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因為今天要例行早朝,所以朱由校早早的就起來了,隨便吃了點東西之後就到了太和門上早朝。
眾大臣和皇上見完禮後才發現今天的早朝的異樣,平常的早朝的時候一般大太監就王安和王承恩會在,他們兩個是一個內廷二十四衙門之首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一個是皇上的隨侍太監,所以他們二人會參加早朝。
而今天司禮監的五個秉筆太監全部到齊了,一般的大臣的都在納悶之時東林黨的黨的官員缺心知肚明。因為今天不光是五個秉筆太監參加了早朝,楊漣反對重開皇店的奏折被皇上留中了,顯然是今天會論此事,此事涉及到內廷尤其新成立的那個什麼國資監,所以內廷的幾個秉筆太監也都是參加的早朝。
開始日常的議事之後,主要是戶部彙報全國各地關於夏糧收成的事情,戶部彙報完畢之後,其他各部也進行了日常的通報。等日常的通報結束之後,大臣們都知道這是開胃菜結束了,下邊才是早朝的正菜時刻。
等大臣們彙報完畢之後,朱由校拿出來楊漣的奏折說到:“這是兵部給事中楊漣昨日給朕上的奏折,朕留中了。就是想在今天早朝之上,問問諸位的意見。楊漣,既然是你的奏折,你來先來說你所奏之事。”
站位早朝隊伍末端的楊漣出列,向前走到朱由校的近前,施禮完畢後就把自己的奏折當庭宣讀了。完畢後他又進一步說道:“不知道是何人想皇上提的建議,臣想當麵與其辯之,此乃禍國殃民之策。”
朱由校聽到楊漣的話就滿臉黑線,這個楊漣還真敢說。如果提出這個政策按他說法是小人,那自己這個皇帝不就是聽信小人不辨是非了麼?想到這裏,他一陣無語。
就如昨天商量的好的王安站了出來,“啟稟皇上,奴婢有話說。”得到皇上的同意後,王安繼續說道,“楊大人問誰給皇上的提的建議?向皇上提這個建議的正是我。”
“內帑之前本有四百多萬兩純銀,皇上登基之後犒賞九邊三軍用去一百八十萬兩。年初,又從內帑拿出一百萬兩白銀供戶部兵部使用。三月內帑又拿出三十萬兩發往遼東做軍費,犒賞各地勤王之兵。加上其他使用的白銀,內帑之前靠礦稅商稅皇店等積攢的四百萬兩白銀隻剩了四十萬兩。”王安開始為自己進行辯解,就先從內帑的白銀說起。
“礦監稅使還有皇店全麵廢除之後,也斷了之前的內帑大部分收入來源。正是因為這個問題奴婢不得已才給皇上提了重開皇店的這個建議,把之前各地的皇店重新開起來以增加內帑收入,何錯之有?”王安僅僅的圍繞重開皇店是為了增加內帑收入的關鍵點去進行辯解。
“原來是王公公提出的意見,難道王公公不知道先前各地皇店的種種劣行麼?王公公如果知道還給皇上提這樣的建議,有何居心?”楊漣雖然是火爆但不是沒腦子,繼續控訴之前皇店的劣行。
“是何居心?皇上大婚之前的用銀困難,內閣和戶部應該都是知道的吧?當初司禮監和戶部就此事就是商議了許多次,劉首輔和李尚書出來說說我是不是在胡說八道。”王安則繼續強點內廷的財政困難,並指名兩個人劉一燝和李汝華出來為自己作證。
劉一燝很尷尬,內廷重開皇店的事情,他是一百個不讚成。可是鄒義說的之前皇上大婚時用銀困難卻是事情,當初他們都為了這個事情發愁死了,司禮監以內帑沒銀為由,想讓戶部多出。可是朝廷的財政現在也很不好,戶部也沒多少銀子,要不年初的時候也不會從內帑中取一百萬兩了。這件事最後還是各處出一半白銀才解決了。不過王安提到了他的名字,他不能不說話了。
“王公公說的沒錯,這件事臣還是記得非常清楚。”劉一燝就完全就事論事,肯定了王安說的話。劉一燝說完之後,戶部尚書李汝華站出來肯定王安說的。
“內帑現在幾乎沒有多少收入來源,重開各地的皇店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王安從內廷財政困難之後,直接把重開皇店作為結論點。
楊漣見王安不停的講述內廷的財政困難,楊漣也不好自己去否定,畢竟內帑是皇上的私人小金庫,他也不好直接說給皇上增加收入就不好。但是,重開的皇店的弊端除了他之前說的之外,他繼續說到:“重開皇店不光是種種劣行,尤其京城之外的皇店。而且開皇店本身就是與民爭利,是擾民之舉。增加內帑收入當然是應該的,但是也不能用這樣的辦法。”
楊漣說完之後,東林黨的其他大佬也紛紛開火炮轟皇店。左都禦史張問達、大理寺丞鄒元標、禮部尚書孫慎行等等紛紛表明反對重開皇店的態度。東林黨表明態度之後,一向以反對東林黨的浙齊楚三黨也沒有任何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