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思維異常,行為低調的人
任何一個人,如果他充滿智慧,不急功近利、有長遠的眼光、不隨流俗明己之誌,那麼他必將成為一個成功者,永遠在賺錢之路上,沒有終點。
1.頭腦靈活,聰明睿智
在生活中待人之時能夠頭腦靈活、聰明睿智,是有意義的,真實的。它會使人交往順利,廣結情緣,以後行事也就一帆風順了。
丘吉爾有一個習慣,一天中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一停止工作,就爬進熱氣騰騰的浴缸中去洗澡,然後裸著身體在浴室裏來回踱步,以事休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來到華盛頓會見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要求美國共同抗擊德國法西斯,並給予物資援助。丘吉爾受到熱情接待,被安排住進白宮。
一天早晨,丘吉爾洗完澡,在白宮的浴室裏正光著身子在那裏踱步時,有人敲浴室的門。
"進來吧,進來吧。"丘吉爾大聲喊道。
門一打開,出現在門口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他看到丘吉爾一絲不掛,便轉身想退出去。
"進來吧,總統先生,"丘吉爾伸出雙臂,大聲呼喚,"大不列顛首相是沒有什麼東西需要對美國總統隱瞞的。"說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這次談判獲得了成功,英國得到美國的援助。可以設想,丘吉爾的那句話,或許對談判不無作用!
頭腦靈活,聰明睿智,運用機智不僅化解了窘境,也表達了自己的誠意,能不讓人好感嗎?我們可以默默地記住生活中的大法寶:機智
國王因為要招待一位貴賓,於是命令大臣去集市上給他買來最好的食物。食物買回來了,國王與客人一看,原來是豬舌頭,十分奇怪,就問原因。大臣說:"陛下,因為舌頭能講出最美的語言,說出最華麗的詞語,因而它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接著國王讓大臣去買世界上最壞的食物,結果大臣買來的仍然是豬舌頭。他向國王解釋:"尊敬的陛下,舌頭是世上最可怕的東西。它挑撥是非,顛倒黑白,能把死人說成活的,能把活人說成死的,所以最壞不過。"
這樣大臣很聰明,借買菜之機向國王講了直諫,讓國王知道了語言、輿論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語言在不同人的口中發揮不同的作用。有人用它表達思想,有人用它來歌唱,總之是一種很重要的工具。
頭腦靈活,聰明睿智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下麵再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例子。
在林肯當選總統時,整個參議院的議員都感到尷尬,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
當時美國的參議員大部分出身望族,自認為是上流、優越的人,從未料到要麵對的總統是一個卑微的鞋匠的兒子。
於是,林肯一次在參議院演說之前,就有參議員計劃要羞辱他。
在林肯站在演講台的時候,有一位態度傲慢的參議員站起來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為自己雖然不能打敗林肯而能羞辱他開懷不已。
林肯等到大家的笑聲歇止,坦然地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做得那麼好。"
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林肯轉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是我從小就跟隨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
然後他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參議院裏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他那麼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說到這裏,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聲全部化為讚歎的掌聲。
林肯沒有成為偉大的鞋匠,但成為偉大的總統。他最偉大的品質,正是他永遠不忘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並引以為榮。
他機智中不乏誠識,把困境化為順境,並為之利用。成功者擁有靈活的頭腦,機智地麵對一切,隻有這樣才能一直向前,成就大事。
2不急功近利
不應當急於求成,應當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對象,楔而不舍,時問會成全一切。凡事開始最難,然而更難的是何以善終。
--莎士比亞
現代社會一切都變快了。人們埋首於今天的事,而明天、後天、下個月,乃至幾年以後該幹什麼,也都早在策劃之中。於是,人們便一分一秒。一天一年地疲於奔命。
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變越快,首先有那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的商品大潮,引得人費力費神地去獲取;次則越來越便捷的交通工具被製造出來,挑激起人們到各地觀光。嚐試各種不同生活方式的願望,於是人們便一站一站地奔個不停。
生活的快節奏,導致人心態上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大家都太急於求名,急於求利,急於求成。總言之,太急功近利。
何謂急功近利?急切地追求短期效應而不顧長遠影響;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顧根本道理,就是急功近利。
你如果急功近利,一定目光短淺,隻看到眼前的境況,盲從世俗,胸無大誌,心清狹窄,認為吃好穿好玩好便就是好。而為了吃好穿好玩好,你可以不擇手段,不顧廉恥,成天絞盡腦汁,時刻伺機取巧,所有的人格、尊嚴、德行、操守、靈魂,通通拋到九霄雲外,見鬼去了。你整天大汗淋漓,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可最後什麼也沒撈到,什麼也沒享受。
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越是急功近利的人,越難得到功利;越是不顧廉恥的人,越難得到快樂。
作家因為功利寫不出好作品,藝術家因為功利忽視了藝術和功底,運動員因為功利會有違規行為,有人因為急功近利,過早地戴上近視眼鏡,為了擺脫眼前的困境,可以不顧未來的利益;為了求得一時的痛快,以長遠的痛苦作為代價。難道我們都是功利的近視眼,難道我們的瞳仁裏隻有名和利你也許一時得利,可是你付出的太多,得到的終歸少得可憐。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過度失望,讓你覺得活著真累,毫無幸福可言。
既然無功、無利、無幸福、無快樂,為什麼還要急功近利呢?人活著,就是要創造美好,如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環境、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家庭、美好的社會、美好的人際等等。寶貴的生命對人隻有一次,一次性的生命旅程如何行進,大概是人類誕生以來的第一個不解之謎。
我們可以設計生活,並為生活而奔波;我們可以設計人生,並為人生而努力。但生活隻是對生命的維持和延續,人生隻是對生命的儲存和安放,當生命的全部在生活和人生中產生震撼、發光發熱的時候,生活和人生的意義才體現於生命的全部。生命的全部以旅程計算,每一程都不能虛度,每一程都不能耽誤,每一程都不能空白,這樣,回憶往昔的時候,你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缺衣少食而羞愧。
生命最感悲哀的是,它不可能有多次,但許多人連一次都沒好好度過。你之所以產生對功利的急迫心理,說到底,是沒有精通生命的根本之道和根本之理。佛語說:萬惡皆由貪字來。貪念足可使人混滅良知,而一旦人的良知被貪念所蒙蔽,便什麼樣的壞事也做得出來。如同一頭野獸,沒有是非善惡的判斷力,也沒有道德的約束力,隻知逞凶鬥狠,以取得自己的所求。
一念貪私,足以使剛毅的正氣消失殆盡,而化為柔弱無主的現象;一貪,明理的智慧被蒙蔽、阻塞,而成為一個昏庸無能的人;人隻要有了貪念,原本慈祥的仁心,就將轉為殘酷、凶暴;甚至純潔無染的思想,也將因為貪念而變得邪惡,人品也因此染上汙點,壞了一生修得的人格,這是多麼不值得的事啊!
就因為貪念危害人心如此嚴重,所以古人才以不貪為寶貝,修養心性以求潔淨自己的內心,使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為,都不會趨向貪念而壞了德性。古聖先賢其人品之所以超越世人,獲得尊敬,就是這個道理。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應該要求自己上進,要求自己做事精確、成功,但一個人的智力、體力、領悟力與適應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和範圍,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一路領先,勝過所有的人。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力量有不能達到之處,承認天外有天,能人背後有能人。
真正成功的人常能舉重若輕,履險如夷,臨危不亂。這是一份定力,也是一種智慧的胸襟。大處如此,小處也如此。讀書、參加考試,除認真準備之外,必須能夠把得失置之度外。凡事在於自己盡力而為,隻要自己已經盡力,成功與否,那就已經不是自己的力量所能操縱,多去憂慮反而分散了自己的精神與心力,削弱了成功的可能性。
個人的成就與競爭時的得勝,固然快樂,假如一個人處處爭強好勝,則不但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反而充滿惟恐被人超越的苦惱。由於這種顧此失彼的心情,生命中那些原本值得欣賞的,也會被漠視,生活的內容會變得枯燥、冷硬而乏味。
假如你已經具備了天賦的聰明和後天的勤奮,希望你在這兩個成功必備的條件之外,再加上一份平淡輕鬆的心情,那才是真正的智者所應追求的。
上士忘名,中土立名,下士窮名。刻意追逐功名利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返樸歸真,最深最平和的快樂,就是靜觀天地與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好與和諧。這份快樂,初看之中,也許平淡無奇,但它如一杯陳年佳釀,味道深遠而悠長,生命的享受就在其中了。
毛主席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說:"我們應該是老老實實地辦事;在世界上要辦成幾件事,沒有老實態度是根本不行的。......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學態度辦事的人,自以為得計,自以為很聰明,其實都是最蠢的,都是沒有好結果的。"
拋開急功近利的思想,腳踏實地地追求眼前利益,並放眼長遠利益,那麼,你就是有福之人,你就是明智之人,你也將是未來社會的成功之人。
3高瞻遠矚,放眼未來
安於現狀,隻會使你喪失獲得更卓越成就的能量;隻要你的眼光看得夠遠,能夠高瞻遠矚,放眼未來,就一定能真正飛起來。
做任何事,都不會一帆風順,總要麵臨曲折。這就要求你在最困難的時候,要有長遠的眼光,自己給自己定好位。
我們隨時隨處可以聽到類似這樣的話語:"噢,我不行"、"我性格內向"、"我害怕與人交往"、"我的工作能力不行"......。其實,這些評價和斷語都是我們自己附加於己的,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現一個人如果對於自身的能力缺乏自信,即使其中摻有謙虛的成分,也無法使自己獲得真正的成功,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為健全的自信往往是導致成功的關鍵。
夢想是人類的特權和天性,成功者會展開夢想的翅膀,立定目標飛向誘人的未來,追求人生的成功。人們對夢想總是持一種鄙夷的、不屑的看法,但實際上每個人,從童年直到老年,誰也無法擺脫夢想的糾纏。
有個頑童無意間在懸崖鷹巢裏,發現一顆老鷹蛋,他一時興起,將這顆蛋帶回父親的農莊,放在母雞的窩裏,看看能不自孵出小鷹來。
果然如頑童的期望,那顆蛋孵出了一隻小鷹。小鷹跟著它同窩的小雞一起長大,每天在農莊裏追逐主人喂詞的穀粒,一直以為自己是隻小雞。
某一天,母雞焦急地咯咯大叫,召喚小雞們趕緊躲回雞舍內,慌亂之際,隻見一隻雄偉的老鷹俯衝而下,小鷹也和小雞一樣,四處竄逃。
經過這次事件後,小鷹每次看見遠處天空盤旋的老鷹身影,總是不禁哺哺自語:"我若是能像老鷹那樣,自由地翱翔在天上,不知該有多好。"
而一旁的小雞就會提醒它:"別傻了,你隻不過是隻雞,是不可能高飛的,別做那種白日夢了吧。"
小鷹想想也對,自己不過是隻小雞,也就回過頭,去和其他小雞追逐主人撒下的穀粒。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訓練師和朋友路過農莊,看見這隻小鷹,便興致勃勃要教會小鷹飛翔,而他的朋友則認為小鷹的翅膀已經退化無力,勸訓練師打消這個念頭。
訓練師卻不這麼想,他將小鷹帶到農舍的屋頂上,認為由高處將小鷹擲下,它自然會展翅高飛。不料小鷹隻輕拍了幾下翅膀,便落到雞群當中,和小雞們四處找尋食物。
訓練師仍不死心,再次帶著小鷹爬上農莊內最高的樹上擲出小鷹。小鷹害怕之餘,本能地展開翅膀,飛了一段距離,看見地上的小雞們正忙著追尋穀粒,便立刻飛了下來,加入雞群中爭食,再也不肯飛了。
在朋友的嘲笑聲中,訓練師這次將小鷹帶上高處的懸崖。小鷹銳利的眼光看去,大樹、農莊、溪流都在腳下,而且變得十分渺小。待訓練師的手一放開,小鷹展開寬闊的巨翼,終於實現了它的夢想,自由地翱翔於天際。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如同小鷹一般,曾擁有過翱翔天際,悠遊自在的壯闊夢想。有趣的是,這些偉大的夢想,往往也就在周圍親友的一句句"別傻了"、"不可能"聲中,逐漸萎縮,甚至破滅。
想像一下你問題的答案,想像你正爬越心中的山脈,想像你正衝過終點。表麵上,這些設想好像很不實在,但卻往往能增加你的耐力,使你百折不撓,繼續向理想邁進。
莫讓我們的夢想因別人的幾句冷言冷語而熄滅。安於現狀,隻會使你喪失獲得更卓越成就的能量。隻要你的眼光看得夠遠,就一定能真正飛起來。
(一)理想的大小決定成功的大小
擴展你的思想領域,確定你的遠大理想,把自己造就成偉大的人物。這就需要我們去行動。
一位大公司的人事專家說,她每年都要到各大學進行四個月的訪問,挑選一些正要畢業的學生參加公司初級經理人員的預備訓練。她指出她對這許多大學生的心態很失望:
"通常我要和8~12位畢業生麵談,他們都是班上的前三名,而且都表示很樂意到我們公司工作。我們考慮的決定因素之一是個人的動機。我們要看他是否有潛力,能否在幾年內獨當一麵,實現重要計劃,管理一個分公司或分廠,或者在其他方麵對公司有實質性的貢獻。我不得不說,我對我所麵談的大部分學生的個人目標並不十分滿意。你會很驚訝有那麼多僅22歲的年輕人對退休計劃比任何事更感興趣。在他們而言,'成功'隻是'保障'的同義詞。"
"他們關心的第二個問題是'我會被經常調動嗎?"你想,我們能把公司冒險交給這樣的人嗎?我無法理解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未來的態度,竟然極端地保守、狹隘。"
成功不是以一個人的身高、體重、學曆或家庭背景來衡量,而是以個人理想的"大小"來決定。而理想的"大小"也決定成就的大小。
(二)眼光要遠大
思想深邃的人不光看現狀,還要訓練自己注意未來的發展。以下兩個例子可以說明這點。
1.顧客的價值
有一位百貨公司的經營者向一群業務經理談話:
"我可能有點守舊,但我還是相信使顧客再度光臨的最好辦法,就是提供友善、殷勤的服務。"
"有一天我到商店巡視,聽到一位店員正在跟一位顧客爭吵,結果那位顧客很憤怒地離開了。然後,這位店員對另一位店員說:'我才不會讓一個僅值二美元9美分的顧客占去我所有的時間,讓我翻箱倒櫃去找他要的東西。他根本不值得我這樣對待他。'我聽完就走開了,但是一直無法忘記那番話。想到我們的店員認為顧客僅值1美元9美分時,我覺得事態十分嚴重。"
"我立刻決定,要把這個觀念改過來。便請市場研究主任統計去年平均一位顧客在我們商店的花費是多少。結果令我吃驚,數目高達362美元。接著,我召開人事督導會議。我把情況解釋清楚,然後告訴他們一個顧客的真正價值。他們一旦明白一個顧客的價值不是以一次銷售金額而是以全年的銷售總額來評定,服務態度馬上就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