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都去死吧,我要回家,做我的夢想。”
――徐良
“唉――”李沐漫不經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邊走一邊踢著腳邊的小石子。
月考的成績又出來了,比之前還差一點,滿分120的數學這次隻考了86分,比滿分少了34分而已。但在一個很多學霸的班級裏,這是墊底的分數了。
想著回家後又要麵對爸爸媽媽的拷問,心裏就覺得煩。心裏想著,看著路邊可愛的貓咪都覺得不可愛了。
李沐是個普通的女孩子,扔到人群裏就認不出來的那種。皮膚黑黑的,沒有一點特色。成績也一般,在班裏排名中等,屬於老師和同學都不會注意的那一類人。因為這樣,她心裏是有一點自卑的。
雖然這樣,但她還是不願意這樣平凡的。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路邊為英雄鼓掌的人,她想做被鼓掌的人,她想做英雄。
但鎂光燈下的光環不是每個人都承受的起的。
在一個很多學霸的班級裏,李沐的壓力是很大的。
和大城市不同,李沐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北方小鎮裏,並沒有“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壯麗景象,鎮裏的發展也很落後。每所學校幾乎每個班都有七十多個人,也沒有什麼多媒體設備。
李沐所在的班級裏有72個人,一共有9排,李沐個子中等,坐在教室的後排。
班主任想了一個很“巧妙”的排座位的方式,美名其曰是為了學生好:一二排是個子比較低的同學;三四五六排是黃金位置,學霸學渣混合,共性是學生家裏都很有錢;七八九排很靠後了,最後一排快挨到教室後麵的牆了,這裏麵也有學霸,有學渣,家境都比較普通,李沐也是裏邊的一員。
剛剛升入初中的時候,座位是隨便坐的,這個班裏有幾個李沐的小學同學,雖然小學的時候不是很熟悉,但到了一個更多陌生人的地方,認識的人就是親人。
李沐和魏雯妍坐在了一起,魏雯妍是李沐的小學同學,是個很溫柔的女孩子。兩個人坐在一起後,關係很快就變得很鐵了。但是換座位之後,李沐坐在了後排,魏雯妍坐在了前麵。
小學的時候,李沐是學霸屬性的,是各個老師的寵兒,座位也是班裏的黃金座位,不止一次被老師誇獎。
但現在,李沐現在好像是受到詛咒一般,之前20分鍾就能背好的知識點,現在1個小時都背不好,就像是被記憶老人放逐了。
從之前老師的寵兒到現在沒有一點存在感,這對一個注重學習的學生來說是致命的。
好像有老師關注,學東西都會快一點。
李沐的生活節奏沒變,上學――放學,兩點一線,但她的心態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變質了。
小學的時候,不知道老師不關注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到了初中後,就不知道被老師關注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即使過了一年,表麵適應了,內心還是不想適應。
想去問英語老師一道題,還被老師以“講了也不會懂”為由拒絕了。本來李沐是很喜歡英語這門學科的,愛屋及烏,也比較喜歡英語老師。但老師的這種做法將她的心情打入穀底,這種落差是很難體會的。
坐在後排,表麵看起來若無其事,實際上都是假象。因為內心的小自卑,總是會胡亂想一些事情。就連物理老師講聲的傳播――“老師的聲音先傳到前排,後傳到後排”,李沐都會看成是對自己坐在後排的嘲笑。
事實上座位在哪裏又怎麼樣呢?誰規定後排的同學不能有所成就!
從來沒有人會關注你的座位在哪裏,都是自己的內心作祟,把普通的事情演成了跌宕起伏的劇情,表麵若無其事,內心早已波瀾壯闊。
如果一個人本來就很貧窮,突然有一天中了大獎中了大獎,變成億萬富翁,從貧到富,這是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是很容易的。
如果那個人本來就是億萬富翁,突然發生意外,需要為生計發愁,這也是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是很難適應的,以至於沒有人願意去適應。
李沐已經初二了,還是經常回想小學被老師關注的“美好時光”。現在來看,小學的優越感什麼都不是,可內心還是不願意放棄美麗的幻想。
可是那又怎麼樣呢?人還不是得向前看。
生活從來不以人的意願為主,偏偏喜歡和人們開玩笑。似乎得到的永遠不會珍惜,失去了才懂。
也隻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