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冷戰年代和現代著名攻擊機
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及海灣戰爭是幾場規模較大的局部戰爭。其中,在越南戰爭和海灣戰爭中,攻擊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用飛機攻擊地麵目標過去是今後也是戰爭的一種重要手段,有人甚至提出"空地一體戰"的作戰理論。
然而,武裝直升機的出現,對攻擊機來說是一種挑戰;雙重任務戰鬥機的出現,戰鬥機機載武器的遠程化、精導化、集束化、智能化,都給專門攻擊機的設計開發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這也許是攻擊機近年來開發緩慢的原因吧。
A-1空中襲擊者 (DOUGLASA-1Skyraider)
為發展大戰中主力攻擊機SBD的後繼型號,美國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經過SB2D、BTD和XBT2D等方案的開發論證,於1944年向海軍提供了一種高升力機翼、徹底減重設計的機體構造、大載彈量和講究飛行安定性以期減輕飛行員負擔的新一代單發單座大型艦載活塞攻擊機。原型機試飛於1945年1月18日,當轉入批量生產時大戰已近尾聲。1947年,它的第一種改型AD-1裝備了艦隊航空兵,不久,經過對發動機和機體結構的不斷完善,又相繼改裝成AD-2和AD-3兩種改型。它們都有共同的別稱:"空中襲擊者"。
上述三種改型都視用途之不同各自改裝出裝有機腹大型雷達包的空中預警機(W);照相偵察機(P);翼下裝雷達短艙的夜間偵察、戰鬥機(N);電子戰飛機(Q);和電子偵察機(E)等各種亞改型(例如AD-1W、AD-2Q、AD-3E等等)。當然,乘員數也從攻擊機基本型的單座變為2~4座不等。由於AD型飛機機身大,功率高,所以又很容易地改裝出傷員及兵員物資運輸、空中加油、拖靶等其他用途型號來。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新改型AD-4為此投入大量生產,到1953年為止,各類AD改型產量達到1051架。在朝鮮戰場上,作為戰術攻擊機的主力,AD-4改裝了APS-19雷達及自動駕駛儀,方便了目標搜尋和飛行駕駛。這種改型還援助了英國、法國、瑞典和柬埔寨諸國。AD-4N為夜間戰鬥機改型,AD一4B允許掛戰術核炸彈。
"空中襲擊者"的新改型問世於1951年,即AD-5,但已按新的型號命名法冠以A-1E的製式名稱。修改了氣泡型單座座艙蓋的A-1E附有多種改裝備(套)件,可在幾小時內改變作戰用途。其機身延伸0.6米左右,垂尾放大50%,減速板改成一塊。其後,繼A-1E之後又發展出雷達預警機EA-1E(AD-5W);電子戰機EA-1F(AD-5Q);夜間攻擊機A-1G(AD-5N)等改型,它們均為多座機,外形變化較明顯。AD-5係列共計670架(A-1E~A-1G)。
後來,又從海軍艦載攻擊機AD-4發展出單座的A-1H(相當於AD-6),這是一種產量最多的改型,由改裝低空轟炸裝置,成為低空投彈攻擊專門型號,曾為每一個航空母艦航空團配備了1~2個中隊的這種飛機,可作全天候飛行。
A-1的最後改型是A-1J(AD-7),是A-1H的功率加強型。此外,油箱擴大,機翼和起落架進一步加強強度,以適應低空大載荷飛行及延壽。
各種A-1(AD)飛機到1957年停產時共生產了3392架。
A-1(AD)飛機有了前圓後扁的機身截麵,高高的垂尾和後機身圓滑過渡。機頭裝一台大功率R3350型空冷星形活塞發動機,驅動一組4葉螺旋槳,但不帶槳轂罩。機翼為方形翼梢的梯形上反平直低單翼形式。在機身下部和機翼下最多可裝15個武器掛架,外掛重量高達3600千克,相當於大戰中一架大型多發轟炸機的攜彈量。在飛機翼內,另固定裝有2門20毫米機炮。
A-1(AD)攻擊機於1946年11月服役,1947年進入艦隊作戰序列。雖然是40年代的飛機,又是活塞發動機,但真正使用是在50~60年代。
除朝鮮戰場少量使用過以外,1960年,有60架A-1H 和A-1J交付南越空軍,用於鎮壓南方遊擊隊。1964年6月,美國空軍也調了一批A-1E投入越南戰場,專用於沒有敵機威脅的南方地帶。
A-1(AD)雖為老式螺槳飛機,但因功率大,機身可利用容積大,且堅固耐用,所以在局部戰爭,特別是在50~60年代所謂的"反暴亂作戰"(COIN)中實用性很高。該機其他優點還有用途轉換多樣,掛彈多,盤旋機動性能優越,低速飛行安定性強,惡劣天氣艦上起降方便及出勤率高等等。此外,由於該機續航能力好,增加了對地壓製的有效時間,故適用於直升機"敵後"營救及直升機機降作戰時的先期火力製壓。
缺點是機型老舊帶來的維護不便以及中彈後飛行員脫離座艙不易,故為此研製了火箭動力彈射座及新型裝甲材料。
A-4 空中之鷹(DOUGLASA-4Skyhawk)1950年初,美國海軍決定開發一種全新的主力型艦載攻擊機(可兼戰術核攻擊),道格拉斯飛機公司提議將招標要求中的重量指標減半,發展一種飛行性能好的輕小型噴氣攻擊機。1952年6月獲海軍同意,於是誕生了A-4型飛機。1954年6月原型機試飛,1955年10月26日,一架早期生產型A-4A在愛德華空軍基地上空500千米圓周航線上飛出了時速1118.67千米的世界速度紀錄。1956年10月,海軍第72艦載攻擊中隊(VA-72)最早裝備A-4攻擊機。
A-4舊稱A4D,別名"空中襲擊者",采用切尖三角形下單翼氣動布局。其垂尾和平尾也同樣采用了三角形造形。單座座艙蓋呈半水泡形,機頭下傾,前下方視界良好。兩側進氣口位置在機身上端,開口呈半圓形。後機身裝備J52型噴氣發動機一台,機腹有著艦鉤。機身下和機翼下共有3~5個外掛架,可掛副油箱或各式武器,翼根裝20毫米機炮2門,用於對地掃射。機身右側有一根空中加油受油杆,前起落架較長,形成彈射起飛前的抬頭姿勢。
A-4有五大改型。
A-4A 舊稱A4D-1,暫裝J65-W-4型噴氣發動機,有3個外掛架,帶3個副油箱時總攜油量5950升,或外掛2300千克攻擊武器(含950千克重的戰術核炸彈、常規炸彈、燃燒彈、小鬥犬空對地導彈、火箭發射巢、Mk.11型機炮吊艙、魚雷或水雷等)。
A-4B 改裝推力3500千克的J65-W-16A發動機,改裝雙重液壓控製係統,一點式加油口、空中加油杆、新式儀表板並加強了後機身,從1957年開始,A型停產,全部改產B 型。
A-4C 試飛於1959年,加裝地形障礙回避和射擊瞄準雷達,機頭延長,成為有限全天候攻擊機。同時,機上自動駕駛儀、低空用彈射救生椅、氧氣係統及座艙內布局也全麵更新,成為"麵目一新"的改型,總重增至7850千克,產量居各改型之最,是60年代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主力攻擊機。
A-4E(相當於A4D-5) 改裝J52-P-6A噴氣發動機,推力3855千克,全機外掛架增至5個,總掛彈量達3720千克,總重11000千克。1963年12月停產,各型A-4總產量超過1500架。1965年,公司自行研製出雙座教練機TA-4E,機頭延伸0.71米。
由於越南戰爭飛機消耗較大和A-4E大受歡迎,公司奉命再次解凍生產線,於是又改裝了電子器材和發動機均獲改進的A-4F。
A-4除使用於越南戰爭,參加過空襲北越的戰鬥外,還參加過多次中東戰爭,是局部戰爭中海、空軍戰術攻擊機中的傑出型號。A-4還有幸成為美國海軍"藍色天使"空中特技隊的專用表演機。此外阿根廷在1982年馬島衝突中,用A-4創下了老式攻擊機擊沉英國"考文垂"號現代化驅逐艦的戰例。
A-4的優點是設計輕巧,甲板上使用靈活(機翼無須折疊也能進入升降電梯),飛行性能好(M為0.9),掛上空對空導彈也能充當戰鬥機角色(如在反潛航母上即是),造價低。
缺點是因機體小巧導致掛彈少,油量不適應遠距出擊,全天候能力欠缺,惡天候時著艦困難等。但A-4仍成為世界攻擊機中的名牌,直到90年代,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仍在對它進行不斷改進。
A-4除美軍使用外,還出口沙特阿拉伯、以色列、阿根廷、泰國、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總產量2966架。
A-6入侵者(GRUMMANA-6Intruder)
A-6是美國格魯曼公司研製的雙座雙發全天候高亞音速重型艦載攻擊機。其主要任務是高亞音速低空突防、對敵縱深地麵目標實施常規或核攻擊。1956年,美海軍提出招標要求,共有8家公司推出11種競爭方案,格魯曼公司中標後,於1957年5月正式設計,1960年4月試飛了原型機。1963年2月,首批生產型飛機在奧賽那海軍航空基地內的第42攻擊飛行中隊開始服役。
A-6有一個稍稍奇特的氣動外形,其並列雙座大型座艙蓋和雷達罩均集中在機頭,而雙發動機尾噴管又裝在機身中段兩側下方,從而使機身呈前端粗大尾端尖細的樣式。一對側麵進氣口呈V形排列在機頭附近下部,後掠25度的中單翼帶有邊條,翼梢還安裝了開頁式減速板,翼下為掛彈架。機頭前風檔之前是一個折角形空中受油管。尾噴管下傾7度,使著陸速度低於167千米/小時。
A-6改型情況為:A-6A 第一種生產型,裝2台J52-P-6噴氣發動機。
EA-6A 電子戰改型,撤去A型的轟炸導航裝置,加裝大量電子器材及三十種外部天線,掛架全部掛有電子作戰專用吊艙。
A-6B 1965年研製的武裝加強改型,但因A-7問世而中止生產,但仍改裝了EA-6B電子戰飛機,以替代海軍航空兵與海軍陸戰隊航空兵使用的EA-1F及EF-10B飛機。
A-6C 提高了夜間作戰能力。
KA-6D 空中加油母機,可兼作海上救護和夜間攻擊。
A-6E或A-6E/TRAM 設備更新後的新改型,生產至90年代初。
A-6F 改進型,未見投產。
A-6機載設備中最有特色的是DIANE係統,它包括ASQ-61數據計算機、APQ-92搜索雷達和APQ-88跟蹤雷達。可從目標標定、接近目標、兵器發射到脫離戰區做到全部自動進行。為此,右座的雷達導彈投彈手隻要監控儀表即可。A-6E則更新了APQ-148多功能雷達、ASN-92慣性導航係統、ASQ-133計算機及AN/AVA-1等電子設備。
A-6的電子對抗型是EA-6A/B,A-6的空中加油母機是KA-6D。
A-6有5個外掛點,每個可掛1633千克的載荷,最大外掛量8165千克(指A-6E),比A-4增加了1~2倍。可掛集束炸彈、空對地導彈、"魚叉"式反艦導彈、電子幹擾吊艙、機炮吊艙或響尾蛇空對空(自衛用)導彈。
A-6在越南戰爭中使用較多,大多用於空襲北方。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48架A-6E與30架EA-6B參戰,成為美國對伊拉克進行戰略和遮斷空襲以及電子幹擾的主要作戰機種之一。
與A-4相比,A-6在續航性能、全天候及自動化作戰程度,特別是攻擊火力方麵均發生明顯改善。缺點是由於過份依賴電子設備,飛機的維護麻煩,出勤率大大下降,飛行中電子故障的發生對完成攻擊任務的影響太大等等。
A-10雷電 (FAIRCHILDA-10 ThunderB bolt Ⅱ)
A-10"雷電Ⅱ"(有別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P-47雷電),是美國費爾柴爾德(又譯仙童)公司於60~70年代為美國空軍研製的亞音速近距雙發單座空中支援攻擊機,也是當前美國或西方最好的亞音速攻擊機。主要作戰目標是坦克群、戰場其他活動目標和重火力點。
1966年,空軍提出新一代攻擊機研製要求,1970年3月,費爾柴爾德公司設計方案選定,原型機於1972年5月試飛後,參加了和諾斯羅普公司A-9之間展開的競爭試飛。1974年12月,A-10中標,轉入批產。1975年,第一種批產型A-10A服役。
A-10從設計開始就確定為亞音速飛機,因為戰術攻擊作戰並不需要太大的速度,亞音速飛行更能提高對小目標的攻擊命中率。A-10采用無後掠角的平直近矩形下單翼,機頭處有一個用38毫米防彈鋼製作的澡盆形座艙,加上機腹另有50毫米厚的裝甲,低空飛行生存力很高。全機裝甲重量達到550千克,有利於突防。據稱,可抗23毫米(蘇式)機炮的打擊。A-10的矩形平尾兩側裝有雙垂尾,2台TF34-GE-100渦輪風扇發動機並列安裝在後機身上方,呈"推進式"構形。該機主起落架可向前收入機翼前緣的短艙內,一門使用貧鈾彈頭的30毫米7管速射機炮裝在機頭下方,可攻擊裝甲車輛。全機共有11個掛架,最大外掛量7250千克,可掛Mk80型常規炸彈28顆或"寶石眼"Ⅱ型集束炸彈20顆或若幹CBU-52/71/38/70子母彈箱或6枚"幼畜"型空對地導彈加2枚AIM-9E/J"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或4個火箭發射巢......A-10的生產型是A-10A,至1984年3月停產時隻生產過713架。1991年海灣戰爭中A-10A有120架參戰,在反坦克戰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預定於1996年A-10退役。
雙座全天候改型A-10B未投產。
NA·39海盜(HAWKERSIDDELEYNA·39Buccaneer)
"海盜"(NA·39)雙發雙座亞音速低空攻擊機,由英國的布萊克本公司(後並入霍克·希德利公司)研製於50年代後期,原型機1958年4月試飛,1959年獲訂單,1962年7月開始在皇家海軍航空母艦上服役。
"海盜"攻擊機的使用與設計目標是:"能借助於較完善的地形跟蹤雷達及相應設備,以低空高亞音速突防,對敵縱深目標投擲大量轟炸載荷或攜帶偵察器材實施偵察。"
"海盜"飛機有一個很具個性的外形,從側麵看上去,兩頭略粗中間略細的機身兩外側,安裝兩台羅·羅公司的RB.168-1A"斯貝"101型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進氣口呈豎橢圓形。在尾噴口之後的機身尾錐,是一個蛤殼狀開閉的減速板,上方是T形尾翼。其垂直尾翼前方有一根背脊與氣泡雙座座艙蓋連成一線。機頭是雷達罩錐體和一個空中加油杆。機身內部有一個旋轉式彈艙,可攜帶4顆454千克炸彈,兩側的後掠梯形中單翼下麵,另有4個掛架,可掛炸彈、火箭、導彈或副油箱。
"海盜"有三大改型:
"海盜"S.Mk.Ⅰ 艦載攻擊機,暫裝小吉倫101噴氣發動機,1961年3月出廠,共40架。
"海盜"S.Mk.Ⅱ 翼尖稍稍伸長,發動機改用RB.168斯貝,推力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飛機性能與航程有較大改善。1965年開始交付海軍用於航空母艦,共84架。1972年英航空母艦退役,有70架劃歸皇家空軍使用,更名為海盜S.Mk.ⅡA和ⅡB兩種,其餘十多架留在海軍,稱ⅡC和ⅡD。
ⅡA 按空軍要求作了改裝,且不能帶"瑪特爾"空對地導彈。
ⅡB 空軍的陸基型(陸地機場型)攻擊/偵察機,比海軍型重,機輪加強,增加掛彈架,可掛"瑪特爾"導彈及偵察設備,除從Ⅱ型改過來一批外,另外訂購過42架。
"海盜"S.Mk.50 出口南非的陸基型攻擊機,同S.Mk.Ⅱ,但加裝一台機尾BS.605助推火箭發動機,縮短了起飛滑跑距離。共造16架。
1985年,又對海盜飛機進行加加裝慣導係統,改裝海鷹反艦導彈和加強電子戰能力的近代化改裝作業。
各型"海盜"的總產量為186架。
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英國有一批"海盜"S.Mk.ⅡB飛機前往助戰(也是該機首次實際作戰),它們掛著激光照射器、激光炸彈和AIM-9L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在低空飛行,為中空投彈的狂風式攻擊機對目標連續照射激光束,進行炸彈精密誘導,然後,又將自己攜帶的激光引導炸彈投往目標。前後共出擊218架次,投入48顆激光炸彈,並為自機和狂風飛機作169次激光誘導,共炸毀24座橋梁,15個機場。有力證實了"海盜"飛機在低空高速作戰領域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