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幾個建立公共關係的招數
1.贏得政府支持的秘訣
辦公司必須要設法贏得政府的支持,可是每家公司的情況各不同,對政府的要求也千奇百怪,莫衷一是。有的需要政府部門的保護,有的需要政府部門給予優惠貸款,還有的要求政府給予某些方麵的獨立經營權。要求不同,對政府部門的公關方法自然也不盡相同。這裏舉一些常見的方法。
①施加影響法:
這種方法在西方國家十分常見,其具體做法是,公司聘請遊說集團,對政府的決策施加影響,使政府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確定政策。另外,萬一這個方法不靈,就動用公眾輿論,巧妙地把公司的利益替換成民眾的利益,迫使政府考慮自己的要求。政府部門的決策跟公司是決然不同的,公司考慮的是贏利,而政府考慮更多的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隻要公司能把本公司的利益與公眾利益掛上鉤,在政府那裏說話的分量就不一樣了。
國內有些公司對政府施加影響的方法也很多,南方有一個大型的房地產公司就有一次成功的經驗。當時由於受經濟過熱的影響,房地產的開發都十分注重高檔房產的建造。這家公司敏銳地感覺到未來的房地產隻能以大部分人能夠消費的中低檔房為主流,但是政府缺乏明確的支持和優惠政策。
為引起政府注意,這家房地產公司自己出資金籌備了一次"中國房地產開發戰略研討會",特地邀請政府部門領導參加,在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大聲呼籲重視城市中低檔房產開發,給政府領導印象深刻。不久,一個支持中低檔房建設的方案就出台了。該公司趁熱打鐵,立即推出幾個中低檔房的項目,由於是政府明確支持的項目,所以在項目審批、資金來源等方麵都受到各個部門的重視。不久,各地住房改革開始,高檔公寓滯銷,相反對中低檔房的需求卻迅速增加,該公司正好趕上這個潮流,業務量大增,一舉成為這個城市的房地產明星企業。
②聘請顧問法:
這可以說是最常見的辦法,在古今中外都可以看到。但現在許多國家的法律都明文規定,公職人員在位時,不能充當顧問。這樣一來,退休官員就成為顧問的最重要的來源。
日本的東京大學集中了全國最聰明的學生,這群高才生當然是各大公司爭相禮聘的對象。可東京大學的學生最喜歡的職業卻是當政府的公務員。與在大公司當職員比,在日本當官的俸祿不高,在嚴格的審查製度下,貪汙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些人看中的是退休後的收入。一般來說,在日本當公務員退休後,就會立即被各大公司聘為顧問,每月拿高薪,世界各處轉轉,為公司出謀劃策,生活自在而又收入豐厚。
一次,東芝公司準備在中東投資,請來從外務部退休的高官做參謀,詢問在什麼國家投資比較合適。這位高官拿起顧問費,在地圖上一指說:"沙特阿拉伯比較合適",說罷揚長而去。東芝公司急忙照辦。不久,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中東局勢大亂,獨沙特阿拉伯社會穩定,東芝公司的投資安然無恙。當然,顧問也不是預言家,可以料事如神,但這些高官確實在他們各自的領域經營多年,方方麵麵的關係很熟悉,用他們做顧問當然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美國,聘請高官做顧問的情況更是普遍,像國務卿基辛格、黑格等人退休後都被聘為大公司的董事長,在全球飛來飛去。對比之下,我國有些公司卻缺乏這根弦,別人還在位置上的時候,竭盡全力地巴結,今天請人去剪彩,明天請人去講演,退休後則棄之一旁,其實這完全是一種短視。這些高官在位置上的時候,總會有些顧忌,下台後正好可以躍身商海,好好顧問顧問,結果卻人走茶涼,令人好不懊惱。
③上傳下達法:
辦公司的應該首先向政府宣傳自己,使政府能夠認識到公司存在的意義,否則即使有各種發展的機會,也抓不住,因為政府是特殊的消費者,它很少走上門來認購。
雲南省有個東川市,該地區經濟一度非常困難。記者去采訪該市的一家有名的百貨集團,詢問上半年的銷售情況。公司經理再三搖頭大吐苦水。記者問公司銷售下降的原因,此公回答的令人啼笑皆非。他說:"本來銷售還可以,但今年政府部門的集團消費都讓昆明商家弄走了。"記者追問道:"那你為什麼不去上門推銷"。經理搖頭說:"這怎麼行,人家是政府部門,上門推銷不是給人留話柄。"真是讓人無可奈何。其實,你隻要把政府當成一個消費者,上門推銷自己的產品又何嚐不可,可是就有人為了不給別人留話柄,甘願餓肚子。上傳的意義就在於找機會讓各位領導認識自己,從而得到政府的理解、支持、同情與合作,特別是可以讓政府在製定地區規劃中考慮自己的利益。
有人說上傳容易,下達意義不大,因為政府消費雖然巨大,但對大公司有利。像一些專門麵向普通群眾的小公司,根本無法得到政府定貨。這話有他的道理,政府部門的投資通常在基本建設領域,一些小公司確實難以染指。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絲毫商機。
河南鄭州市有一個生意人,此君的一大愛好是看報紙。一天,報紙上說政府正在準備修一條從洛陽至開封的高等級公路,他想把政府修公路沿線的采石場盤過來,將來修公路肯定能賺它一把。說幹就幹,他花了幾天時間,把這條公路的具體路線熟悉了,用很低的價格盤了幾家石料場。不久,開封到洛陽的高等級公路開始修建,他的幾家采石場晝夜開工,產品仍然供不應求。
④利用中介組織:
一家公司初到陌生的地方經營業務,想立即與當地政府建立親密的聯係是相當困難的。一般情況下,老練的公司都會利用中介組織來達到目的。中介組織由當地社會的知名人士組成,和地方政府的關係相當緊密,利用中介組織可以迅速拉近公司與政府的關係。
這一點在東方社會特別管用,因為東方社會本來就是關係社會,人們對人事關係的親密與依賴程度遠勝過橡皮圖章。日本山田公司是一家專門製造特種鋼材的公司,他看到中國南方對特種鋼材的需求很大,決定在南方的某個城市建設特種鋼廠。但他們對這個城市的投資環境一無所知,這時一家投資谘詢公司聞訊趕上門來。山田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以10萬元成交。這家谘詢公司幫助山田公司辦好一切手續,並答應幫助山田公司拜見市長。
不到一個月,山田公司就達到了目的,不僅用最短的時間辦完了一切手續,而且還和當地政府建立了親密的聯係,為進一步在這個城市投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說的隻是一些常見的辦法,有的人對此卻不置可否,他們聯係政府官員的辦法是請客、送禮、甚至是金錢、美女的供奉。這種辦法在當前不正之風盛行的時候,確實有產生的必然性。但要切記的是,任何辦法的實行都要有個度,如果過分地和官員們拉上不正當關係,一旦失勢,吃虧的還是公司。韓國的幾個財閥公司就是這樣倒黴的。而印度尼西亞的蘇哈托下台,許多公司遭清理也是可見的前車之鑒。
2.不要與新聞媒介較勁。
從做生意的角度來說,處理好與新聞界的關係至關重要。俗話說酒香還怕巷子深。酒再香,也不可能透過空氣讓全城的人來買,賣酒的怕巷子深的原因,就是害怕因為缺乏適當的媒介來宣傳,酒賣不出去。現在是所謂的信息時代,報紙、電台、電視上各種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讓你生活在信息的海洋裏,無時不受媒介的影響。如果能夠取得媒介的支持,利用大眾傳媒來宣傳自己,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如果得罪了新聞界,就可能搞得聲名狼藉。
瑞士的雀巢公司在這方麵就曾經當過一次反麵教材。雀巢公司的一個重要產品是嬰兒奶粉,這一產品長期壟斷歐洲市場。為加大雀巢公司的影響,同時開拓海外市場,雀巢公司決定進軍非洲市場。
當時,非洲大陸上內戰正酣,許多國家的人民沒有飯吃。雀巢公司召集新聞界,宣布要無償支援非洲難民,贈送奶粉給非洲,新聞界將這件事報道後,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提高了雀巢公司的聲譽。同時,雀巢公司還有一個計劃,就是當非洲內戰停止時,非洲的媽媽們已經習慣用雀巢公司的奶粉,那時,雀巢奶粉正好可以在非洲大量銷售。
應該說雀巢公司的想法是很好的,可事情的發展卻未盡如人意,甚至與公司的期待完全相左。過了一段時間,報紙上不斷傳來有些非洲媽媽用雀巢公司的奶粉喂寶寶,結果導致嬰兒死亡的消息。雀巢公司慌了,急忙派人去調查,發現報紙上說的嬰兒死亡的例子,其原因並不是喂了雀巢奶粉的緣故,而是當地的飲用水不衛生,同時非洲貧困的媽媽們為節約奶粉,大量用水稀釋,從而使嬰兒得了當地衛生條件無法解決的痢疾。雀巢公司鬆了一口氣,當即在報紙上聲明,非洲的事件與公司奶粉的質量沒有什麼關係。
可是有家報紙並沒有理會雀巢公司的聲明,繼續報道了雀巢奶粉的所謂"中毒"事件。這時,雀巢公司做了一件事後被證明是極其錯誤的決策,它決定起訴這家報紙和做這個報道的新聞記者。
本來,有關雀巢公司奶粉質量的報道還不為公眾注意。現在居然打起官司,公眾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起來。雀巢公司成為輿論的焦點。又有幾家新聞機構派記者到非洲,專門調查雀巢公司奶粉"毒害"非洲兒童的情況。由於非洲處於內戰之中,有關非洲的新聞從來就是傳聞與事實的結合,所以對雀巢公司的奶粉質量的渲染更加朝不利的方向發展。甚至有很多人在雀巢公司的總部門前示威,以抗議商人"唯利是圖",全然不顧非洲兒童生命的可貴。雀巢公司的形象大損。麵對氣勢洶洶的輿論,雀巢公司始料不急,一下子陷入不知所措的痛苦境地。
公眾都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對待這一事件,當時市場上的奶粉競爭得很厲害,有幾百種牌子,雀巢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本來很可觀。但是,現在媽媽們誰也不想拿自己的孩子冒險,大都臨時換了奶粉。
雀巢公司的產品銷售量一下子下來了,公司的領導層意識到自己的決策失誤。但已經無可挽回,隻得硬著頭皮等待法院的判決結果。
判決結果很快出來了,雀巢公司贏得了無可爭辯的勝利。但是,公眾的興奮點很快發生了轉移,他們誰也沒有注意到報紙上簡短的道歉申明,其他品牌的奶粉不戰而勝。雀巢公司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其依靠幾十年才建立的產品盛譽竟然被一種謠傳擊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