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不宜走卵石道

患有糖尿病的人不適合在有鵝卵石鋪成的走道上走動。

長期患有糖尿病者,由於神經係統本來就有損害,當他走在卵石道上時,很容易被割傷。腳部的保護,對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如果一時疏忽這將間接使病人的神經係統受到影響,而他們的雙腳也可能失去感覺。

有損大腦的生活因素

人人都想聰慧、機敏,並且人人都會為此而采取自認為有益、有助的措施。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因素和人們的用腦習慣,對大腦智力卻有著不利的影響。

懶散少用腦有道是“腦子越用越靈敏”。科學合理地多用大腦,能延緩神經係統的衰老,並通過神經係統對機體功能產生調節與控製作用,從而達到健腦益壽之目的。假如懶懶散散不常用腦,則對大腦和身體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胡思亂用腦“腦子越用機靈”是建立在科學用腦的基礎上的,倘若過分緊張焦慮,或是不切合實際地殫思竭慮,則對大腦和身體也有不利影響。

帶病強用腦在身體欠佳或患病時,勉強堅持學習或工作,不僅效率降低,而且容易造成大腦的損害,還不利於身體的康複。

饑餓時用腦有的人早晨起床晚,來不及吃早餐,或有免用早餐的不健康習慣。這樣就使人一上午處於饑餓中,血糖低於正常供給水平,導致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若經常如此,勢必有損大腦的健康和思維功能。美國學者經過實驗證明,孩子吃高蛋白早餐時的學習成績,要明顯優於進素食早餐時;而不進早餐的孩子,其學習成績都較差。同理,在其它時候饑餓的情況下用腦,也會對大腦有不利影響。

睡眠質量差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有7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並要保證睡眠的較高質量。如果睡眠的時間不足或質量不高,那對大腦是一個不良刺激,這會使大腦的疲勞難以恢複,易發生衰老。故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者,應適當增加睡眠的時間(夏天宜午睡片刻),並設法改善睡眠狀況。

蒙住頭睡覺有人睡覺時習慣將被子蒙住頭,這樣,隨著被窩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氧的濃度不斷下降,長時間吸入如此汙濁的空氣,對大腦的健康必定有害。

小心洗衣機影響您的健康

當人們認可了飲水機、空調機、電冰箱要定期清洗後,你可知道清洗洗衣機的重要?近年來,婦女兒童皮膚過敏及瘙癢逐年增多,根據研究發現,罪魁禍首竟是洗衣機夾層內的汙垢及細菌作祟。

洗衣機內乍看非常幹淨,但你不知道,洗衣筒外還有個套筒,洗衣水就在這兩夾層中間來回流淌。如果把套筒拉出來,可以看到夾層裏的汙垢十分嚴重。尤其節水型的側開門洗衣機,由於整個洗衣過程隻用65-75公斤水且可以加溫,因此汙染比頂開門更嚴重。這些汙垢由自來水裏水垢、洗衣粉的遊離物、衣物的纖維素、人體的有機物及衣物帶入的灰塵與細菌組成,堅固地附在洗衣機的夾層裏,在常溫中繁殖、發酵,洗衣時便嚴重二次汙染衣物並將危害人體健康。

為此,專家建議,新買的洗衣機使用半年後,及以後每隔三個月都應用洗衣機專用清潔劑清洗一次洗衣機。

居室養花適可而止

居室養花種草要適可而止,而且在品種上精心選擇,否則難免弄巧成拙。

植物生理學告訴我們:綠色植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當光照不足時,綠色植物主要顯示呼吸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時是吸入氧氣,放出二氧化碳的。這時,如果室內植物太多,就會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特別是晚間,植物的光合作用完全抑製,而呼吸作用卻十分旺盛,加上空氣不夠流通,居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日久天長,就會影響人們身體健康。最近,英國一個研究睡眠的科學家小組還指出,居室擺放植物不利夜間睡眠。原因就是夜間植物放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氣,形成植物與人共享有限的氧氣。而氧氣不足自然影響睡眠質量。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病毒病預防控製所一項研究指出:有52種植物含有促癌物質。這些植物有常見的灑金榕、鳳仙花、鐵海棠、銀邊翠、紅背桂、假連翹和麒麟冠等美麗的茶卉和觀賞植物。對於促癌物質,主持這項研究的曾毅院士是這樣解釋的:促癌物質本身不會直接導致細胞癌變。但能夠促進致癌物質或致癌病毒誘發細胞癌變。也就是說,促癌物質隻是“幫凶”。這個“幫凶”在誘發鼻咽癌中得到證實,又在誘發食道癌變中進一步驗證。然而,細胞癌變有其非常複雜的原因,不能說有促癌物質存在就一定會“致癌”。人們對此既不要談花色變、惶恐不安,也不要視為透明。我個人認為,對待這些含有促癌物質的花卉植物就像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對待夾竹桃那樣,不要種在居室內,不要與人朝夕相處、密切接觸就平安無事了。

有一些花卉如一品紅和五色梅等,會散發出一些不利健康的氣味,經常密切接觸對人體更為不利。即使是一些對人有治病作用的香花,同健康人朝夕相處、密切接觸也有礙健康。

還有一些植物香味過於濃烈,如夜來香之類的,人們長時間處於這種強烈氣味的包圍中,難免有損健康;即使是對於水仙、玫瑰之類著名香花,也隻是初覺芳香可人而已,時間一長,特別是睡眠時呼吸這些氣息,也會令人難以忍受……

植物學家測定:人們喜愛的萬年青含有一些有毒的酶(俗稱啞捧酶),它的莖葉液汁觸及皮膚,有強烈的刺激性。若被不懂事的嬰孩抓在手中把玩或誤咬,會因強烈刺激口腔粘膜而引起咽喉水腫,甚至使聲帶麻痹失音,因此民間稱萬年青為“啞棒”,並有“花好看,毒難捱”的口頭禪。

至於那些對人有致命危險的曼陀羅、斷腸草、罌粟和羊角拗等劇毒花草,就要“敬而遠之”,萬勿“引狼入室”,這就不用多說了。

秋涼最適合悠閑散步

強健的體魄,良好的體質取決於多種因素,如先天發育、飲食結構、醫療保健、生活環境、體育鍛煉等,而運動保健也是取得健康最為簡便易行,最為有效和最經濟的手段。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鍛煉。”秋季適合的運動項目:散步、氣功、健美操、體操、各種球類運動等。

健身活動有其規律,必須持之以恒才能達到健身的作用。人體是不斷變化的生命體,生命活動狀態在隨周圍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和適應。如參加運動的初期,運動強度不大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缺氧、乏力、四肢酸脹等反應,如果堅持一段時間,機體對於運動的刺激產生了適應,並且機體的功能得到提高,上述現象就會消失。但如果不堅持訓練,改善的功能就會隨時間而退縮,以適應缺乏鍛煉的生活狀態。這樣,不但前一段鍛煉的成果喪失,而且還會導致體重進一步增加,身體狀況進一步退化,帶來一係列健康問題。

健身運動應結合具體情況,尤其應結合個人的健康狀況合理安排。每一體力勞動或運動都會消耗一定的能量,產生各種代謝產物,並打破原有的內平衡狀態,因此,恢複過程實際是運動的一部分,通過適當的休息,補充營養以及理療等方式使機體重新恢複和建立新的平衡。如果不經充分休息就從事強體力勞動或劇烈的運動,則機體的負擔進一步加重,代謝產物嚴重堆積,機體內平衡嚴重失控,如果不能通過必要的醫療手段予以糾正,就會向疾病方向發展。不但達不到健身的目的,而且導致健康的損害。

耐寒鍛煉要因人而異

俗話說:“春捂秋凍,到老沒病”。此話是對春秋天如何穿著養生的高度概括。時近深秋,對於不同體質的人,探究一番“秋凍”的道理和注意事項,很有必要。

入秋後,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此時雖然氣溫逐漸下降,但對於正在發育成長的兒童、健康的青壯年來說,卻是鍛煉其禦寒能力的最好機會,即通過對外界氣溫突然變化的逐漸適應,以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

一方麵,“秋凍”可提高肌肉、關節的活動能力,促進血液循環,這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成人的新陳代謝等都大有裨益。另一方麵,在寒冷的冬天到來之際,能抵禦嚴寒氣候的襲擊,提高抗寒能力而免去冬季易發疾病,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可見秋涼之際最好不要過早地穿得太暖,還是凍一凍為好。

然而,“秋凍”並非人人皆宜。對身患哮喘、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的病人就不宜凍。特別是晚秋時,氣溫變化大,溫差、風速、大氣壓都處於較大波動狀態,這種變化多端的氣候可使人的皮膚、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也會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終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也可使血管脆裂發生中風。顯然,凡有心腦血管疾患、哮喘的病人,不但不宜“秋凍”,相反還應增添衣服,以免舊病複發。

騎車防護六措施

我國是聞名世界的自行車王國,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數輛自行車。

騎自行車不會造成空氣汙染,價格便宜,自由方便還有益身體健康。但如果不注意自我防護,日久可能會患“自行車病”。

會陰部疾患不少騎自行車的男士騎車後會感到陰部脹痛、肛門墜脹、有便意、陰莖麻木,或發生尿急、尿頻、睾丸不適等。其原因是騎車時陰部受到擠壓,致使前列腺充血、腫脹而引起的。

有些婦女患者長期騎自行車上下班,如果車座過高、過硬或是車把高低不適,身體重量會過多地集中在車座上,通過狹窄的車座前端反作用於會陰部,壓迫尿道上段、外括約肌,造成泌尿係統充血,引發排尿不暢或尿頻、尿急,或導致陰部充血腫脹等炎症。

腰頸部疾患騎車者身體過度前傾(如騎跑車)時,為了觀察前方,必然要抬頭仰頸,這是一種強迫性姿勢,可造成頸部肌肉緊張。騎車時腰部的負擔最重。因此,長期遠距離騎車可能會導致頸肌和腰肌勞損。

手部疾患不少人長時間騎車後會感到兩手木麻、酸脹無力,就連握筆寫字、用筷進餐也會受到影響,醫生稱這種情況為“腕尺管綜合症”。腕關節與手掌相交處的尺側有一個腕尺管,由豌豆大小的豌豆骨和纖維組成,尺神經由此管穿過,分布到手部尺側。騎車時若雙手緊握車把,手掌尺側與車把接觸,豌豆骨卡居當中,當蹬車上坡或逆風前進,加快速度、身體前傾時,腕關節必然會過度背伸,使尺神經受到牽拉;同時上肢的支撐力增加,腕尺管內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因而引起上述症狀。

骨折和腦外傷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加勁騎車,上下顛簸、碰撞,可能引起尾骨骨折。與人與車搶道、橫衝直撞、闖紅燈、騎車大撒把或騎車遇到緊急情況時,騎車者可因緊張而失去平衡,加上車速快和車的慣性,往往會刹不住車,身體前傾衝向地麵,導致頭部受傷。

預防“自行車病”應采取以下措施:①遵守交通規則,不騎快車。②車座不要過高,車座宜軟,車把不要低於車座。

③女性和老人不要騎男車,以防上下不便。

④下雪與化雪天最好不騎車,以防路滑摔傷。

⑤遇到顛簸路段最好下車,推車步行。

⑥反複教育少年兒童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騎車時不闖紅燈、不搶道,不低頭猛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