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窮家少年(1 / 2)

春日午後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蔭照在趙牧野身上。春風輕拂,又有暖陽,十六歲的少年手執一本書卷舒服的靠在大樹樹幹上。趙牧野看完一頁,抬頭仔細看了看一旁正在一旁草甸子裏吃草的一群山羊,數量沒錯,也沒有走遠的羊。很好!於是又把注意力放回書本上。

趙牧野鎮國東陵郡下千岩縣治下炎山鎮人,家就住在炎山山尾腳下的小趙村。炎山因其山中石多土少,而石頭幾乎全是紅色砂岩。而山冠部分更是有石無土,草木難以生存,隻有一些風化的石窩內生長著少許生命力頑強的崖柏。遠遠看去海拔高而山勢平緩的炎山似是一叢巨型的火焰,炎山因此而得名。地處炎山山尾的小趙村,沒有主峰山麓下那麼多的石頭,又有一條小溪從山頂流下,全村三田六山一水的結構,山上土層不厚,長不出大樹,草卻是趁著日頭瘋長,種田難以糊口放羊卻是再合適不過。這裏的岩層含鹽,溪水又甘冽,山羊肉質極好,所以縣城的大戶郡城的大家族都有人在這長期收購活羊。更甚者竟在此地蓄養家奴專職放羊。

趙牧野家便是東陵郡城豪門李家在炎山的放牧家奴中的一個,趙牧野的名字就是他老爹聽說演義裏麵的人名義為就是放羊娃的意思給取的。雖說是家奴,但因其經營三代,離郡城又是山高水遠,加上主家隻要你辦事得力待下人還是相當仁厚的。所以到了趙牧野這一代就有點閑錢可以去鎮上公學念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書要讀,活也是不能不幹的。一有功夫趙牧野就要帶著家裏一部分羊群上山吃草。他知道自己必須努力做事勤奮讀書,伺候牲口的活又髒又累,附近十裏八村的羊倌不惜錢貨舍得讓家裏的孩子念書的就他一個。書海中時間流逝極快,眼看日頭西斜,趙牧野細細收起書卷用布條勒好塞在身上斜挎的布包裏。吆喝幾聲,趕著羊群到溪邊去喝水,喝完水就得趕回羊圈裏了。

村口一個憨厚漢子拎著幾兩肉提著一葫蘆晃晃悠悠往家走。這個漢子正是前幾日送羊去縣城回來的趙牧野的老爹趙秋收。家門口趙牧野老娘穿著一身青黑粗布衣裳正在收拾今晚做菜的幾個菜瓜,見到自己男人喝的晃晃悠悠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瞪著趙秋收高聲道:“趙秋收,不過節不過生,你喝的哪門子酒!買的哪門子肉!留著錢不如給我兒多買幾刀紙。”趙秋收得這一嗓子酒意立刻醒了三分,低著頭忝著臉正要賠不是。定了定神,又揚起頭趾高氣揚道:“今天,今天是比過節還要好的日子。”頓了頓又用大上三四分的聲音說道:“前天為夫送了羊去李管家那裏,回頭經過鎮上公學見到了黃先生,黃先生特意。”他又停下來清了清嗓子“特意拉著我說話,叫我好生照看著牧野,黃先生可說了我家牧野天資聰穎這次全縣大考一定能考得好名次,進官學。官學出來後就能當上官了。”說著又湊到趙牧野老娘鄧氏耳邊說道:“到時候我們家可就能過上好日子,放自家的羊了。”鄧氏聽這一說也是喜形於色:“真的?”“那還有假,黃先生有啥道理要騙我一個窮漢,再說我家牧野那就不是一般人哪,你還能不相信牧野嗎?”鄧氏在圍在腰上的抹布上擦了擦手接過男人手上的酒肉說道:“這可是個大好消息,等下等牧野回來你們爺倆喝點酒,我們一家四口吃點肉菜。”帶著掩飾不住的喜色往廚房走去,邊走邊喊到:“棲雲啊,你去把櫃子裏的粉條拿一捆出來發上水,今晚咱家吃粉條燉肉。”肉不多,想一家四口都能吃得滿足就隻能做燉菜了。“哎,來了。”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隻見一個青花布紮著雙丫髻的小姑娘從屋裏跑出來,隻見這小姑娘眉目如畫,才十四歲的身子雖說是穿著稍大的布衣也可見其婀娜。挽起的袖子下是一雙雪白勻稱的正在滴著水的手臂。“娘呀,今天什麼好日子要吃肉啊!我衣服洗完了,等我晾了衣服就去發粉條啊。”於是又蹦蹦跳跳的跑進房去拿了一木盆衣服出去晾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