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勿忘(1 / 1)

故土尋根

小的時候,是那麼的無憂無慮,總是穿梭在田間地頭,看著爸爸、媽媽在田間辛苦的耕耘與收獲。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直到我漸漸的遠行,而今也隻能通過支離破碎的記憶,去感受這片土地的溫暖。

父親曾說:作為一個人,無論日後走的多遠,都不要忘記生你養你的那片土地。是呀!人不可忘本;雖然父親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他的話卻顯得真切,而又充滿哲理,值得我用一生去慢慢體會它的真諦。

回憶著這片土地,它給我帶來了童年的快樂,同時也將它儲存在了童真裏。每年的六七月份是收割麥子的忙季,爸爸、媽媽在在田間忙碌的收割麥子,生怕大雨將至;而我們幾個小夥伴,有的躺在麥稈上,有的坐在麥稈上製作著童年的樂器——咪咪。這種樂器製作的技巧十分簡單“用小刀將麥稈截成短節,但一頭有麥節,以後在麥稈上開個小口便可收工。”,有時我們也抓螞蚱,在田間地頭到處亂跑。

不知從何時起我家的麥田,漸漸的種上了桑樹,桑葉不僅可以供蠶蟲食用,也可以養蠶繅絲,更人們帶來經濟收入;據說桑葉還可以清熱解毒,去火的神奇功效。記得有一次媽媽口腔上火,食難咽,怎麼看也看不好;我們村的老中醫說:“桑葉泡開水可以去火解毒。”媽媽堅持了幾天沒想到奇跡般的好轉了,從那以後,媽媽如果喉嚨腫痛,都會喝桑葉水。夏天的時候,桑樹上會結出又黑又大,又香又甜的桑果。

然而,現代化的進程,也影響著這個偏遠而又落後的村莊。曾經被人們忠愛的勞作工具,永遠的被關了禁閉;昔日忙碌的田地也變得雜草叢生,幹淨利落的庭院也荊棘滿布;以前,人們長期居住的土牆瓦房,一次次的被整修;而今滿目瘡痍,瓦礫間張滿了雜草和苔蘚,屋舍在風吹雨打中變形,甚至倒塌。如今被代替的是那堅固的鋼筋、水泥和混凝土構造的高樓大廈。

忙碌的生活,身為異鄉求學的遊子,恐怕也隻能隨遇而安吧!每次走在鄉間小路上,我的內心是幽靜的、彷徨的、失落的;因為這裏是那麼的寂寥,那麼的荒蕪。走進村莊,隻有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也隻能偶爾可見,中青年男女少的令人心寒。身為遊學的我,自然也不例外,為了自己的抱負在努力著、拚搏著;一向追求淡泊名利、逍遙自在、不受牽絆的自己,也顯得是那麼的利鎖名韁,總是被時代牽著鼻子前進。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魯迅《故鄉》中的一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是呀!世上本沒有村莊,聚居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村莊。若幹年前,人們在此處相聚,一同開發,從而形成了村莊;而今,他們的子孫後代又從這裏分別,昔日的村莊又一次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重塑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