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中數學實施目標教學的實驗
一、問題的提出和理論依據
目前,學校的教學形式仍然是班級集體授課。這種群體教學,對於學生的智力、能力和基礎知識的差異,有難以兼顧之處。如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一節,對於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許隻要兩課時就足夠了,而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需要四、五課時。而大綱規定的隻有兩課時,所以對部分"數學差生",傳統教學就很難達到大綱要求的目標,如何解決部分學生學習不良的問題,布盧姆提出的"目標教學"在實踐中就能較好地解決。實施目標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大麵積提高教學質量。它與傳統教學的區別在於:
①明確規定了單元教學目標及其掌握標準;
②在教學之前,強調了解學生的初始行為,接近學生的真正難度;
③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進行測試;
④具有一整套係統的矯正措施;
⑤學習時間因人而異,但都要達到同樣的成績水平。
二、實驗情況的控製
為了使實驗的結果真實可靠,有效地控製實驗的無關因素,我在實驗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①控製試驗對象。實驗對象是1990年9月入學的初一新生。根據年齡、性別、家庭背景和入學成績均衡分班,然後通過班主任抽簽獲得實驗對象,建立實驗教學班。初一③班作為對比班,對比班采用傳統教學法。
②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實驗班和對比班都按上級規定的周課時數進行教學,不另外加重學生負擔。
三、實驗的實施
實施"目標教學"的操作程序如下:
(一)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清晰而確切、切合學習者程度的教學目標,是實施掌握學習理論的前提。他把認知領域的學習水平分為識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我們以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為依據,沿用我國教學實踐的傳統習慣用語,把學習水平的目標分為四個層次,即了解--A,理解--B,簡單應用--C,靈活應用--D。對每一單元的內容,都按這四個層次列出教學目標分類表。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一節各知識點要達到的目標如下:
知識點學習水平1根的判別式的定義A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的判別B3應用根的判別式,不解方程判定根的情況C4應用根的判別式,確定方程中字母係數的取值範圍D5應用根的判別式進行證明C
(二)對學生進行診斷性測試
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認知的初始行為和情感特征及教學質量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三大變量,而認知的初始行為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為50%,因為教學必須從某個地方出發,而開始的起點必須是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所學內容既不是已知的,也不是無法理解的,而恰恰是在學生已有的雙基水平上,可以接受新知識的那個難度。因此,教師教學之前,必須首先診斷學生現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診斷測驗的內容是新課內容中涉及到的舊知識,其形式可以是在教學之前對學生進行口頭提問,也可以是幾分鍾的書麵測驗。
(三)合理安排單元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情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要講的內容,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分步行為措施。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一節共有五個知識點,前兩個要求較低,後三個要求較高,在安排學習內容時,可考慮先用一課時解決前三個知識點,由一般形式x2+bx+c=0(a≠0)通過配方提出根的判別式的定義,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的判別,再用它來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第二課時,則著重解決應用根的判別式確定方程中字母係數的取值範圍和應用根的判別式進行證明的問題。
(四)選擇最優的教學方式進行群體教學
目標教學的實質是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方法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①要求達到了解--A級目標的,主要是定義、公理、定理、公式、法則、性質等。其智力價值是記憶力的培養,教學中多采用的是講解法、閱讀法或介紹法。如教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定義時,可先從求根公式中的b2-4ac入手啟發學生思考"b2-4ac"在公式中的作用,從而引出判別式的概念,再讓學生閱讀課文中關於"判別式"的敘述,接著做幾道練習,達到檢查、鞏固的目的。
②要求達到理解--B級目標的,主要包括對知識的解析及對定理、公式、法則的推導等,智力價值是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啟發式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自己進行分析、探索、推理。如上述知識點"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判別",可由配方法推導求根公式入手,說明b2-4ac可正、可負、可零。通過b2-4ac三種情況的討論,以提問的形式,得到根的情況,學生從此會發現b2-4ac與根的關係,從而掌握方程根的判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