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
起居有常,壽緣悠長
起居,也就是生活、工作的作息,它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種細節的安排。起居有常,即指導人們要妥善處理好生活的各個方麵,遵循生活規律,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清代醫家張隱庵曾經說過:“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作勞,養其精也。夫神氣去,形獨居,人得死。能調養神氣,故能與形俱存,而盡終其天年也”。就說明了起居有常對於強身延年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來說,起居應包括睡眠、沐浴、衣著、房事、勞作等幾方麵。
睡眠是調整人體精神氣血不可缺少的一項生命活動。按我國傳統的作息習慣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並提倡睡前以溫水洗足,保持思想安靜、情緒平和;睡時不當風、不對燈、不張口、不掩麵,以右側臥為宜等。但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不大注意生活規律,每到夜晚不是清談瞎侃、下棋打牌,就去舞廳周旋,幾乎整夜沉湎於無謂的消遣之中,而白天則萎靡不振、無精打采,就難以避免工作中的差錯、事故,以及對自身健康的影響。
沐浴就是洗澡。中醫認為,經常洗澡能使腠理(皮膚)疏通,氣血調暢,所以古人主張人體宜常沐浴。但洗澡也有禁忌,諸如大病初愈、體弱之人、飽食飯後、月經來潮以及大汗淋漓之時,均不得以冷水洗浴。
衣著不僅是人類儀表美觀的外在裝飾,主要在於它對人的體溫具有保暖調節作用。晉代葛洪主張“先寒而衣,先熱而解”。意思是要根據季節或一日之中的氣溫變化,經常添減衣服,這對於老年人尤為重要。另外民間所講的“春捂秋凍”,是指春天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可捂暖點;秋天雖涼,別忙著添衣,不妨先凍著點。這是因為季節的轉換有個逐漸變化的過程,人體也需要逐漸適應這個變化。其次,衣服應注意衛生,宜經常換洗、曬幹。
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重要部分,倘若不知節製,縱欲過度,勢必導致“耗散其真,半百而衰”。古醫書曾對此有所歸納,叫做“欲不可絕、欲不可早、欲不可縱、欲不可強。”又指出在酒後、惱怒、疲倦、緊張,或有病、體弱、年老、妊娠等情況下,更應注意。
唐代孫思邈說:“人欲勞於形,百病不能成”。說明適當的活動有益身體。但當動不動,或動而過度,則又可導致“五勞所傷”。所以漢代華佗又說:“人體欲得動搖,但不當使極耳”。強調勞逸之間,不可偏廢。
清晨喝鹽水如參湯
人體是一座設計完滿的有機化工廠。它不停地工作著,不斷的吐故納新。水是人體的重要物質,人體的許多生命活動都要在水的作用下才能進行。水對於維持體內營養,進行物質代謝,保證身體健康,甚至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都有特殊的作用。然而,單靠人體平時進食過程中的水分來開動這座有機化工廠和洗滌廢棄物是遠遠不夠的,而每日清晨補充一些淡鹽開水則是最佳選擇。
如果人體出汗較多,可使體內部分鈉離子、鉀離子丟失,產生低鈉血症或低鉀血症。這就需要補充鈉和鉀,通常方法是多飲用淡鹽水和含鉀較高的食品及飲料。但是,許多人都是出汗之後,甚至待身體出現疲乏無力、口幹、眩暈、肌肉疼痛、手足麻木等缺鈉的症狀時,才喝些淡鹽開水。這種被動補鈉,體內新陳代謝減慢,腎髒負擔加重,往往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民間諺語說得好,早喝鹽湯如參湯,晚喝鹽湯如砒霜。如果人們主動補鈉,在大量出汗前或天熱時清晨一起床就喝些淡鹽開水,保證出汗後體內鈉含量仍基本符合要求,可以維護細胞正常代謝,穩定細胞內外滲透,調節體內酸堿平衡,保持比較旺盛的精力,不至於出現身體疲憊、眩暈等症狀。除此之外,早晨飲杯淡鹽水可以迅速被機體吸收,起到稀釋血液,增加血流量,預防腦血栓和動脈硬化的功效。
具體做法是:清晨刷好牙齒之後,喝一杯溫熱的淡淡的鹽開水。如果開始的時候不適應,少喝一些也可以,以後可逐漸增加。同時要注意自己的小便的色澤。如果小便清的像自來水一樣,說明喝鹽開水的量正好,不必再增加喝水量;如果小便顏色渾濁不清,可以在次日清晨適當增加鹽開水的飲用量。有兩點需要注意:有多種疾病的人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抽煙喝酒者最好戒煙戒酒,效果會更好。
另有研究表明:清晨起來空腹喝一杯淡鹽水,可以清理腸胃,習慣性便秘者可以從中得到裨益。
早餐吃熱食提高抵抗力
早晨,人們經常看到一些上班族拿著麵包、饅頭、糕點或餅幹等匆匆忙忙邊走邊吃,而長期這樣吃“幹食”,會降低體力和腦力,導致身體抵抗力降低,極易患病。
清晨起床後,人的胃腸功能尚未由夜間的抑製狀態恢複到興奮狀態,消化功能也較弱。這時吃一些“幹食”,不但難以吞咽,而且早晨人體脾髒呆滯,胃津不潤,各種消化液分泌不足,此時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不利。人經過一夜睡眠,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清晨已處於半脫水狀態。早餐應吃富含水分的食物或餐前適量喝些溫開水、豆漿或熱牛奶之類的液體。這樣即可及時彌補體內缺水狀況,有利胃腸消化,使機體的新陳代謝恢複到旺盛狀態,有利於白天的工作和學習,還能有效預防某些心腦血管疾病突發。
近年來,有人提倡“生機飲食”,於是有人一早起來就喝蔬果汁,理由是攝取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然而,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
營養學家建議,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好中醫所說的“胃氣”。胃氣,其實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早晨,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係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日子一久,你就會發現吸收不到食物精華。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早餐,應該是足夠的熱稀飯、熱牛奶、熱豆漿,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青少年節製飲酒可提高免疫力
青少年飲酒有弊無益。原因是年輕人肝功能還不大健全,解毒能力較低,對酒精代謝速度明顯低於成年人,使積在體內的酒精嚴重侵害大腦神經細胞,影響大腦發育,使智力、記憶力、計算能力和判斷能力明顯下降,從而影響工作和學習,有時還會出差錯或發生事故。長期過量飲酒可導致癡呆、步行困難等嚴重腦神經障礙。年輕人的各種組織細胞還較稚弱,而飲酒會使各種組織細胞受到破壞,並妨礙細胞生成,使得細胞減少、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下降,易患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