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更需家長展示人格魅力

正上初二的遠遠,不知是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還是對學習真的失去興趣和信心了,他越來越反感學習。正趕上非典時期,學校放假了,可家長還要上班,孩子一人在家,這不是更“放羊”了?陳先生真是又著急又無奈。

記者:他一直都有厭學的現象嗎?

陳先生:原來放學還知道看看書、做作業,可一上初中就連作業都不做了,書也不看了。要麼看電視,要麼就坐在電腦前,不是上網就是打遊戲。反正就不看書做作業。你說他兩句吧,他就“嗯”、“啊”,說一會兒就去,可過半個小時你再看,他還在那玩兒呢。

記者:您和他平常的關係怎麼樣,是不是經常責備他?有沒有像朋友一樣坐下來好好談談?

陳先生:我們盡量去和他做朋友,逮住機會就做思想工作,可怎麼說也沒用,道理他都聽不進去。問他為什麼不學,他說“不為什麼,就是不想學”。孩子這麼大了,我們不可能,也不想整天督著他學,可他根本理解不了父母的苦心。

記者:他學習成績怎麼樣?

陳先生:一上初中學習就不怎麼好了,平常不學,考試前也不看書,真沒辦法。

專家--更需家長展示魅力

孩子厭學,特別是在眼下非常時期,家長應該怎麼辦?記者請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李文兵教授為家長支招兒。

教育孩子如貸款買房

記者:您對孩子的厭學現象怎麼看呢?

李教授:如果把教育孩子比喻成分期付款買房,那麼,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首期款付得越多,尾款就越少,還起來就越輕鬆;反之,還起來就相對困難。問題是,過了關鍵期再想投入也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呀!需要指出的是,這裏的投入不僅僅是金錢、精力,更是教育方法和家長的思想以及教育的技巧。

家長孩子都有責任

記者:您認為孩子厭學的原因是什麼呢?

李教授:家長和孩子雙方麵都有責任,但家長的責任多一些。原因之一,課業壓力太大,而且重複的背誦,來來去去的考試讓孩子厭煩,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原因之二,爸爸媽媽在孩子學習上的嘮叨讓孩子心煩意亂,進家門就有抵觸情緒,不願學習;原因之三,也許是身體不舒服,注意力難集中,孩子也著急,找不出解決辦法,應該先暫停休息調整一下;原因之四,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出了點問題,進教室覺得有壓力;原因之五,遇到了人生的困惑,找不到說知心話的人;原因之六,是不是爸爸媽媽的要求太多、太高,讓孩子覺得難以達到,使他想到放棄;原因之七,沒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原因之八,爸爸媽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難以接受。

營造和諧家庭氣氛

記者:您認為目前的厭學現象應該怎麼解決呢?

李教授:孩子厭學可能隻是一時的,也可能是一直持續的。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是生來的。家長應該責無旁貸地與孩子共同麵對問題,而不能一味地責備孩子。首先,我們要能夠放下“架子”,坦誠、平等地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找出問題所在。其次,針對問題,與孩子共同協商解決辦法。第三,督促孩子認真執行協商的解決辦法,不斷發現孩子的優點,稍有進步,就及時鼓勵,讓孩子嚐到學習的甜頭,讓孩子有成就感和愉悅感,逐步培養學習興趣。第四,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減少孩子對包括學習在內的生活上的抵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