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中生生物學業分化與成就值差異的學科特點
一、實驗研究目的
初中生學業分化是影響整體教育質量提高的大問題,分化產生的差生轉化、優生提高迫切需要科學的教育策略的指導。從現狀看,這個問題的解決並未找到令人滿意的方法,究其原因,恐怕一方麵在於學業分化本身原因的複雜性,另一方麵則可能是由於對初中階段不同學生的學習潛能缺乏足夠認識。當前教育體製中的學業評價體係主要是一種絕對判定標準,這種標準在應試教育背景下不失為是一種公平的選擇尺度,而且對大多數普通學生具有操作性方麵的優點。但不容忽視的是,對學生分化群體的對象,這種絕對判定標準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學習活動中最為本質的內容,即學業潛能的發揮。而從學科成就值等相對判定標準角度分析研究初中生分化群體,將不僅有助於正確診斷評價絕對標準下的優差生,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從教學論角度進一步認識初中生各學科學業分化現象的本質及其診治之道,從而為提高九年義務製教育質量,促進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二、實驗研究方法
1、取樣:本市普通中學94級8個班組385人,從初一預備班到初二下學期連續跟蹤三年,根據生物學科曆次考試總評平均成績取超過x+0.95SD的對象為優生組,共41人,其中男13人,女28人;取平均成績低於x-0.95SD為學業不良組(以下稱差生組),共40人,其中男29人,女11人,差生組中包括留級生7人,其中男4人,女3人。分化組群體占總體21.05%。
2、調查與測試:
(1)生物、語文、數學、外語學科成績及總評統計及分析。
(2)智力測試:采用北師大心理學係修訂的瑞文測驗(SPM)進行團體施測。
(3)問卷調查:自行設計,主要查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業負擔、身體狀況、家庭環境等。
所有數據均在Foxpro中建立數據庫,最後以SPSS軟件作統計處理。
三、實驗結果與討論
(一)學科成績調查及比較:
為了探明分化群體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各學科學業成績狀況,將各種成績標準化後作分析比較,結果表明以生物成績分化為基準的優差生組,在語、數、外和各科總評成績上均表現出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1=,進一步作生物與各科成績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在初中學生總體上,生物學成績與語、數、外及總評成績均達強正相關程度,說明生物成績差異分布與語、數、外具有一致性。但在分化群體優生組、差生組中,生物學科成績與其它各科成績均未達顯著相關程度,留級生組中生物與外語、語文和總評分呈中強負相關,此結果說明在分化學生群體中,生物成績與語、數、外成績具有與總體不同的變化趨勢。
(二)智力發展水平與學生成就的關係
為了了解優差生分化與智力發展水平的聯係,以瑞文量表對對象進行了智商測定,結果可見,優生、差生、留級生的智商分布存在顯著差異,優生組平均智商顯著高於差生組。智力水平優良的一級和二級(P75以上)優生組有33人,占優生組總數80.4%,差生和留級生中僅13人,占32.5%。智力水平中下的四級和五級(P25以下)優生組2人,占4.9%,而差生、留級生中有24人,占60%,這說明智力是影響學業分化的重要因素。
進一步分析智力與各學科成績的關係可顯示出:在總體上智力與各科成績的相關係數均達顯著程度,其中數學成績與智力相關係數最高,達0.6417,生物成績與智商的相關係數也較高,達0.5544,語文成績相關係數最低為0.4877,這個結果與伯特(C·L·Burt)報道的語、數、外結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