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附錄7:兩棲動物--青蛙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青蛙與兩棲生活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

2使學生了解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3使學生學會觀察青蛙的外部形態;學會解剖青蛙的方法和認識其內部結構。

二、教學重點

1青蛙的形態、結構、生理與環境相適應的特點。

2解剖青蛙的方法和認識青蛙的內部結構。

三、教學難點

1青蛙的循環係統(心髒的結構,雙循環及生理)。

2青蛙的發育過程。

3解剖青蛙的方法和認識其內部結構。

四、教具準備

青蛙捕食過程掛圖;青蛙內髒結構掛圖;青蛙血液循環示意圖(見教材中的插圖);青蛙腦的浸製標本;青蛙發育過程掛圖和浸製標本。

五、實驗材料用具

青蛙(用乙醚麻醉);解剖剪;鑷子;解剖盤;大頭針;細玻璃管。

六、教學方法

講述法、談話法和解剖觀察相結合。

七、課時安排

2課時連排。

八、課堂教學過程

師:我們在""魚類動物""一章中學習了有關魚類的知識,請大家想一想,魚類的主要特征是什麼?

生: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麵大多覆蓋著鱗片;用腮呼吸;用鰭遊泳;心髒有一心房和一心室。

師:回答正確,請坐(下同)。魚類是終生生活在水中的低等脊椎動物,它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都與這種水生生活相適應。從這節課起我們要學習從水生開始向陸生過渡的脊椎動物類群--兩棲動物。

[板書:第九章兩棲動物]

師:什麼是兩棲動物?兩棲動物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兩棲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有哪些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下麵,我們就以青蛙為代表來學習兩棲綱的動物。

[板書:青蛙]

師:青蛙,俗名叫田雞,分布很廣。請同學們根據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思考並回答有關青蛙生活習性的幾個問題。

[板書:一、生活習性]

師:第一,一年中,最早看見青蛙是什麼時候?

生:春天。

師:第二,每年什麼時候看不見青蛙,它們到哪裏去了?

生:冬天看不見青蛙,它們冬眠了。

[板書:春天開始活動,冬天冬眠]

師:第三,青蛙的幼體叫什麼?它們生活在什麼地方?

生:蝌蚪,生活在水中。

師:第四,青蛙生活在什麼地方?

生:稻田,池塘的水邊,水溝裏。

[板書:蝌蚪生活在水中,成蛙水陸兩棲]

師:青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生活在潮濕的陸地,有時也在水中遊泳,像青蛙這樣的動物就是兩棲動物。青蛙的形態結構和生理活動特點是與這種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我們先來觀察青蛙的外部形態。

[板書:二、外部形態]

師:在每張實驗桌上的解剖盤裏放一隻麻醉的青蛙,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青蛙的外部形態,並思考課本中""看一看,想一想""欄目提出的問題。

師:青蛙有什麼樣的體色?這種體色有什麼作用?

生:青蛙的背麵呈草綠色,有斑紋,腹麵白色,有保護作用。

[板書:1體色:草綠色,有保護作用,有利於捕食]

師: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青蛙體色是不同的。生活在水草叢生的湖邊、池塘裏的青蛙體色是草綠色;生活在沒有綠草的溝渠裏的青蛙體色是灰棕色的。青蛙的這種體色變化,對它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生:不容易被敵害發現,有保護作用。

師:把青蛙握到手裏有什麼感覺?青蛙的皮膚與魚的皮膚有什麼不同?

生:青蛙粘滑,沒有鱗片。

[板書:2皮膚:裸露,分泌粘液]

師:青蛙的體表沒有鱗片和其他覆蓋物,皮膚裸露,能夠分泌粘液。青蛙皮膚的這種分泌功能對它的水、陸兩棲生活有什麼作用?

生:減少在水中遊泳時的阻力,在陸地生活時可保持皮膚濕潤。

師:大家觀察青蛙的頭部,看一看頭部的感覺器官。青蛙頭部的前端有什麼感官?

生(齊):有一對鼻孔。

師:青蛙的鼻孔是青蛙的呼吸通道。青蛙的眼睛位於頭部的什麼地方?有什麼特點?

生:位於鼻孔的後方、頭的兩側,大而突出。

師:青蛙的眼睛與魚類的不同,青蛙的眼睛具有眼瞼,可以閉合。蛙眼隻對活動著的物體感覺非常敏銳。在青蛙兩眼的後方各有一個什麼結構?

生:圓形的膜。

師:這兩個圓形的膜叫做鼓膜。它能傳導聲波,是青蛙的聽覺器官。這是與複雜的陸棲生活相適應的。

[板書:3頭部:有鼻孔、眼、鼓膜等感官]

師:大家觀察青蛙的四肢,注意比較它的前、後肢有什麼不同?

師:青蛙的前肢有什麼特點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