免發生遲發性運動障礙。事實上並沒有什麼可鑒別的特殊征象,必須綜觀臨床表現、家族史、病程以及其他方麵才可以作出診斷。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單相性精神障礙
①抗抑鬱藥:阿密替林,50~300mg/日;本甲替林,50~150mg/日;丙咪嗪,50~300mg/日;用藥2~4周。必要時輔以抗精神病藥物,如甲硫噠嗪,300mg/日,分2~3次口服,或氨礬噻噸口服或肌注30mg/日,每日分2~3次用。
②心理治療:對於急性憂鬱期有所緩解的病例,采用短程個別心理治療,可有助於改進患者的應付技巧。夫婦治療可有助於解決雙方的矛盾衝突。長程心理治療似乎並不合適,除非有明顯的人格障礙。
(2)躁狂性精神障礙:躁狂性精神障礙往往是一種急診情況,最好住院處理;而輕躁狂則可門診治療。
①口服碳酸鋰300mg,每日2~3次開始,在7~10日內增加到血鋰濃度0.8~1.5mg/L為止。有時需要同時肌注氟呱啶醇5~10mg(可多達60mg/日)或並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直到躁狂症狀得控製為止。
②對於躁狂抑鬱症的混合狀態,用抗精神病藥與鋰鹽合並治療,並停用抗精神病藥物。
③嚴重精神病性興奮及混合狀態的另一治療方法,為卡馬西平1200mg/日。單次躁狂發作的治療應至少持續6個月。
④頻繁發作的複發性雙相障礙最好予以不限期的鋰劑維持,血濃度保持在0.4~0.8mg/L,一般服用600~1500mg/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