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夢回大唐(1 / 2)

自唐僧出長安,向西取經,已過了十六個春秋,太宗李世民心念禦弟,命工部建望經樓,他年年親臨到此.

今日天明,忽見西方漫天瑞靄,遠望而去,百裏空中一陣風聲飄飄,瑞彩光搖曳,五色祥雲飛不徹,佛光內鼎乾坤變,妙音自那緣法來。

雲頭處,有一人尊者,頭上蓮花箍,平身白鶴衣,他停雲道:“聖僧,腳下方是長安城,這裏人受佛法,明佛理,吾恐顯了本相,不便下去,你等傳了真經,三日後隨我回靈山繳旨。”

“是,尊者!”唐僧合手道。

尊者一招,收了霞光,化為金光四散而去。

“師傅,這長安城可真壯觀,萬國之國確是名不虛傳啊!”豬八戒趴在雲頭向下望,隻見下方城樓十丈高,人流百裏長,舞榭歌台,美宇宮室,多不勝數。

唐僧笑笑道:“徒兒們,隨為師下去。”

“是!”

三人應聲,駕著雲朝城中飛去。

“你看,天上有神仙,神仙下凡了,神仙下凡了!”

“什麼神仙,是佛陀!”

“雲端上莫不是唐長老?”

長安城的人個個都看到天上的祥雲飛馳,都仰著頭,伸長著脖子,要將雲裏瞧個明白。

“魏征,外頭何事如此喧鬧啊?”李世民坐在閣樓中,正閉目養神,忽聞嘈雜聲,略感煩躁。

“回陛下,西方有祥雲降下。”魏征道。

“西方?”李世民大驚,忙起身下樓,剛走到城門口,天飄香風,佛光普照,他大喜:“是禦弟,是禦弟回來了!”

果不其然,半柱香後,祥雲上躍下四個人。

那大和尚身披錦瀾袈裟,手持九環錫杖,頭戴碧玉氈帽,整個人容光煥發,神采奕奕,一如西方佛陀來中土啊!

“禦弟!”李世民認得這袈裟錫杖,此寶還是當年他贈與唐僧之物,如今看到唐僧,龍顏大悅。

“玄奘見過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唐僧半跪而下,給太宗行禮。

“免禮免禮,禦弟乃大唐之福,大唐之幸,日後見朕,無須行禮。”李世民托起唐僧,回頭一瞧,卻見身後站著三個大漢,這三個大漢一個尖嘴猴腮,一個豬頭豬腦,一個麵色凶煞,活像是三個妖怪。

“禦弟這…”李世民心頭驚嚇,忙退後一步。

“陛下莫驚,這三人乃貧僧在路上收的徒弟,他們雖麵相醜陋,卻個個本領高強,若非他三人幫持,隻怕貧僧也難取真經啊!”唐僧解釋道。

“原來如此。”李世民恍然大悟:“古人雲,奇人多異狀,這世間百態,出幾個奇人異士也不足為奇了。”

“魏征,傳朕旨意,在殿前設宴,朕要為禦弟接風洗塵!”李世民對魏征道。

魏征領命,下去安排事宜,李世民又拉住唐僧的手,帶著三個徒弟往大殿裏走。

唐長老取經西歸的消息傳遍了長安城,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仿似新春到來,和樂融融,一片祥盛之氣。

大殿裏,在已備好了禦膳房做的美味佳肴,應佛門規矩,上至君王,下至大小官員,一律吃素菜,喝素酒,以沾長老取經之功。

太宗位居高坐,唐僧居右下,左手依次列三徒弟。

“禦弟,此去西行十七載,當真辛苦你了。”李世民由衷道。

“三藏自幼修持,得主持傳貧僧小乘佛法,三藏知世人沉醉,罪孽深重,故而立誓要往西天取大乘佛法,已度我大唐萬千子民永離苦海,如今取得真經,功德圓滿,又有何苦?”唐僧道。

“苦海已度,何以為苦?”李世民沉吟幾許,喜色道:“禦弟此言甚妙,朕受教了,不知真經在何處?”

“悟空,取真經來。”唐僧對孫悟空道。

孫悟空一抖身,口吹毫毛,喚一聲:“來。”

忽的,本是空無一物的大殿,憑空變出一大車經書,堆滿了大殿。

“好本事,賢徒好本事啊!”李世民眼前一亮,拍手大讚道。

“一共三十五部真經。”禮部官員清點完後道。

“先將真經移至藏經閣,派人嚴加保管,不得有誤。”李世民道。

“是。”官員聽令,吩咐來十幾個太監,將書往藏經閣中搬。

接風宴上,太宗和唐僧談今論古,君臣融洽,而師兄弟三人則是大快朵頤,尤其是豬八戒,取經路上,那是窮山惡水,前不著店後不著村,吃的不是野果子,就是幹糧,好不易吃頓飯,也是三分不管飽。

如今取經歸來,唐王設宴,飛禽走獸,奇珍異果,那是享之不盡,吃之不竭。

“豬長老,飯菜可合你胃口?”李世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