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鮮果雖美味亂吃卻無益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市麵上的水果種類也是越來越豐富,而且很多美味鮮果都提前上市了。不說別的,大街小巷裏,經常能夠看到“個頭很大”的草莓,飽滿豐實的小西紅柿,看起來都能吊起你的胃口,但是對於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的水果,怎麼吃才能將營養“照單全收”?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適合自己吃?別看水果美味,可吃的講究卻不少。
選擇水果對號入座
據介紹,顏色深的水果通常維生素c的含量都比較高,顏色淺的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略低些,而維生素c含量比較高的水果有鮮棗、酸棗、山楂、橘子、獼猴桃等。
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對水果的選擇也應分別對待:
消化係統不好的人纖維含量高的水果對胃會有些刺激,消化係統不好的人,吃水果時應該“揀”軟的吃,要選擇比較軟、質地比較細膩的水果;
長期便秘的人這類人多吃水果可以促進腸蠕動,減少腸內殘留物的有害物質的存留,能預防大腸癌,對便秘也有好處,所以應該選膳食纖維含量比較多的水果,如橙子、橘子、菠蘿、梨等;
食欲不好的人水果所含的有機酸,像蘋果酸、檸檬酸等,能促進人體消化腺分泌,食欲不好的人多吃有酸味的水果,能增加食欲,有利於食物消化,比如山楂、橘子等可以“帶動”“胃動力”。
“另類”水果盡量少買
對於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反季節水果,北京醫院營養科的李長平主任說,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慎吃反季節水果隻是個提議,並沒有資料證明反季節水果就不好,因為許多科技含量較高的水果對人體也是很有好處的。但是,對於反季節水果中的“超霸級人物”或“養眼的美女型水果”是要特別留意的。
據了解,目前路邊超霸型的草莓和小西紅柿等“搶鮮”水果很多都采用了膨大劑、增紅劑和催熟劑等化學激素。在這些化學激素刺激下,水果的細胞會被“擴大”,造成非正常性增大,“個頭”超過正常生長水果1~2倍,形狀也變得非常怪異。使用膨大劑後的水果吃起來水果味道很淡,也不便長時間保存。因此,建議盡量少買形狀、顏色特別“另類”的水果。
水果美味但不宜多吃
中國醫促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趙春峰教授介紹,很多水果都不能空腹吃:空腹大量食用香蕉後,也會與胃鹽酸鹽結合成一種不利於消化的物質;柿子甜軟可口,營養豐富,但柿子有收斂的作用,遇到胃酸就會形成柿石,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排出。空腹大量進食後,輕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重者必須通過開刀才能將柿石取出;桂圓偏熱,有高血壓、心髒病的人不要貪嘴。
水果要吃“全”選“鮮”
有些人喜歡“喝”水果,喜歡榨汁後取汁去渣,這樣等於把膳食纖維給濾掉了,水果的作用也就打了折扣。李長平介紹說,要吃“全”水果(即果肉和果汁不分離的水果)。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如果非要“喝”水果,最好通過“打汁”,將果肉、果汁“打”在一起,水果的作用也會發揮得很好。
另外,李長平提醒大家,要少吃罐頭,多吃新鮮水果。罐頭經過高壓處理以後,維生素的含量沒有新鮮水果含量高。另外,有些加了防腐劑的罐頭,食後也會影響健康。
飲食無度不思鍛煉易致病
飲食無度和不思鍛煉已經成為導致肥胖和糖尿病等流行病的罪魁禍首。日前結束的第57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一項旨在遏製肥胖的“飲食、鍛煉和健康全球戰略”,以有效控製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各種非傳染性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與各成員國、聯合國其他相關機構和社會團體經過兩年的廣泛磋商後,擬定了這項全球戰略。戰略強調,合理飲食與體育鍛煉可以大大減少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比如心血管病、ⅱ型糖尿病、癌症及肥胖引發的其他各種疾病。
藥方:吃得好、多鍛煉
衛生部長們的藥方就是一項具有指導性質的行動計劃。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世界衛生大會日前正式批準這一計劃。
計劃的宗旨是讓人們吃得好、多鍛煉,最終目的是遏製肥胖以及其他與飲食和鍛煉不足相關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心髒病、癌症、骨質疏鬆症、營養不良和蛀牙。
不具約束力的這一計劃提出了諸多建議,比如減少加工食品中的食糖、脂肪和食鹽含量,限製向兒童推銷食品,控製食品外包裝上“有益健康”之類的宣傳,更加全麵標明營養成分,加強衛生教育。
世衛組織計劃建議,搞好城市規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步行和騎自行車;把利用玩具促銷與健康快餐合為一體。
計劃還建議對學校食堂供應的蔬菜水果給予補貼;鼓勵開發以自行車為動力的各種遊戲。
現狀:“胖死”多於餓死
“國際肥胖問題工作組”公布的數據顯示,當今世界肥胖人口已經超過饑餓人口,地球上每4人中就有1人過於肥胖。具體而言,全球3.12億人體重超標,17億人應該減肥。令人憂慮的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中,2200萬已經長成胖墩。
肥胖已經成為困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一個社會問題。在不少發展中國家,貪吃和不良飲食習慣已經取代營養不良成為主要健康問題。
雖然部分地區傳染病仍很猖獗,但世界上大多數人類死亡案例與傳染病無關,而是肥胖和肥胖引發的其他疾病所致。
遊說:製糖行業著急
世衛組織負責非傳染病事務的高級官員凱瑟琳·勒加爾-加繆說,由於世衛組織計劃拿食糖開刀,所以食糖攝入限製很快成為爭論焦點和幕後遊說活動的中心。“不同利益團體進行了很多遊說,不過公眾健康最終得到承認。”勒加爾-加繆說。幾個發展中國家擔心,世衛組織計劃可能損害其農業,尤其是產糖農民的利益。最近幾天,日內瓦世界衛生大會會場內外活躍著製糖業遊說者的身影,從而引發世衛組織計劃能否得到執行的擔憂。
腹部肥胖比臀部肥胖危險
據國家衛生部老年醫學研究所遺傳醫學研究室主任楊澤教授介紹,腹部肥胖是加速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證明有15種以上導致死亡的疾病與腹部肥胖有直接關係,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栓塞、乳腺癌、肝腎衰竭等。
要想消除“啤酒肚”,需要從多方麵共同努力,比如,平時吃飯吃7分飽;每天至少運動30分鍾;睡前洗個溫水澡,改善睡眠狀況等。專家還建議,要減掉肚子上的脂肪,最好在加強全身運動的情況下,再加強腹部運動。
當心吃蔬菜也會患皮炎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纖維素等營養物質。常吃新鮮蔬菜有益健康,但是有些人吃了某種蔬菜會引起皮炎,醫學上叫“蔬菜日光性皮炎”。
蔬菜日光性皮炎又稱“大頭瘟”或“大頭風”,常發於20至40歲的女性。兒童發病也較常見。此病發病較急,一般在進食野菜或蔬菜後5~20小時即發病。此皮炎是由於食用或接觸光感性蔬菜如榆樹葉、槐花、刺兒菜、馬齒莧、灰菜以及黃泥螺等,再經日光曝曬所致。於人體暴露部位出現浮腫、瘀斑等急性皮膚損害,嚴重的會出現水皰、血皰、壞死,發於顏麵有腫脹異常明顯,眼裂常不能睜開,常伴有發熱、頭痛、胸悶、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全身性反應等。這是因為某些人對這些蔬菜所含的感光物質很敏感,不能正常代謝。
蔬菜日光性皮炎的發生除與患者的體質密切相關外,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這些野菜或蔬菜含有某種感光素,且發病率和病情輕重與烹調方法和進食菜量有一定關係。食菜量多者,不但發病率高,病情亦往往較重。二是患者進食上述蔬菜後必須經日光照射下才能發病,這是由於蔬菜中的感光素,要在陽光的照射下才能發揮致病作用。所以,發病的部位多在陽光能夠照射的地方,且發病的日期往往是在天氣久陰後突然放晴的日子。
一旦發生蔬菜日光性皮炎,應立即停止食用與發病有關的蔬菜,並要避免曬太陽。過敏症狀較重者,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抗組織胺類藥物。對陽光敏感者在夏季可隨時服一些清熱涼血除濕類的中成藥,如龍膽肝丸、十滴水等。有這種皮膚病史的人一旦誤食了這類蔬菜,應避免日光照射,以控製發病。
每天快走30分鍾輕鬆防病
國外學者在對4658名無心肌梗塞病史的男性,作分組對照慢跑運動研究而發現:堅持慢跑運動者與非慢跑者相比,在8年隨訪期內死亡危險性有顯著差異,前者的相對危險僅為0.39,即死亡危險較對照組約下降60%,堅持慢跑運動並不增加猝死的危險,所以,適當運動有益於健康。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中老年女性隻要每天快走30分鍾,中風的概率可以降低30%,效果與慢跑、打網球、騎自行車等較激烈的運動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