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宮闕接天長,九閽帝子欲開疆。
東城健兒備鞍馬,西城健兒市刀槍,
家家裁征衣,戶戶舂軍糧。
稚兒猶在抱,漫語阿爺早還鄉。
君不見白骨蔽野紛如雪,高樹悲風聲颯颯。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燕君
皇城帝都
宣政殿早朝
“十萬火急!十萬火急······!北方急報!北方急報······!”一陣刺耳的尖叫聲劃破天際,衣衫襤褸的傳令兵噗通一聲,跪倒在宣政殿的台階下倉惶喊道,他雙手因長途跋涉而微微顫抖,隨後將文書高高舉過頭頂,台階上的宦官火速衝下台階,一把將文書抓起便向殿內跑去,宦官跨過門檻向前兩步邊便跪倒在地,雙手將文書舉起,道:“陛下,陛下,十萬火急,北方急報。”
“不知是何事啊?”朝上的文武百官俱驚,嘟囔道,臉上滿是疑惑之情。“如此喧嘩,成何體統!”‘啪’的一聲,皇帝一掌重重拍在龍案之上,道“速速將文書遞上來!”皇帝身旁的宦官彎腰作揖,道“諾。”便迅速跑到台階下將文書交到皇帝手中。皇帝打開文書,眉頭緊皺,越往下看越是心驚,“這可如何是好?朕待燕王不薄,時常賞賜錦衣玉石,書畫珍寶,他這是為何呀!眾愛卿,這可如何是好呐!?”皇帝慌張道。
“陛下,文書中所寫為何?”文侯彎腰作揖道。
帝國中分文武二侯,文侯負責治理政事,武侯負責統領戰事,尚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下轄工、禮、吏、刑、戶,兵六部,由尚書省管轄,設尚書令,負責執行各項政令。禦史台負責監察百官,設禦史大夫。
“幽州燕王在薊郡起兵,旗號:天下大同,說什麼萬民皆平等,而且尚書省派去幽州的官員,死的死,降的降,叔叔這是要造侄子的反呐,這可如何是好?幽州糧多地廣,遠居塞北,眾愛卿這該如何應對啊?”皇帝驚慌道。
“這該如何是好啊?”“這下可不妙了。”殿下的文武百官頓時議論紛紛。
“陛下,臣聽坊間傳聞,燕王和北方胡人時常互通有無,幽州生亂,北方強敵虎視眈眈,各藩王······,內憂外患,隻怕狼煙將起,我帝國危矣,陛下還需早做準備,以防再生變節。”文侯走出大臣隊列站在殿**手作揖,緩緩道。
皇帝馬上道:“文侯大人所言極是,我帝國危矣啊,朕該如何處置?!”
殿中一位雙鬢斑白的老者走出群臣中,撇了一眼右方的文侯,站到殿中央拱手作揖,道“是啊陛下,我軍需早做準備,整頓軍隊,早日北伐,將叛軍扼殺在萌芽之中,切不可使其坐大。”
皇帝馬上應聲,道“對,對,對,武侯所言極是,萬萬不可使其大!”
大殿中群臣紛紛應聲附和,交頭接耳,議論聲仍不絕於耳。
距離大帝立國不過短短數十載,那時連年戰亂,天下早已千瘡百孔,生靈塗炭,這才剛經過多少年短暫的和平光陰,戰火便又如狂風般席卷我華夏大地。
華夏九州分治,每州都有一諸侯王自治,而帝國皇權,實際隻是統治司隸一隅之地,帝都北方有並州、冀州,幽州;南方有揚州,荊州;西北有涼州大漠,西南有益州蜀地,東麵有青州丘陵。
“十萬火急······北方急令!”,殿外不多時便又響傳令兵刺耳的尖叫聲,整個大殿瞬間安靜下來。
皇帝接過宦官遞上的文書,細細看起來,頓時冷汗直流,失聲道:“幽州各地聽聞燕王舉旗反帝,紛紛起兵響應,幽州大部相繼淪陷,萬萬沒想到,我帝國大難將至啊,我帝國要亡矣,亡矣啊!”
文武二侯心中一沉,最怕的還是來了。
大帝得國後,便勵精圖治,休養生息,天下一番欣欣向榮,國泰民安之景象,隻可惜大帝多年征戰沙場,嘔心瀝血,至積勞成疾,終於還是五十有二便駕崩了,之後大帝的嫡長子,也就是現在的皇帝繼位,可皇帝繼位後整日鶯歌燕舞,沉迷於酒色肉林之中,荒廢朝政,地方官吏更是橫征暴斂,飽中私囊,不顧萬民之疾苦,百姓早已怨聲載道。朝臣們多少次諫言,皇帝都置之不理,當做耳旁風,身居要職的他們又何其無奈呢。這樣的帝國又談何長久,談何萬世昌盛?
大殿中,百官議論紛紛,有義憤填膺者,驚慌失措者亦有之,好不熱鬧。
武侯再次雙手作揖,道:“陛下,不必驚慌,臣願領兵北伐,蕩平叛軍,還帝國以太平。”
“陛下,事關緊急,需速速定奪,萬不可耽擱太久。”武侯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