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激發學習興趣,提高高三數學教學質量
怎樣才能上好高三複習課,同行們作了不少探討。筆者僅就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從而提高複習質量談點粗淺體會。
一、分析高考試題,激發複習興趣,以增加必勝信心
對於應屆生來說,進入複習階段往往對高考試題有種神秘感,缺乏學好數學的信心。針對這一情況,縱觀近幾年來的高考試題,給學生指出:(1)高考試題有時是課本例題、習題。如:1988年高考文科第三題:"證明cos3α=4cos3α-3cosα"就是高中代數上冊第175頁第二題的(2)"用cosθ表示cos3θ";還有1986年高考理(文)立幾題:"AB是圓O的直徑PA垂直於圓O所在平麵,C是
圓周上不同於A、B的任一點,求證:平麵PAC⊥平麵PBC"則是立幾課本P145第二題。(2)高考試題往往是課本例、習題的變形。如:1989年高考文科第十九題:"已知複數z=(1-3i)5求z的模和輻角主值"。則是高中代數第二冊P218例2計算(3-i)6的變形。還有1990年高考題理(文)科第21題:"有四個數,其中前三個數成等差數列,後三個數成等比數列。並且第一個數與第四個數的和為16,第二個數與第三個數的和為12,求此四數"僅是將高中代數第二冊P77(12)題中兩個數據"37"與"36"變為本題"16"與"12"而已。還有1992年理科第26題則是立幾P45例(2)求解題變為證明題。(3)高考試題往往是課本例題、習題的深入和綜合。經過幾步開導與舉例,為學生揭開了高考神秘的麵紗。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再趁勢鼓勵,於是學生複習好數學的信心倍增。
二、發揮教材例習題作用,提高學生能力
由於高考題不超大綱,不超教材,所以基礎複習階段必須引導學生依綱靠本,抓好雙基複習。牛頓曾說:"在數學中的例子比定律更重要"。因此,在利用教材複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應充分發揮教材的例、習題作用。
1重思路、講方法。
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後,能否迅速解題的關鍵,在於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得當。要使學生重視課本例習題,具有較好的解題素質。在精講課本例、習題時,要以舊引新、化難為易,重思路、講方法,使學生明白怎樣想、怎樣做,為什麼這樣想、為什麼這樣做。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2重視一題多用。
通過多用,來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一個習題往往有很多應用,如:高中代數第二冊P238第(15)題:"求證:|z|=1(z∈C)的充要條件是z=1z"。在解某些複數問題時就有著廣泛的應用。
3注意變換命題,引導習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