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獨特峽灣挪威納爾維克風景奇麗
納爾維克是挪威北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城,居民隻有幾萬人。她既是一個港口,也是個旅遊城市,冬天是滑雪勝地,夏天又是欣賞獨特峽灣風光的好去處。每年夏天,都有一周數班的豪華遊輪,從挪威西南部的斯塔萬格、卑爾根等地出發,沿挪威西海岸北上。船上的遊客可一路觀賞風光,行程1000多公裏,曆時一周抵達納爾維克。
前往納爾維克,除了走水路,當然還可以走陸路,從瑞典北部的基律納乘火車便是一條比較獨特的線路。這條鐵路地處高寒險峻地帶,從百年前建成到現在,它一直肩負重任,那便是將基律納鐵礦的優質鐵礦砂運到納爾維克港口,貨輪再將鐵礦砂運往各地的鋼鐵廠。由於火車要穿越高山峻嶺,經受風雪嚴寒的考驗,又要途經歐洲最大的森林公園阿比斯科國家公園,穿行風景奇麗的挪威西部峽灣,因而吸引了不少遊客。
那是一個夏末的清晨,我們從基律納坐上了開往納爾維克的火車。這天天氣不算太差,時陰時晴。從基律納到阿比斯科森林公園的100多公裏,一路比較平坦。兩旁是茂密的樺樹林,長得不高,高過火車的都不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羅棋布,不時有飛鳥掠過水麵。樹梢已披上淺黃色,遠處綿延起伏的山巒,仍是白雪冰封。一望無際的原野上,不時見到奔跑的小鹿和野兔。
快到阿比斯科時,天下起了雨。在阿比斯科車站,有不少肩背大旅行包、腳蹬大頭靴、身穿防雨衣的野外旅行者下車,又有成群同樣裝束的人上車。在這群行色匆匆的旅行者中,有不少六七十歲的人,他們與許多年輕人一樣精神抖擻,大步流星地走在山路上。雨,在不停地下著,但路上的行者毫不在乎。阿比斯科國家公園是許多歐洲遊客的神往之處。遊客們在高山湖泊釣魚,在湍急山澗漂流,在千仞峭壁攀崖,或在數百平方公裏的森林公園內徒步行走,風餐露宿,隻為呼吸這裏甜絲絲的清新空氣,享受密林信步的山野情趣。
離開阿比斯科,火車開始上山,速度漸漸慢了下來,大約以30公裏的時速向上爬。抬眼望去,蜿蜒的鐵路向山頂延伸,好似一條腰帶係在群峰上。淡淡的雲彩飄過,使得鐵路時隱時現,為本來就已十分險峻的鐵路平添了幾分神秘。翻過了幾個山頭之後,火車進入了挪威境內。窗外已很少能看見樹,隻有光滑的大石頭。但不時能看見建在光禿禿大石頭上的紅色小木屋,那是挪威人度假的居所。火車不斷穿越山洞,山洞的兩頭有鐵板搭成的棚,那是為了在冬天防止從山上滾下來的積雪阻斷鐵路。坡越來越陡,火車在山頂蛇行前進。突然,一座殘破的橋映入眼簾。那是一座已經廢棄的鐵路橋,孤零零地橫在山穀。
關於這座橋,還有一段曆史。二戰時期,德軍占領挪威,從基律納到納爾維克的這條鐵路,是德軍的一條重要運輸線。挪威抵抗運動準備炸斷這條鐵路線,地點就選在上述那座鐵路橋上。當時,他們已順利地在橋上多處埋了炸藥,想讓它徹底消失在山穀裏。就在一列德軍火車隆隆開近的時候,抵抗戰士開始點燃導火索。誰知因為天氣太冷,導火索被凍住了,怎麼也點不著。老天不遂人願,挪威人隻得作罷。這座橋一直沿用到上世紀60年代。後因年代太久成了危橋,人們又重新建了一座鐵路橋,但一直沒將那老橋拆掉,由它孤苦伶仃地立在那兒,作為二戰曆史的一個見證。
離開那座老橋不久,前麵出現了彎彎曲曲的峽灣,依稀能看到一些集中的民居了。納爾維克已經不遠。天空變得亮了起來,山坡上有了綠意,峽灣兩旁不斷有瀑布飛瀉而下,形成幾條奪目的白練。
納爾維克的這段峽灣,二戰中曾是德軍與盟軍決戰之地。1945年,盟軍與德軍艦隊在納爾維克之外決戰,納粹艦隊因不敵強大的盟軍艦隊而向峽灣撤退。盟軍步步進逼,連續追擊十幾海裏,擊沉了數艘德艦,並將最後的幾艘德艦一直逼到峽灣上遊的淺灘,使其擱淺為止。德軍棄艦循山而逃,但最後難逃全軍覆沒的厄運。直到後來,德軍被擊沉的軍艦一直留在峽灣,有些甚至就擱在淺灘上。
從基律納出發,約4個小時以後才到納爾維克。兩地相距不過150多公裏,以現代的鐵路運輸技術,150公裏的路程仍需跑4個小時,其路途之險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