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六年,建國初期。初在南京發展的董煜昇與妻子邵珺有了不錯的工作與事業,沒有幾年,邵珺便和董煜昇生下了一個女兒——董月。玉溪是這小姑娘的字,邵珺想讓她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也不失了這些年來董家對她的教養風格。
轉眼間過了幾年,邵珺也不知染上了什麼病,不到三個月便與世長辭了。不過,這邵珺病死的背後卻隱藏著某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紹珺病逝後,董月也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孩子,但自幼有董煜昇和邵珺撿來的孩子梧桐這個親近的姐妹,也沒有顯得多麼孤單,隻是有了些許的孤獨感。後來,董煜昇再娶了一個妻子,她就是後來戴著人皮麵具,老是在背後對董月指指點點的女人劉惠。這劉惠也是像董煜昇那樣家庭組織殘缺不全罷了,便因這點倆人走到了一起,說到這個劉惠,一人辛辛苦苦帶著個孩子嫁進了董家。這董煜昇也算是有出息的人,早幾年就有了自己的小資本生意,娶劉惠進門也算是明媒正娶,風風光光的,雖然她帶著孩子,但董煜昇也沒嫌棄,看那孩子可憐,也一並帶進了董家。說到底的,不就可憐了紹珺麼?跟著董煜昇小半輩子,眼看著董煜昇和她自己打拚下一片天,生了個女兒後幾年也沒享到什麼樣的福卻因病離世了,便宜了那劉惠。
紹珺那年逝世時,董月才6歲,而董煜昇娶劉惠時,董月也才7歲。
劉惠帶來的女兒劉媛要比董月大些,比梧桐小些,但礙於梧桐是收養來的,讓劉媛做了這董府的“大小姐”,把姓氏改了過來,成了董媛。
夏日熱退去,秋風漸起兮。也不知怎地,梧桐數了數手指頭,想了想,六月初六。原來是董月的生辰快到了,梧桐這丫頭可真是性子好啊。六月十三,正是董月20歲的生辰,想到這個,梧桐想書房走去。來到書房門前,梧桐果然見到了在書房中的董月,好學多識的董月不在書房還能在哪裏呢?
梧桐敲了敲書房的門,董月見了便輕點著頭示意讓她進來。‘打擾人家做事時敲門是必要的禮貌’,是董月教給梧桐的一句話,也正是這樣的一句話,使梧桐在後來的格局中受用了。
“小姐。”梧桐好像想到了什麼便不再說這個稱呼,隻是低了低頭,有點不太敢望著董月了。
不過董月也沒聽到什麼,大致是在看書的道理吧,她太專心了。
梧桐之所以不往下說,是因為董月曾告訴她,她和董月在私下是沒有什麼尊卑之分的,何況現在這裏隻有董月和她自己兩個人。
“玉溪,你那生辰的事如何辦是好?”梧桐還是開了口。
放下了書的董月意味深長地說:“我也不知該如何辦才好。自從這些年來劉媽媽和媛姐姐進了我們董家之後,我總是感覺爹的手上的錢少了太多太多了了呢?”說起這個,作為女兒的董月也感覺到自己父親手上的錢財是餘力不足了。說實話,自從進了董家的劉惠雖說表麵上是為董老爺分擔家業的操勞,可那暗地裏都是貪的黑錢啊,所以這段日子的商業貿易在董家虧空了不少。
“算了,不辦也罷,也罷。這麼一來還可以省下不少的錢呢!梧桐,你覺得呢?”董月反問道。
“那好吧,玉溪,你做主。”梧桐說,“不過這件事我還是會告訴老爺的,讓他看看有什麼辦法沒有!”
“好。”董月繼續拿起書來看著,仿佛就要參透書中的道理。
剛出了書房的梧桐見到正要到院子裏遛鳥的董煜昇,於是,她便上前向董煜昇求助董月生辰的事:“老爺,玉溪的生辰您老看著怎麼辦?”
“這丫頭,不是每年都是你給她主張著辦的麼?怎麼這事找上我來了?”董煜昇故作滿不在乎的樣子。
梧桐也知道他這是在故意刁難自己,也學著董煜昇那口氣說了起來:“唉唷,老爺,您這哪裏的話?這麼一說來那您還是玉溪他爹嘛!我隻是代您主張,再說了,您每年的生辰不也由我來幫您操辦的嗎?”說到這裏,梧桐嘟了嘟噥嘴,扮做是對她很難做的樣子。
“好啦,你們這些丫頭!”董煜昇笑說道,舉起五個手指頭來,示意是500“梧桐,我給一個額數你和玉溪,你們就自己看著去辦,不過,這裏麵有多額數的錢你們可得都還回給我啊,我可是還想著用剩下的錢來抽兩口煙呢!”
這董煜昇平日裏可是不抽煙的,梧桐一聽就知道是董煜昇在開玩笑,也便配合著說道:“是,看來是老爺您的煙癮又犯了吧!”
“對對對,還是你這丫頭懂我意思!”董煜昇笑著回說道,說罷便重新拿起手中的鳥籠去遛鳥去了。
梧桐接著就去打掃房間了。
一星期後。。
董煜昇說是給梧桐500銀元,卻是多給了200,這下梧桐拿著錢到集市上買置辦生辰的物品,集市裏很是熱鬧,帶上幾個夥計,這事兒梧桐不一會就辦好了。
回到府上,梧桐又帶著夥計忙活了起來。置辦生辰的酒席一共是8桌,每桌5人,請上董月從小玩起來的夥伴六個,再加上她在學校裏認識的同學,朋友等大大小小的人物,多多少少也不下40人,這下子請柬送達,籌備等可是忙壞了梧桐呢!
酒席上,來來往往的人都特多,董月身穿一襲雪白紡布以深藍色為飾邊的長裙在自家前堂接待著,生辰上那是一年要比一年熱鬧。
迎麵而來的一位書香卷麵的白麵小生,他是從前董月在學校裏的“老熟人”沈文傾,家住南京東街28號,而董月住南街,雖然離得有些遠,但理所當然的是早早認識的熟人,倆人不但自小認識,連上學也是一道走。現董月生辰自來便是情理之中的事。
後麵隨著上來的三個穿白色旗袍藍色繡花邊的姑娘分別是自小與董月就認識的三姐妹若宣、若雲與若薰。這三個姑娘可是與董月關係密切的摯友。其裝束也與董月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再接著有仆人扶上的是隔壁鄰居家的孤寡老人向奶奶,這老奶奶年輕時就一直是一個人住了,眼下也沒有什麼親戚是在身邊的,平日裏對她也是好生照顧,而且從記事起董月每年生辰都會叫上她,今年當然也不會例外。
除了以上幾個人以外,董府上上下下的幾十個仆人,董月也主張讓他們參加自己的生辰宴席,當然,在府上的董媛和劉惠也會到場。
宴席上,大家都是先吃過飯了,再給董月送禮,這是董月定下的一條規矩,她不想耽誤了大家那打著鼓的肚子。先是董媛和劉惠恭恭敬敬地向董月祝賀,一邊是董媛一手拿出來的禮物,另一邊是劉惠在珠寶鋪訂做的金手鐲,再是鄰居家老奶奶送來的雞蛋,全府上上下下幾十個仆人都有送上自己的心意,這時的董月哪裏忙的過來了?還不都是一旁的梧桐幫忙收著,這梧桐左手拿著大大小小花花綠綠包裝卻很是精致的盒子的禮物,右手又是提著老奶奶送來的一筐雞蛋,真是不知道是梧桐生辰還是董月生辰呢!
俗話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但宴席不知進行到了幾巡,菜也不知道過沒過五味,董月就因為在宴席上站不住了,便和梧桐溜出去了。