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冷戰年代和現代著名轟炸機(1 / 3)

第一章冷戰年代和現代著名轟炸機

冷戰年代,轟炸機的研製開發深深地打上了冷戰的烙印,它成為軍備競賽的重要內容,盡管有轟炸機與導彈之爭。在美國等超級大國,戰略轟炸機是構成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組成部分。

現代轟炸機以戰略轟炸為主,且僅有美國和前蘇聯兩國仍在發展它。

B-2無疑是戰略轟炸機的傑作,俄羅斯的"B-2"又會是什麼樣呢?

B-36(GENERAL DYNAMICS B-36)

B-36是東西方冷戰年代早期最典型的一種巨型戰略轟炸機,它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研製並少量生產。當初的設計宗旨源於:"搞出一種比B-29更大、飛得更遠的轟炸機。"不用說,它的作戰對象是前蘇聯的廣大腹地。估計設計開始於1941年,1946年8月8日,即大戰結束後僅一年,原型機XB-36作了處女飛行。

B-36巨型轟炸機是一種全金屬構造的6發動機常規布局活塞飛機(有的改型另裝4台噴氣發動機,成為混合動力10發動機飛機)。B-36有一個細長的圓柱形機身,上單翼平直機翼,前緣後掠15度07分,展弦比很大,翼內設油箱,蒙皮加厚,翼後緣有電動襟翼。機頭有大型半球型轟炸瞄準用的前艙和空勤人員集中式駕駛艙,下方有雷達天線罩。機身中段內部為長長的炸彈艙,內又分隔成四段,容積348立方米,當航程16000千米時,仍可掛裝炸彈4500千克,最大掛彈量為38140千克,創當時記錄。在B-36機身前後、上下、左右設6個炮塔,各裝20毫米機炮2門,自衛火力凶猛。機翼的後緣下表麵裝6台空冷R4360型活塞發動機,螺旋槳直徑5.79米,反裝在發動機短艙尾部,形成"推進"驅動方式。有些改型則在外翼下於每側一個吊艙中吊掛合裝2台J47型噴氣發動機,以增加推力。全機總攜油量可達79380升,潤滑油4542升。全機共載16名飛行人員,有5人是供替換的"候補人員"。各處座艙均增壓、供氧、有空調,為高空長時間遠航創造一個較舒適的環境。

B-36改型情況如下:

XB-36 原型機。

YB-36 生產原型機,駕駛室艙蓋呈半球狀突出於機頭背部,視界大為改善,機頭還加了炮塔。

B-36A 第一種投產型,主要供訓練用,共22架,後全部改為RB-36E偵察機。該改型機裝6台R4360發動機,總功率累計達18000馬力。主起落架改成四輪小車型,改進了地麵滑跑載荷分布。

B-36B 第二改型,1948年7月問世,裝R4360-41型發動機,單台功率3500馬力,可噴水加力。加裝了雷達等電子器材,1951年服役,後有130架由康維爾公司改成RB-36D 標準偵察型。

YB-36C 由B型改來,發動機換用4300馬力的R4360-51發動機,目的在於改進飛行性能,未批產。

B-36D 第三改型,除裝R4360-41發動機外,另加裝4台J47噴氣發動機,提高了目標區的飛行速度(達696千米/小時),炸彈艙門改用新型的快開式,不再用原來的滑軌式。

RB-36D 由D改成的遠程戰略偵察型,自衛火炮不減,在前彈艙內裝14台照相機,1949年12月18日試飛。

RB-36E 從A改成的遠程戰略偵察型,發動機裝6台R4360-41。

B-36F 第四(轟炸)改型,動力裝置為6台3800馬力的R4360-53發動機及4台J47噴氣發動機。

RB-36F 用F型改成的偵察型。

B-36H 第五改型,裝6台R4630-53發動機和4台J47,共生產154架。

NB-36H 原子反應堆試驗機,由H型改裝了一架,是原子能動力源飛機的試驗型號,反應堆重15900千克,1955年9月開始升空試驗。

RB-36H 由H型改成的偵察型。

B-36J 第六改型,動力裝置同H型,起落架補強,最大總重達到181600千克。

GRB-36J 專用來空中吊載RF-84F戰術偵察機的母機,可在空中釋放子機(RF-84F)前往目標上空偵察照相(從而延長了RF-84F的航程)並在空中回收它。這種RF-84F 也可帶核彈,進行核攻擊,攻擊完畢由B-36"抓回艙內"返回基地。

B-36總產量380架。

B-36服役到1958年5月,從未參加實戰,但起到了戰略威懾作用。

B-47 同溫層噴氣(BOEING B-47 StraB tojet)

B-47是美國空軍50年代主力戰略轟炸機。波音公司設計始於1943年,1945年獲得納粹德國關於後掠翼的研究成果後,采用了後掠機翼方案,1946年完成總體設計,6月開始獲準試製原型機,首架試飛於1947年12月17日。

B-47采用常規氣動布局,機身采用細長流線形,且機頭粗,機尾細。後掠35度的下反上單翼下掛有四個發動機短艙,外側短艙內裝1台,內側短艙內裝2台,全機共裝6台J47噴氣發動機。在內外側發動機短艙之間,還可吊掛巨大的流線形副油箱。機頭設投彈手席,腳下設有轟炸雷達天線艙,故無向下觀察的機頭透明窗。機頭上方是戰鬥機式的長型水泡形座艙蓋,內部串置安排飛行人員的兩個彈射椅。座艙全為密閉增壓型。機身中段上半部為油箱,下半部為炸彈艙,機翼下另可掛炸彈或空對地導彈。機尾有雷達遙控炮塔,裝20毫米機炮2門。轟炸依靠AN/APG-32搜索雷達、A-5或MD-4火控係統及計算機控製操作,並有2部照相機用來檢查轟炸效果,可收放起落架采用自行車式,機尾另設著陸阻尼傘,該機還可作空中加油。

B-47的改型主要有:

XB-47 原型機,暫裝J35-GE-7發動機,1947年12月17日試飛。

B-47A 改裝6台推力2340千克的J47-GE-11發動機,另帶18個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用於縮短起飛滑跑距離,共生產10架。

B-47B 第二改型,改裝推力2610千克的J47-GE-23發動機,1951年後共生產398架。

KB-47B 空中加油母機,采用探針式喇叭口軟管加油係統。

RB-47B 戰略偵察型,帶8台照相機。

YB-47C 試裝4台艾利遜公司J71發動機的試驗型號。

XB-47D 用B-47B改裝,內側發動機改用10000當量馬力的YT49W-1渦輪螺旋槳噴氣發動機,1955年8月試飛,僅2架。

B-47E 用B型改良的又一改型,裝6台J47-GE-25A發動機和33個可投棄的火箭助推器,機尾裝遙控20毫米炮2門。總重從A型的72噸增至E型的103.5噸,共製造676架。

RB-47E 用E型改的戰略偵察機,用於晝間或夜間全天候遠程照相偵察,機頭放長,有氣密的可加溫的照相機艙,裝11台照相機,乘員3人,共有260架。

RB-47H 帶照相機和電子偵察器材的偵察型,有3架又改為EB-47H電子戰改型。

RB-47K 是照相偵察和氣象探測飛機。

B-47總產量2300架,未參加過實戰,60年代退役。

B-47是最先采用"翼吊噴氣發動機"和"自行車式起落架"

B-52同溫層堡壘

(BOEING B-52 Stratofortress)

進入生產與實用的大型軍用機,也是現代高速戰略噴氣轟炸機的第一種典範傑作。

B-52是美國空軍繼B-47和B-58之後,又一種大量生產的高亞音速8噴氣發動機重型戰略轟炸機。1946年1月,波音公司開始為軍方設計全新的戰略轟炸機,經過6年努力,原型機YB-52於1952年4月15日試飛。1955年6月29日,B-52B最先裝備戰略空軍部隊,1961年5月9日,最後一種改型B-52H也開始裝備部隊,1962年6月生產中止,B-52各改型總產量為743架,別名"同溫層堡壘"。目前,隻有後期的B-52G、-52H型仍在服役,但在近二十年內,獲得很多改進,使之能運用到本世紀末。

B-52長時期以來,一直作為美國主要空中戰略威懾力量而存在著,是從冷戰年代到現代多次中、大型局部戰爭中的主要戰略打擊力量,是世界上十分著名的大型轟炸機。

B-52有一副與B-47采取同樣後掠角(35度)的懸臂大展弦比上單翼,翼下吊掛4個發動機短艙,每個短艙內並列安裝J57型噴氣或TF33型渦輪風扇發動機2台。機翼平麵形呈梯形,蒙皮是變厚度的,撓性很大,翼尖上下移動可達9.76米。大升阻比機翼有利於遠程飛行。全金屬半硬殼機身長47米,圓角矩形斷麵。機頭駕駛艙內坐有駕駛員、射擊員、領航員和轟炸員,分上下兩層分布,前期型號的射擊員坐在機身尾部炮塔內,全機唯此一處自衛武器,裝4挺12.7毫米機槍或2門20毫米機炮或1門20毫米M61型六管旋轉機炮,另配備完備的電子幹擾與電子警戒設備,用於消極自衛。機頭裝有雷達轟炸導航電子係統,機身中段上半部是油箱,下半部是長9米的炸彈艙,可掛225或340千克炸彈27~84枚,也可掛百萬至千萬噸當量級的核炸彈。在翼下,可外掛"大獵犬"空對地導彈或AGM-69短程進攻(對地)導彈或ADM-20鵪鶉誘餌導彈或"戰斧"空對地巡航導彈。B-52采用自行車式起落架,飛機可外掛11365公升副油箱2隻,也可進行空中加油作業,具有全天候洲際轟炸能力。

B-52主要改型有:XB-52與YB-52原型機各一架。

B-52A 前期試生產型,僅3架。

NB-52A 1架,是X-15研究機的空中投放母機。

B-52B 第二改型,是第一種大批生產型,乘員增至8人,前17架改為RB-52B偵察機,裝J57-P-19W發動機,機尾4槍型炮塔,全重190.5噸。

B-52C 副油箱擴大,6人機組,改用J57-P-29W發動機。

B-52D 彈艙中可掛偵察器材吊艙,兼作偵察用,共170架。

B-52E D型的電子設備強化型,改裝新的轟炸導航係統和雷達。

B-52F 改裝J57-P-43W發動機,主翼構造改良。

B-52G B-52的"再設計型",重量減輕,航程延長,可掛2枚空對地新型導彈,機翼與垂尾基本上是新設計的,垂尾之展弦比降低。主翼油容量擴大,使副油箱適當縮小,並改為固定懸掛形式。尾炮改為遙控,炮塔射擊員移至機頭座艙。共生產193架,1959年2月服役,隻能攜帶非核炸彈。

B-52H G的改良型,全麵換裝TF33-P-3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7720千克,航程淨增10-15%,1962年1月創立了用22小時10分不著陸飛行2萬千米的世界記錄。尾部改用M61六管"火神"炮,電子幹擾措施大幅度增強,1961年3月服役,共102架。

1965年後,又對飛機結構進行加強,用來延長使用壽命並解決低空飛行時強度不足的問題。1970年後,有200架D、E、F型統統改裝成G、H型。80年代,又對G、H型進行現代化改造,導航與攻擊精度提高,生存力得到加強,壽命延長至12000飛行小時,可掛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和矩距攻擊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