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實物投資指南1(1 / 3)

第二章實物投資指南

房地產投資

1、炙手可熱的房地產市場

近年來,房地產開發熱席卷全國。由於市場發育與經濟活動不均衡,炒房炒地炒樓花在前階段成風。許多人看到房地產業有利可圖,都想加入房地產投資。但不少人對房地產投資的知識在過去幾乎是空白,缺乏經驗,對房地產的認識也不深刻。

長期以來,中國都是靠機關、單位、團體等分配住房,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房子是政府、國家給的,隻需繳納一點租金就可以長期居住。如此一來,國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對於企業、機關來說住房問題也就成為最敏感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調整了住房政策,鼓勵房地產業的發展。於是對人們來說,麵臨著很多選擇,人們能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來決定房子的購買。就中國目前的狀況來看,很多居民是買不起房子的,如沈陽當地居民按正常收入購買每平方米2000元的房子居住的話,一家三口除平時吃穿以後要購買一套70平方米的商品房,需要127年。如果不吃不穿也要近20年。如此高的房價令絕大多數老百姓望“房”興歎。但畢竟,在中國有一部分已經富裕起來的人們,在解決了衣、食、住、行等之後仍有很多餘錢。他們渴望著能投資房地產,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相信這部分人的數量仍在不斷擴大。

多數人都有一個觀念:有錢買房地產放著,不管是土地或房子,將來總會賺錢的。因為人口會增加,而土地卻不增加,並具有“稀有性”,所以具有保值的作用。而且人口增加帶來的需求提高,也會使得房地產的價格上揚,而出現增值的利益。現在,大家都有一種“有土則有財”的觀念,所以對於投資不動產似乎有一種特別的喜好。

購買房地產,不外乎自用和用於投資兩種用途。如果是為了自用,雖然持有期間可能有保值或增值的情形出現,但嚴格講起來,卻談不上獲利。舉例來說,如果你1年前以1萬元購買了一套住宅,不久前以5萬元的高價賣出,除非你在這段時間又另外買了一套差不多大小的房子住,在不計稅及其他費用的情況下,你可以有大約4萬元的現金獲利。可是一年前的居住品質及便利性一定是大不相同,如果你想要維持相同的品質和便利,那你就根本不必賣掉舊房子。所以,對自用的房地產,最好不要從投資獲利的角度考慮。

(1)房地產的特性

房地產具有以下特性:

①不可移動性故被稱作“不動產”。

由於不可移動,地段、方位往往可以決定或左右其價格。

②長久性。

房地產的生命周期是很長的,除非天災人禍,一般情況下是不易損壞的。通常房地產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壽命,而土地的壽命則是無限的。

③不可增加性。

一般情況下人為力量很難使土地總量增加,房屋的建設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永無止境地發展。

④不可替代性。

各地的房地產之間,因地點、區位、法規製約,建築特色及發展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可能相互替代。

⑤不易分割性。

房地產不易分割,與所處的地理環境、鄰近區域等因素有密切關係。所以購置房地產時,千萬不能孤立地從個別因素來考慮。

⑥昂貴性。

房地產買賣金額很大,是一般老百姓難以問津的,適合有相當資金可做中長期投資的人。

⑦既可用於投資、也可用於消費。

正所謂進可攻,退可守。

房地產投資涉及的方麵相當廣,作為投資者,必須具備不少相關的專業知識才行。

要想在房地產投資中稱心如意,必須掌握房地產的規律性東西,如什麼時間購買比較好,購買什麼樣的房產增值快等。經常分析市場行情,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成為房地產投資的“常勝將軍”。

和其他投資工具一樣,房地產投資也受經濟發展情況的製約。如1992年商品房屋平均價格比1991年上漲了30.93%,但1993年1月至8月,全國商品房屋平均價格比1992年僅上漲1.08%,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價格有較大回落。故房地產業也並非一帆風順,投資者應掌握時機,低進高出,才能賺錢。所以應特別留意經濟景氣變動,掌握時機。

影響房地產業景氣與否、價格高低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心理等因素,都會使市場不斷出現複蘇、成長、高峰、衰退的循環。

(2)房地產投資的地段分析

投資房地產,地段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不管是大地區或較小的社區,都會有“風水輪流轉”的“輪漲”與“輪跌”現象出現。比如以前是個鄉村住宅,不值多少錢,後來在附近修建了一個火車站,從此該住宅價值就飛漲。一般來說,下列地區獲利潛力大。

①沒有剩餘房屋的地區,易出現供不應求的景象,房價較可能上漲。

②人口增長速度快的地區,尤其是新興市區,人口不斷增多,對房地產的需求也會相應擴大,增值也較容易。

③流通率高的地區,由於地段好、價位高、流通率高,房產容易脫手,獲利機會也相應較高。

④公共建設鄰近地區,如公路、鐵路、橋梁等公共設施附近的房屋,也容易增值。

在我國,房地產投資的對象是越來越多了,住房、店麵、小套房、辦公大樓、別墅、寫字樓、工業廠房等,可謂名目繁多,各有特色,其所需資金及買賣價位也不一樣。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喜好、財力等因素綜合考慮,決定自己的投資對象。一般來說,居民住房價位漲得不會過高,因為目前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人們的購買力,住房價位過高可能賣不出去。而寫字樓、別墅等高檔地產則受經濟環境影響較大,可能被炒成“天價”,也可能無人問津,銷售冷淡。目前的預售屋往往是一項獲利豐厚的產品,有些甚至在房子未建造完成前就脫手轉讓(也叫炒樓花)獲取暴利。不過,相應地也要承擔較大的風險。

從財務杠杆的觀點來看,能以小錢作較大投資以賺取大錢,實行高明的投資策略。因此利用貸款投資房地產,是投資人應具有的觀念。但利用信貸投資應該有個限度,須視自己的資金和收入多少而定,不可盲目擴張。房地產業長期而言,獲利豐厚,但所需注入的心力也不少,投資者最好在了解了這種投資工具的特性和投資原則後,再配合自己的經濟和經營情況,多加分析,進行適合的投資。

房地產的優點很多,諸如長期獲利高、可對抗通貨膨脹、是最佳抵押品等,但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還應考慮到它的缺點,如流動性差、變現性不強、一旦出租須投注不少時間、心力、所需資金多、要求投資者專業知識豐富。從整體上看,房地產業投資的風險性是很高的,在買賣過戶中還涉及到各種稅及費用問題。投資者在進行投資中應密切注意市場動態,多學習房地產方麵的知識,積累實際經驗,才有可能獲得滿意的投資收益。

2、你的未來不是夢

——巨大的住房需求以往,農民們用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積蓄買木置磚,蓋起獨家小院,令城裏人實在看不懂。因為那時的城裏人大多數還沒有家庭住房投資的意識,住的房子是公家分配來的,隻需付出微乎其微的幾塊錢房租。隻要不調走或者老死,單位是不會找上門來的。當然,憑那時幾十元的月收入,他們也買不起自己的住房。

這兩年,人們手裏的錢多起來了,有關資料顯示,全國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997年底已經高達5萬億之巨。居民有錢就要尋找投資渠道,希望錢生錢、利滾利,早日使家庭經濟生活上台階。但如今儲蓄存款利率太低,1996年以來經曆了5次降息後,城鎮居民手持現金明顯地向債券、股票以及其他資本市場分流和轉移。家庭住房和房地產投資與債券、股票投資相比,風險較小而收益可能更大。從市場風險機製來看,家庭住房和房地產投資的利率風險和購買力風險比債券、股票投資風險小,前者的收益一般會隨著物價總水平一同上漲,具有較強的抵禦通貨膨脹的能力。房地產投資的經營風險因為有實物為保障,投資更為安全,而債券、股票投資一旦公司經營虧損或是破產,收益會一落千丈,甚至血本無歸。值得一提的是,家庭住房和房地產投資的自然風險和技術風險是比較獨特的,有時因意外難以避免,但可通過投保來予以消化。

城鎮居民有錢進行投資,但為什麼要選擇家庭住房和房地產呢?除了風險較小外,還因為老百姓當前的最大需求首選是住房。前些年分配的公房,由於設計落後,結構不合理,裝修簡單,麵積一般較小等原因,許多人想換房調房;家裏的子女長大了,參加工作後都在忙活著談戀愛,領了結婚證,想等一套房子;年紀大的人琢磨著房改了,利用有工齡折扣的優惠,趕緊買下自己的住房貽養天年,造福子孫後代。從古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歎,到未來21世紀對家庭住房的展望,多少年來,居住條件的改善一直是中國老百姓孜孜以求的願望。中國的人口規模決定了現階段對住房的需求,始終是一條呈陡峭上升趨勢的直線。

國家建設部最近提出,要用20年的時間,分三個階段以大規模的成型住宅開發來進行住宅建設,實現居民住宅產業化;同時在住宅設計方麵,也將有較大改觀。建設部部長侯捷在談到當前房地產業的形勢時說,現在主要的問題是需求與購買力的矛盾。目前建房不是困難,有存量5000多萬平方米,可是房子到不了老百姓手中,原因是低工資高房價。在全國推行房改的同時,要采用按揭貸款的方式引導老百姓購房,按揭貸款可分10年、20年、70年的土地使用權,也可考慮分期付款。隻有調動起老百姓的購房積極性,激活房地產市場,才能有效依靠支柱產業,“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健康地發展。侯捷強調,這幾年要花大力氣研究解決把老房子買下來,新房子取消統一分配的新機製。

城鎮住房製度的改革,特別是現住房租金的不斷提高和公有住房出售的穩步推行,使城裏人不得不開始考慮買房子,老百姓擁有一套私房的夢想,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房改,開啟了我國城鎮居民住房私有化的序幕,使中國人的居住條件、生活水平開始向西方經濟發達國家靠攏。城鎮居民在購買家庭住房後,可以自行裝潢維修,可以改造出租,可以出售換購;今後的勞動收入和從住房中得到的收益,可以轉向投資家庭的其他固定資產,改善家庭生活條件,滿足家庭成員在物質和精神生活方麵的多種需要。當前,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初見成效,通貨膨脹得到明顯抑製,物價水平漲幅總體回落,聰明的人趁手頭這點餘錢,恰好可以在購買家庭住房上投資了。

房改開始後,不少人在猶豫,究竟是買房合算,還是租房合算。買房吧,擔心投資沒有回報,怕吃虧;租房吧,擔心錯過購房政策的優惠,怕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這裏我們來分析一下支配買房和租房利益差別的基本因素。

首先,要確定現住房的使用年限。買房是把家庭現住房直到報廢前的使用年限一次買斷,因而房子還能住多少年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隻有確定了現住房的使用年限,才能按年按月來攤房價,才能與租房所需付出的租金數額進行直接比較。目前城鎮居民準備購買的住房多數為磚混一等結構,計租等級為一級,使用年限為50年。

其次,要確定買房和租房後的收支變化因素。職工以成本價買房後,房屋的產權歸個人所有,使用五年後可依法進入市場,除了省卻了每月繳房租的煩惱外,還有收回投資並獲利的可能。但此後房屋的維修費、管理費由自己承擔。除了準備出租、出售外,可以暫不考慮房屋折舊費、繳納房產稅等問題,一次性投資的利息也可以攤入房價與租金進行比較。實際上,新入住的公房在買房前統一維修後10至20年內無需大的花費;管理費也與家庭日常生活聯係在一起,基本上不能算有大的開支。而租房從短期看,租金標準較低,甚至比不上買房投資的利息;但從長期看,隨著國家租金標準的提高,除維修費、管理費、折舊費外,還要加上投資利息和房產稅。以南京市房改方案的提租規劃為例,1995年度按雙職工家庭平均工資的5%計租,以後逐年遞增2個百分點,預計到2000年,房租支出將會占到家庭平均工資的15%,將成為家庭日常生活的最大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