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倫理(1 / 1)

論林衝之“忍“

林衝這一形象出自,明清小說家施耐庵所編著的《水滸傳》;他以北宋時期的政治腐敗和社會現狀為原形撰寫而成。

由儒學的發展史不難出,宋代儒學已發展為“理學“;“三綱五常”自西漢董仲舒首昌,在到宋代理學家朱熹再次強調和深化,使人無條件順服,忠於君上、忠於國家。其次,林衝身為八十萬禁軍總教頭,出身並非尋常;我認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環境,塑造了林衝的文化素養(性格或忍)。

作為一個有家室的林衝來說,他更放不下家庭的牽伴。自商鞅變法以來,“連坐”便貫穿整個封建社;身為朝庭命官的林衝深知此刑法。“家有嬌妻,外有同族。”林衝不得不忍。

林衝因小人陷害被流放期間,其妻被逼死;林衝得知此事心如烈火,嫉惡如,;槍挑奸賊;這說明林衝的妻子就是栓住林衝的鐵鏈,然而妻亡鏈斷,林衝流如同“獵豹”勇猛精進,無所顧忌;於是上梁山,走上反抗之路。

任何人的“忍“是有底線的;心上一把“刀”便是“忍”,心上一個“中“便是“忠”。忍的目的已經不複存在何必再忍;政治腐敗,奸臣當道忠於何人?我認為林衝的反抗並不晚;之前的忍,乃人之常情,因為他有家人的牽絆,他不像魯智深無牽無掛,孑然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