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減少失誤,穩步發展(1 / 2)

第三十六章減少失誤,穩步發展

私營公司的擴張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但在擴張的征途上要時刻提醒自己減少失誤,不要急於求成,不要盲目行動。

1998年9月23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累計欠債達3748.5萬元且長期賴賬的廣州市壹加壹實業有限公司進行了強製執行。

曾經風光一時的明星公司"壹加壹",難逃執法查封清盤的命運,而創造了昔日輝煌的"壹加壹"老板陳展鴻遠在千裏之外的加拿大,始終不肯露麵。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陳展鴻在廣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所創立的"壹加壹洋服"名噪一時,他也被傳媒譽為"改革開放的潮頭人物"廣為宣傳,在其輝煌的商業生涯中,他贏得了令人目眩的榮耀,被評為"第三屆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廣州市十大傑出青年",並且當選為廣州市政協委員,可謂名重一時。

作為中國第一代私營老總的傑出代表,陳展鴻可以說是與中國市場經濟一起成長起來的。80年代初,中國的改革曙光初露,大多數人還沉醉在計劃經濟的"鐵飯碗"中時,陳展鴻就已意識到時代的機會,毅然下海,成為自由經濟人。他買了縫紉機和車邊機,在珠江邊搭起了一個小棚子,幹起了修補衣服的零活。小夥子為人誠懇,手藝也不錯,左鄰右舍都願意惠顧這個小店,生意也就慢慢地興旺了起來。

當手中有了一點積蓄,不甘寂寞的他迸發了創業的熱情,他希望自己能夠闖出一番事業。這種非同凡響的自我期許,產生了成功的推動力。1985年1月,陳展鴻策劃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辦了一場"青年時裝展"。這一場時裝展如果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無疑幼稚得可笑;但在當時,卻造成了非常轟動的效應。畢竟,1985年的人們還沒有時裝的概念,更談不上時裝表演了。在枯燥乏味的業餘生活中,陳展鴻的創舉顯得格外靚麗。

曆史總是願意給予超越時代的勇者豐厚的回報。陳展鴻也不例外,一場銳氣潮流的時裝表演,使他名噪一時,成為萬人關注的新聞人物。

第一次成功的喜悅,使陳展鴻有了更大的雄心。他當即與三個年輕人合股組建了"壹加壹"時裝設計公司。

這個別致的名字並非效法當時因陳景潤而廣為人知的數學猜想"1+1",據陳展鴻自己解釋,其寓意是:"我們隻有一台縫紉機和一台車衣機,但我們可以一點一點積累,一步一個腳印邁向美好的明天。"

或許上天真的垂青有準備的頭腦,80年代的市場,對於當時的創業者來說,有太多的黃金機會。畢竟,大多數人還在計劃經濟的城堡中,市場的疆場隻有少數的勇者在縱橫馳騁。

"壹加壹"成立不久,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造就了它的騰飛。

六運會的最大贏家

1986年全國第六屆運動會在廣州舉辦,給了"壹加壹"商業機會。陳展鴻和夥伴們努力奔走,陳展鴻在時裝設計界已經頗有名聲,專業水準毋庸置疑,再加上他們的熱情和誠意,因此爭得了入場式引導服務的設計。

入場式引導服的設計使"壹加壹"有了一筆可觀的收入,但使他們發跡的卻是六運會的另一個機會。

當時,廣東省政府為了籌集主辦資金,準備發行獎券。與主辦機構頻頻走動的陳展鴻,自然也聽到了這個消息。敏銳的陳展鴻意識到,這是命運在向他微笑。他主動寫了可行性報告,要求承辦獎券發行。這種大膽的想法,在當時聞所未聞。

但陳展鴻的多方遊說,終於打動了領導。那時的廣東正是改革開放的先鋒,富有魄力的領導在考察了"壹加壹"的情況之後,被這幾個熱情而勇於進取的年輕人所感動,於是決心一試。第六屆全運會籌備組簽應把獎券發行交給"壹加壹"經辦,負責人隻對陳展鴻說:"假如你們失敗,要包賠300萬經濟損失"。

300萬在當時可謂天文數字,但陳展鴻沒有被嚇倒。公司成敗,在此一搏。

滿懷創業理想的陳展鴻和夥伴們組織人員對獎券進行大規模的宣傳。足跡踏遍整個廣東,終於成功承辦了建國以來第一次獎券發行活動。"壹加壹"不僅成為廣東知名的公司,而且也獲得了巨額的收入。籌集的款項除了上繳六運會籌備組外,陳展鴻等人進入帳6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