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板書藝術與個性化培養藝術 第一章 板書藝術的基本原理
板書的重要作用
一堂高水平的課,一幅漂亮的板書能喚起美的情感,給人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課堂板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稱它為科學,指的是它要將課文內容係統化、條理化、形象化,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說它是藝術,指的是它能綜合運用文字、圖畫、線條、色彩等手段,強化表現力,讓學生的思想情操、審美觀點受到感染和熏陶。
好的板書是撬開學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識的凝煉和濃縮,是老師的微型教案,能給人以誌得神怡的藝術享受。好的板書能使學生明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有利於學生掌握教師講授的內容。好的板書還是學生解題樣板,是數學語言表述數學問題的典範。好的板書也是一篇好的講稿,它有利於學生聽課記筆記,為課後複習提供方便。好的板書能恰到好處體現講述內容,又是一種落實教學要求的藝術再創造。好的板書,會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因為它是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要求,經一番匠心獨運精心設計後,在黑板上的反映。好的板書,不僅在內容上概括剖析,恰到好處,自成一體,渾若天成,而且在形式上往往因文而異,各具一格,結構精巧,意趣橫生。它以確切的科學性,指導學生去思考學習,又以特有的藝術魅力,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堪稱教學藝術的再創造。好的板書,不是文字與線條的簡單結合,而是教材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師有目的構思按一定規則畫出的直接圖形。
好的板書,是老師心血的結晶,它要求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講究藝術構思,做到形式多樣化、內容係列化、結構整體化、表達情景化,同時它還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遵循板書的基本原則,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鮮明的針對性,高度的概括性,周密的計劃性,適當的靈活性,布局的美觀性,內容的科學性,視覺的直觀性。這樣,才能給學生以清晰、順暢、整潔、明快的感受。要顯示這一點,還必須做到:
內容美——從用字遣詞上看,準確無誤,內容精當;從整體上看,線索分明,重點突出,這樣的內容顯得很美。
形式美——布局合理,排列有序,條理清楚,具有立體美、對稱美、奇異美、多樣美、和諧美和造形美。
書法美——字跡工整,一絲不苟,合乎規範,美觀大方,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好的板書,不僅表現在內容美、形式美和書法美等方麵,還要把握好時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教學中隻有把握好板書的時機,才能使學生思維的的脈絡與教師的講解配合默契。板書的時機一般分先講後書、先書後講、邊講邊書。對難度較大的、抽象的概念等,一般宜先講後書。如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歸納結論,總結要點後再板書。又如巧妙地引入新課,可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新知,爾後再進行板書。一般新授課適宜先書後講,即教師先板書課題,然後由題而發,再配合精心安排,巧妙設計,就能激發興趣,啟發思維,豐富想象,強化記憶,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好的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集成塊”,它集教材編者的“編路”、課文作者的“文路”、教師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於一體,是當代“微型技術”的妙用。它被人們譽為“微型教案”,就像工業技術上的微型電腦、微型飛機、微型汽車、微型電視……和人文科學領域的微型小說、微型評論、微型演說等一樣,成了時代的驕子。
板書的美學要素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有效手段,是教師語言藝術的書寫形式。好的板書能提煉出一堂課的精華所在,可以配合教學突出重點,加深印象,增強效果。一幅獨具匠心的板書,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造的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朱光潛先生曾說:“美是客觀方麵的某些事物交融在一起而成為一個完整現象的那種特質。”不少人認為,板書從“性質”到“形狀”,或者說從內容到形式,一方麵要適合主觀的需要,另一方麵又要使主觀的目的與客觀的效果相統一。一般認為,板書美學的基本要求是:內容的完善美、語言的精練美、構圖的造型美、字體的俊秀美,而美的板書一般包括情感美、簡潔美等諸多要素。
(一)情感美
從係統科學的觀點出發的情感轉移原理認為:教師隻有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成功地轉移(轉化)給學生,並使之產生情感交流與共鳴,方能產生美的效應。情感,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人的需要能夠得到滿足所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一種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具體、生動的情感有著巨大的魅力,它可以增強學生知識和思想感情的體驗,是教學活動中最有效的手段。
許多學生對老師,對課本,對學習都感到乏味,這其間缺少的就是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其有情,教師才能展開知識才華的羽翼去鏤繪意境;唯其有情,教學才會輕鬆自如,從而達到師生情感的共振,更有效地獲得教育效果。
情,是教學藝術之魂,從這種意義上講,隻有實現了情感轉移的教育,才是美的教育。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正表現在能否實現情感的轉移。那麼,板書怎樣才能體現情感的轉移呢?板書是教學語言的書寫形式。從信息論的觀點來看,課堂教學是信息傳遞的過程,而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便是教師的語言。教師的語言可分為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有聲語言就是指教師的口頭語言,無聲語言是體態係統的姿勢語言和符號係統的板書。板書是教學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書寫符號形式。
板書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某種教學目的的一種書麵語言,是輔助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的一種手段,它和有聲語言是相輔相成的。有時在表達問題上比有聲語言更準確、更清晰、更易被學生接受。
(二)簡潔美
在大自然的欣賞中,有人喜歡大海的深藍,有人喜歡楓葉的火紅,有人喜歡雪山的潔白,這說明人們在追求色彩的單一。其實,單一就是質樸,質樸也是一種美——單一美。俗話說,“好吃不過粗茶飯,好看不過素打扮”。意大利的著名畫家達·芬奇也說:“你們不見美貌青年穿戴過分而折損了他們的美麼?你們不見山村的婦女穿著樸實無華的衣服比盛裝的婦女美得多麼?”
板書美在簡潔,無論文字、線條、顏色、版畫等,均以簡潔為上策。
托馬斯·阿奎那在《神學大全》中寫到:“一眼見到就使人愉快的東西才叫美的。”不論是欣賞自然美或藝術美,都不是先有邏輯的判斷而後有美。往往是先有“美感”而後才有判斷。這就是美感的直覺性顯現。板書之美首先是造型美。
宋代詞人蘇軾在描寫西湖美麗時,有一句話叫“濃裝淡抹總相宜”。這句話道出了人們兩種不同的欣賞心理。人們常說的“素打扮”,就是單一美,“五彩繽紛”,就是複合美。
人們對美的欣賞,不全是客觀事物本身的形式,它還包涵了人們審美經驗的綜合,也還包涵了文化傳統的因素等。人們常說“吃飯不吃菜,各人心理受”,就講到審美的個人差異性問題。這種差異性的形成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人的審美習慣與人的內在素質、所受的教育、年齡特征、個人愛好興趣、民族傳統、社會風尚等問題都有關係。但是,人的審美習慣心理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的人欣賞大紅大綠的對比美,有的人欣賞色澤調和的淡雅美;有的人喜歡線條誇張的圖案美;有的人喜歡文字簡潔的聯想美。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欣賞心理。
對“單一”與“複合”的欣賞並不存在高低之分,因為人類生活的本身,既是單一的也是複合的。生活本身就組成了多層次與多色調的美。
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喜歡圖文並茂、色彩鮮豔、文字簡單、輔之以圖的圖示式板書。高年級學生與中學生則喜歡邏輯性強、富有啟發性的線條式板書。
亞裏士多德說過,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勻稱與明確。這裏所說的勻稱,用在板書上是板書的對稱。它給人一種勻稱穩重之感,使學生產生一種對稱美。如講《乘除法的關係》這節板書利用兩個算式具體地進行比較和分析,然後畫出對應線,突破這節課的難點,讓學生通過乘、除兩式間的內在聯係,導出乘除法的關係。最後用一個反箭頭,準確而突出地標出了它們之間的“逆”運算關係。就這樣,利用這一板書,順利地完成了一係列教學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板書的布局、色彩要和諧,彩色筆要用得適當,不能亂用多用,不能使整個黑板紅紅綠綠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講公倍數概念時,可用“線條式”板書來表現新舊概念之間的聯係,這種板書看上去非常明快而和諧,體現了知識內部結構的和諧美。
(七)立體美
如《狼》的板書設計。既有縱向的“遇狼”“避狼”“劈狼”的過程,又有橫向的狼與屠戶的不同表現和情態,還有分別綜合的狼與屠戶的特點。形成了一個立體的構圖。
(八)布局美
對藝術創造來說,獨特新穎決定著作品的生命力,板書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創造也是如此。好的板書應該布局合理,整齊中見變化,合理中見新奇,給人以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
為了實現板書的布局美,必須整體計劃合理布局,對板書內容事先巧安排,杜絕漫不經心、隨心所欲的板書。黑板有大小之分,小黑板一般用於教師課前準備預習提綱或課堂補充練習題,大黑板又可分為正副兩板書,正板書不輕易擦改,副板書供臨時書畫,教師在安排版麵時,要將大小黑板,正副板麵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以和諧的整體美去感染學生。
《小音樂家》這則板書,用“線條式”的方法設計,左右對稱,襯托中心,上下勻稱,突出重點,既反映出文章的思路,又把事物與聯想表現出來了。整體布局,新穎別致既有整體美,又有變化美,既有勻稱美,又有回環美,令人產生多種美感。
板書設計的目的在於把教材中複雜的多層次的內容集中地表現在有限的黑板上,從而使學生對課文有個係統、全麵的認識。好的板書,要做到集“四路”(教材的編排思路、作者的行文思路、教者的導讀思路、學生的閱讀思路)於一體,熔“三點”(重點、難點、特點)於一爐,充分發揮其整體功能,給人一種整體的美感。
(十)整齊美
如《蘇州園林》的板書設計,在揭示總的特點之後,整齊地分列了七個“美”。
各地
園林的
標本
(意義)——跟前總
是一幅
完美的
圖畫
(特點)建築布局美——自然成趣不求對稱
山水配合美——假山池沼任其自然
花樹映襯美——栽種修剪著眼畫意
景致幽深美——花牆廊子增加深度
各處構圖美——每一角落美如圖畫
圖案雕鏤美——門窗設計別具匠心
房屋色彩美——極少彩繪安靜閑適不止這些
(十一)含蓄美
人類對於某些事物,有時可以有共同的美感:芬芳的花卉,美妙的音樂,壯麗的風景,明亮的月色,誰不欣賞它的美!漂亮的板書就象花卉,風景,月色一樣給人美的陶冶。它以簡馭繁,語約義豐,“用最小的麵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的思想”(巴爾紮克語),“隻教給學生最本質的最主要的東西”(第斯多惠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濃縮的簡潔美。這種簡潔美猶如畫家畫花,獨花一枝,留有餘地,讓人去遐想,象演員演戲,“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並不要把什麼都搬上舞台;像詩人作詩,講究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像音樂家演奏,抑抑揚揚,有時無聲勝有聲。例如,《孔乙己》的板書設計,“笑”字後麵一個問號,“悲”字後麵一個歎號,以及括號內的簡潔文字,將課文內涵引向深入。這種“惜墨如金”的板書,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畫龍點睛的啟示,語精字妙,能引起學生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的深層次思考,不斷體味課文的意蘊之所在,從而達到喚起審美想象的效果。
(十二)哲理美
板書的哲理美表現在它能將課文的內在含義,通過教師的藝術加工,憑借簡潔的文字、線條、圖示突出地揭示出來。
《諾言》板書借助文字、線條的組合排列效應,顯示了文章題旨的內在邏輯性,從而增強了課文哲理的說服力,揭示了課文的哲理美。
這種板書設計新穎、奇特,頗具藝術性,它體現了板書的奇異美。
有意將分數二字寫得特別大,引起學生注意。再如《稱象》這則板書按曹衝稱象的步驟設計,有意把“象”放大,顯得奇特,但是相稱的,從整體板書看,既突出又和諧。按照美學的觀點來講,“新奇”是一種美,但並不是越“新”越美,愈“奇”愈美。
追求奇異美要注意整個板書協調,不離和諧美的原則。
板書給人以美的第一印象就是造型。因為板書是憑借文字、線條的組合排列,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整體造型。造型好就給人以美感,造型不好則不美。任何板書不僅要能貼切反映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特色,而且還要充分注意外形構成的圖案美、排列疏密的布局美和組合效果的立體美,使學生在對板書造型的美的享受中體會教學內容的深刻含義。
板書的造型美,要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進行設計,不要千篇一律,千人一麵,要有特色,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激發興趣,加深感知。
線條有直、曲、虛、實之分,它和文字一起構成了板書的主要語言,其作用主要在其指示性和虛擬性。
板書離不開文字。文字美首先是端正整齊的美。書寫時龍飛鳳舞,隨意塗抹,信手揮就,既為難學生,又談不上好的效果。如果板書端正整齊、規範,就給人一種清新秀麗的美感。其次,文字美還是一種立體的美。不少板書字分大小,富有立體感,它本身就表達了一定的內容,或者與字義、詞義相吻合,給人以聯想,有助於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例如,有位老師教小學一年級課文《葡萄架下》的第二段時,通過朗讀,板書了四個字。
園架串粒
這四個字由大到小,依次板書出來,小朋友們就產生了各種疑問:為什麼有的字那麼大?有的字那麼小?老師為什麼這麼寫啦?當“粒”寫上去後,老師提問:為什麼字形有大有小,從大到小呢?小朋友積極開動腦筋,舉起小手爭著回答。他們說:“因為葡萄園很大,葡萄園裏有葡萄架,葡萄架上有一串串葡萄,每串葡萄上有一粒粒又大又圓的葡萄。”這四個字的字形從大到小,反映了它們相互間的關係。這樣排列的文字就有了立體美,能激發興趣,啟發想象,活躍思維,收到較好的效果。
(十七)色彩美
板書中常使用顏色粉筆,以區別和強調,突出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甚至有歸類的作用。色筆使用恰當,可以使教學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這是根據學生心理特征總結出來的。
如以概述為主兼加點評的板書,常常用色筆點評的文字板書;勾勒事、情兩條線索的板書也常常以色筆等等,這就既強調又歸類。還有些同類內容的板書分散於板書整體的不同部位,以色筆加以區別,歸類的作用就更明顯。
板書的功能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數學板書,其作用更為顯著。那種單憑有聲的語言講授而不寫的老師幾乎是沒有的。數學老師授課時除了用清晰、準確、精練、通俗、生動的語言表達外,常常還用一定數量的無聲語言——板書,來說明編者思路、教學思路、學習思路。因此,好的板書能使學生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講授的內容;好的板書是學生的解題樣板,是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問題的典範;好的板書是教師言傳身教的好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發展能力。好的板書是教師的一種藝術創造,在教學中具有許多功能:
(一)增強記憶力
板書是用文字或圖形或表格表達的語言,隻要不隨便擦掉,它一直呈現在那裏,學生通過視覺反映到大腦裏,就能促進學生視覺和思維活動,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注視板書,思考板書內容,這樣就能打上深刻的烙印,加強記憶力。
這種板書數形結合,可以增強理解力和記憶力。板麵設計形式簡概、鮮明,富有美感。做到條理清晰連貫,概括科學合理,款式鮮明醒目。
課堂上結合教學完成一個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明確目的性和力求達到這一目的的堅強意誌和頑強毅力。這種果斷而堅定的品質及嚴肅認真、孜孜以求的職業精神,也會長期地、不斷地教育和感染學生,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誌品質。
(二)發展思維力
板書的基本功能之一在於使教材簡約化,字少而信息精,從而激起學生想象,增加對教材認識的清晰度和整體感。這種以少勝多,以簡馭繁的板書,本來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思維訓練。所以板書的條理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連貫性;板書的簡煉性,有利於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板書的直觀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對數學美的鑒賞力,這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將起到重要作用。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各種優美的線條和幾何圖形,給學生以美的感受,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有人描繪,直線表示力量、生氣、剛強;曲線表示優美、柔和、運動;折線表示轉折、升降、前進;垂直給人以均衡、莊重之感;水平給人以穩定、整齊感;斜線給人以興奮、向上感。三角形的穩定、正方形的縱橫性、圓的周期性,這些都是數學板書給人的美感。善導者將通過板書提高學生的審美力。
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美觀又實用。幾十道口算題就在一朵向日葵裏。學生既做了數學題,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四)培養創造力和提高理解力
由於教師對教材內涵的意會和理解,均物化在板書之中,成為很多潛信息。而當接觸到這種板書時,必然會激活思維,產生聯想,為發展創造思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數學板書是經過老師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的,具有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等優點。它通過關鍵的字、詞、句、圖的寫、點、描、畫,直觀而又形象地體現了題中各組數量關係及各類知識間的內在聯係,學生印象深刻,能提高學生理解力。
通過視覺形象的板書,可以幫助學生領悟知識原理、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從而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內容隨著老師的一邊講解,一邊板書,一邊讓學生觀察,充分表達了事件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和顯示事件中的時空因素,使學生從靜止的知識產生動感,從中看到知識的要點、事物運動的性質、解題時的思路及方法,從而有效地啟迪思維,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六)思維導向
起始課的板書內容一般是寫“課題”和“學習目標”。這可結合開講藝術進行板書效果最好。例如,教“數的整除”第一課時,先在黑板正中上方板書“數的整除”。問學生:今天我們學習什麼內容?學生齊讀一遍後在整除一詞下邊打上著重號,這樣給學生思維定了向,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整除”上,然後教師就這堂課學習的目的隨即在黑板右側上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