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夢中的遊戲(1 / 3)

第5章 夢中的遊戲

夢和記憶

人為什麼會做夢

你經常做夢,還是很少做夢?

我們為什麼睡覺時會做夢?

古希臘曾有過關於醫學治療和夢的因果關係的研究。因為當時有一種醫療方法,即在夢中討教治病良方。古代還傳說政治與夢有關,當時的聖德太子就是其中之一。許多文學作品中也有關於睡夢中能與死去的人或思念的情人相會之類的描述。雖然夢中的世界有別於現實世界,但從另一個角度講,夢中世界並非虛無縹緲,它來源於現實世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人們漸漸認識到,夢是超現實世界的特殊存在。人們在研究睡眠的同時,開始關注與思考夢。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自己做了一個情節曲折的夢,在夢中大腦清醒,邏輯清晰,可是第二天醒來後就很困惑,"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是從哪兒來的?我怎麼會做這樣的夢呢?"

由於我們夢境中的許多內容與自己最近的經曆有關,因此有的科學家推測,大腦是從"說明性記憶"係統中提取做夢的素材的。"說明性記憶"係統包括了大腦最新獲得的信息,儲存著你可以說明自己知道的東西。例如9的平方根是多少,愛犬的名字是什麼等。健忘症患者由於大腦中海馬狀突起受傷,失去了"說明性記憶"的能力。因此如果我們的夢來自"說明性記憶",健忘症患者就不應該做夢,或者與其他人做夢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哈佛醫學院教授羅伯特.斯提克戈德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卻發現:像有正常記憶的人一樣,健忘症患者在入睡後也會"重放"他們最近的經曆,惟一不同的是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夢見的內容。在斯提克戈德教授的實驗中,兩組實驗對象每天都要玩幾個小時的"俄羅斯方塊",結果到了夜裏,他們都夢到了旋轉的、下落的方塊。

因此斯提克戈德的研究小組得出結論,夢一定是來自健忘症患者也擁有的記憶,即"固有記憶",這種記憶可以被科學家檢測出來,你自己卻意識不到。例如當你多年沒騎自行車以後第一次騎車時,或者不看原稿打字時,就是在依靠"固有記憶"。

那麼夢對我們有什麼作用呢?斯提克戈德認為,大腦經常為一些難題所困擾,在睡夢中它將記憶、事實與感情結合起來,把它們像拚插玩具一樣組合在一起,並把這些信息轉換成我們可以理解的形式。斯提克戈德交給實驗者一些複雜的問題,讓他們在幾天內拿出解決方案。在此期間一組對象被允許進入"REM睡眠"(即眼球快速運動睡眠,是最深層次的睡眠,夢通常在這個階段發生),另一組人則被迫保持清醒。結果發現前一組人比後一組人解決問題的進度明顯要快。斯提克戈德認為,這項實驗表明大腦在睡夢中可以鞏固已經獲得的信息,並將其重新整合,換句話說,大腦在做夢時也在思考學習。

斯提克戈德的理論可以解釋以下這則趣聞:1865年,德國化學家弗雷德裏希.凱庫勒被一種化合物的分子結構難住,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分子由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組成,如果按照傳統的分子結構理論,讓它們組成一個分子似乎是不可能的。有一次當他在爐火前打瞌睡時,在夢中看到了兩條絞在一起的蛇在咬對方的尾巴。他從睡夢中醒來,茅塞頓開:這個分子一定是環形結構的!凱庫勒就這樣在夢中發現了苯分子的結構。

斯提克戈德的研究結論在科學界引起爭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西格爾博士就是反對者之一。西格爾做了一項實驗,將老鼠放到一個小平台上,下麵是一桶水。當老鼠進入REM睡眠後,由於肌肉放鬆,它會掉到水裏。經常參加這項實驗的老鼠記憶力明顯下降,但西格爾認為這與缺少REM睡眠無關,疲勞和突然落入水中引起的壓力才是影響記憶的真正原因。在另外一項實驗中,當研究人員用一種不容易造成壓力的方法來幹擾老鼠的REM睡眠時,老鼠的記憶力就沒有下降。

此外一件發生在人身上的實例也支持了西格爾博士的觀點。曾有一位患者被彈片擊中,大腦受損,無法進入REM睡眠,也無法做夢。可是在他受傷之後,還完成了在法學院的學業,成為一名不錯的律師。10年來的密切觀察發現他沒有一點記憶問題。

另外,科學家認為有些細菌會引發腦部的睡眠反應。但有些專家則認為正常的細菌是引發睡意的因素,因此生病時會有更多細菌進入體內,大腦會接受到更多的睡眠信號。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開啟下意識心理的鎖鑰,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但諾貝爾獎得主法蘭西斯·克裏克認為夢是"心理垃圾箱"隻有清除無用信息的功能,專家則認為"做夢本身比記得做夢更重要。"有些自以為從不做夢的人,在實驗室接受觀察時會發現做了幾個小時的夢。隻是他們不記得罷了。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學說,不過沒有人真正說得上來為什麼會做夢。科學家認為,對夢與睡眠問題的巨大分歧進一步說明人類對夢知之甚少。

生理上的做夢周期--一晚平均約有四、五次--跟我們整天以及過去曆史的心理經驗有關連,我們對未來的種種情感、願望,也都以某種方式成為夢境內容。實際情形當然更為複雜,我們睡覺時的感覺經驗,也可能編入夢中。有些科學家指出,這是我們下意識的企圖,企圖解釋發生了什麼事情。舉例來說好了,如果我們在做夢狀態時,腳趾突然抽筋,我們很可能把它解釋為絆到大石頭,或者,如果室內的溫度突然降低,你可能夢見自己正在南極遊蕩,或是夢見在寒冷的旅館房間中做愛。

因此,夢結合了許多事物:環境,我們的生理狀態、心理狀態、還有感情願望等。

每個人都會做夢,除非他們服用某些藥物(含巴比妥酸鹽的任何安眠藥),喝太多酒--這兩樣東西都會暫時壓抑做夢階段。如果有人說他們從不做夢,這意謂著,他們記不得做了什麼夢。孩提時代,我們都能清楚記得做了什麼夢。可是不知道什麼緣故--也許是因為我們夢中揭露的東西,父母親漠不關心--我們養成了遺忘它們的習慣。夢需要非常仔細的細細回憶,這是特殊技巧,不過這是可以再學習,再開發的。下麵是幾個要點:

1.睡前提醒自己,你會記住你的夢。這是特別有效的方法,讓大腦事先做準備,回憶整個夢境。入睡之前,重複默念說:"今天晚上,我將記住我的夢。"

2.安排能夠自動醒來的時間。開始訓練自己做了什麼夢的最佳時間,就是早晨自動醒來的時候,葛費爾博士說。這是因為,如果我們自然醒來,不是被鬧鍾或其他雜音吵醒,我們等於直接從做夢狀態中走出來。如果還能夠靜默片刻,我們更容易捕捉夢境。

3.暫時不要起床,閉起眼睛,讓夢境影像在心中流動。醒來後,不要立刻去想今天該做什麼,或是昨天忘了做什麼。而且,眼睛不要睜開,讓視覺搜羅更多殘存於心中的影像。一旦捕捉進幽微的夢中影像--即使它隻是片片斷斷或模糊難辨--立刻深入探索。回想其中的任何動作、感受、情緒,讓整個影像在沒有壓力下,自然而溫和地開展。

4.如果回想的過程不順,將心思移注到跟你關係較緊密的親友身上。

這樣可能觸發你做了什麼夢的聯想。清醒的時候,注意自己在想些什麼,通常,這會跟最近所做的夢有關。

5.繼續往前回想。根據至今仍不甚清楚的理由,當我們回想到夢境從此處溫和轉至彼處時,會再額外想起其他的內容。有一種理論認為,當我們回想到某一點時,夢可以很快觸類旁通。

6.趁記憶猶新時記錄你的夢。依據研究,醒來之後,你隻有不到十分鍾的時間捕捉夢境。超過十分鍾後,隻餘模糊片斷--除非,你做的是惡夢,如果你半夜醒來,在夢境栩栩如生時又倒下來一覺到天明,一定記不得做了什麼夢,這樣未免可惜。解決辦法是:用筆記錄下來。當你半夜或清晨從做夢當中醒來時,立刻從床頭取下便箋和筆,,然後記錄所夢的內容,盡量完整描述,不是短句短句記,如果很難加以描述,除了盡力描述外,還加注"複雜"或"多重"字樣。記錄的時候,可以閉著眼睛,隻靠手的摸索。

7.把夢告訴友人。把夢轉變成語言文字,企圖詮釋或將它表達出來,這似乎會刺激我們對夢的回想,以及對夢有更深的領悟。把夢告訴別人似乎比把夢記下來更有意思,但不能隻這樣子,除了盡可能把做過的夢跟朋友分享外,一定也要把夢記錄下來。幾年之後,你就擁有了一件寶貝--有了一本書,一本關於自己的書。

夢的解析

內心世界的地下寶庫

佛洛伊德把夢稱之為"潛意識的無上大道"--一條探索內心紛擾世界的寬敞路向。你可以看到許多談論夢的書,那些書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地談夢,的確開人眼界,頗有趣味,但是它們沒有揭示夢的秘密,看完書之後,你還是不知道,你昨天晚上那個怪夢倒底是什麼意義。

這就仿佛你聽見有人在議論山中某處地下寶庫,議論誰得到了寶貝,議論寶庫之中的種種珍奇,聽來的確有興趣,但是,你仍舊窮困。因為,他們沒有告訴你怎樣才能找到珍寶。

你也許會想到查查《周公解夢》之類的書,這本發黃破舊的書據說就是藏寶圖,但是你會發現它不是,它隻是張假圖,至多隻是藏寶圖的殘片,從上麵你已經看不出什麼了。

著有《創造之夢與夢的治療力》一書的夢境研究專家葛費爾,她同意這些奇幻迷離的夜間傳奇含有豐富訊息,能透露出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我們有那些感受。不過她表示,夢不僅僅隻是我們內心狀態或情緒狀態的街道圖而已。它亦是個人成長的媒介,而且,我們大可不必因為怪異的夢境而苦惱不已,而是必須詳加分析才能獲得益處。"不論我們有沒有注意到做了那些夢,夢都可以幫助我們"。葛費爾表示,接受實驗的人如果無法做夢(當要進入夢鄉的時候,立刻被研究人員喚醒),他們會心煩意亂,引起定向力障礙。"不過我相信,若是有辦法進一步覺察到自己夢境,並在'意識'狀態下進出夢鄉,那麼,我們就更能拓展生命層次。"

如果你有很嚴重的心理困擾,最好是去找專業人員討論你所做的夢。不過,一般而言,夢是純屬個人的表達形式,沒有人比你更有資格解析你的夢。夢是你個人的思想、經驗、信仰、願望、恐懼等等的混合體,它把你人格、過去經驗的種種湊合一起,除非分析師能像你了解自己一樣,對你有全盤透徹的了解,否則,他隻是根據你的資料在臆測,同時,分析師本人的經驗、思想、情感、還有專業訓練,都會影響他的解析。可以這麼說,如果你去找三名不同的分析師,同樣一個夢,你將獲得三種不同的解析。當然這不意謂分析師一點用處也沒有,而是說,夢的解析跟夢本身一樣,都是很個人的東西。真正重要的是,隻有"你"自己,才能找出夢中的意義。

你可以先由寫夢的日記下手,當你收集了一係列自己的夢,那麼,比起你隻是記住幾個印象深刻的夢,更能讓你以整全的角度檢視自己的夢,更能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找出常常一再出現的主題與象征。有時候,後來所做的夢,可能對先前所做的夢,有了更進一步的領悟。當類似的夢境影像一再出現,這就是值得注意的信號:你的潛意識很可能有訊息要傳送給你。特別怪異的影像--例如行徑古怪的人物、長相奇怪的動物--都可能代表你人格的另一麵。把這些象征畫下來,然後自我反省。如果我們忽視這些影像,很可能因此失去個人成長的機會;可是如果我們借此反省,探索背後所隱藏的意義,或甚至在夢中與他們交談,我們就可能多發現一些有關自己的事--人格的另一麵--這些東西,或許我們以前根本都不知道。

通常,夢中出現的焦慮,其實正是我們實際生活中已經存在的焦慮,但我們不一定察覺得到,夢正是我們身體要幫助我們去正視它。例如最近一項有關做夢與生產的研究顯示,懷孕期間,如果準媽媽做了更多有關焦慮的夢,那麼,她在生產時就可能更快更輕鬆生出孩子。研究人員相信,通過做夢把害怕之情表現出來,可讓這些準媽媽更有能力應付實際的生產經驗。換言之,她們在夢中造成了"心理上的免疫力"。另一方麵,懷孕期間夢中比較少有焦慮的婦女(她們生產的時間較長,也較辛苦),很可能是因為太害怕了,因此在心理上阻擋具有象征意義的夢境表達。所以,惡夢也可能有心理上的功能,在這樣的惡夢中,若能變成主動參與者,把結局變得更積極,那麼,你就能把夢的效用提升好幾百倍。

夢的舞台

夢見被追趕

如被一隻狗、或一群狗追趕,被一夥土匪、或強盜、追趕,被一夥敵人追趕等等。幾乎每一個人都做過被追趕的夢,這種夢大概是最常見的夢了。

從情緒上看,這種夢表現的是夢者在當時的生活中正麵臨著某種危險,是一種恐懼情緒的表現,夢者對此危險很恐懼,極力希望逃避、擺脫這種危險。所以,因恐懼而逃避是人本性中最深處的本能。當恐懼時,就自然會夢見逃跑,而那個危險的敵人,則會在身後緊追不舍。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這類夢的象征意義是指人的自我與本能間的衝突。如性本能、攻擊本能等因被文明、社會所壓抑,所以一般用野獸或野蠻、充滿獸性的人來象征。也就是說,在這類夢中,狗或其他的凶猛野獸、土匪、強盜、等都是本能的象征。而被追趕者,一般是做夢者本人,有時也會是別的什麼人,但仍是夢者自我的象征。

因此,如果想知道是什麼讓夢者這麼恐懼,就應該問夢者夢中追他的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不是人,那麼是什麼?這個追他的人或獸或怪物,就象征著他現在在生活中所恐懼的人或事。雖然在理智上夢者不一定承認害怕對方,但是在潛意識中,他已經害怕了。讓夢者知道自己內心的恐懼不是壞事,下一步就可以幫助夢者麵對這一個可怕的現實,幫他解決這一困難,從而消除恐懼,獲得內心的安全感。

曾經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說她常常夢見被迫趕。治療師問她被誰追趕。她回答說:是一個乞丐。於是治療師再問她,在她的生活中,有誰像一個乞丐一樣,向她乞討實物或情感。

"有",她回答:"那就是我的父母。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我,我和父母沒有多少感情。現在我和他們在一起,他們總是像乞丐一樣,乞討我的感情。他們還常責備我對他們沒有感情。所以我挺怕見到他們的。"

"他們就是你夢中的乞丐,你想逃開他們但是逃不開,所以挺害怕。他們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愛自己。"

"所以我也覺得自己不好,為什麼就不能愛他們呢?"

"你也不是不孝順,感情有它自己的規律,不可強求。你從小不和他們在一起,怎麼可能一下子對他們有感情?對此你不必自責。對他們也不用害怕,因為你並沒有錯,就像對待乞丐,你願意給錢就給,不願意就不給,不用逃跑。這樣,他們也會慢慢明白感情不可強求的道理了。這樣也許過一段時間,你與父母之間反而會有真正的感情了。"

如果夢中你不知道誰在追你,就努力放開膽子去看一看,這樣你就知道你內心那種莫名的恐懼來自何方了。這種看一看,就是所謂的敢於麵對危險。

你還可以分析你是怎麼逃跑的,是健步如飛,還是想跑卻怎麼也跑不快。多數人夢中是想跑卻怎麼也跑不快的。跑不快的感覺使他們在夢裏十分害怕。這反映了一種自我認識,認為自己沒有能力逃避生活中麵臨的危險。夢中的你是如何逃跑的也能說明許多問題。例如有人曾夢見被人追趕,他想逃跑卻總跑不快,於是他向上一躍,想順勢飛到天上去,卻被後麵的人一把抓住腳腕於,很恐懼。這個夢反映了他企圖用幻想(飛上天去)的方式逃避現實,卻被現實抓住了腳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