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家庭投資指南
投資組合原理
有一位智者,在他投資生涯的晚期,從自己的親身體驗和其他投資者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句投資格言:“不要把全部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裏”。這句看似簡單的話中,實際上包含著無窮的哲理,使其成為投資領域中的千古名句。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就是在它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
1、進行投資組合的緣由何在
全部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一旦失手,雞蛋全都會打碎,損失殆盡。如果把雞蛋分成兩份,分裝在兩個籃子裏,不小心打碎一籃,我們還擁有另一籃。那麼,把雞蛋分裝在三個甚至更多的籃子裏,我們發現,隨著籃子的增多,打碎一籃雞蛋造成的損失逐漸減少。
以一定量的資金進行投資,情況也與此類似。我們不妨來看看以下例子:
投資者手中有30萬元投資資金,有三種投資工具可供選擇,每種投資工具成功的可能性均為80%,失敗的可能性均為20%,若成功,收益率為30%;若失敗,則損失30%,即收益率為-30%。
現在,我們采取三種投資方式:(1)把所有資金全部投資在一種投資工具上;(2)把投資資金平均分配,投在兩種工具上;(3)把所有資金平均分配,投在三種工具上。
實踐證明,隨著投資工具的增加,遭受最大損失的可能性逐漸減小。相應地,獲得最大收益的可能性也逐漸減小,而期望收益並沒有改變(若每種工具的收益率和成功可能性不同,期望收益通常也不一樣)。
可見,分散投資,使得投資風險得以分散。由此,投資組合的作用已窺見一斑。
我們知道,投資者選擇任何一種投資工具的標準不外乎三個:收益性、風險性和流動性。一般來說,期望的投資效果是較高的收益,較低的風險和較好的流動性。但是,風險和收益如影隨形,流動性也與之緊密相關:較高的收益往往伴隨著較大的風險,且流動性較差;而風險很小時,收益也就很低,但流動性卻很高。沒有哪種投資工具能夠單獨實現投資者的期望目標。
投資組合的提出,其基本思想就是:把投資資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散在不同的投資工具上,以分散投資風險,保障較高水平的投資收益,並使投入資金保持一定程度的流動性。
2、進行投資組合的原則
投資組合最基本的原則是:在風險相等的情況下,選擇收益較大的投資方式;在收益水平相等的情況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投資方式。同時,注意保持投入資金適當的流動性。
實際投資組合要求投資者視具體情況而定,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1)資金原則
天天都有肉吃的人,一周少吃一、兩頓肉,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若是一周隻能吃到一、兩頓肉的人,連這僅有的一、兩頓肉也喪失了,就會感到難以忍受。
同樣的資金豐裕的人,可以投資於風險較大的投資工具,即使投資失敗,損失掉這筆錢,也不會給其生活造成多大影響;相反,資金本來就不多的人,尤其是靠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一點資金投資的人,千萬不要投資風險較大的投資工具,而應選取風險盡可能小的投資組合。
值得注意的是,資金的多與少沒有一個絕對的界限或數量,而要視投資者本身情況及其所處的生活環境而定。例如,20萬元的資金,對於某些家庭來說可能是個天文數字,對某些家庭來說則可能是個小數目。在北海、深圳等高收入、高消費水平的城市,月收入2000元僅夠糊口,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則可算是高薪。
(2)心理原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可以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組合,因為麵對投資過程中的波折甚至失敗,他們不會驚慌失措,能夠冷靜對待;相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則不宜進行此類投資組合,因為他們在投資過程中總是惴惴不安,惶惶然不可終日,一遇波折,頓時六神無主,嚴重影響以後的決策,導致損失愈來愈大。如果徹底失敗,很容易陷入極度悲傷與絕望之中,甚至走上絕路。
但是,並不是說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一定要去冒險,追求高風險、高收益投資組合,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就永遠不能奢求高收益,事實上,經過投資過程中的鍛煉,大多數投資者都趨向於穩中求進,采取適度收益與風險的投資組合。
(3)時間原則
投資與學習、工作一樣,也需要時間。從投資準備、信息搜集、作出決策直至操作結束,無不需要時間。不花費時間就想取得收益是不可能。而且,各種投資工具有不同的特點,對投資者知識、技能要求不同,掌握、運用一種投資工具,就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因此,投資組合中選取的工具越多,所需時間就越多。投資者在確定投資組合時,必須考慮自己能用於投資的時間有多少。
(4)能力原則
投資絕不是像拋硬幣猜正反麵一樣,無論誰獲勝的機會都是均等的。投資市場是一個鬥智鬥勇的競技場,知識越豐富,技能越高超,決斷力越強,獲勝的機會就越大。
然而,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投資工具如此之多,樣樣精通顯然是不可能的。兵法上講究集中力量,力量越集中,殺傷力越強,越容易致勝。投資中能力的發揮也與此類似。能力強,可以考慮較多的投資工具的組合;能力弱,則應選擇較少的工具組合。不論能力強弱,投資組合中的工具選擇應是自己比較熟悉、能力所及的。
3、投資組合的主要內容
投資組合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麵。即:投資工具組合、投資時間組合、投資比例組合。
(1)投資工具組合
投資工具組合要求投資者不要把全部資金都用來進行一種投資,而應該將資金分成若幹部分,分別運用不同的投資工具,投資於不同的領域。
在相同的環境中,不同種類投資工具的風險程度不同,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例如:在國家銀行利率上調時,儲蓄存款收益率高,風險很小;而股票投資則會麵臨股價狂跌的風險,收益率很低,甚至為負數。而當銀行利率下調時,儲蓄投資的利率風險增大,收益降低,股票投資則會因股價上漲,大幅度提高收益率。
如果把資金全部用於儲蓄投資或全部投資於股票,若利率下降或上升,其收益會下降,風險很大。而分別投資於儲蓄和股票,當利率上升時,儲蓄獲利會抵銷股票投資上的損失;利率下降時,股票投資上的收益又會彌補儲蓄上的損失。通過儲蓄與股票的組合投資,使得投資風險降低,收益維持在一定水平。
傳統的投資工具組合通常采用“投資三分法”,即將全部資金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來進行儲蓄、保險;一部分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還有一部分用於房地產、黃金、珠寶等實物投資。
(2)投資時間組合
投資時間組合要求投資者不要把全部資金一次性地用於投資,而應該分次分批、有計劃地進行。各種投資工具在期限上應是長期、中期、短期相結合。
一次性將資金全部投入,若實際情況與預測有所不符,或者會因手中無備用金而喪失獲取更高收益的機會,或者會承受該投資環境下無法避免的係統風險。
另外,從資金的時間價值來看,時間越長,收益率越高;從流動性角度考慮,時間越短,變現能力越強。家庭投資組合既要求較高的收益,又要保持一定變現能力,以應付突然的現金需求,因此,長、中、短期投資應結合起來。
(3)投資比例組合
投資比例組合涉及的是各種投資工具在數量、金額上的比例關係。
分散投資工具,並不意味著投資資金機械地、完全均等地分配到各種投資工具上。由於各種投資工具的風險和收益水平不同,流動性不同,投資者對收益的期望和對風險的偏好不同,投資組合比例就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風險喜好型的人,追逐較高的投資收益,其投資重點偏向於高風險,高收益的外彙、期貨等投資工具;風險厭惡型的人則將大部分資金用於儲蓄、債券等收益基本穩定、風險較小的投資工具。
4、擁有一個家庭帳簿
當你觀看棒球或足球比賽時,你常常懂得分數很重要。對於經濟計劃來說,記錄下的數據仍顯得很重要。不同的理財記錄可以讓你知道你在金錢遊戲中勝了還是輸了。保持理財記錄、規劃你的消費是許許多多理財決定的基礎。你用於作家庭帳簿的時間可能會多一點,但所提供的信息,所得出的結論往往是有價值的。
良好的錢財管理需要係統的理財記錄。預算、收入、支出、銀行帳戶情況、交納個人所得稅等都可以作為你家庭帳簿的成員。你作了良好的家庭財務記錄,可以為你的以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處理日常事務,包括定期支付帳單等;
計劃和衡量你的經濟狀況的進步;
作出有效而合理的投資決策;
為現在和未來的購買提供可能的來源。
家庭財務記錄和文件似乎涉及的太多,有的也許你現在用不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適當的時候你是用得著的。
(1)個人和雇傭情況記錄
從你生下來那天開始,法律的和財務上的記錄和文件就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的出生記錄證明、後來的居民身份證到你的結婚證都可以說是你的個人記錄。工作之後,工作收益情況、福利情況等將加入你的記錄中來。
(2)金錢管理記錄
你財務記錄的基礎有你的收入、負債和消費等情況。預算是決定如何消費你的收入的一個特定的計劃。它有助於你在試圖達到不同的財務目標時控製你的消費。
(3)金融機構服務記錄
現在這個社會,大家與金融機構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你可能會與不止一家金融機構有聯係。當你租借時,租約是你主要的文件。
(4)保險記錄
對你的財產進行保護是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麵。保險單是你和保險公司之間的合同協議,上麵記載有類別、數量以及賠償情況等。
(5)投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